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798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设备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较少,反馈开销 较小。
【附图说明】
[0121] 图Ia为天线数目为8的二维天线结构示意图;
[0122] 图Ib为天线数目为16的二维天线结构示意图;
[0123] 图Ic为天线数目为32的二维天线结构示意图;
[0124] 图Id为天线数目为64的二维天线结构示意图;
[0125] 图2为垂直维扇区化应用场景示意图;
[012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流程图;
[012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天线分组方式示意图;
[012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12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频信号加权示意图;
[013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频信号加权示意图;
[013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导频信号加权示意图;
[0132]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流程图;
[0133]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TJK意图;
[0134]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35] 3D MHTO系统中,基站的多个天线(或称天线单元)分成k组,较佳地,每组的天线 个数相同(本发明各实施例将以该较佳的分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对于水平和垂直 二维排列的天线阵列,可以将每一列天线分为一组,或者将每一行天线分为一组。对于水平 和垂直二维排列的双极化天线,可以将一列天线按照极化方向划分为两组。
[0136] 基站的每组天线虚拟为一个天线端口。例如,基站的多个天线分为k组,则该基站 有k个天线端口,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组天线。
[0137] 下面将结合附图,基于上述基站天线的划分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进行详细描述。
[01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0139] 步骤300、基站为至少一套第一导频信号和至少两套第二导频信号分别确定传输 资源,第一导频信号的端口数为基站的天线端口数,每套第二导频信号的端口数小于基站 的天线端口数但不小于1。
[0140]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频信号的传输资源包括若干特定的时频单元。时频单元可以 通过子帧周期、子帧偏移、子帧内占用的时频位置等参数确定。
[0141] 基站配置的第二导频信号的套数与需要覆盖的目标区域的划分方式有关。目标区 域被划分为N个覆盖区域,则基站配置N套第二导频信号,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
[0142] 每套第二导频信号的端口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143] 步骤310、基站为每套第一导频信号采用第一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并为每套第 二导频信号采用第二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对每套第二导频信号进行加权所采用的第二 波束赋形向量各不相同。
[0144] 其中,每套第一导频信号的第一波束赋形向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145] 为导频信号采用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即对导频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0146] 对各套第二导频信号采用不同的第二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以使其分别向不同 的方向发送。
[0147]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频信号所覆盖的区域不小于各套第二导频信号覆盖的区 域之和。
[0148] 步骤320、基站将加权后的第一导频信号和每套加权后的第二导频信号分别在确 定的传输资源上发送给用户设备。
[0149] 具体的,基站在为第一导频信号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将加权后的第一导频信号发送 给用户设备,并在为每套第二导频信号确定的传输资源上将对应的加权后的第二导频信号 发送给用户设备。
[0150] 现有的垂直维扇区化方法,通过划分扇区的方式覆盖目标区域。由于每个扇区必 须配置一套端口数为基站的天线端口数的多端口导频信号,导致导频开销较大。本发明实 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配置多套第二导频信号,并为每套第二导频信号使用不同的第 二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从而覆盖目标区域。由于第二导频信号的端口数小于基站天线 端口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导频开销较小。另外,通过配置第一导频信号,保 证了采用M頂0技术进行通信。
[0151]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频信号为多端口导频信号,第二导频信号可以为多端口 导频信号,也可以为单端口导频信号。对于M端口导频信号,其端口数为M。
[015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降低导频开销,较佳地,基站配置一套第一导频信号。较佳地, 第二导频信号为单端口导频信号。
[0153]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频信号可以但不仅限于是CSI-RS,公共参考信号(CRS)等等。
[0154] 以图4所示的基站天线分组方式为例,基站配有16个天线的二维阵列,每列分为 一组共分成4组。基于此,如图5所示,基站配置1套4端口导频信号,该4端口导频信号 的每个端口对应图4所示天线的一列,每列天线上对应的导频信号采用相同的波束赋形向 量进行加权指向固定方向,覆盖整栋楼。基站另外配置3个单端口导频信号,分别采用不同 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指向不同方向以覆盖楼的不同区域。
[0155] 基于上述任意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实施例,较佳地,基站为第一导频信号采用第一 垂直维波束赋形向量(即垂直方向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假设基站有16个天线,这 16个天线按水平和垂直二维分布构成天线阵列。垂直方向上的4个天线分为一组,每组天 线虚拟化为一个天线端口。那么,第一导频信号为4端口导频信号S (0) S (I) S (2) S (3),第i 组天线发送4端口导频信号中的第i个端口的导频信号S (i),i = 0, 1,2, 3。具体的,如图 6所示,基站使用第一垂直维波束赋形向量[w(0) W(l) w(2) ?(3)]4寸4端口导频信号中的 第i个导频信号S(i)进行加权后,从第i组(即第i列)天线发出。
[0156] 基于上述任意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实施例,较佳地,基站为第二导频信号采用第二 垂直维波束赋形向量(即垂直方向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加权。假设基站有16个天线,这 16个天线按水平和垂直二维分布构成天线阵列。垂直方向上的4个天线分为一组,每组天 线虚拟化为一个天线端口。以第二单频信号为单端口导频信号为例,例举几种加权方式。
[0157] 如果单端口导频信号(即第二导频信号)从一组天线发出,例如从第0列天线 发出,相应的加权方式如图7所示:第η个单端口导频信号的传输资源上的单端口导频信 号S n(O)用第η个单端口导频信号的传输资源对应的第二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n(O) wjl) wn (2) wn (3) ]τ进行加权后,从第0列天线发出,其他列天线在第η个单端口导频信号的传输 资源上不发送导频信号。应当指出的是,每个单端口导频信号可以从同一列天线发出,也可 以从不同列天线发出,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158] 如果单端口导频信号从多组天线上发出,例如从4组天线上发出,相应的加权方 式如图8所示:第η个单端口导频信号的传输资源对应的单端口导频信号S n (0)先用水平 位波束赋形向量(即,水平方向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u(0) U(I) u(2) u(3)]T加权后,再用 第η个单端口导频信号的传输资源对应的第二垂直维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n(O) Wn(I) Wn(2) wn (3) ]τ加权后从所有天线上发出。应当指出的是,也可以从一部分天线上发出,例如前两列 天线上发出,单端口导频信号S n(O)先用水平维波束赋形加权向量[u(0) u(l)]T加权后,再 用第二垂直维波束赋形加权向量[wn(0) wn(l) wn(2) wn(3)]TW权后从前两列天线上发出。
[0159] 基于上述任意导频发送方法实施例,基站还接收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导频信号对 应的信道信息;根据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和获取的所述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参数 信息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
[0160] 如果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为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 状态信息,相应的,用户设备还反馈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二导频信号的标识。其中,信道状态 信息可以包括补偿后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补偿后的秩指示(RI)和补偿后的信道质量 指示(CQI)。那么,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161] 基站根据第二导频信号的标识,查找对应的第二导频信号,并将查找到的第二导 频信号对应的波束赋形向量确定为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
[0162]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以及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后的预编码矩 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 后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信道质量。例如,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后的预 编码矩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V,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为W n,则 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为R或M 。
[0163] 其中,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包括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和用户设备的下行信 道质量。
[0164] 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也就是确定用户设备的方向。
[0165] 其中,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未补偿的预编码矩阵指示、补偿后的秩指示和补 偿后的信道质量指示。那么,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166] 基站根据第二导频信号的标识,查找对应的第二导频信号,并将查找到的第二导 频信号对应的波束赋形向量确定为该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
[0167] 基站根据查找到的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波束赋形向量对未补偿的预编码矩阵指 示进行补偿;
[0168]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以及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后的预编码矩 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 后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信道质量。
[0169] 如果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为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 状态信息,那么,用户设备还反馈至少两个指示第二导频信号信道增益的信息,每个指示第 二导频信号信道增益的信息对应一套第二导频信号。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未补偿的预 编码矩阵指示、未补偿秩指示和未补偿的信道质量指示。那么,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传 输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170] 基站根据至少两个指示第二导频信号信道增益的信息,确定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二 导频信号,并将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波束赋形向量确定为用户设备的波束 赋形向量;
[0171] 基站使用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指示第二导频信号信道增益的信 息,对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未补偿的秩指示和未补偿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补偿;并使用信 道增益最大的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波束赋形向量对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未补偿的预编码 矩阵指示进行补偿;
[0172]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以及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后的预编码矩 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补偿 后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信道质量。例如,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V,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为W n,则用户设备 的预编码矩阵为F ? R或K ? K。
[0173] 其中,指示第二导频信号信道增益的信息可以是RSRP值,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波 束赋形增益等等信息。
[0174] 其中,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包括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和用户设备的下行信 道质量。
[0175] 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也就是确定用户设备的方向。
[0176] 如果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信道信息为第一导频信号对应的至少 两组信道状态信息,可选的,用户还反馈每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导频信号的标识。其 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补偿后的预编码矩阵指示、补偿后的秩指示和补偿后的信道质量指 示。那么,基站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177] 基站确定一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二导频信号,并将该第二导频信号对应的波 束赋形向量确定为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
[0178]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以及一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补偿后的预编码 矩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一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 补偿后的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用户设备的下行信道质量。例如,一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补偿 后的预编码矩阵指示和补偿后的秩指示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为V,用户设备的波束赋形向量 为Wn,则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为P 或g ? P。
[0179] 其中,用户设备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