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部通话功能的应急通信主机电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700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从而使得三极管Q17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非隔离式Boost升压电路13输出的+12V电压能够传输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即分机电压供给控制电路16的输出端,能够为后级电路供电。
[009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池6为锂电池BT1,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包括电阻R99和电阻R100,所述电阻R99的一端和电阻RlOO的一端均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25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99的另一端与锂电池BTl的正极相接,所述电阻RlOO的另一端接地;
[009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电路9包括三极管Q15、三极管Q16和整流二极管D33,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102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41引脚相接,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lOl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隔离式单端反激开关电源降压电路7的+4.9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与整流二极管D33的阳极相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33的阴极通过电阻R98与锂电池BTl的正极相接;当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检测到充电电池6的电压低于3.6V时,GSM模块⑶900Q的第41引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6导通,从而三极管Ql5也导通,充电电池6的充电回路建立,进入充电状态;当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检测到充电电池6的电压达到4.2V时,GSM模块⑶900Q的第41引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6截止,从而三极管Q15也截止,充电电池6的充电回路切断,停止充电。
[009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0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DWO1、NMOS管Q15和NMOS管Q16,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109与锂电池BTl的正极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88与锂电池BTl的负极相接,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6引脚和NMOS管Q15的源极均与锂电池BTl的负极相接,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I引脚与NMOS管Q15的栅极相接,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3引脚与NMOS管Q16的栅极相接,所述NMOS管Q15的漏极与NMOS管Q16的漏极相接,所述NMOS管Q16的源极接地,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96接地;由于单靠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检测到充电电池6的电压,并由电池充电电路9为充电电池6充电是不够可靠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加入了电池保护电路10,对充电电池6进行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高温保护,且在具体安装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紧贴充电电池安装。具体的保护过程为:正常状态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电源电压为充电电池6的电压,此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I引脚和第3引脚均输出高电平,NMOS管Q15和NMOS管Q16均处于导通状态,充电电池6的充放电均能够进行;过充电状态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检测到充电电池6输出的电压高于充电容限值,此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3引脚变为低电平,将NMOS管Q16关断,充电电池6停止充电;过放电状态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检测到充电电池6输出的电压低于放电容限制,此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I引脚变为低电平,将NMOS管Q15关断,充电电池6停止放电,仍可充电;在充电电池6放电时,因负载变化导致放电电流过大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2引脚的电压会升高,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I引脚变为低电平,将NMOS管Q15关断,充电电池6停止放电,实现了过流保护;短路时,充电电池6大电流放电,当放电电流过大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2引脚的电压会升高,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的第I引脚变为低电平,将NMOS管Q15关断,充电电池6停止放电,实现了短路保护;当充电电池6高温时,锂电池保护芯片DWOl检测到高温,将NMOS管Q15和NMOS管Q16均关断,充电电池6停止充电和放电。
[009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电量低指示电路40包括三极管Q12和用于指示电池电量低的发光二极管D20,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71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40引脚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54接地,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4与发光二极管D20的阴极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0的阳极与电源切换电路8的+4.2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该应急通信主机设置有充电电池6作为有后备电源,当检测到充电电池6电压低于3.6V时,GSM模块⑶900Q的第40引脚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12导通,发光二极管D20点亮,表示电量不足信号。
[0100]本实施例中,所述GSM天线20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60引脚相接,如图7所示,所述SM卡座44为SM卡座ID1A-6S-2.54SF,所述SM卡座ID1A-6S-2.54SF的第I引脚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30引脚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65接地,所述SM卡座ID1A-6S-2.54SF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80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33引脚相接,所述SM卡座ID1A-6S-2.54SF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81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32引脚相接,所述SIM卡座ID1A-6S-2.54SF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SM卡座ID1A-6S-2.54SF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82与GSM模块GU900Q的第31引脚相接;
[010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看门狗电路21包括芯片PIC12F508,所述芯片PIC12F508的第I引脚与GSM模块GU900Q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芯片PIC12F508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77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6引脚相接,所述芯片PIC12F508的第4引脚通过电阻R76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芯片PIC12F508的第8引脚接地;通过设置看门狗电路21,能够避免死机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所述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输出的2.8V线性电压为所述芯片PIC12F508供电。
[010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电路22由复位按键K2、电阻R118和非极性电容C89组成,所述复位按键K2的一端、电阻R118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89的一端均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6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118的另一端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复位按键K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89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GSM模块GU900Q的第15引脚输出的2.8V线性电压为所述复位电路22供电。
[010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网络信号指示电路23包括三极管Q13和用于指示GSM网络信号的发光二极管D21,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72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52引脚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55接地,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5与发光二极管D21的阴极相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1的阳极与电源切换电路8的+4.2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
[0104]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电路39包括蜂鸣器LS2和三极管Q27,所述三极管Q27的基极通过电阻R323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42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324接地,所述三极管Q27的集电极与蜂鸣器LS2的负极相接,所述蜂鸣器LS2的正极与电源切换电路8的+4.2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三极管Q27的发射极接地。
[010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呼救信号检测电路19包括分机接口端子J1、比较器芯片LM393、二极管D5,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I引脚为分机信号线接口 CH,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2引脚为分机接地线接口 GND,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3引脚为+12V电源负极接口 _,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4引脚为+12V电源正极接口 +,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4引脚上接有阴极与其相接的整流二极管D30,所述整流二极管D30的阳极与分机电压供给控制电路16的+12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2引脚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接,且通过并联的电阻R3和非极性电容Cl与线性稳压电路15的+5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串联的电阻Rl和电感LI与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I引脚相接,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4与线性稳压电路15的+5V电压输出端相接,且通过电阻Rll接地,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8引脚与线性稳压电路15的+5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I引脚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3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5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I引脚为所述呼救信号检测电路19的输出端,一方面,将检测结果输出给GSM模块GU900Q的第3引脚,另一方面,通过上拉电阻R5接至所述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提供的2.8V线性电压源。具体实施时,与所述应急通信主机配套使用构成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分机中设置有连接在应急通信分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呼叫按钮,当用户按下呼叫按钮时,就等于是将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I引脚接地了,此时,二极管D5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2引脚电压为0.7V左右,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3引脚为电阻R4和电阻Rl I分压出的2.5V,所以此时所述比较器芯片LM393的第I引脚被2.8V线性电压源拉高处于高电平状态;当GSM模块GU900Q的第3引脚检测到所述呼救信号检测电路19输出为高电平时,就判断为检测到了呼救信号,从而执行相应的呼叫功能。
[010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讲按钮38为按钮K1,所述按钮Kl的一端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44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69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相接,所述按钮Kl的另一端接地;即所述按钮Kl的一端通过上拉电阻R69接至所述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提供的2.8V线性电压源,当对讲按钮38按下时,GSM模块⑶900Q的第44引脚检测到高电平,从而执行相应的对讲功能。
[010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挂机检测按钮电路42包括手柄挂机检测按钮和极性电容C10,所述手柄挂机检测按钮为双单刀双掷开关SW1,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I引脚、第2引脚和第3引脚分别为其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的常闭端引脚、常开端引脚和公共端引脚,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4引脚、第5引脚和第6引脚分别为其另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的常闭端引脚、常开端引脚和公共端引脚;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I引脚与分机电压供给控制电路16的+12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6与极性电容ClO的正极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lO的负极接地,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85与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l 17与GSM模块GU900Q的第48引脚相接,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6引脚接地;即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上拉R85接至所述GSM模块⑶900Q的第15引脚提供的2.8V线性电压源。当对讲手柄3摘机时,手柄挂机检测按钮37未被按下,电路接通,当对讲手柄3挂机时,手柄挂机检测按钮37被按下,电路断开。
[010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讲手柄通话电路4包括具有四个引脚的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10、变压器T5和芯片LM386,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I引脚与应急通信主机的对讲手柄内部扬声器的正极相接,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2引脚与应急通信主机的对讲手柄内部扬声器的负极相接,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3引脚与应急通信主机的对讲手柄内部麦克风的负极相接且接地,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4引脚与应急通信主机的对讲手柄内部麦克风的正极相接;所述芯片LM386的第2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lOl与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4引脚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lOO接地,所述非极性电容ClOl与所述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4引脚的连接端通过电阻R114与极性电容ClO的正极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102接地,所述芯片LM386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LM386的第6引脚与所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3引脚相接,且通过极性电容C106接地,所述芯片LM386的第7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80接地,所述芯片LM386的第I引脚与第8引脚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115和非极性电容C78,所述芯片LM386的第5引脚通过串联的极性电容C105和电阻R74与所述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105和电阻R74的连接端通过非极性电容C79接地;所述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I引脚相接,所述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116和极性电容C92接地;所述变压器T5的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电阻R13与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变压器T5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对讲手柄接口端子JlO的第I引脚相接。对讲手柄通话电路4的作用一方面是采集对讲手柄3内部麦克风的语音信号进行放大,另一方面是将应急通信主机通过GSM模块18接收到的语音通过芯片LM386放大后传给对讲手柄3内部扬声器进行发声;双单刀双掷开关SWl的第3引脚处的电压经过电阻R6和极性电容ClO的阻容滤波后提供给对讲手柄3内部麦克风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偏置电压。当有人摘起对讲手柄3讲话时,对讲手柄3内部麦克风把声波转为电信号通过非极性电容ClOl耦合给芯片LM386,芯片LM386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第5引脚输出,送给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3引脚),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5引脚)就会有音频信号,随即就传输到了分机信号线上;而此时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3引脚)在左右两端的分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这样变压器T5的次级线圈(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6引脚I和第10引脚之间的线圈)的感应电流为0,从而不会产生信号,所以对讲手柄3内部麦克风输入的声音就不会在对讲手柄3内部扬声器上发出。同时,分机信号线上的音频声音从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5引脚)流入,从变压器T5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I引脚)流出,经过由电阻R116和极性电容C92组成的阻容平衡网络流入到地,这样变压器T5的次级线圈(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6引脚I和第10引脚之间的线圈)就有电流,同时在变压器T5的次级线圈(图14中变压器T5的第6引脚I和第10引脚之间的线圈)就会感应出电压,感应出的电压即为分机信号线上的音频电压信号,再接入到对讲手柄3内部扬声器里面。
[010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消侧音电路41包括变压器T2、所述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分机接口端子Jl的第I引脚相接,且通过依次串联的非极性电容C32、电阻R47、电阻R56和电阻R61与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相接,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60与并联后的电阻R59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53的一端相接,并联后的电阻R59和非极性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分机电压供给控制电路16的+12V电压输出端相接,且通过极性电容C34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为消侧音电路41的语音信号输入端YI_IN,所述电阻R47和电阻R56的连接端为消侧音电路41的语音信号输出端n_0UT。所述消侧音电路41是通过变压器Τ2搭建变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