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dd-fdd联合运营中的响应信息传输信道时序设置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16665阅读:来源:国知局
ed那样的系统中是以单个载波或载波对为基准来构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而建立规格。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s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不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ARQ指不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EPDCCH)等控制信道来传输控制信息,并由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等数据信道构成而传输数据。
[0053]另外,使用E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DCCH)或者扩展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xtended PDCCH))也可以传输控制信息。
[0054]在本说明书中,小区(cell)还可以指具有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者从传输接收点(传输点(transmiss1n point)或接收点(transmiss1n/recept1npoint))接受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该传输接收点本身。
[0055]应用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的传输接收点协作来传输信号的多点协作传输接收系统(coordinated mult1-point transmiss1n/recept1n System,CoMP系统)或多天线协作传输方式(coordinated mult1-antenna transmiss1n system)、多小区协作通信系统。CoMP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多重传输接收点和终端。
[0056]多重传输接收点也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区(macrocell,以下简称“eNB” ),以及通过光缆或光纤维与eNB连接并被有线控制的、具有高的传输功率或宏小区区域内的具有低的传输功率的至少一个RRH。
[0057]以下,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从多重传输接收点向终端的通信或通信路径,上行链路(upnlink)是指从终端向多重传输接收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传输器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接收器可以是多重传输接收点的一部分。
[0058]以下,有时将通过如PUCCH、PUSCH、roCCH、EPDCCH及PDSCH等的信道来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HJCCH、PUSCH、PDCCH、EPDCCH及PDSCH”的形式。
[0059]此外,在以下,“传输或接收HXXH,或者通过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记载可以包括“传输或接收EPDCCH,或者通过EPDCCH传输或接收信号”的含义来使用。
[0060]即,在以下记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是指PDCCH,或者可以是指EPDCCH,并且也可以将HXXH及EPDCCH全都包括的含义来使用。
[0061]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通过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并且通过EPDCCH说明的部分也可以适用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PDCCH。
[0062]另外,在以下记载的上层信令(HighLayer Signaling)包括传输含有无线资源控制(Rad1 Resource Control,RRC)参数的RRC信息的RRC信令。
[0063]eNB向终端执行下行链路传输。eNB可以传输作为用于单播传输(uni casttransmiss1n)的主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I Downl ink SharedChannel,PDSCH)、以及用于传输I3DSCH的接收所需的调度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在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进行传输的调度许可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 PDCCH)。以下,将通过各信道传输接收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该信道”的形式。
[0064]作为用于应对移动流量激增的方法,可考虑使用低功率节点的小小区。与一般宏节点相比,低功率节点表示使用低的传输(Tx)功率的节点。
[0065]在3GPPRelease 11 之前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1n,以下简称“CA”)技术中,可以使用作为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地理上分散的天线的低功率RRH(Remote Rad1Head)来建立小小区。
[0066]但是,为了应用上述CA技术,宏小区和RRH小区以在一个基站的控制下进行调度的方式建立,为此需要在宏小区节点和RRH之间构筑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
[0067]理想回程是指像使用光纤(optical fiber),视距(Line Of Sight,L0S)微波(microwave)的专用点对点连接那样示出非常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非常小的延迟的回程。
[0068]与此相反,将像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非视距(NonL0S)微波(microwave)那样示出相对低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大的延迟的回程称为非理想回程(non-1deal backhaul) ο
[0069]多个服务小区可以通过基于以上说明的单个基站的CA技术进行聚合而对终端提供服务。即,对于无线资源控制(Rad1 Resource ControI,以下简称“RRC”)连接(CONNECTED)状态的终端可建立多个服务小区,在宏小区节点与RRH之间构筑理想回程的情况下,宏小区与RRH小区能够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而对终端提供服务。
[0070]当建立基于单个基站的CA技术时,终端与网络只能具有一个RRC连接(connect1n)。
[0071 ]在 RRC 连接(connect 1n)建立(establishment)/重建(re-establishment)/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以下简称“NAS”)移动性(mobility)信息(例如,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并在RRC连接(RRCconnect1n)重建/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 input)。这种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 11,PCe 11)。PCe 11只能与切换流程一起变更。根据终端能力(capabilities)辅小区(Secondary Cells,SCelIs)可以与PCelI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
[0072]以下,在多层小区结构下,当小小区及任意的小区/基站/RRH/天线/RU支持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即支持H)D和TDD时,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能够对属于相应基站的终端支持FDD和TDD之间的联合运营(joint operat1n)的终端的操作方法及装置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方法和此装置。并且,与双工模式无关且在宏小区及小小区及任意的小区/基站/RRH/天线/RU中使用各双工模式,并涉及一种宏小区和小小区的CA及联合运营、以及对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道和P U S C H传输接收时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字符(H y b r i 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_ACK)时序设置方法及装置。
[0073]以下,对于能够适用本发明中说明的提案的小小区部署(smallcelldeployment)场景进行说明。
[0074]图1是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小小区部署的附图。
[0075]在图1中表示了在小小区和宏小区共存的状况中的构成,在以下图2至图3中,根据宏覆盖范围(macro coverage)的有无和相应小小区是为室外(outdoor)还是为室内(indoor)、相应小小区的部署是分散(sparse)的状况还是密集(dense)的状况、从频谱的观点出发使用与宏小区相同的频谱还是其它的频谱的状况进行更详细地区分。对于详细的场景的构成在图2至图6中说明。
[0076]图2是图不小小区部署场景(Small cell deployment scenar1)的附图。图2表不了对于图3至图6的场景的一般的典型构成。图2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并包括场景#1、#2&、#213、#3。200表示宏小区,210和220表示小小区。在图2中重叠的宏小区既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在宏小区200和小小区210、小小区220之间可实现调整(coordinat1n),并且在小小区210、小小区220之间也可以实现调整。以及200、210、220的重叠的区域可以捆绑为集群(cluster)。
[0077]图3至图6是图示在小小区部署中的局部场景的附图。
[0078]图3图不了在小小区部署中的场景#l(Small cell deployment scenar1#l)。在覆盖宏的存在下,场景I是小小区和宏小区的相同信道部署(co-channel deployment)场景,并且是室外小小区(outdoor small cell)场景。310中宏小区311及小小区全部为室外时,3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0079]连接小小区3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0080]图4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2a。在覆盖宏(overlaidmacro)的存在下,场景2a是小小区和宏小区使用相互不同的频谱的部署场景,并且是室外小小区(outdoor smallcell)场景。宏小区411及小小区全部为室外,4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0081]连接小小区4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0082]图5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2b。在覆盖宏(overlaidmacro)的存在下,场景2b是小小区和宏小区使用相互不同的频谱的部署场景,并且是室内小小区(indoor smallcel I)场景。宏小区511为室外,小小区全部为室内,512指为小小区集群。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0083]连接小小区5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0084]图6图示了小小区部署场景#3。不存在宏的覆盖范围(coverage)的状况下,场景3是室内小小区场景。612指为小小区集群。此外,小小区全部为室内,并且用户全部分散在室内/室外。
[0085]连接小小区612内的小小区的实线是指集群内的回程链路(backhaullinkwithin cluster)。连接宏小区的基站和集群内的小小区的虚线是指小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 between small cells and macro cell)。
[0086]在以上说明的图1和图2至图6的多种小小区场景中使用的频率Fl和F2可以是支持相同的双工模式(duplex mode)的频率,或者Fl和F2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例如,Fl是支持FDD模式的频率,F2是支持TDD模式的频率或者可以考虑与此相反的情况。
[0087]图7是表示载波聚合的多种的场景的附图。
[0088]如图7所示,在载波聚合场景下,相应Fl和F2可以是支持相同的双工模式的频率,或者Fl和F2可以考虑支持相互不同的双工模式的频率。
[0089]710在?1和?2小区几乎相同的覆盖范围下共存((30-1003七6(1)且重叠(0¥61'13丨(1)。两层是提供充分的覆盖范围和移动性(mobility)的场景,并且是重叠的Fl和F2小区之间可进行聚合(aggregat1n)的场景。
[0090]720是Fl和F2小区共存(co-located)且重叠(overlaid),但是F2的覆盖范围与Fl相比是小的一种场景。Fl具有充分的覆盖范围,并且移动性支持也是基于Fl覆盖范围来执行,而F2是用于提高吞吐量(throughput)而使用的场景,并且是重叠的Fl和F2小区之间可进行聚合(aggregat1n)的场景。
[0091]730是Fl和F2小区共存(co-located),但是F2天线用于增加小区边缘的吞吐量(cell edge throughput)而定向(directed)于小区边缘的一种场景。移动性支持是基于Fl覆盖范围来执行,并且Fl具有充分的覆盖范围,但F2临时具有覆盖盲区(coverage hole)的一种场景,并且是在相同的eNB中的Fl和F2小区在覆盖范围重叠的地区可进行聚合(aggregat1n)的一种场景。
[0092]740场景是Fl具有宏覆盖范围(macro coverage),并且射频拉远头(RRH)在F2用于提高在热点(hot spot)地区的吞吐量而被使用的一种场景,移动性支持是基于Fl覆盖范围来执行,并且F2RRHS小区能够与Fl宏小区一同聚合的一种场景。
[0093]750是与720的场景相类似地部署(deploy)的且频率选择性中继器(repeaters)用于扩展单个载波的覆盖范围而部署(deploy)的一种场景。在相同的eNB中的Fl和F2小区在覆盖范围重叠的地区可进行聚合的一种场景。
[0094]在本说明书中,终端在配置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过程中,与终端形成RRC连接,并中断提供成为切换的基准的小区(作为一例,PCel I)的基站或者Sl-MME,将对核心网起到移动销点(mobility anchor)作用的基站记载为主基站或者第一基站。
[0095]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可以是提供宏小区的基站,并且在小小区之间的双连接部署中可以是提供任意一个小小区的基站。
[0096]另外,在双连接部署状况中,将能够与主基站区分而向终端提供额外无线资源的基站记载为辅基站或第二基站。
[0097]第一基站(主基站)及第二基站(辅基站)可以分别向终端提供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并且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进行连接。
[0098]并且,为了有助于理解,可以将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宏小区,可以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小小区。但是,在上述的小小区集群场景中,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也可以记载为小小区。
[0099]在本发明的宏小区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各个小区,并且也可以以代表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来记载。并且,小小区也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各个小区,并且也可以以代表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来记载。但是,如上所述,在像小小区集群那样的特定场景中可以是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并且此时第二基站的小区可以记载为另一个小小区或者又一个小小区。
[0100]但是,对于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说明,使宏小区和主基站或第一基站进行关联,并能够使小小区和辅基站或第二基站进行关联,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使辅基站或第二基站可以与宏小区进行关联,主基站或第一基站与小小区进行关联的状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0101 ] 当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1n,CA)时,可考虑在FDD和TDD双工模式(duplex mode)各自模式内的载波聚合。当像各自的FDD及TDD那样考虑在相同模式中的载波聚合时,可以如下进行设置使分量载波(compo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