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数据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903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数据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电数据通信系统,具体地讲,是关于在一个站与一个便携式数据卡之间实现非接触双向通信的系统。非接触通信系统不要求便携数据卡插入到站中,而是当数据卡非常靠近站时,即产生数据的传送。已有人提出过这种数据通信系统,并在例如保密系统,银行事务处理系统等领域得到应用。
美国专利3,299,424(Vinding)公开了一种问答机识别系统,在该系统中当应答机与询问机相感应耦合时应答机被识别。这种感应耦合是在应答机和询问机中利用调谐到相同频率的两个谐振电路实现的,因此能使二者非接触通信。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应答机是自供电的,利用将感应得到的一部分询问机信号进行整流的方法,得到其直流供电电压。
询问机利用解调或加载电路,通过一个转换装置与应答机相耦合,读出或识别出存在该应答机中的数据。根据存贮的数据启动转换装置,以便加载应答机谐振电路,从而减少了其与询问机谐振电路之间的互相作用。因此,应答机对询问机谐振电路的不同的加载操作,能够按照应答机的数据进行变换,例如,一个相对应于应答机数据的信号可以利用询问机的谐振频率信号的幅度或相位调制方式发送到询问机。
然而Vinding所公开的系统,其中由询问机发送信号进行自供电的应答机发送数据到询问机,但是没有提供由询问机向应答机写入数据的措施。
美国专利4,517,563(Diamant)公开了一种类似上面所述Vinding的识别系统,其中一个有源的应答机(一种固定的阅读器)阅读存贮在一个无源的应答机(一种便携式识别器)的存贮器中的数据。阅读器与识别器之间的通信是利用上述阅读器和识别器中的调谐的谐振电路来实现的,因此能在二者之间不发生物理接触的情况下实现通信。便携式识别器不装备其本身的电源,而是靠两个应答机的谐振电路之间的感应耦合产生的电源来工作的。因此,Diamant也公开了这样一种系统,其中电源是由阅读器向识别器发送的,数据是从识别器向阅读器发送的。然而,没有提供由阅读器向识别器传送数据的措施。
在美国专利4,605,844(Haggan)中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数据传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电源和数据都可以从固定的阅读器向便携卡通过感应进行传送,另外,数据还可以从卡向阅读器传送。在阅读器和卡之间双向传送电源和数据是利用设置在阅读器和卡中的三个分别的变压器线圈,当卡与阅读器放置的非常近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感应耦合实现的。因此,这种装置允许在阅读器和卡之间双向通信,但是这种装置需要耦合电源传送的和每一个方向数据传送的分别的变压器。另外,由于这种系统固有的不良感应耦合,因此只有当将便携卡与固定的阅读器放置非常近时,这种装置才能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站与便携数据事务处理卡之间无接触的双向数据传送系统,这种系统克服了迄今为止已提出的相关的各种系统的某些或全部缺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站和便携数据卡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站包括以下部分一个调谐到第一信号的站谐振电路和一个用来检测叠加在第一信号上的第二信号的解调器。
其中便携式数据处理卡包括以下部分一个卡谐振电路,该电路响应于站谐振电路,与站产生感应耦合,从而从站接收电源功率,以及,设计为由上述接收的电源功率供电的卡数据通信电路,以便对卡谐振电路加载,从而用响应于存贮在卡数据通信电路中的第一数据的第二信号调制第一信号,利用上述感应耦合,使第一数据从卡发送到站;
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以下部分在站中的一个站数据通诺缏罚煊τ诖嬷谡臼萃ㄐ诺缏分械牡诙荻哉拘痴竦缏啡バ痴瘢⑼ü档母杏︸詈希箍ㄐ痴竦缏啡バ痴 在数据卡中的读出电路包括以下部分一个耦合到卡谐振电路的脉冲发生器电路,用于产生一个脉冲,以响应于卡谐振电路所接收的电源预先确定的变化,以及,一个耦合到脉冲发生电路并响应于上述脉冲的数据变换器,从而数据变换器的输出对应于上述第二数据。
最理想的是,站谐振电路为一个高Q值晶体控制调谐电路,卡谐振电路为一个LC电路,站与卡之间通过设置在站和便携数据卡上的天线实现有效的互相耦合。与站谐振电路相连的是一个分频器,该分频器的输出信号起到一种载波的作用,这个载波用于将功率幅射到卡谐振电路,这个载波可以由从卡谐振电路得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幅。解调器使用了一只双极结型晶体管,这只晶体管起到了交流放大器和检波器相结合的作用。该晶体管的基极馈入已调载波信号,在其发射极产生已解调的信号。叠加在已解调信号上面的是相应于载波信号的一种幅度较低的高频波纹信号,这一波纹信号利用带通滤波器予以滤除。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精确地对应于从便携数据卡发送来的数据。
站的数据通信电路包括改变分频器分频比的装置,从而产生载波信号的频率偏移,这样来安排频移,亦即将基本上为零的电压感应到卡谐振电路。利用这个装置,卡谐振电路的状态可以根据存贮在站的数据通信电路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卡数据通信电路包含有一个数据变换器和数据存贮器,它们可以通过站谐振电路辐射的电源功率和相互耦合由卡谐振电路感应的电能进行驱动。数据变换器适合于根据由辐射电源功率驱动的存贮器的即刻数据的内容产生一个数据信号。一个由数据变换器控制的加载电路,安排为响应于数据变换器传送来的逻辑“0”数据,有效地短路卡谐振电路。由于互相耦合的作用,对第二谐振电路的加载影响到站的谐振电路,并且引起便携数据卡的数据信号对站谐振电路产生的载波信号的调制。
读出电路包括与一个二极管网络串联的阻容定时网络,通过该二极管网络电容器充电。当卡谐振电路停止从站谐振电路接收电源功率时,电容器上的电压进行放电。当站的数据通信电路发送逻辑“0”数据时,上述电容器将发生放电。当电源恢复(逻辑“1”)时,由于电容二极管网络非常小的时间常数,读出电路的电容器几乎立即就被充满。这个电压的上升被数据变换器读出,该数据变换器适合重新产生站传送的数据。
站和卡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双向的并且是利用站与卡之间的电磁耦合实现的。这一技术避免了在站和卡上安装各自的变压器线圈(如现有技术中所建议的那样,请见上文)以适应从站到卡的电源功率的传送,同时适应二者之间数据的传送。另外,由于在站和卡中利用了高Q值的谐振电路,不需要象在利用变压器进行耦合的系统那样必须将卡与站靠的非常近,就能够有效地进行电源功率和数据的传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应用到一种便携数据事务处理卡系统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原理性地表示由一个固定站和一个便携数据处理卡组成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站的局部电路图;
图3是数据处理卡的局部电路图;
图4是数据处理卡中整流的直流电压波形的图形表示;
图5是卡谐振电路的电压-电抗特性的图形表示;
图6a、6b、6c是用于从卡到站数据传送的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图形表示;
图7是站谐振电路的电压-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
图8a和8b是卡数据通信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的图形表示;
图9a和9b是用于从站到卡数据传送的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图形表示。
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固定站1(构成一个有源的问-答机)和便携数据处理卡2(构成一个无源的问-答机)固定站1包括射频振荡器3,该振荡器产生一个射频信号并馈送到与谐振电路5相耦合的放大检波器4(构成一个站的谐振电路)。放大检波器4的输出馈送到带通滤波器6并再馈送到第一微计算机7(构成一个站的数据通信电路)。安排微计算机7去控制射频振荡器3的输出,使馈送到谐振电路5的信号有效频率可以改变。
便携数据处理卡2包括一个谐振电路11(构成卡谐振电路),其输出被送到整流器12,整流器12的输出是一个直流电压,为其余的电路提供电源。该谐振电路11还耦合到与数据变换器15相连的加载电路14,而数据变换器的输出馈送到数据存贮器16。在谐振电路11和数据变换器15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是读出电路17。数据变换器15和数据存贮器16最好是装在第二微计算机18之中,并有效地构成卡数据通信电路。
站1的操作原理如下所述。射频振荡器3产生一个射频信号,这个信号被放大检波器4放大。谐振电路5调谐到射频振荡器3的频率并且有高的Q值,当输出信号在所要求的频率上时引起谐振,但是在射频信号的变化超过一个预先确定的值时,基本上就停止谐振。
检波器4的作用是检测一个叠加在射频信号上的信号,谐振电路5调谐到这一射频信号上,这样可使射频信号起到一个载波的作用,这个载波信号可以由数据处理卡2产生的适宜的数据进行调幅。带通滤波器6去掉检波后信号中的射频分量,以便由微计算机7对原来的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和存贮。微计算机7提供调节射频振荡器3输出频率的装置,以便使产生的频率偏移足以防止谐振电路5谐振。
便携数据处理卡2的操作原理如下所述。谐振电路11调谐到和固定站1产生的频率一样的谐振频率。因此,当卡2放置到接近站1时,卡谐振电路11开始谐振并将产生的感应电压馈送到整流器12。整流器12的输出是一个直流电压,这个电压为与卡2相联系的通信电路提供电源。
一经电源馈给卡2,加载电路14就按照存贮在数据存贮器16中的数据开始启动。加载电路14的作用象一个开关,在正常情况下,它产生一个逻辑“1”。所谓正常情况是指加载电路14保持开路,与此同时谐振电路11未加载。当加载电路14启动,对谐振电路11加载,从而减低了谐振电路的输出并使其传送逻辑“0”。因此,该加载电路必须根据存在数据存贮器16中的数据重复地启动和终止。这是利用数据变换器15中的逻辑电路来实现的,数据变换器15与加载电路14一起构成了利用由卡产生的数据信号调制谐振频率信号的调制装置。
读出电路17设计为检测谐振电路11的状态,并起到一个JK触发器的作用,其输出对每个时钟脉冲进行锁定。利用这个装置可能将数据从站1写入卡2,下面参照图7、8、9还要更为详细的说明。
现在参照图2,它更为详细的表示出图1已原理性地表示的站电路的某些部分。上文已提及的射频振荡器3包括一个晶体振荡器20,该晶体振荡器20产生一个特征频率的射频率的射频信号。晶体振荡器20的输出由分频器21分频并将得到的较低频率的射频信号馈送到双极结型晶体管22的基极。利用由电阻23和电容24并联所组成的一个合适的阻抗提供在分频器21和晶体管22之间起耦合作用。这个阻抗数值的选择是使分频器21的逻辑电压电平与晶体管22的模拟电压电平相匹配。晶体管22的发射极经由电阻27和电容28并联组合网络连接到地26。连到晶体管22集电极的是二极管29的阴极,二极管的阳极连到线圈30和调谐电容31相并联的组合网络,该组合网络的另一端连到正电压端32。线圈30和电容31的电感和可变电容量分别应这样来选择,即总的调谐电路应该谐振在射频振荡器3所产生的信号频率上。因此,不难看出线圈30和电容31等效于如图1所示的站谐振电路。
二极管29在晶体管22和谐振电路5之间起缓冲作用并且防止晶体管22在加载谐振电路5时进入截止状态,同时防止自激。晶体管22、电阻27、电容28和二极管29的组合起到的放大检波器的作用原理性地表示在图1中。
将电容28两端的电压信号馈送到公知结构的带通滤波器6,该滤波器在图2中是以一个三端网络(输入端、输出端和地)简化表示的。带通滤波器6的输出端馈送到微计算机7。微计算机7用于改变分频器21的分频比,以便在微计算机的控制下,射频振荡器3产生的信号频率可以有效地改变,以防止谐振电路5谐振。
现在参照图3,图3表示了已在图1中原理性地示出的与数据处理卡2相关的一些电路。卡谐振电路11包括中心抽头线圈35,其中心抽头连到地26,它的两个端子连到端36和37并与电容38相跨接。端36和37的输出分别馈至整流二极管40和41的阳极。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到公共端42,这一公共端构成了为卡电路供电的一个正电压的母线。连在正电压母线42和地26之间的是平滑电容43,该电容降低了整流直流电压信号的波纹分量。整流二极管40和41与平滑电容43一起构成了如图1中原理性表示的整流器12。
端36和37还分别连到整流二极管45和46的阳极,同时还分别连到整流二极管47和48的阳极。二极管45和46的阴极共同连到数据变换器15的输入端。二极管45和46构成了在图1中原理性表示的加载电路14。二极管47和48的阴极共同连到由电容49与电阻50并联组成的定时电路,上述电容电阻的低压端连到地26。二极管47和48以及电容49和电阻50的组合构成了在图1中原理性表示的读出电路17,该读出电路17可以利用分立电路构成,但最好由电容49和电阻50组成的定时电路包括到第二微计算机18中,构成卡数据通信电路。
已经解释了数据处理卡2没有自己的电源,而是由站1辐射的电压信号供电的。这种供电方式是由以下操作实现的。当数据处理卡被放置到距离站谐振电路5的某个预先确定的距离以内,并且站产生与卡谐振电路11调谐的频率基本相同的频率时,卡谐振电路11发生谐振。由卡谐振电路11产生的电压信号的幅度是站1与卡2之间距离的函数。换言之,卡2距离站1愈近,卡谐振电路11感应的电压信号的幅度就愈大。一般情况下,当卡2与站1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时,根据站1与卡2之间的耦合量,将电压信号的幅度设计为10V。为了避免过高的直流电压加到卡的数据通信电路上,利用一个齐纳二极管(未示出)将该电压限制在一个安全的电平。
图4表示整流器12产生的直流输出被平滑后的波形。
图5以图形方式表示站谐振电路5的电压-电抗特性曲线。该特性曲线基本上呈抛物线形状,相当于谐振频率处有一峰值电压点。从谐振频率沿任何方向变化,谐振电路5的电抗将相应地变化,其谐振电压将下降。可以看出,在电压-电抗特性曲线峰值的任何一个边沿上,都存在一个基本上线性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对于谐振电路电抗的一个小的变化,存在着一个相对应的由该谐振电路产生的大的电压的变化。对应于工作频率fo′是该特性曲线的一部分,当要求站1读由卡2发送的数据时,最好使用这个频率。站谐振电路5-向卡谐振电路11发送电源功率并由整流器12整流,这个数据就被自动地传送。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就启动在数据变换器15中的逻辑电路,并使该电路发送预先存贮在数据存贮器16中的数据。
图6a、6b和6C表示通信协议,根据该通信协议卡2传送数据。各数据传送的脉冲对于逻辑“0”和“1”都是标准脉冲宽度,以低电压开始和以高电压终了。图6a表示逻辑“0”的脉冲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该脉冲电压保持其低电压长达其保持的高电压的两倍。图6b表示相应于逻辑“1”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脉冲电压保持其高电压长达其保持低电压的两倍。图6c表示脉冲串的形式,该脉冲串是为了传送001(二进制)而产生的。在没有数据传送时,电压是处于高电平,一传送第一个脉冲(相应于逻辑“0”),电压就下降为低电平。如果脉冲周期由T代表,则电压在2/3T保持低电平,然后在其余的脉冲周期转为高电平。然后在另外一个2/3T期间下降为低电平,在第二个脉冲持续期的其余时间上升为高电平,相当于传送第二个逻辑“0”。而后再下降为低电平1/3T时间,其余的脉冲持续期保持高电平,相当于传送逻辑“1”。
现在参照图7,图7表示站谐振电路5的电压-频率特性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基本上呈抛物线形,并且有对应于在图中用fo表示的电路谐振频率的峰值电压。当fo每一边的谐振电路频率变化时,该谐振电路的电压将下降。图7所描述的是截止频率△f,以至于在fo±△f频率下,站谐振电路5所产生的电压不足以使卡谐振电路11谐振。
当需要从站1的微计算机7向数据处理卡2传送数据时,来自微计算机7的一个控制信号如此这样来改变分频器电路21(如图2所示)的分频比,以便使站谐振电路5基本上产生谐振,如上面参照图7所描述。这个控制信号也可以引起卡谐振电路11停止谐振。因此,在由微计算机7发送控制信号期间,不再从站1向卡2发送功率。
在卡2的整流器12中的平滑电容43(见图3)以及卡2的读出电路17中定时电路的缛 9(如图3所示)均以该两个电路的时间常数确定的速率产生放电。平滑电容43的数据应该选择得大大于电容49,以至于电容49已经基本上放光电了,整流器12的平滑电容43的两端仍然保持足够的电压,提供连续的电源对数据处理卡2中的数据传送电路供电。
此时,如果站1中的微计算机为设置射频振荡器的频率到其工作频率fo′,因此站谐振电路5将重复谐振,通过互相耦合,卡谐振电路11也重复谐振。将站谐振电路5的不谐振和重新谐振的速度设计的足够的快,从而使向卡2传送电源功率是不间断的。当卡谐振电路11重复谐振时,读出电路17中的电容49通过二极管47和48重复充电。因为这些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非常小,因此,电容49几乎当时就重新充电。
图8a表示电容49对于输入信号Vin的放电与重复充电特性。该输入信号Vin相应于由站微计算机7向在射频振荡器3中的分频器电路21发送的两个控制信号。图8b表示数据卡2中的数据变换器15产生的相应信号Vout。从图8b中可以看出,电容器49每次充电的时候,Vout的状态(即高或低电平)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改变电容49的放电和继之充电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相应地调节Vout的脉冲宽度。另外,如果从站1到卡2进行传送数据的数据传送通信协议是选用了一种标准的脉冲宽度,则利用调整Vout连续脉冲的宽度,Vout的形状可以翻译为相当于站1发送的各个逻辑“0”和“1”的组合的一系列脉冲串。
图9a和图9b更为详细的说明了这一概念。图9a表示为了从站1向卡2传送数据56(十六进制)在图3的电容49上产生的电压Vin的波形。相当于01010110(二进制)的数据是以适合的起始和终止位为分界的一系列脉冲串传送的。当没有数据传送时,Vout处于一种初始的高电压电平,相应于起始位的传送它下降为一个低电压电平,在该数据传送的末尾,Vout的电压电平返回到并保持在其初始的高电压电平,指示数据传送的结束。比较图9a和图9b,可以看出每个Vin脉冲是如何在“0”和“1”之间对Vout电压电平进行触发的。例如为了传送两个连接的“1”,仅仅需要将来自微计算机7的控制信号延迟到相当于两个脉冲宽度的时间间隔来代替之。这个Vin脉冲之间的时间长度相应地如图9a所示,从而使Vout的电压电平在这个时间间隔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理解,通过以上述方式使站谐振电路5去谐振,数据可以有效地从站1传送到卡2。
虽然已经参照一个便携式数据处理卡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同样地还可以使用在更为一般的数据传输系统中。
例如,在一种保密存取系统中,一种存取码可以预先存在卡的存贮器中,以便允许把存取限制在依赖于其中存有特定码的卡的载体。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制造业,每个工件装载有相当于本发明的数据卡的识别标志,该识别标志不仅仅识别这个工件,而且还记录每次的加工过程,例如可以将加工过程写入识别标志,以便使识别标志装置包括有该工件全部加工操作的一个自始至终的记录。
本发明还可以用作自动专用时间卡,或者用作电话用户自动记帐系统,在该系统中公共电话公司可以从用户携带的数据卡中读出帐号,从而免去传统地用户需要携带电话代价币,预付电话卡等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站和便携式数据卡之间非接触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站包括一个调谐到第一信号的站谐振电路,和一个用于检测叠加在第一信号上的第二信号的解调器,其中便携数据处理卡包括一个响应于站谐振电路,用于使二者发生感应耦合以便从站接收电源功率的卡谐振电路,一个设计为由上述接收的电源功率供电的卡数据通信电路,该电路用于加载卡谐振电路,此而利用响应于存贮在卡数据通信电路的第一数据的第二信号去调制第一信号,利用所说的感应耦合,使第一数据从卡传输到站;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一个在站中的站数据通信电路,响应于存贮在站数据通信电路中的第二数据使站谐振电啡バ痴瘢⑼ü档母杏︸詈鲜箍ㄐ痴竦缏啡バ痴瘢 一个在数据卡中的读出电路包括一个耦合到卡谐振电路的脉冲发生电路,用于产生一个脉冲,以响应由卡揩振电路所接收的电源在状态上所发生的预先确定的变化,一个耦合到脉冲发生电路的数换变换器,响应于上述脉冲,从而数据变换器的输出对应于所说的第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站数据通信电路包括用于产生第二数据的第一发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站数据通信电路是一个适合于编程的微计算机。
4.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站数据通信电路包括一个去谐振电路,它响应于第二数据使站谐振电路去谐振。
5.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站谐振电路响应于一个第一频率信号,以及提供一个产生第二频率信号的振荡器,该第二频率信号通过分频器装置变换为该第一频率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分频器装置是由站数据通信电路进行控制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站还包括一个响应于第二数据用于对站谐振电路去谐振的去谐振电路,该电路还包括用于改变分频器装置分频比的装置,以便防止站谐振电路谐振。
8.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数据卡还包括与平滑电容器相连的整流器装置,用于整流所接收的电源功率。
9.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卡数据通信电路包括用于产生第二信号的第二发生装置。
10.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卡数据通信电路还包括用于响应第二信号对卡谐振电路加载的加载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调制装置是为响应于第二信号而改变第一信号而设置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调制装置用于实现幅度调制。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12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数据卡还包括,与平滑电容相连,用于对接收的电源功率整流的整流器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去谐振电路工作时,电容器以第一时间常数放电,而当去谐振电路不工作时,电容器以第二时间常数充电,以至于第一时间常数显著地大于第二时间常数,以及电容器的相继的放电和充电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足以使平滑电容器充分的放电。
15.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卡数据通信电路是一个适合编程的微计算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读出电路至少部分地包括在微计算机中。
17.一种用于根据前面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中的站,该站包括一个调谐于第一信号的谐振电路,一个用于检测叠加在第一信号上的第二信号的解调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一个响应存贮在数据通信电路中的数据,使谐振电路去谐振的数据通信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数据通信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上述数据的发生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数据通信电路是适合编程的微计算机。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数据通信电路包括一个响应于上述数据,用于使其谐振电路去谐振的去谐振电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谐振电路响应于第一频率信号,并且其中设立一个振荡器,该振荡器产生第二频率信号,该第二频率信号通过分频器装置变换为第一频率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分频器装置是由数据通信电路进行控制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一种站,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响应于上述数据用于使其谐振电路去谐振的去谐振电路,和用于改变分频器分频比的装置,以便防止谐振电路谐振。
24.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系统中的卡,该卡包括一个调谐于第一信号的谐振电路,和一个设计为由谐振电路接收的电源功率供电的数据通信电路,以响应存贮在数据通信电路中的数据,对谐振电路加载,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一个读出电路包括一个耦合到谐振电路的脉冲发生电路,用于产生一个脉冲,以响应于谐振电路所接收的电源在状态上预先确定的变化,和一个耦合到该脉冲发生电路并响应于上述脉冲的数据变换器,因此该数据变换器的输出对应于传送到卡上的数据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耦合到平滑电容器用于整流所接收的电源功率的整流器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通信电路包括产生装置,用于根据存贮在其中的数据产生第二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通信电路还包括加载电路,以响应第二信号对谐振电路加载。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信号为改变第一信号而设置的调制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该调制装置用于实现幅度调制。
30.根据权利要求25到29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电容器的脉冲发生装置,用于当谐振电路接收的电源功率下降时放电,以及当接收的电源功率上升时充电。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电源功率下降时,该电容器适合于以第一时间常数放电,当接收的电源功率上升时,以第二时间常数充电,以至于第一时间常数显著地大于第二时间常数,并且电容器相继的放电和再充电之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不足以引起平滑电容放电。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31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通信电路是一个适合于编程的微计算机。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一种卡,其特征在于该读出电路至少有一部分包括在该微计算机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站与便携式数据处理卡之间非接触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含有两个调谐到相同频率的谐振电路。数据卡通过两个谐振电路的感应耦合从站接收功率,并且利用在卡中的对卡谐振电路加载的加载电路将数据传送到站,从而,通过互相感应,站谐振电路响应存在卡中的数据。卡也含有一个包含着脉冲发生器的读出电路,该读出电路每当由卡谐振电路接收的电源功率中断时产生一个脉冲,然后复位。因此,利用响应所传送的数据使站谐振电路去谐振的方式将数据从站传送到卡,最后将在卡中产生的结果脉冲翻译为所传送的数据。
文档编号H04Q9/00GK1036115SQ8810277
公开日1989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26日
发明者尤尼·吉尔博阿 申请人:三角洲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