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_2

文档序号:99317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开0AP的覆盖范围前完成切换,连接到下一跳接入点(Next AP,NAP)。切 换时机决策就是研究移动终端何时触发切换最有利于实现快速切换。
[0041] 若切换开始过晚,即丽离开0AP的距离过大时才开始切换,则在切换完成之前, 0AP可能已经不能为MN提供可靠的无线连接,此时系统会断连,切换失败,造成数据丢失严 重。切换也并非越早开始越好,如果在试图切换时,NAP信号还不足够强,不能确定NAP,需 要重复进行邻居AP发现,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会增加切换延时。因此,选择合适的切换时机 对于成功完成切换并降低切换时延有着重要意义,附图2给出切换时机决策示意图。
[0042] 附图3给出了丽在0AP与NAP间进行切换的过程。切换包含了三个阶段:切换准 备阶段、切换阶段、切换完成。鉴于本发明采用了预学习机制和双网卡硬件设备,NAP是明 确的,且终端过程中MN与外网始终处于连接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乒乓切换和连接中断的情 况。本发明采用信号强度比较法进行切换决策,当NAP的信号强度大于0AP时则果断进行 切换。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针对本发明所考虑的应用场景算法效率很高,并且不会影响 切换效果。
[0043] 3.无重叠信道分配机制
[0044] 鉴于切换时延主要由扫描时延构成,本方案中采用无重叠信道分配机制,减少扫 描信道数,进而减少切换时延。本方案采用双链路软切换,因此MN上需要配备两块无线网 卡以提供两条无线链路,AP可以是支持IEEE802. 11协议的标准设备。
[0045] 由于AP和丽的射频模块都可以选择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根据不同天线的特性, 可以有多种组合。包括AP全向天线/MN定向天线、AP定向天线/MN全向天线、AP定向天线 /MN定向天线。前两种信道分配机制方式对于MN上两块无线网卡的相对位置都有要求,即 必须有足够完成一次切换的间距。当MN以40km/h的时速运动时,采用快速切换算法,一次 切换时延约为200毫秒,在切换期间MN行进约2米,即要求两天线间的距离至少为2米;当 MN的运动时速增大时,要求双网卡的间距更大。因此,上述两种信道分配机制不适合MN的 单体体积较小的情况。AP定向天线/MN定向天线机制可以用于MN体积较小、两天线间距很 小的场合。
[0046] 附图4中AP的定向天线采用了不同的方向:API、AP3、AP5……AP2n+l的定向天 线朝向与丽的运动方向一致,其信号覆盖区域用实线表示,采用信道1 ;AP2、AP4、AP6…… AP2n的定向天线朝向与丽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信号覆盖区域用虚线表示,采用信道6。相 邻AP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天线方向相同的AP之间覆盖区域不重叠,而相邻且天线不同向的 AP之间覆盖区域部分重叠。
[0047] 丽的无线网卡N1的天线方向与其移动的方向一致,N2的天线方向与其移动方向 相反。要求N1只能与AP2n(n是正整数)相连接,N2只能与AP2n-l(n是正整数)相连接, 此时N1与N2的切换不是自动检测完成,而需要进行控制。
[0048] 当MN在如图位置时,N1与AP4连接,N2与API连接。当MN继续向图示方向移动 时,切换过程如下:
[0049] 1)当MN到达AP3所在的位置时,N2移出API的信号覆盖范围,进入AP3的信号覆 盖范围,N2从API切换到AP3,切换过程在丽经过图中竖线的阴影部分期间完成。此时, AP4的信号在增强中,N1保持与AP4的连接。
[0050] 2)当MN到达AP4所在的位置时,N1移出AP4的信号覆盖范围,进入AP6的信号覆 盖范围,N1从AP4切换到AP6,切换过程在丽经过图中横线的阴影部分期间完成。此时, AP3的信号强度足够保持与N2的连接。
[0051] 4?切换步骤:如图5所示。
[0052] 步骤1 :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将移动轨迹上扫描到的AP基本信息及切换顺序进 行存储,并保存到特定的存储单元中,以备正式工作过程中的调用;
[0053] 步骤2:移动终端不断移动,采用主动扫描方法,不断向周围发送探测包,如果收 到反馈信息,则证明进入其他AP覆盖范围;
[0054] 步骤3 :当扫描到新的AP接入点时,移动终端调用历史存储信息,判断下一跳应该 切换到哪个AP,然后针对特定AP进行信号强度扫描,实时监测该AP信号强度,并与当前AP 信号强度比较;
[0055] 步骤4 :当下一跳AP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的强度时,则触发切换算 法,即通过bonding技术将双无线网卡的功能进行调换;
[0056] 步骤5 :修改终端节点的路由表,并给控制器发送成功切换消息;
[0057] 步骤6 :控制器接收到成功切换消息后,修改相应的流表,并将信息存储到控制器 的拓扑信息中;
[0058] 步骤7 :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原AP覆盖范围外,终端的双网卡处于冗余备份功能状 态,即只有一个网卡处于活动,当一个down机后另一个马上由备份转为活动状态,直到扫 描到新的AP后,进入下一次切换过程。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在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将移动轨迹上扫描到的AP基本信息及切换顺序进行 存储,并保存到移动终端的存储单元中; 步骤2 :在移动终端不断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向周围发送探测包,如果收到反馈信息, 则证明进入其他AP覆盖范围; 步骤3 :当扫描到新的AP接入点时,移动终端调用历史存储信息,判断下一跳应该切换 到哪个AP,然后针对下一跳AP进行信号强度扫描,实时监测该AP信号强度,并与当前AP信 号强度比较; 步骤4 :当下一跳AP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的强度时,则触发切换算法, 即通过bonding技术将双无线网卡的功能进行调换; 步骤5 :修改移动终端的路由表,并给控制器发送成功切换消息; 步骤6 :控制器接收到成功切换消息后,修改相应的流表,并将信息存储到控制器的拓 扑信息中; 步骤7 :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原AP覆盖范围外,终端的双网卡处于冗余备份功能状态,即 只有一个网卡处于活动,当一个down机后另一个马上由备份转为活动状态,直到扫描到新 的AP后,进入下一次切换过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学习过程记录AP的基本信息包括:AP相对位置,AP的SSID,AP的地址,AP的信 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4中切换的时机为: 由于AP覆盖范围有限,因此快速移动的终端节点位于每个AP覆盖范围内的时间很短, 当移动终端节点扫描到新的AP后,则进入信号强度比较阶段,当NAP信号强度大于等于0AP 时,则进行切换,连接到下一跳AP接入点。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切换包含了三个阶段:切换准备阶段、切换阶段、切换完成; 切换准备阶段是丽与0AP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新的AP信号,然后查询NAP使用的 信道,并针对特定信道对NAP的信号强度进行扫描,并与0AP信号强度进行实时比较。切换 阶段是MN扫描到NAP的信号强度大于等于0AP时,MN向NAP发送认证、关联消息,成功接 受响应消息后,MN向控制器发送切换请求,控制器确认切换后,下发修改流表命令;响应AP 节点修改完流表后则切换完成,可以正常传输数据。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AP和移动终端根据不同天线的特性有多种天线组合,包括AP全向天线/MN定向天 线、AP定向天线/MN全向天线、AP定向天线/MN定向天线。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移动终端采用双无线网卡.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工业移动网络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移动终端与相邻AP之间通信的信道不重叠。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AP切换方法,由移动终端主动扫描AP信号强度,然后将扫描到的信号强度与当前接入AP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强度大于当前AP信号强度,则开始切换,否则继续扫描直至成功切换为止。为了降低切换时延,针对工业应用场景中移动路线基本固定的特点,本发明提出了预学习机制,即在正式应用前,对应用场景的AP位置、切换顺序等信息进行学习,并存储到终端节点,以便正式应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扫描和切换。本发明解决了工业移动网络场景下的AP快速切换问题;采用双无线网卡实现无中断切换;针对特定的工业应用场景,采用预学习机制,进一步降低扫描时延。
【IPC分类】H04W36/18
【公开号】CN105722170
【申请号】CN201410719075
【发明人】曾鹏, 刘金娣, 李栋, 李志博, 俞雪婷, 于海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30日
【公告号】WO2016082283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