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由路径选择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18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路 由路径选择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 不再赘述。
[0153]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54]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55]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 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 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 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 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 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156]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 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57]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58]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 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 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 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 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 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 码的介质。
[015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路由路径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路由请求后,获取历史流量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建立流量感知模型; 根据所述流量感知模型利用LBUS休眠策略休眠网络中的预定链路,并生成路由路径; 其中,所述预定链路包括链路的中间性小于或等于中间性门限值且链路利用率小于或等于 预设利用率门限值的链路; 基于预设约束条件根据Dijkstra算法得到所述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 在所述网络中的链路负载不为零时,判断所述网络中的路径的链路容量是否满足请求 带宽; 在所述链路容量满足请求带宽时,判断所述网络中的路径的延迟是否小于预设延迟 值; 在所述延迟小于或等于预设延迟值时,按照所述能耗最小的路径完成路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建立流量感 知模型包括: 对所述历史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处理; 将零均值处理过的历史流量数据进行小波分解; 在确定所述小波分解后的历史流量数据为高频时,进行小波重构,并确定GM模型得到 第一预测时间序列; 在确定所述小波分解后的历史流量数据为非高频时,确定AR模型,并对所述AR模型进 行小波重构得到第二预测时间序列; 合成所述第一预测时间序列和所述第二预测时间序列得到所述流量感知模型。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流量感知模型利用LBUS休 眠策略休眠网络中的预定链路包括: 通过最短路径法或随机游走法测量所述网络中链路的中间性; 将所述链路的中间性按照升序排序,得到链路队列; 判断所述链路队列中的当前链路是否超出所述链路队列的长度; 在确定所述当前链路未超出所述链路队列的长度时,休眠所述当前链路; 设置链路权重为与链路利用率有关的函数,对所述历史流量数据进行路由,确定链路 利用率低的链路; 统计所述链路利用率低的链路对应的路由请求故障次数; 在所述路由请求故障次数不大于零时,删除所述当前链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 路由中流量出入守恒; 目的节点从其他节点接收流量,而不向临近节点发送流量; 中间节点的流量出入守恒; 链路的最高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利用率门限值; 路由占用的链路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数目门限值。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链路容量不满足请求带宽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当前链路权重设置为无穷大; 利用所述当前链路的权重进行重路由,获得新的路由路径;并在确定所述新的路由路径的 链路容量满足请求带宽时,确定重路由成功,并继续基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根据Dijkstra 算法得到所述新的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 在所述延迟大于预设延迟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当前链路权重设置为无穷大;利 用所述当前链路的权重进行重路由,获得新的路由路径;并在确定所述新的路由路径的 延迟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延迟值时,确定重路由成功,并继续基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根据 Dijkstra算法得到所述新的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6. -种路由路径选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路由请求后,获取历史流量数据;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建立流量感知模型; 路径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感知模型利用LBUS休眠策略休眠网络中的预定链 路,并生成路由路径;其中,所述预定链路包括链路的中间性小于或等于中间性门限值且链 路利用率小于或等于预设利用率门限值的链路;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约束条件根据Dijkstra算法得到所述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 的路径;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网络中的链路负载不为零时,判断所述网络中的路径的链 路容量是否满足请求带宽;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链路容量满足请求带宽时,判断所述网络中的路径的延迟 是否小于预设延迟值; 路由单元,用于在所述延迟小于或等于预设延迟值时,按照所述能耗最小的路径完成 路由。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执 行根 据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建立流量感知模型: 对所述历史流量数据进行零均值处理; 将零均值处理过的历史流量数据进行小波分解; 在确定所述小波分解后的历史流量数据为高频时,进行小波重构,并确定GM模型得到 第一预测时间序列; 在确定所述小波分解后的历史流量数据为非高频时,确定AR模型,并对所述AR模型进 行小波重构得到第二预测时间序列; 合成所述第一预测时间序列和所述第二预测时间序列得到所述流量感知模型。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生成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执 行根据所述流量感知模型利用LBUS休眠策略休眠网络中的预定链路: 通过最短路径法或随机游走法测量所述网络中链路的中间性; 将所述链路的中间性按照升序排序,得到链路队列; 判断所述链路队列中的当前链路是否超出所述链路队列的长度; 在确定所述当前链路未超出所述链路队列的长度时,休眠所述当前链路; 设置链路权重为与链路利用率有关的函数,对所述历史流量数据进行路由,确定链路 利用率低的链路; 统计所述链路利用率低的链路对应的路由请求故障次数; 在所述路由请求故障次数不大于零时,删除所述当前链路。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 路由中流量出入守恒; 目的节点从其他节点接收流量,而不向临近节点发送流量; 中间节点的流量出入守恒; 链路的最高利用率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利用率门限值; 路由占用的链路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数目门限值。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重路由单元,用于在所述链路容量不满足请求带宽时,将当前链路权重设置为无穷大; 利用所述当前链路的权重进行重路由,获得新的路由路径;并在确定所述新的路由路径的 链路容量满足请求带宽时,确定重路由成功,并继续基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根据Dijkstra 算法得到所述新的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 所述重路由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延迟大于预设延迟值时,将当前链路权重设置为无穷 大;利用所述当前链路的权重进行重路由,获得新的路由路径;并在确定所述新的路由路 径的延迟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延迟值时,确定重路由成功,并继续基于所述预设约束条件 根据Dijkstra算法得到所述新的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路径选择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路由请求后,获取历史流量数据;根据历史流量数据建立流量感知模型;根据流量感知模型利用LBUS休眠策略休眠网络中的预定链路,并生成路由路径;基于预设约束条件根据Dijkstra算法得到路由路径中能耗最小的路径;在网络中的路径负载不为零时,判断网络中的路径的链路容量是否满足请求带宽;在链路容量满足请求带宽时,判断网络中的路径的延迟是否小于预设延迟值;在延迟小于或等于预设延迟值时,按照能耗最小的路径完成路由。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降低网络能耗和提高通信效率的技术问题。
【IPC分类】H04L12/727, H04L12/801, H04L29/08, H04L12/721, H04L12/813
【公开号】CN105376157
【申请号】CN201510828758
【发明人】蒋定德, 谢绍卫, 王文娟
【申请人】东北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