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格式化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061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格式化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领域本申请涉及对传输数据的组织。尤其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经改进的对传输用的声码器数据、非声码器数据以及信令数据格式化的方法和设备。相关技术在数字通信领域中,可用数字数据的不同安排进行传输。根据常用的格式组织数据比特,以便在通信媒体上传送。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各种类型数据和各种速率数据以某一结构化形式通信的数据格式。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一种对数字数据格式化以在传输媒体上通信的新颖的改进方法和系统。在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是使用一种允许数据在用户间完整通信的数据格式。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的通信系统中,希望通信各种类型的数据和速率不同的数据,因此必须选择一种能在预定结构内提供最大适用性的数据格式。另外,为了使资源最大,希望能够对该格式共享,以便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合在一起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数据构造成能够容易地根据相应的类型和速率来抽取。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各种类型数据和各种速率数据安排成唯一结构化传输格式的方法和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声码器数据或不同类型的非声码器数据。将数据组织成具有预定传输时期的帧。根据数据组织数据帧,使其速率为几个数据速率中的一个。以一种数据速率提供声码器数据,并根据预定格式在帧中组织声码器数据。可以利用声码器数据与非声码器数据的共享对帧格式化,使其具有最大的帧数据速率。组织非声码器数据,也使其具有最大的帧速率。可以在数据帧内提供附加的控制数据,以支持传输的方方面面以及接收时复原。附图概述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自始至终是对应的,附图有图1是一方框图,示出了收发信机中发射机部分的一例实施例;图2a-21是一系列示意图,示出了第一速率组中各种数据速率、数据类型和数据模式的帧数据格式;图3示出了图1中CRC和尾位发生器的一例电路装置;图4a-4c是对数据帧格式化的流程图;图5a-5d分别示出了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数据传输速率下交错器阵列中代码符号顺序;图6a-6c示出了对应于每组编码器符号的Walsh符号;图7是一方框图,示出了图1的长码发生器;图8a-8c示出了各种信道类型的长码掩模;图9a-9y示出了第二组速率中各种数据速率、数据类型和数据模式的帧数据格式。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现参照附图,图1示出了CDMA移动站收发信机或PCN手机中发射机部分10的一例实施例。在CDMA蜂窝式通信系统中,用CDMA前向信道将信息从蜂窝区基站传送到移动站。相反,用CDMA反向信道将信息从移动站传送到蜂窝区基站。来自移动站的信号的通信特征可用访问信道(accesschannel)或业务信道通信的形式表述。访问信道用于诸如开始呼叫、寻呼应答和登记等短的信令消息。业务信道用来交流(1)一般包括用户语音的一级业务,或(2)一般为用户数据的二级业务,或(3)诸如命令和控制信号的信令业务,或(4)一级业务与二级业务的组合,或(5)一级业务与信令业务的组合。发射部分10使数据以9.6kbps、4.8kbps、2.4kbps或1.2kbps数据速率在CDMA反向信道上传送。反向业务信道上的传输速率可以是这些数据速率中的任何一个,而访问信道上的传输速率为4.8kbps。反向业务信道上的传输占空因数将随数据传输速率而变化。表I中具体列出了每种速率的传输占空因数。由于传输占空因数的变化正比于数据速率,所以实际突发传输速率被固定在28,800代码符号/秒。由于将六个代码符号调制成64种Walsh传输符号中的一种,所以应将Walsh符号传输速率固定在4,800Walsh符号/每秒,该传输速率导致Walsh片元速率(chiprate)固定为307.3kcps。对CDMA反向信道上传输的所有数据进行卷积编码,在分组交错后,实行64-进制(64-ary)调制,并且在发射之前完成直接序列PN扩频。表I还定义了反向业务信道上各种传输速率下数据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和速率。对于访问信道,除了传输速率固定为4.8kbps,占空因数为100%之外,数字关系是相同的。如以下将描述,用1/3代码速率对CDMA反向信道上传输的每一位进行卷积编码。因此,代码符号速率总是数据速率的三倍。直接序列扩频功能的速率应固定于1.2288Mhz,以便精确地用四个PN片元对每个Walsh片元扩频。表I<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841">比特率(kbps)9.64.82.41.2PN片元速率(Mcps)1.22881.22881.22881.2288代码速率(比特/代码符号)1/31/31/31/3TX占空因数(%)100.050.025.012.5代码符号速率(sps)28,8028,8028,8028,80调制(代码符号/Walsh符号)6666Walsh符号速率(sps)4800480048004800Walsh片元速率(kcps)307.2307.2307.2307.2Walsh符号(μs)208.33208.33208.33208.33PN片元/代码符号42.6742.6742.6742.67PN片元/Walsh符号256256256256PN片元/Walsh片元4444</table></tables>当在存在一级业务的模式下工作时,发射部分10将诸如语音和/或背景噪声等声信号作为数字信号在传输媒体上通信。为了便于对声信号进行数字通信,要用公知技术对这些信号抽样并数字化。例如,在图1中,用扩音器12将声音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用编码解码器14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编码解码器14一般用标准的8比特/μ律格式进行模拟-数字转换过程。另一种方法是,用一种均匀的脉冲编码调制(PCM)格式将模拟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形式。在一实施例中,编码解码器14使用8kHz的速率抽样,并以该抽样速率输出8比特抽样,以便实现64kbps的数据速率。从编码解码器14将8比特抽样输出到声码器16,进行μ律/均匀代码转换过程。在声码器16中,将抽样组织成输入数据组成的帧,每帧包含预定数目的抽样。在声码器16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每帧包含160个抽样,或者8kHz抽样速率下的20毫秒语音时间。应该理解,还可使用其它抽样速率和帧的大小。声码器可以可变速率对每帧的语音抽样编码,并将所得的参数数据格式化成一个相应的数据包。然后,将声码器数据包输出到微处理器18以及传输格式化的相关电路。如本领域中所知,微处理器18一般包括包含在程序指令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以及合适的接口和有关电路。声码器16的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编码技术,提供速率可变的编码语音数据。对数目恒定的抽样进行线性预测编码(LPC)分析,而根据传输速率对数目变化的抽样进行音调和代码簿搜索。待批的美国专利申请第08/004,484号对该类型的速率可变的声码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申请于1993年1月14日递交,是现已放弃的美国专利申请第07/713,661的继续,并且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其内容通过援引包含在此。声码器16可以用一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在刚才提及的速率可变的声码器中,语音分析帧的长度为20毫秒,这意味着以每秒突发50次的速率输出抽取的参数。另外,使数据输出速率从8kbps大致变化至4kbps,2kpbs,再到1kbps。全速率(也称为速率1)时,数据在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率为8.55kbps。对于全速率数据,对每帧进行参数编码并用160比特表示。全速率数据帧还包括11比特一致校验位(paritycheckbit),因此全速率帧总共包含171比特。在全速率数据帧中,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无一致校验时的传输速率是8kbps。二分之一速率(也称为1/2速率)时,数据在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率为4kbps,并具有采用每帧80比特的编码参数。四分之一速率(也称为1/4速率)时,数据在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率为2kbps,并具有每帧采用40比特的编码参数。八分之一速率(也称为1/8速率)时,数据在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传输速率略小于1kbps,并具有每帧采用16比特的编码参数。另外,可以在声码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一个帧中不发送任何信息。该类型的帧称为空白帧(blankframe),可供信令或其它非声码器数据使用。然后,将声码器数据包输出到微处理器18以及CRC和尾位发生器20,以完成传输格式化。微处理器18每20毫秒接收一次参数数据包,另外还接收语音抽样所组成的帧的编码速率的速率表示。如果存在二级业务数据,那么微处理器18还接收该数据输入并输出给发生器20。微处理器18内部还生成信令数据,输出给发生器20。只要存在,无论是一级业务数据、二级业务数据还是信令业务数据,都以每20毫秒一帧的速率从微处理器18输出到发生器20。发生器20在全速率帧和二分之一速率帧结束时产生并添加一组一致校验位、帧质量标志位或循环冗余校验(CRC)位,用于在接收机中作为帧质量的标志。对于全速率帧,不管数据是全速率的一级业务数据、二级业务数据或信令业务数据,还是二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数据与二级业务数据的组合,或二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数据于信令业务数据的组合,发生器20最好根据第一多项式都产生一组帧质量标志位。对于二分之一速率帧,发生器20也最好根据第二多项式产生一组帧质量标志位。对于所有的帧速率,如果存在帧质量标志位,发生器20还在帧质量标志位之后产生一组编码器尾位,如果不存在帧质量标志位,则在帧结束处产生数据。在以后的描述中,将参照图3和图4进一步提供关于微处理器18和发生器20之工作情况的详细内容。发生器20以9.6kbps速率提供的反向业务信道帧的长度为192比特,并且每帧时间为20毫秒。如图2a-2e和2i-2l所示,这些帧由单一混合模式位、辅助格式位(如果存在)、消息位、12比特的帧质量标志位,以及8比特尾位组成。在消息位只是一级业务信息的帧时期内,应将混合模式位设置成‘0’。当混合模式位为‘0’时,该帧由此混合模式位、171比特一级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对于含二级业务或信令业务的帧,混合模式位设置为‘1’。如果混合模式位被设为‘1’,那么帧具有“空白和突发(blank-and-burst)”或“微弱和突发(dim-and-burst)”格式。在“空白和突发”操作中,整个帧都用于二级业务或信令业务,而在“微弱和突发”操作中,一级业务与二级业务或信令业务共享该帧。紧跟在混合模式位之后的第一位是业务类型位。业务类型位被用来规定帧是否包含二级业务或信令业务。如果业务类型位为‘0’,则帧包含信令业务。如果业务类型位为‘1’,则帧包含二级业务。图2b-2e和2i-2l示出了该业务类型位。跟在业务类型位之后的两位是业务模式位。这两个业务模式位规定了帧内的数据组合。在较佳实施例中,在4.8kbps、2.4kbps和1.2kbps速率下,帧中只传输一级业务。尽管在非9.6kbps的其它速率下,可以经过配置进行混合模式操作,但一般不支持这种操作。图2f-2h示出了针对这些特殊速率的帧格式。如以下描述,对于4.8kbps速率,帧的长度为96比特,这些比特跨越20毫秒时间。4.8kbps速率帧包含80比特一级业务位、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同样如以下所述,对于2.4kbps速率,帧的长度为48比特,这些比特占用20毫秒时间。2.4kbps速率帧包含40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比特尾位。同样如以下所述,对于1.2kbps速率,帧的长度为24比特,这些比特跨越20毫秒时间。1.2kbps速率帧包含16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比特尾位。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8为4.8kbps速率的传输产生访问信道数据。由于这类数据是以相同于4.8kbps帧格式数据的方式(例如编码、在Walsh编码时交错等方式)产生的。在对4.8kbps数据(无论是反向业务信道数据还是访问信道数据)进行编码时,都产生冗余数据。访问信道不同于反向业务信道,在反向业务信道中冗余数据在发送时被排除了,但在访问信道中则传输包含冗余数据的所有数据。下文将提供关于传输访问信道数据帧方面的详细内容。图2a-21示出了发生器20就速率为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的帧输出的帧格式。图2a示出了只用于一级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帧。该帧包括1比特混合模式位、171比特一级业务数据、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0,表示帧中只含一级业务数据。图2b示出了用于1/2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80比特一级业务位、88比特信令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0,表示帧中存在信令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00,表示帧包含1/2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图2c示出了用于1/4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40比特一级业务位、128比特信令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0,表示帧中存在信令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01,表示帧包含1/4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图2d示出了用于1/8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16比特一级业务位、152比特信令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0,表示帧中存在信令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10,表示帧包含1/8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图2e示出了用于信令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空白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168比特信令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0,表示帧中存在信令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11,表示帧只包含信令业务。图2f示出了仅用于1/2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4.8kbps速率帧。该帧包含80比特一级业务位、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图2g示出了仅用于1/4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2.4kbps速率帧。该帧包含40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比特尾位。图2h示出了仅用于1/8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1.2kbps速率帧。该帧包含16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比特尾位。图2i示出了用于1/2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80比特一级业务位、88比特二级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中存在二级业务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00,表示帧包含1/2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图2j示出了用于1/4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40比特一级业务位、128比特二级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中存在二级业务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01,表示帧只包含1/4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图2k示出了用于1/8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微弱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16比特一级业务位、152比特二级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中存在二级业务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10,表示帧包含1/8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图2l示出了用于二级业务传输的9.6kbps速率的空白和突发帧。该帧由1比特混合模式位、1比特业务类型位、2比特业务模式位、168比特二级业务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组成。其中混合模式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不仅仅包含一级业务;业务类型位被设置为1,表示帧中存在二级业务数据;而业务模式位被设置为00,表示帧只包含二级业务。图3例示了根据图2a-2l对数据进行格式化的元件。在图3中,从微处理器18(见图1)将数据传送给发生器20。发生器20包括数据缓冲器和控制逻辑单元60、CRC电路62和64,以及尾位电路66。除了由微处理器提供的数据之外,还可选择地提供一个速率命令。将占用20毫秒的每个帧的数据从微处理器传送给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逻辑单元60。对于每帧,逻辑单元60会对微处理器提供的每帧的位数进行计数,或者用速率命令和时钟周期计数对一帧数据进行格式化。业务信道的每一帧都包括一帧质量标志。对于9.6kbps和4.8kbps传输速率,该帧质量标志是CRC。对于2.4kbps和1.2kbps传输速率,帧质量标志表示不发送额外的帧质量位。在接收器中,该帧质量标志支持两种功能。第一功能是确定帧的传输速率,第二功能是确定帧是否有差错。在接收器中,这些判断是由解码信息和CRC校验联合作出的。对于9.6kbps和4.8kbps传输速率,帧质量标志(CRC)对帧内除了帧质量标志(CRC)本身和尾位以外的所有位进行计算。逻辑单元60分别将9.6kbps和4.8kbps速率的数据提供给CRC电路62和64。如图所示,一般将电路62和64构造成由移位寄存器、模-2加法器(一般是‘异-或’门)和开关组成的序列。9.6kbps传输速率数据使用12比特帧质量标志(CRC),如参照图2a-2e和图2i-2l所述,帧质量标志包含在长度为192比特的帧内发送。如图3所示,对于CRC电路62,9.6kbps速率的生成多项式为g(x)=x12+x11+x10+x9+x8+x4+x+1(1)4.8kbps传输速率数据使用8比特CRC,它包含在长度为96比特的帧内发送。如图3所示,对于CRC电路64,4.8kbps速率的生成多项式为g(x)=x8+x7+x4+x3+x+1(2)最初,用来自逻辑单元60的初始信号将电路62和64的所有移位寄存元件设置为逻辑1。另外,逻辑单元60还将电路62和64的开关设置在上置位。然后,对于9.6kbps速率数据,用电路62中的寄存器对作为电路62输入的由一级业务位、二级业务位或信令位,或者它们的组合还有相应的模式/格式标志位所组成的172比特时钟计数172次。通过电路62对172比特进行时钟计数之后,逻辑单元60将电路62的开关设置成下置位,随后电路62的寄存器再附加计数12次。作为电路62进行12次附加时钟计数的结果,产生12比特附加输出,它们即是帧质量标志(CRC位)。按次序计算帧质量标志位,将其作为电路62的输出添加在172比特的最后。应该注意,由逻辑单元60输出的172比特在通过电路62时并没有因计算CRC位而扰乱,因此在从电路62输出时,它们具有与输入时相同的次序和数值。对于9.6kbps速率数据,数据比特是按以下次序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的。对于只有一级业务的情况,按先是单个混合模式(MM)位然后171比特一级业务位的次序将数据比特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对于具有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的“微弱和突发”的情况,按先是单个MM位然后依次为1比特业务类型(TT)位、一对业务模式(TM)位、80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6比特信令业务位的次序将数据比特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对于具有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的“微弱和突发”的情况,按先是单个MM位然后依次为1比特TT位、一对TM位、80比特一级业务位和87比特二级业务位的次序将数据比特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对于只有信令业务的“空白和突发”数据格式的情况,按先是单个MM位然后依次为1比特TT位和168比特信令业务位的次序将数据比特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对于只有二级业务的“空白和突发”数据格式的情况,按先是单个MM位然后依次为1比特TT位和169比特信令业务位的次序将数据比特从逻辑单元60输入到电路64。同样对于4.8速率数据,电路64的寄存器对来自逻辑单元60的作为电路64之输入的80比特一级业务数据或80比特访问信道数据时钟计数80次。在电路64对80比特数据时钟计数之后,逻辑单元60将电路64的开关设置成下置位,随后电路64的寄存器再附加计数8次。作为电路64进行8次附加时钟计数的结果,产生8比特附加输出,即CRC位。按次序计算CRC位,将其作为电路64的输出添加在80位的最后。仍应该注意,由逻辑单元60输出的80比特在通过电路64时并没有因计算CRC位而扰乱,因此在从电路64输出时,它们具有与输入时相同的次序和数值。将电路62或64输出的数据比特提供给受逻辑单元60控制的开关66。输入开关66的还有由逻辑单元60输出的关于2.4kbps和1.2kbps数据帧的40比特和16比特一级业务数据。开关66选择提供(上置位时)输入数据的输出和(下置位时)逻辑值为‘0’时的尾位。一般当开关66被设置成上置位时,允许来自逻辑单元60的数据以及来自电路62和64的数据(如果存在)从发生器20输出到编码器22(见图1)。对于9.6kbps和4.8kbps速率的帧数据,在对CRC位时钟计数并通过开关66后,逻辑单元60使该开关有8个时钟周期处于下置位,从而产生8比特全零的尾位。因此,对于9.6kbps和4.8kbps数据帧,作为编码器输出的帧数据在CRC位之后还附加了8比特尾位。同样,对于2.4kbps和1.2kbps帧数据,在对来自逻辑单元60的一级业务比特定时计数并通过开关66之后,逻辑单元60使该开关有8个时钟周期处于下置位,从而再次产生8比特全零的尾位。由此,对于2.4kbps和1.2kbps数据帧,作为编码器输出的帧数据在一级业务比特之后还附加了8比特尾位。图4a-4c示出了一系列关于微处理器18之工作情况以及发生器20将数据汇编成公开帧格式的流程图。应该注意,可以用各种方法提供各种业务类型和传输速率优先级。在一实施例中,当要发送信令业务消息时,声码器数据会表示可以选择“微弱和突发”格式。无论一般情况下声码器会以哪种速率对采样帧编码,微处理器18都会向声码器18发出一命令,使声码器以二分之一速率对语音采样帧进行编码。然后,微处理器18将二分之一速率的声码器数据与信令业务汇编成9.6kbps帧。在该情况下,需对以二分之一速率编码的语音帧的数量作一限制,以免语音质量劣化。另一种方法是,微处理器18在接收到一帧二分之一速率的声码器数据后,将数据汇编成“微弱和突发”格式。在该情况下,为了保证适时传输信令数据,可以在向声码器发送命令使其以二分之一速率编码之前,对非二分之一速率的连续帧的最大数目进行限制。二级业务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按“微弱和突发”格式传送(图2b-2d和图2i和2k)。如图2e和2l所示,“空白和突发”数据格式的情况是类似的。可以命令声码器不对该帧的语音采样编码,或者在构造数据帧时微处理器忽略声码器数据。在具有各种速率的一级业务、“微弱和突发”业务以及“空白和突发”业务之间优先产生哪种帧格式可以有许多可能。返回来参照图1,将速率为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的20毫秒数据帧从发生器20输出到编码器22。在该实施例中,编码器22最好是本领域公知的卷积编码器。编码器22最好用1/3速率、约束长度k=9的卷积码对数据编码。例如,可以用生成函数g0=557(八进制)、g1=663(八进制)和g2=711(八进制)构造编码器22。如本领域所知,卷积编码包含对串联时移延迟的数据序列选定抽头进行模-2加法。数据序列延迟的长度等于k-1,其中k是代码的约束长度。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1/3速率代码,所以为每一个输入编码器的数据比特产生了三个代码符号(c0)、(c1)和(c2)。这些代码符号(c0)、(c1)和(c2)是分别由生成函数g0、g1和g2产生的。将代码符号从编码器22输出到块交错器24。将输出的代码符号提供给交错器的顺序是首先是代码符号(c0),其次是代码符号(c1),最后是代码符号(c2)。初始化时,编码器22的状态是全零状态。另外,在每帧结尾处使用尾位可以将编码器22重置成全零状态。将编码器22输出的符号提供给块交错器24,在微处理器18的控制下,块交错器24重复代码符号。利用由微处理器18寻址将符号存入其中的常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按某种方式将代码符号存储起来,以便使代码符号重复速率随数据信道变化。对于9.6kbps数据速率,代码符号不重复。4.8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代码符号重复1次,即每个符号出现2次。2.4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代码符号重复3次,即每个符号出现4次。1.2kbps数据速率的每个代码符号重复7次,即每个符号出现8次。对于所有的数据速率(9.6、4.8、2.4和1.2kbps),代码重复使得交错器24输出数据的代码符号速率为恒定速率28,800代码符号/秒。如以下详细讨论,由于传输占空度可变,所以在反向业务信道上并不多次发射重复的代码符号,而是在实际发射之前除一组代码符号外删除所有重复的部分。应该理解,使用代码符号重复是一种对描述交错器和数据随机化突发器之工作情况有用的方法,这在下文中将作进一步的讨论。还应理解,可以使用那些能够获得相同结果并且仍处于本发明原理范围内的有别于使用代码符号重复的手段。在调制和发射之前对所有要在反向业务信道和访问信道上传输的代码符号进行交错。如本领域所知构造的块交错器24用20毫秒的时间输出代码符号。交错器的结构一般为由32行和18列构成的矩形阵列,即有576个阵列元。通过以9.6、4.8、2.4和1.2kbp速率重复数据,按列将代码数据写入交错器中,从而完全填满32×18矩阵。图5a-5d分别示出了对于9.6、4.8、2.4和1.2kbp数据传输速率,将重复的代码符号写入交错器阵列的顺序。按行从交错器中输出反向业务信道代码数据。微处理器18还对交错器存储器的寻址进行控制,以按合适的顺序输出符号。最好以下列顺序输出交错器阵列的行用9.6kbps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用4.8kbps速率1324576891110121315141617191820212322242527262829313032用2.4kbps速率1526374891310141115121617211822192320242529263027312832用1.2kbps速率1921031141251361471581617251826192720282129223023312432。访问信道代码符号也可按行从交错器24中输出。微处理器18再次对交错器存储器的寻址进行控制,以按合适的顺序输出符号。对于访问信道代码符号,用4.8kbps速率按以下顺序输出交错器的行1179255211329319112772315312181026622143042012288241632应该注意,利用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设计在前向传输信道上使用的其它编码速率(例如1/2速率)的卷积码以及各种其它的符号交错格式。再参照图1,将经交错的代码符号从交错器24输出到调制器26。在本实施例中,对CDMA反向信道的调制使用64进制正交信令。也就是说,为每六个代码符号发射64种可能调制符号中的一种。64-进制调制代码是64种正交波形种的一种,最好用Walsh函数产生。图6a-6c给出了这些调制符号,从0至63编号。根据以下等式选择调制符号调制符号编号=c0+2c1+4c2+8c3+16c4+32c5(3)其中c5和c0分别是形成调制符号的每组六个代码符号中的最后(或最近),以及第一(或最早的)二进制数值(‘0’和‘1’)代码符号。发送单个调制符号所需的时间称为“Walsh符号”间隔,大致等于208.333微秒。与调制符号之1/64相关的时间称为“Walsh片元”,大致等于3.2552083333…微秒。将每个调制符号或Walsh符号从调制器26输出到模-2加法器即‘异-或’门28的一个输入端。以4800sps速率从调制器输出Walsh符号,该速率对应于Walsh片元速率307.2kcps。输入异-或’门28的另一输入端的是由长码发生器30与掩模电路(maskcircuit)32协作产生的经掩模的伪噪声(PN)码,称长码序列。由发生器30提供的长码序列的片元速率为调制器26之Walsh片元速率的四倍,即PN片元速率为1.2288Mcps。‘异-或’门28合并这两个输入信号,以1.2288Mcps的片元速率输出数据。长码序列是对长度为242-1的片元序列的时移,并且由本领域公知的线性发生器利用以下多项式产生p(x)=x42+x35+x33+x31+x27+x26+x25+x22+x21+x19+x18+x17+x16+x10+x7+x6+x5+x3+x2+x1+1(4)图7详细示出了发生器30。发生器30包括序列发生部分70和掩模部分72。序列发生部分70包括按顺序耦连在一起的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一般是‘异-或’门),以便根据式(4)产生42比特代码。然后,用掩模电路32提供的42比特宽的掩模(mask)对发生部分70示出的42比特状态变量进行掩模,产生长码。掩模部分72包括一系列的输入‘与’门741-7442,它们的一个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42比特宽掩模的一个掩模位。每个‘与’门741-7442的另一输入端接收来自发生部分70中相应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用加法器76对‘与’门741-7442的输出进行模-2相加,为发生部分70中移位寄存器的1.2288MHz的每个时钟形成一比特的输出。一般加法器76被构造成本领域公知的‘异-或’门的级联布置。因此,如图7所示,对序列发生部分70输出的所有42比特掩模位实行模-2加法,便产生了实际的PN序列输出。用于PN扩频的掩模应根据移动站通信所用信道的类型进行变化。参照图1,微处理器18将初始信息提供给发生器30和电路32。发生器30响应初始信号对电路初始化。掩模电路32还响应初始信号(表示所提供的掩模类型)输出42比特掩模。照此,可将掩模电路32构造成含有每个通信信道类型之掩模的存储器。图8a-8c例示了每种信道类型的各掩模位定义。具体地说,当在访问信道上通信时,掩模如图8a所示定义。在访问信道掩模中,掩模位M24至M41被设置为‘1’;掩模位M19至M23被设置为所选的存取信道编号;掩模位M16至M18被设置成相关呼叫信道的代码信道,即范围一般位1-7;掩模位M9至M15被设置为当前基站的登记区;而掩模位M0至M8被设置成当前CDMA信道的PN导频值。当在反向业务信道上通信时,如图8b所示定义掩模。移动站从两个长码中使用一个供此移动站专用的长码公共长码供移动站的电子序号(ESN)专用;而私人长码供每个移动识别号(MIN)(一般为移动站的电话号码)专用。在公共长码中,掩模位M32至M41被设置为‘0’,而掩模位M0至M31被设置成移动站的ESN值。可以预见,私人长码如图8c所示。私人长码将提供附加的保密度,只有基站和移动站才知道该码。私人长码不会通过传输媒体清楚地传输。在私人长码中,掩模位M40和M41分别被设置为‘0’和‘1’;而掩模位M0至M39根据移动的分配方案设置。返回来参照图1,将门28的输出分别提供给一对模-2加法器(即‘异-或’门34和36)的一个输入端。每个门34和36的另一输入端是第二和第三PN序列,它们分别是由I和Q信道PN发生器38和40产生的I和Q信道“短码”。因此在实际传输之前,对反向访问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进行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扩频。反向信道偏移正交扩频使用的I和QPN码与前向信道的I和Q导频PN码相同。发生器38和40产生的I和QPN码的长度为215,并且最好是相对前向信道的偏移时间为零的代码。为了能够进一步地理解,需在前向信道信道为每个基站产生一个导频信号。如刚才所述,用I和QPN码对每个基站的导频信道信号扩频。通过代码序列的移位使基站I和QPN码相互偏移,从而区分各基站传输。产生I和QPN短码的函数为PI(x)=x15+x13+x9+x8+x7+x5+1(5)和PQ(x)=x15+x12+x11+x10+x6+x5+x4+x3+1(6)发生器38和40可以如本领域公知的方式构造,以便根据等式(5)和(6)提供输出序列。门34和36分别输出I和Q波形,并且分别将其作为输入提供给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42和44。FIR滤波器42和44是数字滤波器,它们能对所得到的I和Q波形进行带宽限制。这些数字滤波器对I和Q波形整形,致使所得到的频谱包含在给定的频谱掩模范围内。滤波器42和44可以根据公知的数字滤波技术构造,并且最好能够提供所需的频率响应。分别将PN扩频函数产生的数字滤波器42和44的二进制输入‘0’和‘1’映射成+1和-1。数字滤波器的采样频率为4.9152MHz=4×1.2288MHz。应将与I和Q数字波形同步的附加二进制输入‘0’和‘1’提供给每个数字滤波器42和44。此特殊的序列称为掩模序列,它是数据随机化突发器产生的输出。掩模序列乘以I和Q二进制波形,为数字滤波器42和44产生三个输入(-1、0和+1)。如先前所讨论的,数据在反向业务信道上的传输速率为9.6、4.8、2.4或1.2kbps,并且以帧为基础变化。因为对于访问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帧的长度都固定为20毫秒,所以对于9.6、4.8、2.4或1.2kbps数据传输速率,每帧中信息位的数目分别为192、96、48或24。如先前所述,用1/3速率的卷积编码器对信息编码,然后对于9.6、4.8、2.4或1.2kbps数据速率,分别根据因子1、2、4或8重复代码符号。于是,将所得到的重复代码符号速率固定为28,800符号/秒(sps)。如前所述,对此28,800sps流进行块交错。在发射之前,先用一时间过滤器对反向业务信道交错器的输出流选通,该过滤器允许发射某些交错器输出符号而删除另一些输出符号。因此,发射选通器的占空度随发射数据速率变化。当传输数据速率为9.6kbps时,那么发射选通器允许发射所有的交错器输出符号。当传输数据速率为4.8kbps时,发射选通器允许发射二分之一交错器输出符号,等等。选通过程是将20毫秒的帧分成16段相等时间(即1.25毫秒),称为功率控制分组(powercontrolgroup)。某些功率控制分组被选通(即,被发射),而另一些分组被阻塞(即,不发射)。有关选通和阻塞分组的分配称为数据随机化突发器功能。选通的功率控制分组在帧内其所处位置被伪随机化,从而在假设每一循环周期内各帧为随机分布的基础上对CDMA反向信道上的实际业务负载平均。选通的功率控制分组使得输入到重复过程的每个代码符号都只发射一次。在阻塞期间,移动站不发射能量,因此降低了对其他在同一CDMA反向信道上工作的移动站的干扰。该符号选通是在发射滤波之前进行的。当移动站在访问信道上传输时,不使用发射选通过程。当在访问信道上传输时,在发射之前使代码符号重复一次(每个符号出现两次)。在数据随机化突发器功能的实施例中,数据随机化突发逻辑单元46传输一个由‘0’和‘1’组成的掩模流,该掩模流随机地掩模掉代码重复产生的冗余数据。掩模流的模式由帧数据速率以及从发生器30所生长码序列中取出的14比特的块确定。使这些掩模位与数据流同步,并且经数字滤波器42和44作用,使这些比特对数据进行选择掩模。在逻辑单元46内,将发生器30输出的1.2288MHz长码序列输入一个以1.2288MHz速率进行移位的14位移位寄存器。将该移位寄存器的内容装入一个14位锁存器,这些内容正好是每个反向业务信道帧边界之前的一个功率控制分组(1.25毫秒)。逻辑单元46根据预定的算法,用该数据以及微处理器18输入的速率,确定允许数据通过滤波器42和46发射的特定功率控制分组。因此,逻辑单元46根据数据将被过滤掉(‘0’)还是通过(‘1’),为每个功率控制分组输出‘1’或‘0’以用于整个功率控制分组。在使用相同长码序列以及对该帧所确定的相应速率的相应接收机中,确定存在该数据的适当功率控制分组。将滤波器42输出的I信道数据直接提供给数字-模拟(D/A)转换器和反混迭(anti-aliasing)滤波电路50。但滤波器44将Q信道数据输出给延迟元件48,该元件使Q信道延时半个PN片元(406.9纳秒)。延迟单元48将Q信道数据输出给数字-模拟(D/A)转换器和反混迭滤波电路52。电路50和52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形式,并对模拟信号滤波。将电路50和52输出的信号提供给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调制器54,对信号进行调制,并将其输出给射频发射电路56。电路56先将信号放大,然后滤波,最后将信号上变频后发射。电路56将信号输出给天线58,以便与基站通信。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讨论了有关移动站调制和发射数据的格式化过程。还应理解,该数据格式化过程与蜂窝区基站的相同,但调制可以不同。在一改进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设计成用两组不同的数据速率进行运作。在第一实施例中,以9.6kbps、4.8kbps、2.4kbps和1.2kbps速率按帧发射一级业务。这些速率包括一组这里称为速率组1的数据速率。在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中,一级业务还可用14.4kbps、7.2kbps、3.6kbpsh、1.8kbps速率按帧发射,因此允许使用速率较高的声码器和其他数据。这些速率包括一组这里称为速率组2的数据速率。以速率组1内的速率发射数据的情况如前所述。以速率组2发射数据帧的方式类似,但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帧质量标志位(CRC)的产生、位在帧内的分配,以及对帧的卷积编码。以下将描述这些差异。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对速率组1的帧的卷积编码速率不同于速率组2的帧。用1/3速率对速率组1的帧卷积编码,而用1/2速率对速率组2的帧卷积编码。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独立的卷积编码器。卷积编码器22是对速率组1的帧进行编码的1/3速率卷积编码器,而卷积编码器23是对速率组2的帧进行编码的1/2速率卷积编码器。开关21接收来自微处理器18的速率设定信号,并由此将帧导向正确的卷积编码器。应该注意,来自卷积编码器23的编码符号速率为28.8ksps、14.4ksps、7.2ksps和3.6ksps,同卷积编码器22提供的速率相同。这允许同先前所述的发射速率组1的帧的情况一样,在对帧进行卷积编码之后发射速率组2的帧。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速率组2的帧,发生器20所用的帧质量标志位的生成多项式为对于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g(x)=x12+x11+x10+x9+x8+x4+x+1(7)对于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g(x)=x10+x9+x8+x7+x6+x4+x3+1(8)对于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g(x)=x8+x7+x4+x3+x+1(9)对于6比特帧质量标志位g(x)=x6+x2+x+1(10)用这些多项式设计和执行编码器以产生帧质量标志位的方法与有关速率组1的描述相同。速率组2的帧与速率组1的帧之间的最后一点区别是删除标志位的包含情况。删除标志位是通信设备接收系统至远端发射设备的反馈信号,表示帧已删除。在本实施例中,当个人站不能确定接收帧的数据速率或者检测到差错时,设置该位。该位可以依赖于接收信号质量度量的其他形式,如接收信号强度。作为响应,远端发射设备可以通过增加其发射能量或降低其数据速率使其信号强度增强。删除位可以由微处理器18或一个附加元件即删除标志位元件19设置,这两种装置运行时都要结合来自通信设备接收系统(未示出)的帧删除信号。以下所示的表II例示了两组数据速率下帧的内容。如前所述,对于速率组1的帧,9600bps帧包含172比特信息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4800bps帧包含80比特信息位、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2400bps帧包含40比特信息位和8比特尾位,而1200bps帧包含16比特信息位和8比特尾位。对于速率组2的帧,14,400bps帧包含267比特信息位、1比特删除标志位、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7200bps帧包含125比特信息位、1比特删除标志位、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3600bps帧包含55比特信息位、1比特删除标志位、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而1800bps帧包含21比特信息位、1比特删除标志位、6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a中,示出了进行全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14.4kbps帧。提供1比特上述删除标志位,并提供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0,表示该帧只包含一级业务数据。然后提供265比特一级业务位,随后是12比特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b中,示出了用于二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表示分组只包含非一级业务的数据。提供了4比特帧模式位,表示分组中数据的类型。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00,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二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数据。该帧有124比特一级业务和137比特信令业务。帧还有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c中,示出了用于四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01,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四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数据。该帧有54比特一级业务和207比特信令业务。帧还有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d中,示出了用于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10,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八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数据。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和241比特信令业务,并且包含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e中,示出了用于信令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11,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信令业务数据。该帧有261比特信令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f中,示出了仅进行二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7.2kbps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0。该帧有124比特一级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g中,示出了用于四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7.2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三位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0。该帧有54比特一级业务、67比特信令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h中,示出了用于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7.2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三位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1。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101比特信令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i中,示出了用于信令业务传输的7.2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三位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0。该帧有121比特信令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j中,示出了仅进行四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3.6kbps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0。未提供帧模式位。该帧有54比特一级业务、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k中,示出了用于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信令业务传输的3.6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两位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0。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32比特信令业务、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1中,示出了用于信令业务传输的3.6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两位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该帧有52比特信令业务、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m中,示出了仅进行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传输的1.8kbps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0。未提供帧模式位。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6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n中,示出了用于二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00,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二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数据。该帧有124比特一级业务、137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o中,示出了用于四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4比特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01,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四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数据。该帧有54比特一级业务、207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p中,示出了用于传输由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组成的帧的14.4kbps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10,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是八分之一速率的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数据。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241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q中,示出了用于二级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4比特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11。该帧有261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图9r示出了用于八分之一速率一级数据、二级和信令业务传输的14.4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000,表示分组中存在的数据为八分之一速率的一级数据、二级和信令业务。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221比特信令业务、20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s中,示出了用于四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传输的7.2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011。该帧有54比特一级业务、67比特二级业务、12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t中,示出了用于八分之一速率一级和二级业务传输的7.2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00。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101比特二级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u中,示出了只有二级业务的7.2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01。该帧有121比特二级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图9v示出了具有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二级和信令业务的7.2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和1比特保留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10。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81比特信令业务、20比特二级业务、10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w中,示出了具有八分之一速率一级业务和二级业务的3.6kbps的微弱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0。该帧有20比特一级业务、32比特二级业务、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x中,示出了只具有二级业务传输的3.6kbps的空白和突发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帧模式位被设置成11。该帧有52比特二级业务、8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在图9y中,示出了只具有二级业务的1.8kbps帧。提供了1比特删除标志位。混合模式位被设置成1。该帧有20比特二级业务、6比特帧质量标志位和8比特尾位。以上提供的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使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实施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无需使用创造性智慧便可将这里定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而是符合与这里所描述的原理和新特征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用于以一组速率组中一预定数据速率组中的某一数据速率传输一帧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数据帧;根据所述数据帧的所述数据速率组传输一组一致校验位和尾位;对所述数据帧编码,其中根据所述数据帧的所述数据速率组确定所述编码的编码速率;并且传输所述编码数据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速率组1的速率与速率组2的速率之间存在一个倍数因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速率组2的所述编码速率反比于所述倍数因子。全文摘要一种用于将各种类型和各种速率的数据安排成专门构造的传输格式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传输格式化的数据可以是声码器(14)提供的语音数据或者是不同类型的二级业务数据。微处理器(18)将数据组织成具有预定传输时间的帧。根据数据,将数据帧组织成若干数据速率中的某一速率。声码器(14)以若干数据速率中的一种速率提供声码器数据,并且根据预定格式将数据组织到帧中。通过声码器数据和非声码器数据共享,将帧格式化成为具有最高的帧数据速率。组织不同类型的非声码器数据,使其也具有最高的帧数据速率。在数据帧内提供附加的控制数据,以支持传输的各个方面以及接收时的恢复。文档编号H04J13/00GK1178617SQ96192583公开日1998年4月8日申请日期1996年1月17日优先权日1995年1月17日发明者罗伯特·派多瓦尼,爱德华·G·Jr·泰德曼,约瑟夫·P·欧登沃德,埃弗雷姆·策哈维,查尔斯·E·Ⅲ惠特利申请人: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