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4623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扬声器、喇叭、耳机等用的发声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广泛应用于扬声器、喇叭、耳机等电子产品中,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通常包括有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振膜发声系统、磁路系统;在制程上,其普遍存在组装麻烦、生产效率低等不足,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的应用及市场竞争,尤其是,在振膜发声系统与磁路系统间的连接、磁路系统内各部件的定位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局限了产品使用性能的稳定及提高。
[0003]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使用需求的提升,非常有必要对前述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进行改进,以降低其制作成本、提高产品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其简化了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性高且制程简易的动铁发声装置,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振膜发声系统、磁路系统;该磁路系统包括回形磁路、电感线圈和电枢;该电枢包括有基板部、振动舌片、左侧挡板部及右侧挡板部,该振动舌片自基板部后端向上反向弯折延伸而成,该振动舌片向前穿过电感线圈并其自由端悬设于回形磁路内;该左、右侧挡板部分别自基板部之后段部位的左、右侧缘一体向上弯折而成;
前述回形磁路包括有向上开口的U形铁片、焊接于U型铁片的上端开口处的I形铁片及分别安装于U型铁片、I形铁片上的两磁铁片;其U形铁片设置于基板部的前段部位上,且U形铁片底部与基板部上表面之间彼此经点焊连接固定;前述基板部的后段部位及左、右侧挡板部共同围合形成安装定位腔,前述电感线圈设置于安装定位腔内,左、右侧挡板部分别紧抵于电感线圈的左、右侧,且电感线圈底面与基板部后段部位上表面之间隔设有垫板,该垫板通过胶粘连接固定于电感线圈与基板部之间;
该振膜发声系统包括支撑环和复合振膜,该支撑环具有开口,该复合振膜设置于支撑环上并覆盖住其开口 ;前述电枢的左、右侧挡板部均与支撑环保持间距;该复合振膜包括有复合于一体的膜片和金属片,该金属片的前端缘一体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连接臂,该连接臂与与支撑环的开口内壁面均保持间距,该连接臂的延伸末端设置有焊接部,其焊接部焊接于前述振动舌片的自由端。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形铁片顶端面与支撑环底面之间亦通过点焊连接固定。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环的厚度为0.4毫米。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片的后端缘与支撑环的开口内壁面均保持间距。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片具有平板式基板和自平板式基板中央下凹变形而成的凹腔结构,前述膜片周缘粘接于支撑环上端面。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右侧挡板部上端缘延伸至电感线圈上沿竖向分布的中段部位。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右侧挡板部的前端缘分别抵于U形铁片的后端缘。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右侧挡板部的前端缘对齐或向前超过基板部中间位置。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部上开设有便于焊接的通槽,该通槽贯通焊接部前、后端面,该通槽形成于焊接部的一侧或两侧;前述振动舌片的自由端对应露于通槽处。
[0014]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对振膜发声系统、磁路系统进行结构改良,使得其振膜发声系统内复合振膜与支撑环间对位粘合方便,其磁路系统内回形磁路、电感线圈和电枢彼此间组装定位结构设计简单巧妙,组装定位十分稳固,免去了传统技术中的治具定位,简化了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性能,而且,简易地实现了振膜发声系统和磁路系统之间的稳定连接,其连接加工难度低,连接稳定性佳,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连接处不易松脱,很好地保证了产品的性能稳定。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不分解状态的另一角度不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详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振膜发声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与图1所示产品具有不同声音输出孔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产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11、主壳体
12、护盖20、振膜发声系统
21、支撑环22、复合振膜
23、膜片24、金属片
25、平板式基板 26、凹腔结构 27、通孔28、连接臂
29、通槽30、磁路系统
31、回形磁路32、电感线圈
33、电枢34、基板部 35、振动舌片36、挡板部
37、U形铁片38、I形铁片
39、磁铁片40、垫板
51、声音输出孔52、声音输出孔
53、导音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壳体10及位于壳体10内的振膜发声系统20、磁路系统30,其中,壳体10通常设为为包括有主壳体11及盖合于主壳体11上端开口处的护盖12。
[0019]该磁路系统30包括回形磁路31、电感线圈32和电枢33 ;该电枢33包括有基板部
34、振动舌片35及左、右侧挡板部36,该振动舌片35自基板部34后端向上反向弯折延伸而成,该振动舌片35向前穿过电感线圈32并其自由端悬设于回形磁路31内;该左、右侧挡板36部分别自基板部34之后段部位的左、右侧缘一体向上弯折而成。
[0020]前述回形磁路31包括有向上开口的U形铁片37、焊接于U型铁片37的上端开口处的I形铁片38及分别安装于U型铁片37、I形铁片38上的两磁铁片39 ;其U形铁片37设置于基板部34的前段部位上,且U形铁片37底部与基板部34上表面之间彼此经点焊连接固定,所述U形铁片37顶端面与支撑环21底面之间亦通过点焊连接固定;前述基板部34的后段部位及左、右侧挡板部36共同围合形成安装定位腔,前述电感线圈32设置于安装定位腔内,左、右侧挡板部36分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