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配线盘、光纤软线及光配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273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配线盘、光纤软线及光配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连接器对多芯光纤软线进行连接或转接的配线盘、光纤软线和利用该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及用于管理将设施外的光纤与设施内的传输装置之间联接用的光配线的信息并有效地使用光配线的光配线系统。
现有的光配线盘,备有配置多个光连接器转接座的连接器接线盘及用于保留带光连接器插头的光纤软线中的未连接光纤软线的保留盘,所以,在连接或转接中需进行如下三种作业。
(1)将保留在保留盘上的某根光纤软线的光连接器插头连接在接线盘的任意位置的光连接器转接座上。
(2)将连接在接线盘的任意位置的光连接器转接座上的光纤软线的光连接器插头拔出,并将其转接于其他光连接器转接座。
(3)将连接在接线盘的任意位置的光连接器转接座上的光纤软线的光连接器插头拔出,并保留在保留盘上。
但是,当反复进行这些作业时,由于会将多根光纤软线缠结在一起,所以存在着以下等问题,不能实现光配线盘的高密度化,即1.随着上述作业的反复次数的增加,光纤软线缠结在一起的状态变得很复杂,因而使光纤软线不能连接到接线盘的任意位置;2.在单根光纤软线上承受着其他光纤软线的荷重,因而使光纤软线变形;3.同样,施加在光纤软线上的力,传递到光纤软线前端的光连接器插头的连接部,因而使光损失增加。
另外,还有光缆等之类的集合型光纤软线。
该集合型光纤软线,通过将多根光纤软线捆扎成束而作为一个单元并将多个该单元汇集起来构成。
这种集合型光纤软线,在光纤软线的被覆层上直接印刷识别记号,或将附有识别记号的套环安装在光纤软线的被覆层上,以便识别在各单元内的光纤软线。
可是,随着光纤通信网的扩大,在配线盘内将频繁地进行已过于拥挤的配线转接,所以,进行转接的光纤软线及解除连接后存放在保留盘上的光纤软线,都将集中在容纳如上所述的集合型光纤软线的定位盘的附近部分。因此,能够在如上所述的集中型光纤软线中可靠地识别各光纤软线,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对于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集合型光纤软线来说,虽然能够识别在各单元内的光纤软线,可是,由于在每个单元中该识别记号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如将单元的捆扎解除则很难特定出作为目标的光纤软线的问题。
特别是,在如上所述的配线盘内的配线中使用的集合型光纤软线,必须以一个纤芯为单位在不同方向进行配线和或配线转接,所以在捆扎后的单元的状态下不可能进行配线,因而不能使用。
另外,在设置于高级光通信网内的设备中心中,对用于将该中心外的光纤与该中心内的传输装置之间联接的设备中心内的光配线,为对光配线信息进行管理并有效地使用光配线采用着光配线系统。
这里,在下文中说明在这种系统中使用的现有的光缆终端装置(FTMFiber Termination Module,光纤终端组件)的例。
FTM,一般设置在用户光缆与设备中心局舍的局内光缆的连接点。作为现有例,可参阅“「关于光线路测试系统的高速化和大容量化技术的研究」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CS95-50,CS95-16,pp59-66”。
在图29中示出包含上述FTM的局内设备的结构,在图30中示出设备中心内的局内设备的配置。图中,1是FTM,2是光耦合器,3是光纤选择装置(FSFiber Selector),4是从光耦合器2引出的测试用分支光纤,5是光合波分波器,6是传输装置侧滤光器,7是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8是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9是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10是星形耦合器架,11是测试装置架(TEMTest EquipmentModule,测试设备组件),12是测试装置,13是光纤选择装置控制及测试装置选择装置(FTES),14是FS主控侧光纤,15是第1局内光缆,16是第2局内光缆,17是用户系统光缆,18是用户侧滤光器,19是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20是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
根据图29说明通过光纤提供通信和图象业务的形态。为能以高可靠性提供该业务,在设备中心内设置FTM1、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9、星形耦合器架10、TEM11。
从提供通信的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7输出的1.3μm波段的通信光,及从提供图象业务的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8输出的1.55μm波段的通信光,通过第1局内光缆15入射到星形耦合器架10。1.3μm波段和1.55μm波段的通信光由该星形耦合器架10的光合波分波器5进行波分复用,并将波分复用后的通信光均匀分配到多个输出端口。从该光合波分波器5的各端口输出的通信光,通过第2局内光缆16入射到FTM1。入射到FTM1的通信光,通过对测试光进行合波分波的光耦合器2,并经由用户系统光缆17按波长分波到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19及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20,以提供通信和图象业务。
以下,说明敷设和维护光缆时从设备中心内对光纤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FTM1内的FS3有选择地使从光耦合器2引出的测试用分支光纤4与连接于TEM11内的测试装置12的FS主控侧光纤14进行光耦合。并且,由TEM11内的FTES13选择测试装置12内的光脉冲测试器。按照如上方式,即可将来自光脉冲测试器的测试光入射到用户系统光缆17,并迅速地进行损失分布测定及故障位置检测。
这里,在进行测试时,为防止测试光入射到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19及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20,在紧靠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19及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装置20的前面,设置用户侧滤光器18,用以遮断测试光而使通信光透过。此外,为防止试验光和从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8输出的1.55μm波段的通信光的反射光等入射到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7,在光合波分波器5的1.3μm波段通信光的输入端口设置传输装置侧滤光器6,用以遮断试验光和1.55μm波段的通信光而使1.3μm波段的通信光透过。
图31是表示具有光耦合器2及FS3的现有的FTM1的结构的图,对与图29的各部对应的部分标记着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31中,21是余长分配构件,22是余长处理机架。FTM1的左侧,在每一段并列设置多个单元的光耦合器2,从各光耦合器2引出的测试用分支光纤4与配置在最下部的FS3连接。而在右侧,主要是确保用于存放第2局内光缆16的剩余连接长度的配备有余长分配构件21和余长处理机架22的余长存放空间。
图32是表示现有的FTM的连接部结构的图,对与图29和图31的各部对应的部分标记着相同的参照符号。在图32中,23是光连接器转接座,24是光连接器,25是单芯带状芯线连接部。将单芯带状芯线连接部25及光连接器24预先装接在光耦合器2上。
当业务开始时,将用户系统光缆17及FS主控侧光纤14连接于光耦合器2。然后,将第2局内光缆16侧的光连接器24与已连接于该光耦合器2的光连接器转接座23连接,业务即可开始。
随着光接入网的改建,用于光用户的光纤量增大,在设备中心中,每个设置面积所容纳的芯线数必需增加。此外,在设备中心内,由于在光用户线终端局装置安放架(OLT架)-星形耦合器架-FTM之间按网状进行光配线,所以存在着光缆过于拥挤的问题。
另外,将第2局内光缆16从余长分配构件21引向光耦合器2的配线路径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在第2局内光缆16上,与光耦合器2连接的光纤部分必然会产生余长,因此,当使FTM内容纳的芯线高密度化时,在该余长的处理上存在着问题。
在现有的FTM中,其设计是由余长分配构件21和余长处理机架22在FTM1的正面存放第2局内光缆16的余长。当由于建设工程或故障修复工程而需对用户光缆和局内光缆的光纤进行转换连接时,为了进行将转换的光纤与其他光纤的缠结解除并且不发生误切断的作业,在该作业上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连接或转接而造成的光纤软线缠结并可以进行高密度安装的光配线盘。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存在多根也能很容易识别的光纤软线及利用该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OLT架-星形耦合器架-FTM之间提供有效的配线分配及转接功能、同时实现用户光缆和局内光缆的高密度安装并能提高转换连接作业的效率的光配线系统。
本发明的光配线盘,具有配置多个光连接器转接座的连接器接线盘及用于保留光纤软线中的未连接光纤软线的固定部,该光配线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器接线盘与固定部之间,设有沿铅直方向排列多个至少可以容纳和保持1根光纤软线的光纤软线通过口的定位盘。
按照本发明的配线盘,可以将光纤软线分成多组定位,并能将使用中和保留中的光纤软线在空间上分离。
另外,由于可以支承光纤软线的荷重,所以能防止光纤软线的缠结。
此外,还可以防止荷重加在其他光纤软线上。
这样,由于可以使光配线盘内的光传输特性保持稳定,所以能使光配线盘高密度化。
进一步,由于通过使用定位盘可以避免光纤软线缠结在一起,所以能提高在光配线盘上的作业效率,并可以采用小型光连接器转接座、带有小型光连接器插头的细径光纤软线实现光配线盘的高密度化。因此有助于今后光用户网的扩大。
本发明的光纤软线的特征在于,在被覆层上备有识别记号及识别色。
本发明的集合型光纤软线,汇集多个将多根上述光纤软线捆扎成束的单元而构成,该集合型光纤软线的特征在于每个单元的上述光纤软线的上述识别色不同,在上述单元内至少上述光纤软线的上述识别记号不同。
按照本发明的光纤软线及利用该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即使在将光缆的被覆层或各单元的捆扎去除后的状态下,也能很容易地根据识别色判别目标单元的光纤软线,进一步,可以很容易地根据识别记号选择出作为目标的单芯光纤软线,因而能迅速地进行转接。其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在配线盘上的作业性,并能面对今后的光通信的进展而迅速且正确地向用户提供业务。
本发明的光配线系统的特征在于,备有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光用户线路侧终端局装置连接的多根第1光缆;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多个光用户终端装置连接的第2光缆;交叉连接功能部,用于对上述第1光缆的任意光纤和上述第2光缆的任意光纤进行转接;光配线功能部,用于将引自上述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的任意光纤连接于多个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及光配线组件,具有用于对上述第1光缆的光纤和上述第2光缆的光纤进行测试光的输入输出的测试接入功能部、及用于选择该测试接入功能部的测试光输入输出端口的光纤选择功能部。
按照本发明的光配线系统,能以便于管理的形式使设备中心内的光缆配线整整齐齐,并可以避免配线路径过于拥挤。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盘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盘的定位构件的详细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定位构件的另一例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定位构件的其他例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一例的外观图。
图6是表示利用了图5的光纤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的简略结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6的集合型光纤软线对配线盘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的其他变形例的外观图。
图15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局内设备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与位于设备中心内的其他设备的连接形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定位盘的跨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接线盘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9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0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0实施例的光配线盘的结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0实施例的具有分路器功能的光跨接功能部的一例的简略结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0实施例的不具备分路器功能的光跨接功能部的简略结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1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2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的第13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9是表示包含现有的FTM的局内设备的结构图。
图30是表示现有的设备中心内的局内设备的配置的图。
图31是表示具有光耦合器及FS的现有的FTM的结构的图。
图32是表示现有的FTM的连接部的结构图。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各实施形态。[第1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盘的结构图,在图1中,101是配线盘本体,102是设置在配线盘本体101的规定位置的连接器接线盘,103是设置在配线盘本体101的另一规定位置的保留盘,104是端部装有光连接器插头105的光纤软线,106是用于将光纤软线104(或光缆)引入配线盘本体101的接入部,107是设置在配线盘本体101的连接器接线盘102与保留盘103之间的定位盘。
连接器接线盘102,排列着多个用于与光连接器插头105对应连接的光连接器转接座108。保留盘103,备有多个固定光连接器插头105的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并用于保留由接入部106引入的光纤软线104中的未连接的光纤软线104。
定位盘107,在结构上通过定位构件安装框109沿铅直方向排列多个定位构件110。
图2详细地示出定位构件110,其整体大致具有日文コ字形状,并在相对的2个臂部111、112上分别设置着可沿大致的水平方向容纳和保持至少1根光纤软线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13、114。在通过口113、114的侧面,形成可以使光纤软线104出入的缝隙状(或开闭式)开口部113a、114a。
因此,在定位盘107上,沿铅直方向排列多个各光纤软线通过口113、114。
在上述结构中,由接入部106引入配线盘本体101内的光纤软线104,全都通过定位盘107的任意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13(入口侧),进一步,在该光纤软线104中,将欲进行连接(使用中)的软线通过光纤软线通过口114(出口侧),然后,拉到连接器接线盘102侧,并连接于光连接器转接座108,将欲保留的软线引回到保留盘103侧(固定在其固定部上)保留起来,而不通过光纤软线通过口114。
当连接保留中的光纤软线104时,将光连接器插头105从保留盘103的固定部摘下,并将该光纤软线104拉到靠近定位盘107的近旁,在将缠结解除后,将光连接器插头105与连接器接线盘102的任意的光连接器转接座108连接,并从开口104a插入光纤软线通过口114。
按同样方式,可将与连接器接线盘102连接的光纤软线104转接到其他的光连接器转接座108或保留盘103。
这里,由于以光缆为单位将光纤软线104收容在各定位构件110内,所以,可以使各光缆间的光纤软线分离开,因而能避免光纤软线104的缠结。此外,通过采用配置了多个定位构件110的定位盘107,可以保持光配线盘内的光传输特性的稳定,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光配线盘的高密度化。
图3是表示定位构件的另一例的图,这里示出在一个臂部上设有2个光纤软线通过口的例。图中,120是定位构件,其整体大致具有日文コ字形状,在其中一个臂部121上设置与上述同样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23,而在另一个臂部122上,设置着与上述同样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24、125。此外,在通过口123、124、125的上边,形成与上述同样的开口部123a、124a、125a。
在上述结构中,由接入部106引入配线盘本体101内的光纤软线104,全都通过光纤软线通过口123(入口侧),进一步,在该光纤软线104中,将欲进行连接(使用中)的光纤软线通过光纤软线通过口124(出口侧),然后,拉到连接器接线盘102侧进行连接,将欲保留的光纤软线通过光纤软线通过口125(出口侧),然后,引回到保留盘103侧保留起来。
当连接保留中的光纤软线104时,将光连接器插头105从保留盘103的固定部摘下,并将该光纤软线104拉到靠近定位盘107的近旁,直到使光连接器插头105到达定位构件120的通过口125的位置,在将缠结解除后,将光纤软线104通过开口125a从光纤软线通过口125抽出,将光连接器插头105与连接器接线盘102的任意的光连接器转接座108连接,并将光纤软线104从开口124a插入光纤软线通过口124。
按同样方式,可将与连接器接线盘102连接的光纤软线104转接到其他的光连接器转接座108或保留盘103。
图4是表示定位构件的其他例的图,这里,示出整体大致呈口字形状并使光纤软线在光配线盘本体的前后方向通过的例。即,图中,130是定位构件,其整体大致具有口字形状,在其一部分131上,设置与上述同样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33,而在其另一部分132上,设置着上述同样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34、135。此外,在通过口133、134、135上,形成与上述同样的开口部133a、134a、135a。
这里,光纤软线通过口134、135,与图3的光纤软线通过口124、125相对应,其作用和效果与图3的情况相同。
另外,作为收容在定位构件内的光纤软线,除光缆内的光纤软线以外,还包括与光部件类连接的光纤软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将与光部件类连接的光纤软线集中一定的根数后收容在定位构件内,因此,可以进行与上述同样的作业。
由于在进行上述连接或转接时使用定位构件,可以将光纤软线的缠结解除,并能将使用中和保留中的光纤软线分离。因此,即使是反复进行连接或转接,也能避免光纤软线的缠结。[第2实施形态]根据

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及利用该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纤软线一例的外观图,图6是表示利用了图5的光纤软线的集合型光纤软线的简略结构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6的集合型光纤软线对配线盘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在内部具有芯线的光纤软线210的被覆层211上,沿着该光纤软线210的长度方向按规定间隔(最好是20-50mm的间隔)附有多个识别记号212。该识别记号212,由2位数字组成,相对于该光纤软线210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数字,同时,以规定间隔相邻的记号,上下方向彼此反向。此外,在上述光纤软线210的上述被覆层211上,沿着该光纤软线210的长度方向按规定间隔(最好是20~50mm的间隔)还附有多个作为识别色的色点213。
采用上述光纤软线210,如图6所示,将多根捆扎后构成单元300,并将多个单元300汇集后构成集合型光纤软线310(参照图6(a))、或构成设有被覆层321的集合型光纤软线310即光缆320(参照图6(b))。
这样,如果使每个单元300内的上述光纤软线210的色点213不同,同时使该单元300内的上述光纤软线210的识别标记彼此不同,则即使是在将光缆320的被覆层321或各单元300的捆扎去除后的状态下,也能很容易地根据色点213判别目标单元300的光纤软线210,进一步,可以很容易地根据识别记号212选择出作为目标的单芯光纤软线210。
因此,如图7所示,将集合型光纤软线310的各光纤软线210的一端分别独立地在配线盘201的接线盘202上配线,将上述集合型光纤软线310的各光纤软线210的另一端接入定位盘203内,同时还接入光缆320的各光纤软线210的一端,并将该光缆320的一部分光纤软线210的另一端配接到外部系统,将该光缆320的剩余的光纤软线210的另一端连接到保留盘204,即使是对一端已接入定位盘203内的光缆320的光纤软线210的另一端进行转接时,如上所述,也可以很容易地根据色点213及识别记号212选择出作为目标的单芯光纤软线210,并因而能迅速地进行转接。
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在配线盘201内的作业性,所以能面对今后的光通信的进展,迅速且正确地向用户提供业务。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在光纤软线210的被覆层211上沿长度方向按规定间隔附有多个识别记号212及色点213,所以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识别而与长度方向的位置无关。
此外,如图5所示,识别记号212相对于光纤软线210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数字,同时,以规定间隔相邻的记号,上下方向彼此反向,所以无论从光纤软纤210的圆周方向的哪一侧都能很容易地进行目视确认。
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了在被覆层211上沿长度方向按规定间隔附有多个色点213的光纤软线,但如图8所示,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被覆层211上沿长度方向连续地附加作为识别色的色线223的光纤软线220。
另外,如果采用如图9所示在圆周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最好是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的2个部位)附加了多个识别记号212及色点213的光纤软线230、或如图10所示在圆周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最好是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的2个部位)附加了识别记号212及色线223的光纤软线240,则即使该光纤软线230、240发生扭绞,也能很容易地进行目视确认。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采用在被覆层211上附有相对于长度方向为纵向数字、同时将以规定间隔相邻的记号上下方向彼此反向的识别记号212附加到被覆层211的光纤软线210,所以无论从光纤软纤210的圆周方向的哪一侧都能很容易地进行目视确认,但如图11、12所示,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被覆层211上附有相对于长度方向为横向数字、同时以规定间隔相邻的记号上下方向彼此反向的识别记号252的光纤软线250、260,从而无论从光纤软线210的长度方向的哪一侧都能很容易地进行目视确认。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及上述其他例中,说明了在被覆层211上沿长度方向附有色点213或色线223的光纤软线210、220,但如图13、14所示,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由彩色树脂构成的被覆层271并将该被覆层271的外观色作为识别色的光纤软线270、280。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在被覆层211上附有由2位数字组成的识别记号212的光纤软线210,但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被覆层上附加由文字或文字与数字的组合构成的识别记号的光纤软线。
另外,识别记号212,只要至少在单元300内不同就已足够,但也可以在所有单元的光纤软线上都不同。[第3实施形态]根据

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配线系统。〔第1实施例〕图15是表示包含集成型光配线系统的局内设备的结构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集成型光配线系统与位于设备中心内的其他设备的连接形态的图。
图中,401是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2是光耦合器,403是光纤选择装置(FS),407是是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408是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409是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410是星形耦合器架,411是测试装置架(TEM),415是第1局内光缆,417是用户系统光缆,426是测试接入功能部,427是交叉连接功能部,428是分路器功能部,429是光配线功能部,430是光纤选择功能部,431是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2是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3是总光配线管理部,434是数据通信网,435是其他设备操作系统,436是集成型光配线组件(IDMIntegrated Distribution Module),437是管理集成型光配线组件内的光配线信息、构件信息及线路信息的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9是装置间接口,471是用于选择光测试功能部、监视功能部及光纤核对功能部的测定器选择功能部,472是对光缆的光纤进行光测试的光测试功能部,473是用于对通信光和测试光进行监视的监视功能部,474是用于对光纤进行核对的光纤核对功能部,480是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481是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
引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409的第1局内光缆415,与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的第1连接端连接,在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的第2连接端上连接着用户系统光缆417。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通过装置间接口439与TEM411连接。
光配线功能部429,将第1局内光缆415分配给在IDM436内设置着多个的交叉连接功能部427及分路器功能部428。分路器功能部428,将来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407、408的通信光分配到多个输出端口。交叉连接功能部427,对引自光配线功能部429和分路器功能部428的任意光纤与第2光缆417的任意光纤进行转接。测试接入功能部426,用于对第1光缆415的光纤和第2光缆417的光纤进行测试光的输入输出。光纤选择功能部430,用于选择测试接入功能部426的测试光的输入输出端口。
按照上述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除了集成现有设备的多种功能外,还能通过新设置光配线功能部429简化设备中心内的配线路径,因而可以通过功能集成化而实现装置的经济化。
即,如上述图29所说明的,在现有的设备结构中,在OLT架9-星形耦合器架10-FTM1之间的局内光配线上存在多个路径,所以需要大量的第1局内光缆15和第2局内光缆16,导致严重的过分拥挤。与此不同,在图15和图16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引自OLT架409的第1局内光缆415全部集中地由IDM436内的光配线功能部429进行配线,所以可采用多芯的第1局内光缆415进行简化的光配线。此外,以往的在星形耦合器架10-FTM1之间的局内光配线,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吸收到IDM436的内部,并将其置于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的管理之下。〔第2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由光测试功能部472、监视功能部473、光纤核对功能部474及用于选择光测试功能部、监视器功能部及光纤核对功能部的测定器选择功能部471构成的光测试组件411连接于光纤选择功能部430。光测试功能部472具有对光缆的光纤进行光测试的功能,监视功能部473具有监视通信光和测试光的功能,光纤核对功能部474具有对光纤进行核对的功能。按照本实施例,可以执行新设置用户系统光缆417时的测试及用于维修的测试。〔第3实施例〕图17和图1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第3实施例的图。图中,440是IDM436的基本组件,441是IDM436的增设组件,442是测试接入单元,443是定位盘,444是保持盘单元,445是插拔式光纤,446是配线单元,447是接线盘,448是局内光缆固定部,449是保持盘,450是第3局内光缆。
本实施例中的IDM436的基本组件440,具有测试接入功能部426、交叉连接功能部427、分路器功能部428、光配线功能部429及光纤选择功能部430,增设组件441,具有测试接入功能部426、交叉连接功能部427、分路器功能部428及光纤选择功能部430。测试接入组件442具有测试接入功能部426及光纤选择功能部430,插拔式光纤445和接线盘447,构成交叉连接功能部427,配线单元446具有进行从一个IDM基本组件440到多个增设组件441的配线的配线功能。通过采用增设组件441以适应容纳芯线的增加,可以保持通信设备中心内光配线的管理功能,而不受容纳芯线增加的影响。
光配线的转接,通常由IDM436内的交叉连接功能部427进行,但这里则通过转接连接于接线盘447的插拔式光纤445进行。由于在现有的FTM中容纳的芯线数有限,所以存在着在单一的FTM内部发生不能解决的转接事例的可能性,但按照本实施例,设备中心内的光配线由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集中管理,所以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另外,按照上述的本实施例,可以由光配线功能部429执行交叉连接功能部427的范围以外的转接,所以能够完全任意地对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407与用户系统光缆417之间及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408与用户系统光缆417之间的光配线进行选择连接。此外,按照本实施例,将现有的星形耦合器架10和FTM1集成在一起,所以能减小装置所占的空间,因而可以提高设备中心内的芯线容纳密度。
其次,用图18说明本发明的集成型光配线系统中的IDM436与现有的局内设备的连接形态。现有的FTM1,通过第2局内光缆416与星形耦合器架410中的光合波分波器连接,星形耦合器架410,通过第3局内光缆450与IDM基本组件440中的配线单元446连接。
按照本实施例,通过将现有的局内设备合并设置,即使是现有的局内设备所连接的局内光缆的配线,也可以由本实施例的集成型光配线系统401集中管理,所以,可以简化设备中心内的配线路径,并能避免设备中心内配线的过分拥挤。〔第4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7,具有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及总光配线管理部433。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具有管理IDM436内的光配线信息、构件信息及线路信息的数据库,并具有对转接作业进行指示的功能。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具有参照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的数据库而将转接等作业内容接入的信息交换功能,用于对操作人员的转接作业进行支援。总光配线管理部433,对来自多个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的光配线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管理与其他操作系统435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7进行有效的设备信息管理、与其他操作系统435的协同动作及对转接作业人员的作业支援。〔第5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交叉连接功能部427,采用使用了定位盘的跨接方式。图19是用于说明使用了定位盘的跨接方式的图,423是光连接器转接座,424是光连接器,443是定位盘,445是插拔式光纤,447是接线盘,449是保持盘,451是软线限弯器,454是余长存放部。
以下,说明采用定位盘的插拔式光纤445的转接方法。由于插拔式光纤445以可滑动的方式松弛地保持在定位盘443上,所以,可以将插拔式光纤445的余长部分分散存放在装置正面和背面的插拔式光纤余长存放部454内。此外,在进行转接时,即使在装置正面的余长存放部454内有较多的插拔式光纤445的余长部分,由于需要将光连接器424收拉到定位盘443的盘面跟前,所以仍能确保操作性和识别性。插拔式光纤445的转接,通过将固定在接线盘447所具有的第1光连接器转接座423上的插拔式光纤445的光连接器424调换到接线盘447所具有的第2光连接器转接座423上进行。
图19(a)是表示连接状态的图,插拔式光纤445的光连接器424固定在第1光连接器转接座423上。在图19(b)中,将光连接器424从第1光连接器转接座423拔出。在图19(c)中,从定位盘443的背面收拉已拔出光连接器424的插拔式光纤445,直到将插拔式光纤445的光连接器424收拉回到定位盘443的保持孔的表面跟前。因此,可以从存放着较多插拔式光纤445的余长部分的正面插拔式光纤余长存放部454选择特定的光连接器424。
在图19(d)中,选择光连接器424,并将插拔式光纤445在定位盘443的正面拉出必要的长度。这时,将该插拔式光纤445在其他插拔式光纤的外侧配线,并将该插拔式光纤445的光连接器424连接在接线盘447所具有的第2光连接器转接座423上。在图19(e)中,将插拔式光纤445的余长部分均匀地存放在正面和背面的余长存放部454内,以便能确保操作性和识别性。
按照本实施例,即使存在着插拔式光纤445的余长部分,也可以很容易地选择转换的插拔式光纤及光连接器,所以能够缩短进行转接时的操作时间。〔第6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插拔式光纤445的由图19(a)中453所示的位置,附加使用了条形码的插拔式光纤识别记号,并可以由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读取。按照本实施例,可以缩短对插拔式光纤445的查找时间,因而能提高作业效率并可以防止对插拔式光纤445的选择差错。〔第7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接线盘447及保持盘单元444上设有用于显示来自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的指示数据的显示部。图20是表示接线盘447的一部分的图,在与所排列的光连接器转接座423邻接的位置,设置着由LED构成的显示部452。设置在接线盘447上的显示部452,用于指示操作人员应插入拔出的接线盘447上的连接端子,设置在保持盘单元444上的显示部452,用于指示操作人员应插入拔出的插拔式光纤445。按照本实施例,可以使插拔式光纤接线盘上的各连接部的查找变得能更加可靠且迅速,并能提高进行转接作业时的作业效率和防止进行光纤软线选择时的识别差错。〔第8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可见光源连接于光纤选择功能部430,并设置使可见光漏泄到插拔式光纤445的折弯部。由可见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从FS主设备侧光纤进入,通过接线盘447传输到插拔式光纤445,并在存放于正面插拔式光纤余长存放部及背面插拔式光纤余长存放部的插拔式光纤445的弯曲部分泄漏到外部,通过凭目视观察该泄漏光,即可识别插拔式光纤445。因此,当选择插拔式光纤445时,能可靠且迅速地从定位盘443的背面选择该插拔式光纤445,因而可以提高进行转接作业时的作业效率并能防止误操作。
另外,作为可见光源,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He-Ne激光器等。〔第9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无误操作的转接方式应用于交叉连接功能部427。图2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图,图中,403是光纤选择装置(FS),417是用户系统光缆,444是保持盘单元,445是插拔式光纤,447是接线盘,455是第1光耦合器,456是第2光耦合器,457是光耦合器A端口,458光耦合器B端口,459光耦合器C端口,460光耦合器D端口,461是光脉冲测试器,462是可见光源,463是光监视装置,464是第1连接端子,465是第2连接端子。
从插拔式光纤445输出的信号光,依次通过接线盘447上的第1连接端子464、第1光耦合器455的光耦合器B端口458及第1光耦合器455的光耦合器A端口457后到达用户系统光缆417。由于光耦合器455、456具有光分路功能,从光耦合器A端口457注入的光,被分路到光耦合器B端口458及光耦合器C端口459,从光耦合器B端口458注入的光,被分路到光耦合器A端口457及光耦合器D端口460,从光耦合器C端口459注入的光,被分路到光耦合器A端口457及光耦合器D端口460,从光耦合器D端口460注入的光,被分路到光耦合器B端口458及光耦合器C端口459。各光耦合器A端口457,连接于用户系统光缆417。
以下,说明在初始状态下插拔式光纤445与第1连接端子464连接并进行从该初始状态到使插拔式光纤445与第2连接端子465连接的状态的转接的情况。
首先,局内设备的操作人员,将包含用户信息、业务信息等的网络结构的变更项目接入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或总光配线管理部433。然后,将由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以外的设备接入的连接变更请求全部传送给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参照其本身具有的数据库,决定进行变更操作的插拔式光纤445、第1连接端子464和第2连接端子465。将所决定的插拔式光纤445的编号及第1连接端子464和第2连接端子465的端子编号传送到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并由转接操作人员根据该指示进行作业。
然后,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向FS403发出将第1光耦合器455的光耦合器D端口460与光监视装置463连接的命令,当FS403响应该命令而执行动作时,光监视装置463对来自连接变更前的插拔式光纤445的信号进行监视。
接着,转接操作人员,选择由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指示的第1连接端子464,并确认固定在该端子上的插拔式光纤445。这时,由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所具有的条形码读出器读取附加于插拔式光纤445的识别记号,从而能进行可靠的确认作业。当操作人员选定的插拔式光纤445中没有差错时,由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发出拔下插拔式光纤445的命令,操作人员确认该指示后将插拔式光纤445拔下。
在将插拔式光纤445拔下后,由光监视装置463监视着的来自插拔式光纤445的信号被切断。光监视装置463将该信号停止信息通报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接收到该信号停止信息的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向FS403发出将第2光耦合器456上的光耦合器D端口460与可见光源462连接的命令,当FS403响应该命令而执行动作时,从可见光源462发射的可见光,从第2光耦合器456上的光耦合器B端口458即第2连接端子465发出。操作人员,根据接线盘447的发光确认第2连接端子465,并向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进行确认通报。确认通报从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传送到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
接着,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向FS403发出将第2光耦合器456上的光耦合器D端口460与光监视装置463连接的命令,当FS403响应该命令而执行动作时,使光监视装置463等待来自第2连接端子465的信号输入。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还通过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指示操作人员进行对接线盘447的第2连接端子465的连接。操作人员,根据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的指示,将插拔式光纤445连接在第2连接端子465上。
在将插拔式光纤445正常地连接在第2连接端子465上之后,光监视装置463接收来自插拔式光纤445的信号,并将已完成连接的情况通报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接收到连接完成通报的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432,通过作业支援携带终端431通知操作人员作业完成,并指示FS403移动到初始位置,并变更本身具有的数据库的内容。按照本实施例,能可靠且迅速地进行作业。〔第10实施例〕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光配线系统的结构图,图23是表示该光配线系统的光配线盘的结构图,在图中,501是光配线盘,502是交叉连接功能部,503是光纤定位功能部,504是保留部,505是具有光分路器的光跨接功能部,506是配线容纳功能部,507是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508是不具备光分路器的光跨接功能部,509是用于安放多个光纤定位功能部503的光纤定位盘,510是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511是第1局内光缆,512是用户系统光缆,513是安放通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或图象系统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等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551是连接器插头,552是分路器。
可是,虽然图23示出采用了具有光分路器的光跨接功能部505的例,但也可以用不具备光分路器的光跨接功能部508代替该光跨接功能部505。
在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510中,接入与多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连接的第1局内光缆511,并使其与光跨接功能部连接。光跨接功能部,大致可区分为具有分路器功能的(图24)及不具备分路器功能的(图25)。
这里,图24和图25是分别表示光跨接功能部505和光跨接功能部508的示意图,560是输入端口,561是分路器,562是输出侧端口,563是滤光器。分路器561具有将来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通信光分配给多个端口的功能,对分配数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考虑到与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关系,常用的有4、8、16等。
另外,可以将通信系统和图象系统的波长不同的通信光按上述分配数任意组合,并可以在输出端口的光纤中混合。不具备分路器功能的光跨接功能部508,在不对来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513的通信光进行分配而是将其提供给特定用户的情况下使用,所以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及与其对应的输出端口。具有分路器功能的光跨接功能部505及不具备分路器功能的光跨接功能部508,其安装形式相同,所以可安放在光纤定位盘509的任意位置上。
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具有下列的功能。
(1)可容纳与上述光跨接功能部505、508的输出端口连接的带光连接器插头的光纤,并将使用中的光纤与保留中的光纤分离开。
(2)具有使用中一侧和保留中一侧的输出开口部。
(3)保证一定的曲率半径,以便不降低所接入的光纤的特性。
(4)可以在上述开口部转换使用中的光纤与保留中的光纤。
(5)不能以简单的方式将所容纳的光纤拆下。
(6)具有包含转动机构的光纤引出功能。
(7)具有可以目视识别在光纤被覆层上标出的识别信息的空间。
由交叉连接功能部502配线连接的使用中的光纤与保留在保留部504上的光纤完全分离,所以保留中的光纤不会对使用中的光纤的特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具有引出功能和目视识别空间,即使与其他的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层叠放置,也能对任意光纤定位功能部503的使用中的光纤和保留中的光纤进行目视识别。利用这些功能,可以特定出作为对象的光纤,并能将安装在光纤前端的光连接器插头拉到靠近光纤定位功能部503的近旁。
将一端拉近的光连接器插头转接在交叉连接功能部502的新的连接位置。通过该操作,可以避免光纤的缠结。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反复进行转接时将发生缠结现象,所以不可能提高光纤的容纳密度。
连接于上述光跨接功能部505、508的输出端口的光纤,必须用具有一定张力、抗挠刚度的被覆材料进行被覆,并适于采用抗张力材料及塑料被覆材料的被覆结构。被复材料采用了阻燃性塑料材料。作为这种阻燃性塑料材料,可采用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系树脂等非卤素树脂。另外,作为阻燃性塑料材料,还可采用为提高阻燃性而添加了不含有机磷的阻燃剂的材料。
为使光配线盘具有高密度的容纳量,可使用约1mm线径的光纤软线。作为接入光跨接功能部505(508)的光纤,芯数为32芯~64芯的,在操作性、容纳性上优良。
作为光纤的目视识别方法,在本系统中,标记出表示编号等信息的识别记号。通过采用在识别记号中将表示光纤芯线编号的记号和编号同时并用的识别记号标记、以及在光纤的被覆层上着色或进行彩色印刷并与识别记号标记组合以便在多芯线中识别特定的1根芯线,提高了识别性。通过在光纤的外周沿长度方向按一定间隔连续地标记1个或多个上述识别信息,可以从光纤的任何位置进行识别,通过将识别记号按横向、纵向、正向、反向组合,可以从任何方向进行识别。
光纤定位盘509,具有放置多个光跨接功能部505(508)的功能。作为放置方式,有纵放置方式、横放置方式,在纵放置方式中有按铅直方向或倾斜方向放置1列或多列的方式,在横放置方式中也有按横向或倾斜方向放置1列或多列的方式。
为使光跨接功能部505(508)的输出光纤长度保持一定并且在交叉连接功能部502的任何位置上都能进行配线,可采用纵向1列放置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光跨接功能部505(508)与光纤定位功能部503一体化,并从光纤定位盘509的下部起依次向上放置。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增设光跨接功能部505(508)而不会对使用中的光纤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以纵向1列放置方式将使用中的光纤的余长存放在光配线收容功能部内,可以使交叉连接功能部502及光纤定位盘509的放置位置位于配线盘安装架高度的大约中央位置的上部。
将交叉连接功能部502的一端与用户系统光缆连接,从而与用户连接。因此,通过将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和各种光跨接功能部505(508)放置在光纤定位盘509内并由交叉连接功能部502进行转接,即可向用户提供各种传输业务。〔第11实施例〕图2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第11实施例的光配线系统的结构图,是将第1局内光缆直接接入光纤定位功能部的光配线系统的一例。
在将从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513配线的第1局内光缆511接入到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510后,将该第1局内光缆511的光纤收放在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内。上述第1局内光缆511的光配线盘接入侧的结构为,在单芯光纤的前端装有光连接器插头。
该光纤定位功能部503,与图22所示的光纤定位功能部具有同样的功能。但是,为了将带有光连接器插头的光纤装设在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内,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作为光纤插入口的切口或带门的开口部,并使光纤易于插入,同时能以简单的方式拆下。当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传输业务与用户一对一地对应时,或者在用户系统光缆与用户之间,可适用于具有对通信光进行分配的功能的光配线系统。〔第12实施例〕图27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第12实施例集成型光配线系统的结构图,是备有光配线盘A(520)和光配线盘B(521)并具有光配线管理功能和光测试功能的集成型光配线系统的一例。
当然,光配线盘A(520)和光配线盘B(521)的结构,也可以用作光配线系统。在该光配线盘A(520)和光配线盘B(521)的结构中,相对于光配线盘B(521)可以放置多个光配线盘A(520)。
光配线盘B(521),位于多个光配线盘A(520)所接入的用户与多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安放架513之间,并具有对配线进行分配的功能。在不具备光配线盘B(521)的光配线系统中,在多个光配线盘A(520)与多个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之间必须对网状交叉的光缆进行配线,而且光缆的种类也必须从芯数少的到多芯的准备多种。通过设置该光配线盘B(521),可以先对多芯的光缆进行配线,因而能避免光缆配线的过分拥挤。
光配线盘A(520),具有与图22所示相同的功能,光配线盘B(521)具有与图26所示相同的功能。在光配线盘A(520)与光配线盘B(521)之间,用架间光缆516连接。光配线盘B(521)具有接入架间光缆的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光配线盘A(520)具有光跨接功能部。
按上述结构虽然也能确保作为光配线系统的功能,但如进一步加入光测试功能,则可以对从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到用户的光配线进行维护和监视。为提供光测试功能,可以通过装设如下各部实现光测试接入功能部514,具有对从光配线盘A(520)的交叉连接功能部502附近起到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侧或用户侧的光纤注入用于光测试的测试光的光耦合器;光纤选择功能部530,用于对多个光测试接入功能部514切换并注入测试光;光测试功能部533,用于对测试光的发射和测试光的返回光进行测定和分析。
另外,还可以装设监视通信光的监视功能部535、对光纤芯线进行核对的光纤芯线核对功能部536。提供该光测试功能的构成部件,安放在光配线盘A(520)的交叉连接功能部502或光配线盘B(521)的光配线功能部的下部。
在测试接入功能部514的一端,连接用户系统光缆,而另一个端面为交叉连接功能部502。在交叉连接功能部502一侧安装着多联插座。以往采用SC型的插座,但为提高光配线盘的容纳密度,可采用小型的MU型16联插座,从而可以实现4000个端子以上的交叉连接。
与用户系统光缆的连接,可以使用8芯的多芯连接器(MT型)。例如,在大约10mm的宽度上可安装2个8芯连接器,通过与16联插座配合,可以提高容纳密度。用户系统光缆的光带状芯线的余长,可以在10mm宽的测试接入功能部514的中央设置隔板,并收放在隔板的左右。与光纤选择装置的连接,可采用16芯的多芯连接器。
测试光,为了不影响通信,使用与通信光不同的波长。此外,为了使测试光不影响传输装置,在光配线内插入滤光器。在本系统中,将滤光器插入光跨接功能部508的传输装置侧。在该位置插入滤光器,可以减少滤光器数。
对于上述系统结构,当通过组装光配线管理功能部525而将复杂的光配线应用于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524时,可以使用读出装置522读取光纤、交叉连接功能部502、光配线功能部517所装有的二维识别码579,从而将光配线的信息登录在数据库内,因而能支援配线业务。
为了将该二维识别码安装在光纤上,可以采用在光纤被覆层上安装可移动的标签并在标签上印刷或粘贴识别码的方法实现。作为一维码,一般为条形码,但在像本光配线系统这样的高密度光配线系统中,因必须采用细径的光纤,所以附加的识别码也必须小型化。
在该二维识别码中,即使是不到5mm的四方形大小也可以表示出约30位行的英文数字信息,与一维码相比,可以实现小形化。由于二维识别码是小形的,所以也可以应用于构成部件的管理。
交叉连接功能部502或光配线功能部517的光插座、光转接座的端子位置信息,可以采用在各自的保护盖上印刷或粘贴二维识别码、或标记表示端子信息的目视识别记号的方法实现。如采用二维识别码,则具有可以使数据库的登录和变更处理实现自动化的优点。〔第13实施例〕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光配线系统的结构图,是使光跨接功能部505和光纤定位功能部503一体化的光配线系统的一例。
将架间光缆515通过连接器连接于光跨接功能部505的输入端口,并将由分路器547分配的光纤插入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将所插入的该光纤作为保留中的光纤543保留在保留盘504上。
另一方面,将测试接入功能部514的一个端面通过用户系统光缆512与用户连接。该测试接入功能部514的另一个端面是交叉连接功能部502。
当向用户提供业务时,由交叉连接功能部502连接保留中的特定光纤。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识别空间544中凭目视识别所连接的特定光纤。
光纤定位功能部503,具有转动引出功能545,所以很容易进行光纤的目视识别。光纤的目视识别,可以根据识别记号550和识别色549进行。连接于交叉连接功能部502的光纤,作为使用中的光纤542,与保留中的光纤完全分离,而不会与保留中的光纤挤在一起。
通过在交叉连接功能部502上安装二维识别码519,可以实现连接信息的数据库登录的自动化。例如,通过在光纤的被覆层的表面上安装识别标签541,可以提高对光纤的识别码的识别性。
在这种情况下,识别标签541最好具有圆形的结构,以免钩挂其他的光纤。此外,识别码应靠近光连接器插头540安装。该识别标签541,由于具有可在光纤被覆层上移动的结构,所以能使操作性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不一定只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和方法,在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并具有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实施适当的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配线盘,具有配置多个光连接器转接座的连接器接线盘及用于保留光纤软线中的未连接光纤软线的固定部,该光配线盘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器接线盘与上述固定部之间,设有排列着多个至少可以容纳和保持1根光纤软线的光纤软线通过口的定位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配线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盘,在结构上沿铅直方向排列多个定位构件,该定位构件,具有大致的日文コ字形或大致的口字形状,并在其2个构成部分上分别形成可沿大致的水平方向容纳和保持至少1根光纤软线的光纤软线通过口,同时形成用以使光纤软线在上述通过孔出、入的开口部。
3.一种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被覆层上备有识别记号及识别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上按规定间隔附加着多个上述识别记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附加着多个上述识别记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记号,是数字、文字或两者的组合,该记号相对于长度方向为纵向或横向,同时以规定间隔相邻的该记号,上下方向彼此反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上按规定间隔附加着多个上述识别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按规定间隔附加着多个上述识别色。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沿整个长度方向连续地附加着上述识别色。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色,是上述被覆层的外观色。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覆层上安装标签,并在该标签上形成识别记号。
12.一种集合型光纤软线,汇集将多根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软线捆扎成束的单元而构成,该集合型光纤软线的特征在于每个上述单元的上述光纤软线的上述识别色不同,在上述单元内至少上述光纤软线的上述识别记号不同。
13.一种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连接的多根第1光缆;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多个光用户终端装置连接的第2光缆;交叉连接功能部,用于对上述第1光缆的任意光纤和上述第2光缆的任意光纤进行转接;光配线功能部,用于将引自上述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的任意光纤连接于多个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及光配线组件,具有用于对上述第1光缆的光纤和上述第2光缆的光纤进行测试光的输入输出的测试接入功能部、及用于选择该测试接入功能部的测试光输入输出端口的光纤选择功能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分路器功能部,用于将来自上述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通信光分配到多个输出端口,并输出到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配线组件中,备有管理该光配线组件内的光配线信息、构件信息及线路信息的光配线管理功能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配线组件中,备有光测试组件,该光测试组件具有光测试功能部,用于对连接于上述光纤选择功能部的光缆的光纤进行光测试;监视功能部,用于对通信光和测试光进行监视;光纤核对功能部,用于对光纤进行核对;及测定器选择功能部,用于选择上述光测试功能部、上述监视器功能部及上述光纤核对功能部中的任何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配线组件,备有光配线组件基本单元及光配线组件增设单元,该光配线组件基本单元,具有上述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上述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上述光配线功能部、上述分路器功能部、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上述测试接入功能部、上述光纤选择功能部,该光配线组件增设单元,具有上述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上述光配线功能部、上述分路器功能部、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上述测试接入功能部、上述光纤选择功能部,将该光配线组件增设单元增设在上述光配线组件基本单元的光配线功能部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配线管理功能部,备有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和总光配线管理部,该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具有光配线组件的光配线信息管理功能部、作业支援携带终端及向该作业支援携带终端提供光配线信息和作业支援信息的信息交换功能部,该总光配线管理部对来自多个该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的光配线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并管理与其他操作系统的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备有保持盘,在其一个面上连接和固定多根上述第1光缆的光纤的一端;接线盘,在其一个面上连接和固定多根上述第2光缆的光纤的一端,并有规则地配备着与该光纤连接且在相反的面上与移动侧光连接器任意连接的多个光连接器;定位盘,具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松弛地保持光纤的多个保持口;及插拔式光纤,一端在与上述保持盘的连接固定上述第1光缆的光纤的面相反的面上与该光纤连接并通过上述定位盘的保持口,而在另一端装有可以有选择地与上述接线盘的光连接器连接的移动侧光连接器,在上述定位盘的前后,备有存放该插拔式光纤的光纤存放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附加了识别记号的上述插拔式光纤及具有识别记号读出功能部的作业支援携带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接线盘和保持盘,备有显示部,用于显示来自具有光配线组件的光配线信息管理功能部、作业支援携带终端及向该作业支援携带终端提供光配线信息和作业支援信息的信息交换功能部的中间光配线管理功能部的指示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连接于上述光纤选择功能部的可见光源、及使可见光漏泄到上述插拔式光纤的折弯部。
23.一种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终端局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连接的多根第1光缆;终端装置侧端接功能部,用于端接与多个光用户终端装置连接的第2光缆;交叉连接功能部,用于对上述第1光缆的任意光纤和上述第2光缆的任意光纤进行转接;光纤定位功能部,用于容纳上述第1光缆,并将由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配线的光纤与保留的光纤分离和定位;及光配线收容功能部,用于将引自该光纤定位功能部的任意光纤连接于上述交叉连接功能部的任意端子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定位功能部,具有引出功能。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出功能具有转动机构。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有保留不使用的光纤的保留功能部、及放置多个上述光纤定位功能部的光纤定位盘。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纤定位功能部与上述第1光缆之间,备有光跨接功能部,用于将来自上述光用户线路终端局装置的通信光分配到1个或多个输出端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配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跨接功能部内,设有根据波长对光进行选择和滤除的滤光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连接或转接而造成的光纤软线缠结并可以进行高密度安装的光配线盘。它具有配置多个光连接器转接座的连接器接线盘及用于保留光纤软线中的未连接光纤软线的固定部,在上述连接器接线盘与上述固定部之间,设有排列着多个光纤软线通过口的定位盘。按照本发明,可以将光纤软线分成多组定位,并能将使用中和保留中的光纤软线在空间上分离。由于可以使光配线盘内的光传输特性保持稳定,所以能使光配线盘高密度化。
文档编号H04Q1/14GK1246626SQ9911139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4日
发明者宇留野重则, 立蔵正男, 泉田史, 峰恒司, 榎本圭高, 中尾直树, 富田信夫, 广冈明, 武本一 申请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