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8464发布日期:2022-08-20 01: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2.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数表示,记作f/。光圈不等同于f数,相反光圈大小与f数大小成反比,f数又称光圈数。如大光圈的镜头,f数小,光圈数小;小光圈的镜头,f数大,光圈的档位设计是相邻的两档的数值相差1.4倍(2的平方根1.414的近似值)相邻的两档之间,透光孔直径相差根号2倍,透光孔的面积相差一倍,底片上形成的影像的亮度相差一倍,维持相同曝光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差一倍。
3.现有的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是:当摄像机光圈进行调节时,需要用户手动进行调节光圈大小,无法自动检测并反馈给光圈进行调节处理,进而导致降低了摄像机的使用效果及用户体验。
4.因此需要研发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通过设有自动光圈单元,将显示模块、识别模块、控制模块和镜头模组之间与管理处理器进行电性连接,使识别模块接收图像及光感,反馈给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自动控制景深距离,达到变焦效果,通过配合自动光圈单元,来调节所需要光圈的f值,实现光圈类型的自动检测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机的使用效果及用户体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光圈无法自动检测调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包括管理处理器,所述管理处理器通过电性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管理处理器通过电性连接有识别模块,所述管理处理器通过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管理处理器通过电性连接有镜头模组;
7.所述显示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有屏显模组,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光感处理芯片,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自动光圈单元。
8.优选的,所述屏显模组包括触感单元,所述触感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接收单元,所述触感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传输单元。
9.优选的,所述光感处理芯片通过电性连接有光感采集单元,所述光感处理芯片通过电性连接有光感反馈单元。
10.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通过电性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电性连接有景深单元。
11.优选的,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1数值,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1.4数值。
12.优选的,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2数值,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2.8数值。
13.优选的,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4数值,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5.6数值,所述自动光圈单元通过电性连接有f8数值。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通过设有自动光圈单元,将显示模块、识别模块、控制模块和镜头模组之间与管理处理器进行电性连接,使识别模块接收图像及光感,反馈给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自动控制景深距离,达到变焦效果,通过配合自动光圈单元,来调节所需要光圈的f值,实现光圈类型的自动检测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机的使用效果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块系统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识别模块系统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模块系统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光圈单元系统示意图。
21.图中:1、管理处理器;2、显示模块;201、屏显模组;2011、触感单元;2012、接收单元;2013、传输单元;3、识别模块;301、光感处理芯片;3011、光感采集单元;3012、光感反馈单元;4、控制模块;401、控制模组;4011、摄像头;4012、景深单元;5、镜头模组;501、自动光圈单元;5011、f1数值;5012、f1.4数值;5013、f2数值;5014、f2.8数值;5015、f4数值;5016、f5.6数值;5017、f8数值。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摄像机的光圈类型检测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摄像机上的光圈进行自动检测处理,增加了自动光圈单元501,请参阅图1-5,包括管理处理器1,将管理处理器1为终端处理器,达到整个系统中进行接收、识别、判定反馈及控制处理,管理处理器1通过电性连接有显示模块2,管理处理器1通过电性连接有识别模块3,管理处理器1通过电性连接有控制模块4,管理处理器1通过电性连接有镜头模组5;
24.显示模块2通过电性连接有屏显模组201,屏显模组201包括触感单元2011,触感单元2011通过电性连接有接收单元2012,触感单元2011通过电性连接有传输单元2013,达到摄像机显示屏具有可触控操作,方便手动控制摄像机操作,识别模块3包括光感处理芯片301,光感处理芯片301通过电性连接有光感采集单元3011,光感处理芯片301通过电性连接有光感反馈单元3012,使光感处理芯片301上的光感采集单元3011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识
别图像中光感明暗度,再由光感反馈单元3012反馈给管理处理器1进行下一步指令,控制模块4包括控制模组401,控制模组401通过电性连接有摄像头4011,摄像头4011通过电性连接有景深单元4012,使管理处理器1得到指令后,传输给控制模组401,由控制模组401控制摄像头4011上的景深单元4012,使摄像头4011进行远近调控,达到景深的远近变换,调节像素聚焦效果,通过焦距的调节变换,来实现图像的清晰度,镜头模组5包括自动光圈单元501,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1数值5011,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1.4数值5012,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2数值5013,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2.8数值5014,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4数值5015,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5.6数值5016,自动光圈单元501通过电性连接有f8数值5017,配合景深单元4012的效果,达到拍摄过程中,识别图像的远近效果,进行控制景深距离程度,来完成变焦处理,此时焦距的变化等于光圈f的数值除以镜头口径的直径,当f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光圈越大,近光量就越多,画面才能产生的越亮,同理,光圈越小,画面就比较暗,通过识别模块3接收图像及光感,反馈给控制模块4,由控制模块4自动控制景深距离,达到变焦效果,通过配合自动光圈单元501,来调节所需要光圈的f值,实现光圈类型的自动检测处理。
25.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管理处理器1为终端处理器,达到整个系统中进行接收、识别、判定反馈及控制处理,通过将显示模块2由屏显模组201组合,并将触感单元2011、接收单元2012和传输单元2013与屏显模组201进行电性连接,达到摄像机显示屏具有可触控操作,方便手动控制摄像机操作,通过将识别模块3由光感处理芯片301组成,使光感处理芯片301上的光感采集单元3011进行图像采集,并分析识别图像中光感明暗度,再由光感反馈单元3012反馈给管理处理器1进行下一步指令,通过将控制模块4由控制模组401组成,使管理处理器1得到指令后,传输给控制模组401,由控制模组401控制摄像头4011上的景深单元4012,使摄像头4011进行远近调控,达到景深的远近变换,调节像素聚焦效果,通过焦距的调节变换,来实现图像的清晰度,通过将镜头模组5与自动光圈单元501之间进行电性连接,配合景深单元4012的效果,达到拍摄过程中,识别图像的远近效果,进行控制景深距离程度,来完成变焦处理,此时焦距的变化等于光圈f的数值除以镜头口径的直径,当f数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光圈越大,近光量就越多,画面才能产生的越亮,同理,光圈越小,画面就比较暗,通过识别模块3接收图像及光感,反馈给控制模块4,由控制模块4自动控制景深距离,达到变焦效果,通过配合自动光圈单元501,来调节所需要光圈的f值,实现光圈类型的自动检测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摄像机的使用效果及用户体验。
26.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