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3078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图像读取装置中包括具有如下的多重扫描裁剪功能的装置:将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作为多张介质的多张原稿的图像一并读取来形成全体图像数据,基于全体图像数据,按每张原稿形成独立的个别图像数据(例如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02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这里,在能够进行多重扫描裁剪的图像读取装置是所谓的平板式扫描仪的情况下,在想要以所需的顺序获取多张介质中的每个介质的个别图像数据时,需要将介质按照由图像读取装置进行的多重扫描裁剪的处理顺序来排列。然而,使用者难以知道多重扫描裁剪的处理顺序,特别是在读取大小不同的多张介质的情况下,更加难以知道通过多重扫描裁剪以何种顺序形成每个介质的图像数据。这样,以所需的顺序获取多张介质的图像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0005]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以所需的顺序得到多张介质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框体,其具有用于插入介质的插入口 ;输送部,其将从上述插入口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任意位置插入的上述介质输送到上述框体内部;拍摄部,其对由上述输送部输送来的上述介质进行拍摄;控制部,其至少对上述输送部和上述拍摄部进行控制;以及图像处理部,其生成包含由上述拍摄部拍摄的与上述介质对应的介质图像的拍摄图像,并且在生成的上述拍摄图像中在与上述插入口的宽度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包含多个与上述介质对应的介质图像的情况下,从上述拍摄图像中按每个上述介质图像对上述介质图像进行切割,上述图像处理部按照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口中的上述介质的插入顺序输出上述介质图像。
[0007]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起到能够以所需的顺序方便地得到多张介质的图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0009]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为能够读取原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0]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闭罩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1]图4是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功能框图。
[0012]图5是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的情况的说明图。
[0013]图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图像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14]图7是由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多张原稿的图像的情况的说明图。
[0015]图8是表示关于基于拍摄图像检测多张原稿的方法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16]图9是关于拍摄图像中的边缘检测的说明图。
[0017]图10是关于左侧边缘与上侧边缘的交叉位置的说明图。
[0018]图11是检测位于左上方的边缘来设定矩形区域的情况的说明图。
[0019]图12是在矩形的右侧和下侧进行边缘检测时的说明图。
[0020]图13是表示新检测出的边缘的说明图。
[0021]图14是关于新的左侧边缘与上侧边缘的交叉位置的说明图。
[0022]图15是表示原稿的长度超过规定的原稿长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3]图16是表示在读取多张原稿时超过规定的原稿长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读取I张原稿时的通知步骤的流程图。
[0024]图18是表不读取多张原稿时的通知步骤的流程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I 图像读取装置
[0027]5 框体
[0028]6 原稿台
[0029]7 插入口
[0030]10开闭罩
[0031]12排出导向部
[0032]16操作部
[0033]17扫描开关
[0034]20原稿检测传感器(介质检测部)
[0035]22原稿输送部(输送部)
[0036]23上游侧输送辊
[0037]24下游侧输送辊
[0038]28图像读取传感器(拍摄部)
[0039]30通知部
[0040]31亮灯部
[0041]35 PC
[0042]40控制部
[0043]41读取长度检测部
[0044]42图像处理部
[0045]43原稿位置识别部(介质数量判断部)
[0046]44原稿溢出检测部(异常判断部)
[0047]50原稿(介质)
[0048]52拍摄图像
[0049]54原稿图像(介质图像)
[0050]55左侧边缘
[0051]56上侧边缘
[0052]57交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此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易于置换或者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
[0054]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为能够读取原稿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I的通常使用形态下的上侧在以下说明中也作为上侧进行说明,图像读取装置I的通常使用形态下的下侧在以下说明中也作为下侧进行说明。图1、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I包括框体5,其具有用于插入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即原稿的插入口 7,图像读取装置I能够读取从插入口 7插入的原稿的图像。在图像读取装置I中,在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的框体5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原稿台6,其转动轴为沿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使原稿台6成为打开的状态时,插入口 7向外部开口。
[0055]详细而言,配置原稿台6的面是,在图像读取装置I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朝向上,框体5所呈形状的长方体于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在该原稿台6的下端侧具有转动轴,该原稿台6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将原稿台6关闭的状态下,能够转动的原稿台6成为构成框体5所呈形状的长方体的I个面的状态(图1)。此外,在使原稿台6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将原稿台6打开的状态下,原稿台6成为几乎与长方体中设置该原稿台6的面正交的方向,即原稿台6成为接近于水平的状态(图2)。
[0056]插入口 7形成在原稿台6的内侧,是在使原稿台6成为打开状态时使框体5的内部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形成。该插入口 7在框体5所呈形状的长方体的长度方向上,以与相同方向上的原稿台6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延伸而形成。原稿台6和插入口 7设置成下述位置关系:在原稿台6打开的情况下,其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的位置与该插入口 7的下表面的位置大致相同。
[0057]此外,在插入口 7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原稿检测传感器20,其对从插入口 7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任意位置插入原稿的情况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原稿检测传感器20能够对从框体5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将原稿插入到插入口 7中的情况进行检测。
[0058]此外,在框体5上设置有排出导向部12,其是将从插入口 7插入的原稿排出时的原稿导向部件。该排出导向部12与原稿台6同样形成为,能够以沿着框体5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排出导向部12的转动轴位于配置有原稿台6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一侧,排出导向部12从该转动轴所位于的表面形成至框体5的上表面。因此,在排出导向部12关闭的状态下,排出导向部12构成框体5的上表面(图1),在排出导向部12打开的状态下,排出导向部12成为从排出导向部12的转动轴的位置起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图
2) ο
[0059]从插入口 7插入的原稿的排出口(省略图示)在插入口 7所位于的一侧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设置、即在设置有排出导向部12的转动轴的表面一侧设置,并且设置在高于排出导向部12的转动轴的位置。因此,从排出口排出的原稿能够沿着排出导向部12的、在该排出导向部12关闭时位于框体5的内侧的表面排出。
[0060]在框体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即长度方向上的配置有原稿台6和排出导向部12的区域的一端侧设置有操作部16,其是图像读取装置I的使用者进行操作的部分。在该操作部16设置有扫描开关17和亮灯部31。扫描开关17是输入部件,其从使用者接受用于使图像读取装置I执行扫描动作的扫描操作指示。亮灯部31构成向使用者通知图像读取装置I在工作时的各种信息的通知部30,通过亮灯状态、以及使亮灯时的颜色发生变化,能够向使用者通知图像读取装置I的工作状态。
[0061]此外,图像读取装置I具有开闭罩10,其对输送从插入口 7插入的原稿来读取图像时的输送路径进行开闭。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闭罩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开闭罩10在排出口所位于的表面一侧具有沿着框体5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能够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打开开闭罩10时,成为从插入口 7插入的原稿的输送路径露出在外部的状态。
[0062]配置在插入口 7的下表面侧的原稿检测传感器20,横跨框体5的长度方向上的插入口 7的大致整个宽度地配置,能够以沿着框体5的长度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原稿检测传感器20的转动轴位于原稿检测传感器20的靠原稿台6 —侧的端部侧,以该转动轴为中心,横跨插入口 7的大致整个区域而形成的原稿检测传感器20能够整体转动。原稿检测传感器20被施加转动方向的力,通常时,由于该施力而处于朝向转动轴的上方的姿势。在将原稿插入到插入口 7中的情况下,由于该原稿与原稿检测传感器20接触,原稿检测传感器20向下方转动,因而原稿检测传感器20能够检测出原稿。
[0063]此外,在原稿的输送路径中配置有原稿输送部22,其是将从插入口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