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03192阅读:来源:国知局
ease消息。当然,实际应用时,如果网络侧确定终端支持异系统能力,则网络侧可不用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向终端下发携带重定向信息的RRC Connect1n Release消息。
[0071]盲重定向方案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种场景:
[0072]第一种场景,网络侧向终端下发测量控制消息后,终端未向网络侧上报测量报生P=I ;
[0073]第二种场景,终端不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这种情况下,网络侧不下发发测量控制消息。
[0074]虽然现有的通信协议定义了终端具体具备的能力,但是,在产业成熟之前,很多的多模芯片和终端虽然具备异系统制式能力,但并不一定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能力。
[0075]其中,现有的通信协议定义的终端具体具备的能力包括:
[0076]TS25.331协议中定义3G网络下,终端在RRC连接设置完成(RRC Connect1nSetup Complete)消息中上报自身的多t旲能力;其中,在3G网络下,终端上报4G网络相关的能力有如下几个信元(IE,Informat1n Element):
[0077](I)Support of E-UTRA TDD:如果该IE置为TRUE,则表明终端支持TD-LTE制式;否则,表明终端不支持TD-LTE制式;
[0078](2)Feature Group Indicators (FGI):该 IE 共 4bit,其中第 2 个 bit 表不 3G 网络连接态下对4G网络测量和上报的能力;若该bit为1,则表示终端支持该能力;反之,则表示终端不支持该能力。
[0079]并且,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3GPP, 3rd Generat1n Partnership)协议规定,如果终端支持TD-LTE能力,也就应该支持3G网络连接态下对TD-LTE制式的测量和上报。
[0080]同样,在4G网络下,终端通过用户设备能力消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1n)上报终端能力,上报的能力包括支持异系统能力及异系统测量能力。
[0081]基于此,根据终端能力定义了不同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1-支持异系统,也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终端类型2-支持异系统,不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
[0082]对于终端类型2的终端,由于终端类型2的终端不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因此3G网络侧不会下发测量4G邻区的测量控制消息,这种情况下,终端从3G网络返回4G网络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0083]第一种,从3G网络盲重定向到4G网络;具体地,多模终端在3G网络接入过程中,RRC Connect1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携带终端能力,3G网络侧根据携带的终端能力,采用盲重定向方案对终端类型2的终端进行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这里,盲重定向触发条件包括:网络侧的条件和终端侧的条件;其中,网络侧的条件包括:3G小区配置了 4G邻区;终端侧的条件包括:终端在该小区上报的能力中包含支持4G网络,但不支持连接态对4G网络测量的能力。一旦满足上述触发条件后,则执行从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
[0084]采用第一种方案后,由于3G网络的覆盖范围比4G网络的覆盖范围大,如图2所示,4G网络的覆盖边界或4G网络的弱覆盖区域,在终端上配置3G邻区为4G,如果用户所在的3G小区靠近4G网络区域,盲定向后可成功接入4G网络的概率较高;如果用户所在的3G小区无4G网络覆盖的区域,则盲重定向后无法接入4G网络,此时,用户会返回3G网络接入,而3G网络侧再次发现满足盲重定向条件后,会再次发起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但仍然会失败。如此,终端可能会在3G网络和4G网络之间反复转换,然而,在3G网络和4G网络之间转换的过程中,用户是无法进行业务的,且用户收到重定向消息到返回原3G小区接入之前网络不可用,如此,会造成用户体验差。
[0085]第二种,从3G网络小区重选到4G网络;具体地,多模终端在3G网络做完业务,且空口连接态定时器(InactiveTimer)超时回到3G网络空闲态后,通过小区重选返回4G。这里,针对终端类型2的终端,要实现小区重选,则需要关闭终端的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功能。
[0086]采用第二种方案,一方面,用户在3G网络连接态的时长与用户所做的业务有关,这样的话,用户就不能及时回到空闲态,即不能及时返回到4G网络;另一方面,用户返回空闲态后到执行小区重选之间还有一段时间(部分终端测量结果为8?1s左右),在这段时间内终端可能会进入3G网络连接态,尤其是智能终端安装较多应用,使得终端与网络的连接频繁,这样,就会使得用户无法从3G网络返回4G网络的概率更高。因此,实际应用时,一般会米用第一种方案。
[0087]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周期性对第一网络对应的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或者,第一网络侧周期性主动释放连接态的终端,且使所述终端在设置时间段内保持空闲态,以使所述终端通过小区重选过程从第一网络返回到第二网络。
[008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8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中的网络侧是指网络侧设备。
[009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91]步骤300:第一网络侧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和/或业务类型,确定发起周期;
[0092]这里,以3G网络到4G网络为例,网络规划和优化过程中,可以掌握3G/4G网络的覆盖情况,进而可以判断出哪些区域是4G网络覆盖较好区域,哪些区域是4G网络覆盖边缘或空洞区域,针对不同的网络覆盖情况可设置不同的发起周期;
[0093]具体地,在4G网络连续覆盖区域,由于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的成功率高,因此,可设置发起周期较短,使终端能及时从3G网络返回到4G网络;在4G网络覆盖边缘或覆盖空洞区域,由于3G网络到4G网络的盲重定向有可能会失败,因此,可设置发起周期较长,避免频繁盲重定向失败。
[0094]同时,由于盲重定向失败会影响用户对业务的体验,因此,可针对终端的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发起周期;
[0095]具体地,以3G网络到4G网络为例,如果终端的业务是实时性强的小包业务或缓存量较小的业务,在3G网络可保证用户体验,因此,可设置发起周期较长,避免3G网络到4G网络盲重定向失败,影响用户体验;如果终端的业务是实时性弱、带宽需求大或缓存较大的业务,由于3G网络和4G网络有较大的性能体验差异,因此,可设置发起周期较短,使终端能及时从3G网络返回到4G网络。其中,实时性强的小包业务可以是飞信、微信、QQ、小游戏等业务;带宽需求大或缓存较大的业务可以是在线视频、上传/下载等业务。
[0096]步骤301:所述第一网络侧利用确定的发起周期,周期性对第一网络对应的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
[0097]这里,所述第二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高于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所述第一网络为第二代通信技术(2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可以为3G网络或4G网络等;假设所述第一网络为3G网络,则所述第二网络为4G网络等,以此类推。
[0098]所述终端的类型为终端类型2 ;其中,终端类型2的终端是指:支持异系统,但不支持连接态异系统测量的终端。
[0099]所述第一网络侧是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
[0100]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定时器来实现周期性对第一网络对应的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具体地,定时器超时后,所述第一网络侧对第一网络对应的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在定时器超时之前,即使所述终端的状态发生过变化,所述第一网络侧也不对所述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
[0101]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的具体处理流程可采用现有技术。
[0102]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0103]所述第一网络侧向所述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后,记录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在下一个发起周期到来后,如果所述终端未返回至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同一小区或所述终端处于空闲态后,清除记录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网络侧确定所述终端盲重定向是否成功。
[0104]其中,所述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αΜΕΙ,Internat1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还可以包括: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P-TMSI,Packet-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或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Internat1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1n Number)等。
[0105]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由于第一网络侧是周期性对第一网络对应的小区内、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发起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的盲重定向过程,所以延迟了下一次重定向的发起,如此,可避免当终端从第一网络到第二网络重定向失败后,在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导致业务的中断,提升用户体验。
[0106]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仅需改造网络侧即可,对终端无额外要求。
[01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间互操作的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08]步骤400:第一网络侧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和/或业务类型,确定释放周期;
[0109]这里,以3G网络到4G网络为例,网络规划和优化过程中,可以掌握3G/4G网络的覆盖情况,进而可以判断出哪些区域是4G网络覆盖较好区域,哪些区域是4G网络覆盖边缘或空洞区域,针对不同的网络覆盖情况可设置不同的释放周期;
[0110]具体地,在4G网络连续覆盖区域,由于3G网络到4G网络的小区重选的成功率高,因此,可设置释放周期较短,使终端能及时从3G网络返回到4G网络;在4G网络覆盖边缘或覆盖空洞区域,由于3G网络到4G网络的小区重选有可能会失败,因此,可设置释放周期较长,避免频繁盲重定向失败。
[0111]同时,由于小区重选失败会影响用户对业务的体验,因此,可针对终端的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释放周期;
[0112]具体地,以3G网络到4G网络为例,如果终端的业务是实时性强的小包业务或缓存量较小的业务,在3G网络可保证用户体验,因此,可设置释放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