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及影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5939发布日期:2022-07-01 20:4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机及影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影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机及影像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喜欢用相机来记录日常生活。其中,相机因为具有体积小、拍摄角度大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拍摄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机及影像系统,能够在拍摄场景光线不足的时候提供补光功能,在不影响便携性的前提下提高拍摄影像的质量。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相机,所述相机包括壳体、镜头模块以及补光模块。所述壳体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镜头模块包括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补光模块包括第一补光灯组件和第二补光灯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一补光灯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影像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相机因为采用了将所述第一补光灯组件和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补光灯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相机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使用单广角模式或者全景模式所拍摄的图像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在不影响便携性的前提下,能够在拍摄场景光线不足的时候直接为镜头模块提供补光功能,提高所述相机拍摄影像的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一视角的爆炸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的壳体一视角的示意图;
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的壳体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的镜头模块一视角的示意图;
1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再一视角的示意图。
14.具体附图标记如下:
15.100相机201架体302第二补光灯组件10壳体2011转动轴303第三补光灯101第一表面202第一镜头组件304第四补光灯102第二表面203第二镜头组件40控制器103安装孔30补光模块50光传感器模块104第三表面301第一补光灯组件501第一光传感器105第四表面3011第一补光灯502第二光传感器20镜头模块3012第二补光灯60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19.目前,市面上的相机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时候拍摄的影像质量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用户通常会使用额外的补光设备来对拍摄场景进行照明以提高影像的拍摄效果,额外的补光设备和相机是分离的,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并且便携性降低。
20.请参阅图1,相机100包括:壳体10、镜头模块20、补光模块30、控制器40、光传感器模块50以及控制按键60。镜头模块20、补光模块30、控制器40、光传感器模块50以及控制按键60均设置于壳体10,控制器40分别与镜头模块20、补光模块30、光传感器模块50以及控制按键60连接,镜头模块20用于图像采集,补光模块30用于为镜头模块20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提供红外补光,以提升图像的质量,光传感器模块50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亮度,并且将亮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0,控制器40根据亮度信息以及镜头模块20的工作状态,控制补光模块30的工作状态。
21.对于上述的壳体10,请参阅图2和图3,壳体10设有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第三表面104、第四表面105以及安装孔103。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04和第四表面105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04分别与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相邻,第四表面105分别与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相邻。安装孔103完全贯穿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
面102。安装孔103用于安装镜头模块20。
22.对于上述的镜头模块20,请参阅图4,镜头模块20包括架体201、第一镜头组件202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03。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分别安装于架体201的两侧,架体201安装于安装孔103,架体201的另外两侧设有转动轴2011,转动轴2011与壳体10转动连接,架体201可在安装孔103内转动。第一镜头组件202凸起于第一表面101,第二镜头组件203凸起于第二表面102,以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均可以在广角模式下进行图像采集,增大镜头模块20的图像采集范围。当仅有第一镜头组件202工作时,此时相机100为单广角模式,当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同时工作时,此时相机100为全景模式。
23.对于上述的补光模块30,请继续参阅图1,补光模块30包括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包括第一补光灯3011和第二补光灯3012。
24.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301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均为红外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白光补光灯。第一补光灯3011和第二补光灯3012均设置于架体201,第一补光灯3011和第二补光灯3012均与第一镜头组件202均位于架体201的一侧,第二补光灯组件302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表面102,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灯与第二镜头组件203均位于架体201的另一侧,第三补光灯303设置于第三表面104,第四补光灯304设置于第四表面105。
2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组件301中的第二补光灯3012也可以是红外补光灯。
26.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均与控制器40连接,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用于为第一镜头组件202在进行图像采集时提供红外补光以及白光补光功能,以提高第一镜头组件202所采集图像的质量,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用于为第二镜头组件203在进行图像采集时提供红外补光功能,以提高第二镜头组件203所采集图像的质量。
27.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动轴2011的作用下,架体201可以在安装孔103内转动,因此,第一镜头组件202和设置于架体201上的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可以同步跟随架体201转动,以使得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始终与第一镜头组件202保持相同角度,从而更好地为第一镜头组件202提供补光功能。
28.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补光灯3011和第二补光灯30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第一补光灯3011的数量和第二补光灯3012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以上时,若干第一补光灯3011和若干第二补光灯3012均匀环绕第一镜头组件202设置,以使得若干第一补光灯3011和若干第二补光灯3012为第一镜头组件202补光更加均匀,补光效果更好。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以上时,若干第二补光灯组件302均匀环绕第二镜头组件203设置,以使得若干第二补光灯组件302为第二镜头组件203补光更加均匀,补光效果更好。
29.对于上述的控制器40和控制按键60,请参阅1,控制器40设置于壳体10内,控制按键60设置于第三表面104,控制器40分别与控制按键60、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第四补光灯304、第一镜头组件202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03连接,控制
按键60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并且发送至控制器40,控制器40根据控制指令以及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开启或者关闭。
30.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开启补光功能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按键60输入开启补光灯的控制指令,控制器40接收控制指令,并且判断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的工作状态,当相机100只有第一镜头组件202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单广角模式,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提供补光功能,当相机100的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均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全景模式,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均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提供补光功能。
3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相机100的控制按键60为虚拟按键,即控制按键60集成于相机100的显示屏幕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幕中的虚拟按键来控制补光模块30的开启或者关闭。
32.对于上述的光传感器模块50,请参阅图5和图6,光传感器模块50包括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第一光传感器501设置于架体201的一侧,第一光传感器501用于感应第一镜头组件202所在侧的外界环境亮度,第二光传感器502设置于架体201的另一侧,第二光传感器502用于感应第二镜头组件203所在侧的外界环境亮度。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均与控制器40连接,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均将其感应到的外界环境亮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0,控制器40根据外界环境亮度信息以及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
33.具体地,当相机100处于单广角模式时,第一光传感器501工作,第二光传感器502不工作,当第一光传感器501感应到第一镜头组件202所在侧的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提供补光功能;当相机100处于全景模式时,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均工作,当第一光传感器501感应到第一镜头组件202所在侧的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提供补光功能,当第二光传感器502感应到第二镜头组件203所在侧的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40控制第二补光灯组件302开启,为第二镜头组件203提供补光功能。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能够单独进行工作,互不干扰,能够有效提高控制器40的控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减轻控制器40的工作压力,减少控制器40出现误判、漏判的情况。
34.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相机100处于单广角模式时,第一光传感器501检测到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40只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开启,以降低控制器40以及补光灯模块30的能耗,当相机100处于全景模式时,第一光传感器501和第二光传感器502检测到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同时开启。
35.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传感器模块50可以只包括第一光传感器501,第一光传感器501设置于架体201的一侧,第一光传感器501与第一镜头组件202均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第一光传感器501与控制器40连接。具体地,当第一光传感器501感应到第一镜
头组件202所在侧的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第一光传感器501将环境亮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0,控制器40根据环境亮度信息,并且判断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的工作状态,当相机100只有第一镜头组件202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单广角模式,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提供补光功能,当相机100的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均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全景模式,控制器40控制第一补光灯组件3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第三补光灯303以及第四补光灯304全部开启,为第一镜头组件2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提供补光功能。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100的有益效果为:相机100因为采用了将第一补光灯组件301和第一镜头组件202设置于壳体10的第一表面101,第二补光灯组件302和第二镜头组件203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相机100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使用单广角模式或者全景模式所拍摄的图像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在不影响便携性的前提下,能够在拍摄场景光线不足的时候直接为镜头模块20提供补光功能,提高相机100拍摄影像的质量的技术效果。
37.本实用新型又提供影像系统实施例,影像系统包括上述的相机100,对于相机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