一种设备互联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35992发布日期:2022-09-16 22:2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互联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互联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目前,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的方式实现文件分享、投屏等功能,从而增强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但是,目前的设备互联方案往往是依赖于用户手动查找连接入口,并输入连接信息,操作较为复杂,增加了用户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互联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连接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前述的方法。
7.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前述的方法。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通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用户只需要分别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且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便可以自动进行互联,从而简化设备互联过程中的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0.图1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1.图2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2.图3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的时序图;
13.图4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建立过程状态图;
14.图5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5.图6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16.图7是本技术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17.图8是本技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9.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技术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除此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执行主体的类型例如为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显示设备等等可以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
22.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3.步骤s11: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24.步骤s12: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
25.步骤s11~s12之间并无一定的先后关系,即步骤s11和s12可以先后执行,也可以同时执行,此处不做限定。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以及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其中,第一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一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保存的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可以由第一设备主动从第二设备获取,或由第二设备主动发送给第一设备。具
体地,当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进入准备状态后,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第二时间信息。
2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设备时,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以及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其中,第二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二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保存的时间信息。第一时间信息可以由第二设备主动从第一设备获取,或由第一设备主动发送给第二设备。具体地,当第一设备在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进入准备状态后,以广播的形式发送第一时间信息。
28.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记作,中间设备)时,中间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以及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其中,中间设备可以主动从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时间信息,以及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时间信息,例如中间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周期同时从第一设备获取第一时间信息,以及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时间信息。时间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例如30秒(s)。或者第一设备可以在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将第一时间信息发送给中间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在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将第二时间信息发送给中间设备。在一个示例中,中间设备为路由器,第一设备为电视机、第二设备为手机。
29.可选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可以精确到秒,或者更小的时间单位,例如毫秒(ms)等。
30.其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可以为下面至少一种:触摸操作、肢体动作操作、语音操作、对物理开关的预设操作。基于上述触发操作,无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贴近,解决了某些设备不易移动的问题,且触发方式简单,相对比手动查找连接入口,并输入连接信息实现设备互联的方式,本技术中,用户操作更加简单,设备的连接更加高效。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为相互关联的触发操作。例如,可以预先设置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的关联关系。例如,第一触发操作为触摸操作,第二触发操作为语音操作,故可以将触摸操作和语音操作作为相互关联的触摸操作对。
32.在一示例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相同。例如,第一触发操作为第一触摸操作,第二触发操作为第二触摸操作,且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二触摸操作相同,即是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一触发操作为同一种触摸操作。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中的至少一者为触摸操作。
34.其中,触摸操作的触摸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触摸次数、触摸节奏、触摸面积、触摸位置、触摸时间。触摸次数为至少1次,可以为1次、2次、5次等,其中开始触摸到结束触摸为一次触摸,例如用户用手指触摸第一设备到抬起手指结束触摸为一次触摸。触摸节奏为有规律的、连续进行触摸,例如先慢后块(一次触摸操作所需时间3秒,其中前两秒每间隔一秒触摸一次,之后每间隔一秒连续触摸两次),或者还可以按照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的方式进行触摸,例如基于摩尔斯电码确定触摸操作中相邻触摸的间隔时间。触摸的范围可以划分为第一触摸面积范围和第二触摸面积范围,其中,第一触摸面积范围小于第二触摸面积范围,例如第一触摸面积范围为0cm2~1cm2,对应手指触摸,第二触摸面积范围为1cm2~5cm2,对应手掌触摸,从而根据触摸面积的大小,可以判断用户触摸的方式。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触摸面积的范围划分为更多的范围,此处不作限定。触摸
位置可以为物理按键、显示屏等部件,具体地,通过触摸物理按键、显示屏等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物理触摸信号,并进行记录。触摸传感器例如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等,根据设置的触摸位置可以选择对应的触摸传感器获取触摸信号。触摸时间为开始触摸到结束触摸之间的时间,即与设备触摸的停留时间。
35.其中,不同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特征不同,例如,不同触摸次数对应的触摸操作不同,不同触摸节奏对应的触摸操作不同等。只要其中存在一种触摸特征不同,对应的触摸操作就不同。
36.可选地,用户可以通过肢体(例如手指、手掌等)进行触摸操作,或能够使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能够检测触摸操作的输入设备进行触摸操作,输入设备例如电容笔等。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肢体动作操作为用户所做出的肢体动作或用户的姿态,例如,抬手、下蹲、拍手、手势(例如手势n1,即食指张开,其余手指合并)等。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下面简称为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图像,然后基于用户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图像中用户的肢体动作操作。在一示例中,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点用上述手势n1指向第一设备,然后在第二时间点用上述手势n1指向第二设备,当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满足预设时间条件时,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预设时间条件不作限定,可以是预设的时间范围。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语音操作为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设备可以通过麦克风等收音装置收集用户对设备发出的语音指令。在一示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同一空间中,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为“x与y建立通信连接”,其中,x可以表示第一设备的名称,y可以表示第二设备的名称,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几乎同时检测到该指令时,并开始自动建立通信连接。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操作为对物理开关的预设操作。例如,物理开关设置于第一设备上,则第一触发操作为对物理开关的预设操作。可选地,物理开关为滑动开关(例如霍尔三段式开关)、按压开关、滚轮开关。预设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滑动、按压、转动。可以理解的,预设操作的类型可以根据物理开关的类型进行设置或修改,此处不做限定。可选地,物理开关可以专用于设备互联,或者还可以用于其他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物理按钮可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音量键,通过预设按压方式按压手机上的音量键,是手机进入互联的准备状态。预设按压方式可以是连续按压音量加键和音量减键2次以上,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设按压方式进行设置或修改,此处不做限定。
40.步骤s13: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一设备能够建立通信连接的条件是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满足预设时间条件。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判断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是,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其中,预设的间隔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修改,例如10秒(s)。
43.步骤s14: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44.其中,可以基于预设的互联方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预设
的互联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点对点通信方式、星状通信方式、网状通信方式。点对点通信方式基于点对点通信协议,即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协议,其代表是蓝牙协议。蓝牙,是一种基于2.4ghz频段的、短距离通信技术,能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等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星状通信方式的网络结构呈星状,通常以一个设备为中心,向其他设备节点辐射。其中,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作为一种代表性的通信协议。网状通信方式基于网状结构,设备之间能够组成一个网络,更多的设备可以直接相互通信。在网状结构中,通常有一个中心设备——网关,它创建并管理这个网络。在完成组网后,为了进一步将设备接入互联网,还可以将网关与路由器连接。网状通信方式例如zigbee(也称紫蜂)、lora(long range radio,远距离无线电)和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等。由于不同应用场景适合的互联方式,故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互联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当传输数据量较大时,可以选择wifi进行通信连接,当没有连接wifi时,可以选择蓝牙进行连接。
45.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红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互联方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设备支持多种互联方式时,可以获取当前可用的互联方式,然后从当前可用的互联方式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互联方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互联方式对应的优先级可以由用户进行设置或修改。
47.上述方案,通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用户只需要分别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且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便可以自动进行互联,从而简化设备互联过程中的用户操作。
4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修改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基于第二时间信息修改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49.可以理解的,对于不同的执行主体,方法包括的步骤可以不同。当第一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修改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当第二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方法包括:基于第二时间信息修改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当中间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修改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基于第二时间信息修改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下面以第一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类似。
50.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
51.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s21:第一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53.第一设备能够检测第一触发操作并存储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进入第一准备状态并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
54.步骤s22: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携带有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
55.步骤s23: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提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
56.第二设备能够检测第二触发操作并存储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时间信息。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二设备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后向外发送设备接入信息中的时间戳信息,在蓝牙互联方式中,设备接入信息例如为设备接入码(dac),用作设备寻呼和设备的相应。
5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信息可以为第二设备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后向外发送设备接入信息中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中携带有第二时间信息。标识信息例如为蓝牙名称和/或网络地址,网络地址可以是mac地址,mac地址具有唯一性,所以可以通过mac地址作为设备的身份识别号。
59.具体地,在步骤s22之前,第二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时间信息修改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设备的蓝牙名称替换为第二时间信息,如“13:04:10”(时间为24小时制),当第一设备搜索到蓝牙名称为“13:04:10”时,第一设备可以从该蓝牙名称中提取出第二时间信息。另外,也可以原本的蓝牙名称和/或网络地址中添加第二时间信息,通过添加的方式可以保留原本的蓝牙名称和/或网络地址。其中,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第二时间在标示信息中的添加位置,添加位置例如是蓝牙名称和/或网络地址的之前、之后、或插入其中。通过修改标示信息携带时间信息的好处是,对于设备本身在建立互联过程中,无法发送时间信息的情况,可以通过标示信息携带时间信息。另外,第一设备只需要在判断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携带有时间信息时,才进一步执行后续步骤,若第二设备标识信息中未携带时间信息,则可以直接结束流程,相比于时间戳信息,可以简化方法流程,减少计算量。
60.例如,当前有三个设备a、b、c,一种情况是a设备和b设备向c设备发送时间戳信息,c设备需要分别基于a设备和b设备发送的时间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另一种情况是,a设备和b设备向c设备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标识信息,但是a设备通过修改标识信息携带时间信息,当c设备接收到a设备和b设备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标识信息时,只需要识别a设备和b设备的标识信息中是否携带时间信息,当携带时间信息时,才进一步执行后续步骤。
61.步骤s24: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
62.步骤s25: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63.关于步骤s24~s25的阐述,请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位置,此处不再赘述。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时,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成功指令,以使第二设备基于配对成功指令,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6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信息,使得第二设备能够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并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或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携带有第一时间信息。其中,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修改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发操作不同于第二触发操作,第一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进入第一准备状态,第二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其中第一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一者,第二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另一者,以使得在一时间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不同的准备状态,从而能够实现设备的发现。广播状态下的链路层将在广播信道发送数据包,监听并通过广播信道回应数据包,广播状态下的设备即为广播者。扫描状态下的链路层将监听广播设备在广播信道发送的数据包。广播状态用于使其他设备发现自己,扫描状态用于发现其他设备。在一示例中,第一触发操作为语音操作,第二操作为触摸操作。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均为触摸操作,但是触摸的方式不同,例如触摸的次数、节奏、面积等不同。
67.在一实施场景中,第一触发操作为第一触摸操作(触摸次数为2),第二触发操作为第二触摸操作(触摸次数为3),若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摸操作,则进入广播状态,若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摸操作,则进入扫描状态。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入的准备状态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在一实施场景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互联频率较高的设备,则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选择合适的准备状态。例如,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为电视机,若用户更希望实现多台手机连接电视机,则可以将手机设置为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进入扫描状态,将电视机设置为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进入广播状态。
6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设置成分别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在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切换点在时间上彼此错开,以使得在一时间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不同的准备状态,从而能够实现设备的发现。
70.对应地,当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设置成在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上述步骤s24,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可以包括:判断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是,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设置成以间隔阈值为周期在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先“拍一拍”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进入广播状态(并间隔周期t切换为扫描状态),然后用户再“拍一拍”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进入广播状态(并间隔周期t切换为扫描状态),而用户两次拍打之间必定有时间间隔,由此当第一设备进入扫描状态时,第二设备仍处于广播状态,两个设备进入的准备状态不同,故第一设备可以发现第二设备。
71.进一步地,在又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不同于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一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并基于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进入第一准备状态,第二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并基于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其中第一
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一者,第二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另一者,以使得在一时间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不同的准备状态,从而能够实现设备的发现。设备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投影仪、音响)、办公设备(如遥控笔)、教学设备(如智能黑板)、智能穿戴设备(如手表、vr眼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可以预先设置设备类型与准备状态的对应关系,例如根据日常生活场景,电脑、手机对应广播状态、办公设备、教学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对应扫描状态。
72.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的时序图。
7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4.步骤s311:第一设备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进入第一准备状态。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并基于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进入第一准备状态。
76.步骤s312:第一设备获取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并发送第一时间信息。
77.具体地,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一时间信息发送至第二设备,还可以发送至中间设备,此处不做限定。
78.步骤s321: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进入第二准备状态。
79.步骤s322:第二设备获取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并发送第二时间信息。
80.具体地,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二时间信息发送至第一设备,还可以发送至中间设备,此处不做限定。
81.步骤s313: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
82.步骤s314:第一设备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
83.步骤s315:第一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84.步骤s323: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85.步骤s324:第二设备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
86.步骤s325: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87.关于上述步骤的说明请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88.请参阅图4,图4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建立过程状态图。本实施例以互联方式为蓝牙互联方式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对蓝牙连接过程中的基本技术信息进行简单介绍:
89.接入码(access code)用来定时同步、偏移补偿、寻呼和查询。蓝牙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接入码:
90.信道接入码(cac):用来标识一个微微网;
91.设备接入码(dac):用作设备寻呼和它的响应;dac-id为dac的id分组,其中包含规定的特定信息,如设备的mac地址或者触发操作时刻的时间戳信息等。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分别通过dac发送第一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
92.查询接入码(iac):用作设备查询目的。
93.在蓝牙连接建立的呼个不同阶段,主节点和从节点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包括:
94.查询(inquiry):查询是主节点用来查找可监视区域中的蓝牙设备,以便通过收集来自从节点响应查询消息中得到该节点的设备地址和时钟,查询过程使用iac;
95.查询扫描(inquiry scan):蓝牙设备周期地监听来自其他设备的查询消息,以便自己能被发现。扫描过程中,设备可以监听普通查询接入码(giac)和特定查询接入码(diac);
96.查询响应(inquiry response):从节点以fhs分组响应查询消息,它携带从节点的dac、本地时钟等信息;
97.寻呼(page):主节点通过在不同的跳频序列发送消息,来激活一个从节点并建立连接,寻呼过程使用dac;
98.寻呼扫描(page scan):从节点周期性地在扫描窗间隔时间内唤醒自己,并监听自己的dac,从节点每隔1.28s在这个扫描窗上根据寻呼跳频序列选择一个扫描频率;
99.从节点响应(slave response):从节点在寻呼扫描状态收到主节点对自己的寻呼消息即进入响应状态,响应主设备的寻呼消息;
100.主节点响应(master response):主节点在接收到从节点对它的寻呼消息的响应后,主节点发送一个fhs分组给从节点,如果从节点响应回答,主节点就进入连接状态。
101.连接(connection)状态以主节点发送一个poll分组开始,表示连接已经建立,此时分组包可以在主从节点之间来回发送。连接两端即主从节点都使用主节点的接入码和时钟,并且使用的跳频为信道跳频序列。即在连接建立后,主节点的蓝牙设备地址(bd_addr)决定跳频序列和信道接入码。
102.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交互过程如下:
103.开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处于待机状态。第一设备为主设备,第二设备为从设备。
104.然后,第一设备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进入广播状态(在本互联方式中,称为查询状态)并发送查询接入码(如iac
‑‑
id,iac的id分组),以及第二设备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进入扫描状态(这里称为查询扫描状态)并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iac
‑‑
id。
105.然后,第二设备在收到iac
‑‑
id之后,返回一个响应消息(iac
‑‑
fhs)给第一设备,其中该响应消息分组使用常规的包含设备参数的fhs分组,然后进入待机状态,随后进入寻呼扫描状态,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寻呼扫描状态。
106.然后,第一设备使用寻呼发起一个主设备到从设备的连接,通过在不同的调频点上重复发送从设备的设备接入码(dac
‑‑
id),来捕捉从设备。该dac
‑‑
id中包括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107.然后,在寻呼扫描状态下,第二设备在扫描窗口t内监听自己的dac,监听只在一个调频点进行,但扫描窗口t足够长,足以覆盖16个寻呼频点。当第二设备成功收到寻呼消息(dac
‑‑
id)后,主从设备进入一个响应过程,交换关键信息:
108.1)从设备响应:向主设备发送寻呼响应包(id分组,图4中对应dac
‑‑
id),该dac
‑‑
id中包括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
109.2)主设备响应:使用fhs分组(dac
‑‑
fhs)向从设备发送由主设备决定的跳频序列信息和时钟相位。
110.3)从设备进入连接状态并再次返回寻呼响应包(id分组,图4中对应dac
‑‑
id),主设备收到dac
‑‑
id响应后进入连接状态。
111.最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入连接状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信道接入码(cac),然后第二设备也向第一设备发送信道接入码(cac),从而建立通信连接。
112.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设备互联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步骤s14,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45~s47,如下:
113.步骤s45:响应于第三设备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的连接请求,比较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
114.步骤s46:响应于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高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断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在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115.步骤s47:响应于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低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保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拒绝第三设备的连接请求。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关系为单设备连接,故当有新设备(第三设备)也检测到触发操作,意图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时,可以直接拒绝第三设备的连接请求,或者,可以基于设备的连接优先级,确认第三设备是否具有连接资格。其中,设备的连接优先级可以与设备类型相关,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修改,此处不做限定。
117.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连接关系为多设备连接,则响应于第三设备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的连接请求,保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将第三设备与请求连接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此时,若请求连接的设备与第三设备进入的准备状态相同,则需要切换第三设备的准备状态,或者切换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准备状态,从而实现多设备连接。
118.其中,准备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不同的触发操作实现,例如,当第一设备为广播状态,第二设备为扫描状态,第三设备为扫描状态时,若要实现第三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则可以再次对第三设备采用广播状态对应的触发操作,以使第三设备进入广播状态;或者,再次对第二设备采用广播状态对应的触发操作,以将第二设备从扫描状态切换为广播状态,以及将再次对第二设备采用扫描状态对应的触发操作,以将第一设备从广播状态切换为扫描状态,从而第二设备为广播状态,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为扫描状态,第二设备可以同时实现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通信连接。此外,准备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相同的触发操作实现,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同一设备检测到的触发操作与前一次触发操作相同,则该设备的准备状态进行切换。例如,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进入广播状态,当第一设备再次检测第一触发操作时,将准备状态切换为扫描状态。
119.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120.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第二获取模块120、判断模块130和连接模块140,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的第一时间信
息;第二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第二设备检测到第二触发操作时的第二时间信息;判断模块130用于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为待连接设备对;连接模块140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1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发送模块(图未示),用于基于第一时间信息修改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或基于第二时间信息修改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发送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1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标识信息为蓝牙名称和/或网络地址。
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130还用于判断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是,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
1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中的至少一者为触摸操作,触摸操作的触摸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触摸次数、触摸节奏、触摸面积、触摸位置、触摸时间。
1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发操作不同于第二触发操作,第一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进入第一准备状态,第二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其中第一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一者,第二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另一者。
1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不同于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第一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并基于第一设备的设备类型进入第一准备状态,第二设备设置成响应于第二触发操作并基于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进入第二准备状态,其中第一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一者,第二准备状态为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中的另一者。
1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设置成分别响应于第一触发操作和第二触发操作在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切换点在时间上彼此错开。
1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判断模块130还用于判断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是,则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待连接设备对;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设置成以间隔阈值为周期在广播状态和扫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模块140还用于响应于第三设备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的连接请求,比较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响应于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高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断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在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者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响应于第三设备的连接优先级低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者的连接优先级,保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拒绝第三设备的连接请求。
130.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131.电子设备20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存储器21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220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132.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例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掌上电脑等)、手机、服务器、可穿戴设备,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显示设备(例如智慧屏幕、电视机)、智能笔等,在此不做限定。
133.具体而言,处理器220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210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处理器220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2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2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220可以由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134.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135.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存储有程序数据310,程序数据310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136.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137.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38.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139.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40.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