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小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24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区的高干扰。
[0086]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第二载波发射初级扇区的天线可操作从而还发射基于第一载波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以更高下倾角发射。
[0087]为了实现“法向”或“初级”波束与由每一天线支持的经下倾波束之间的良好负载平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信号质量(根据(例如)Ec/1、SINR或类似者确定)超过预定义阈值(例如,OdB),那么由用户将经下倾波束优先排序。所述预定义阈值可经定义或选择以使得扇区内的任一波束的最差用户实现类似数据速率。此类方法可平衡改善的SINR及卸载的利益。
[0088]图4示意性说明相对于在网络内的基站处实施的各种扇区及载波配置的可能的SINR分布及载波涵盖范围。图4(a)说明传统的3扇区基站网络;图4(b)说明其中能够基于两个载波发射的基站经配置以使用具有3个扇区的水平扇区偏移来发射的网络的实施方案;及图4(c)说明其中支持水平维度偏移及垂直维度偏移两者且通过在每一扇区中提供基于次级载波的经下倾波束而提供“额外”小区的实施方案。
[0089]将了解,如果使垂直偏移扇区配置与水平偏移扇区配置重叠,那么导致呈多载波小区配置形式的修改的小区结构。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所述配置,使得相邻扇区使用不同载波。
[0090]图4b中说明水平偏移扇区配置,其中可见:通过使用两个载波,在网络内漫游的用户装备看见交替“最佳载波”型样。在此类配置中,所有所服务的用户始终位于每一天线波瓣的“高增益”区中。由于与传统小区配置相比而显著改善总SINR及小区边缘处的SINR两者,因此导致更高输送量。所展示的配置并不会导致用户装备处的增加的测量及报告开销,这是因为波束成形为静态的且用户连接到所述静态波束而非经形成以跟随用户装备的波束。将了解,此类方法与当前用户装备能力相适应。
[0091]支持基于两个载波的3个扇区的基站的实例配置
[0092]根据一个实施例,基站可操作以支持包括基于两个载波的三个扇区的小区配置,如通过图4(c)示意性说明。
[0093]图4的顶行说明针对各种配置的所得SINR分布。图4a说明传统3扇区配置的分布,图4b说明水平偏移配置的分布,且图4c说明水平偏移及垂直波束成形偏移配置的分布。可见:图4(b)及图4(c)中所说明的偏移配置导致具有不佳SINR的更少区。
[0094]图4的底行说明针对各种基站配置的跨越由多个此类基站服务的地理区的最佳载波涵盖范围的示意图。明亮区域指示由第一载波最佳服务的区且暗区域指示由第二载波最佳涵盖的区。
[0095]可见:图4(c)中所说明的配置导致居中定位于每一基站站点上的额外“花形”小区。为了实现用户装备的充分卸载,通过用户装备将经下倾波束优先排序到高达预定义SINR。图4 (c)说明其中通过经下倾波束涵盖区直到SINR达到OdB为止的实施方案。从那时起,将涵盖范围切换到由天线支持的“初级”或法向波束且小区中的剩余区具有通过所述初级波束提供到用户装备的无线电涵盖范围。
[0096]图4(c)说明其中对于每一小区由不同载波服务相邻小区的配置。可见:此类配置导致在小区边缘处经历高SINR。实现所述结果而不减小跨越网络的频率重新使用因子。
[0097]将理解,根据一些实施例,多个小区经布置,其中所述多个小区相对于彼此具水平及/或垂直偏移,使得相邻涵盖区由不同频率服务。可仅使用两个不同频率或频率范围或群组来实现此类布置。因此可实施小区布置使得小区部署引起网络内的更少总体干扰。此夕卜,由于许多基站及用户装备可操作以接收两个不同频率或频率范围或群组,因此仅使用两个此类频率可导致需要较不严格的越区移交时序要求。相邻小区经定向以使得相邻小区的邻近扇区使用互补频率,其中使用两个频率。
[0098]到更高扇区化的应用
[0099]将了解,可扩展组合水平及垂直偏移的概念以应用于支持具有更高数目个扇区化的小区(例如,通过圆形天线阵列支持的6扇区偏移配置)的基站。
[0100]图5说明使用圆形天线阵列的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使用天线阵列(例如,所展示的圆形阵列)允许使用可变波束宽度进行操作。在以更高下倾角发射波束的情况下,可变波束宽度可用于通过(例如)沿水平维度形成更窄波束而可能地进一步改善网络性能。
[0101]模拟结果
[0102]针对UMTS HSDPA网络所执行的模拟允许利用垂直波束成形(vBF)来评估组合的水平及垂直偏移发射方案的下行链路性能(与其它发射配置相比来说)。
[0103]图6示意性说明由具备UMTS HSDPA能力的网络中的基站实施的各种发射配置的模拟结果。图6中展示关于3扇区配置及6扇区配置两者的结果。将性能结果正规化。
[0104]图6(a)说明使用两个载波的传统3扇区配置。
[0105]图6(b)说明采用水平扇区偏移的3扇区发射配置。可见:网络内的平均用户输送量及最差用户输送量两者与图6(a)中所展示的配置相比来说得到显著改善。
[0106]图6(c)说明其中扩展水平偏移配置以通过使用垂直波束成形技术而使用垂直扇区偏移的三扇区方法。可见:此类配置允许平均用户输送量及最差用户输送量两者经历达225%及300%的显著进一步改善(与如图6(a)中所展示的传统3扇区方法相比来说)。
[0107]图6(d)说明使用两个载波的传统6扇区配置。将了解,此类传统配置需要与图6(c)中所展示的配置情境相同的数目个波束/天线及小区(处理单元),但传统6扇区配置执行得稍逊。
[0108]图6(e)说明利用载波之间的水平扇区偏移的6扇区发射配置。可见:平均用户输送量及由最差用户经历的输送量与图6(d)的配置相比来说得到改善。
[0109]图6(f)说明使用水平扇区偏移及垂直扇区偏移两者的6扇区、2载波偏移发射配置,垂直偏移是通过垂直波束成形技术实现。可见:平均用户输送量及由最差用户经历的输送量展示与图6(c)的3扇区配置相比来说的进一步改善。
[0110]综上所述,就所实现的总输送量来说,图6 (C)及图6(f)中所展示的所提议的小区配置优于图6(a)及6(d)中所展示的传统方法。
[0111]到LTE/副载波的扩展及应用
[0112]可将本文所描述的方面及实施例扩展到任何数目个扇区及/或载波(或副载波)且所述方面及实施例一般可应用于不同空中接口及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UMTS、LTE及类似者。
[0113]将了解,例如,基站可为可操作的,而非使用不同载波,如上文关于水平扇区偏移及垂直扇区偏移所描述,所述基站可经配置以对一个载波内的副载波实施偏移技术。例如,在LTE实施方案中,可法向地发射可用副载波的一半,且可按适当水平偏移发射剩余的一半。可将相同原理应用于副载波以实现垂直偏移。在此类情况下,基站处的调度程序通常将为可操作的以基于信道反馈将用户自动指配到最佳副载波,而无需基于其它载波的越区移交及测量。
[0114]方面及实施例提供经由垂直波束成形技术将水平偏移扇区小区配置扩展到垂直维度中。根据方面及实施例的由基站采用的发射配置可实质上去除由用户装备在扇区之间经历的典型的不佳SINR区域且可改善边缘SINR。
[0115]与传统波束成形形成对比,所描述的技术并不需要来自用户装备的任何额外信道反馈,且因此,可将技术与现有移动无线电标准(例如,UMTS, CDMA 200或LTE兼容用户装备)一起使用。
[0116]本文所描述的概念还可应用于OFDM系统(例如,LTE)中的副载波,其中不是使用多个载波,而是使用副载波的群组。根据此类实施方案,基站调度程序可操作以实施最佳频率分配(基于SINR最大化),且无需载波间越区移交。
[0117]可通过实施所描述的方面及实施例而实现对平均用户数据速率及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的改善。
[0118]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可由经编程计算机来执行各种上文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在本文中,一些实施例还希望涵盖为机器或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