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方法、管理平台和无线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388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方法、管理平台和无线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质量数据的采集、分享和管理方法,以及一种能够接收并上传环境质量数据(例如PM2.5检测数据)的检测设备、管理平台,并借此形成一个区域(例如城市)环境质量数据的分布图,以供公众查询。
【背景技术】
[0002]公众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忧虑,对各类环境质量信息也越来越关注。例如,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进入人体,且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0003]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监测的北京PM2.5数值爆表,为522,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而同一天,北京环保局公告为轻度污染。这一现象引发了全民关注,PM2.5指数、雾霾天气再度成为热点话题,舆论广泛要求开展对PM2.5的监测并公布数据。
[0004]目前空气质量的原始数据均由环保部门提供,公众可以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各国控点详情。
[0005]空气质量数据通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获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个子站构成,安装在线式环境监测设备。系统软件由中心站软件和子站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两者有机结合,协调整个监测系统的运行,完成对各种监测仪器的数据采集和远程通讯控制及数据处理,并形成报告。子站计算机连续自动采集大气污染监测仪、气象仪、现场校准的数据及状态信息等并进行预处理和贮存,等待中心计算机轮询或指令。
[0006]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为方便大众对天气环境的快捷查询,各种天气及空气质量的查询软件应运而生。但广播新闻里发布的天气及空气污染指数和一些手机软件发布的数据经常各不相同,有时相去甚远。这是由于网络传输数据问题和执行标准以及各软件服务器的更新频率不统一导致的,各软件公司通过网络抓取数据,根据不同标准自己发布,往往出现大相径庭的状况。其次,众多查询软件从网络中获取的数据通常只显示某一城市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通常此区域范围较大且更新不及时。而城市各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通常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水污染等区域性变动较大的环境指标在各个区属、地段、甚至各个街道、社区都会不一致。鉴于以上因素,人们经常会觉得发布的环境状况与自己的亲身体验不一致,所以常常会有数据不准确可信的感觉。
[0007]例如申请号为CN201010168970.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用设备的天气数据提供方法及天气数据服务系统,通过解析应用设备发出的天气查询请求进而生成对应的天气数据为应用设备提供查询服务。其所生成的天气数据主要通过从互联网上获取具有天气源数据的网页,或者直接从气象中心服务器下载天气源数据。其主要以城市列表提供天气数据,适用于降水量、温湿度、气压等相对区域变化量不大的天气情况并且其数据来源主要依赖于网络搜索。
[0008]目前也有一些针对环境质量状况在小范围内的环境监测系统,申请号为CN20112031773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居住环境监控系统,其包括监控中心和各类环境质量传感器,该技术方案使用各类传感器采集居住环境的质量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传送给监控中心以供客户端查询并在低于预设标准时进行处理。该技术方案只能实现小范围内的居住环境质量监控,无法为更多用户提供城市各区域环境质量信息共享的服务。
[0009]申请号为CN201110401127.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提供天气信息的方法,能够接受用户的地址信息并且响应于所接收的的地址信息,向用户提供与所述用户最佳匹配的天气信息。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用户对具体地理位置的天气信息查询的需求,但其信息主要为气象信息,且来源为通过网络或者个人、社会团体或气象爱好者,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并且未能提供针对性的环境质量的区域分布。
[0010]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时查询以及共享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例如PM2.5)分布的应用技术。

【发明内容】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方法。同时提供与该方法配套使用的管理平台和无线终端系统。
[0012]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方法,涉及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和至少一个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用于从外界采集和向外界用户分发环境质量数据的无线收发信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I)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与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形成约定,所述的约定包括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首先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把环境质量数据发给较近距离的个人用户;(2)所述的个人用户利用无线通信网,向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环境质量数据、报送时间以及自身的位置信息;(3)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整合所接收的上述数据,并把上述数据放在公共服务界面上,供用户读取。
[0014]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例如可以包括常用的气象数据,以及表征大气污染状况的PM10、PM2.5、ΡΜ0.5等参数,以及特定的粉尘、气体污染物、水质等环境质量数据。
[0015]当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时,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与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形成约定。
[0016]所述的约定例如可以包括,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首先通过一个无线界面(例如一个近距离工作的无线传输界面,如W1-f1、NFC、蓝牙等)把环境质量数据发给较近距离的个人用户。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把环境质量数据发给较近距离的个人用户。另一种构思为,合适的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的传感器还可以集成在所述个人用户的手机上,这样可以实现有关环境质量数据无缝隙地通过所述手机,被发送到有关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上。
[0017]所述的个人用户利用无线通信网,向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环境质量数据、报送时间以及自身的位置信息等等。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整合所接收的上述数据,形成环境质量数据的区域分布图,并把上述数据放在公共服务界面上,供用户读取。
[0018]上述个人用户可以利用第三方应用软件或第三方社交网络平台,通过公用无线通信网(例如运营商无线网,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将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给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
[0019]作为一种方案的例子,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搜索感兴趣区域的有约定的个人用户,向所述个人用户发出环境质量数据的提供请求。所述的个人用户向随身携带的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自动转发检测环境质量数据的指令。该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启动后进行检测,并自动地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测量数据发给该个人用户,并由该个人用户通过公共电信网络转发给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
[0020]例如,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将有关的整个地理区域分区,并轮巡这些区域,以取得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数据。
[0021]进一步地:环境质量数据提供设备也可以主动向所述个人用户提供环境质量数据,并触发所述个人用户将所述的环境质量数据发送至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环境质量数据管理平台登记并处理这些数据,把它们放在一个公共传播界面上,供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