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分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072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音箱分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分频器技术领域,具体设及一种音箱分频器。
【背景技术】
[0002] 音箱分频器可W将声音信号分成若干个频段。如二分频器就是由一个高通滤波器 和一个低通滤波器组成,=分频则又增加了一个带通滤波器,当然也可W做成四分频、五分 频。分频器是音箱中的"大脑",对音质的好坏至关重要。现有的音箱分频器,包括连接高音 卿趴的电路(高频分频电路)、连接中音卿趴的电路(中频分频电路)、连接低音卿趴的电 路(低频分频电路)等。在连接高音卿趴的电路中;让电流先流过电容器,阻止低频,让高 频通过;有时也会用一个线圈与卿趴并联,让线圈产生负电压,该个电压对于高音卿趴来说 正好是一个电压补偿。在连接低音卿趴电路中:电流先流过线圈,该样高频部分被阻止,而 低频段由于线圈基本没有阻碍作用而顺利通过,同样,低音卿趴并联了一个电容器,就是利 用电容器在高频的时候产生一个电压来补偿损失的电压,道理和高音卿趴端是一样的。而 连接中音卿趴的电路和连接低音卿趴的电路相类似。
[000引由W上可W看出,分频器充分利用电容器和线圈的特性达到分频。但是,线圈和电 容器在各自阻碍的频率段内同时也消耗了电能,所W该种电路分频器会损失一定的声音。 如授权公告号CN270256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S分频音箱分频器》,包括高 频分频电路、中频分频电路和低频分频电路,其中高频分频电路包括串联于高频输入线路 上的电容C1和并接于输出端的电感11,中频分频电路包括串联于中频输入线路上的电容 C2、和串联于电容C2和中频扬声器M之间的电感L2,低频分频电路包括串联于低频输入线 路上的电感L3和并接于输出端的电容C3。该方案在每路分频电路中,都接入了电感以电 感L消耗了一部分电能;在高频分频电路中,电感L1中多余的中、低频电能直接损失了;在 中频分频电路中,电感L2中多余的高、低频电能直接损失了;而在低频分频电路中,多余的 高、中频电能直接损失了。也就是说,分频器中加入的电感越多,损失的电能越多,功率信号 损失越大,声音信号损失也越严重,声音失真、再现音质也越不好。特别是并联在电路上的 电感L1和电容C3,不但白白浪费了不该浪费的功率,还直接破坏其负载阻抗和阻极特性, 使声音更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功率信号损失 少、声音失真小、音质高的音箱分频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技术手段,如下:
[0006] 其一是最高音扬声器和其余扬声器均串入电感线圈L1中,但最高音扬声器只接 入电感线圈L1的极少线圈,如1圈、2圈、3圈等。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音箱分频器,包括电感线圈12、设有至少2个抽头的电感线圈11、至少2个电容 C、W及至少3个扬声器,电感线圈L1的抽头从左至右分为第一抽头、第二抽头,电容C分为 Cl、C2,扬声器分为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扬声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感线圈LI的 第一抽头,电容C2的一极连接电感线圈L1的左端头、另一极则连接第一扬声器,电容C1的 一极连接第二抽头,另一极经电感线圈L2连接第二扬声器,第=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感 线圈L1的右端头、输出端则与第一扬声器的输出端、第二扬声器的输出端一起连接至电路 输出端。本音箱分频器可做成=分频器及=分频器W上的四分频器、五分频器等。本音箱 分频器设有抽头的电感线圈L1和五抽头的电感线圈12、电容及相应功率的扬声器组成,每 路扬声器的信号输入线路中,均通过同一电感线圈L1,电感线圈L1被多次复用,做成N分频 器时,电感线圈被复用N-1次。电感线圈L1的电压几乎被全部利用,没有损失,功率信号也 几乎无损失,声音信号损失少,声音失真小、再现音质好。
[0008]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3和第四扬声器,在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间设有第 =抽头,电容C3的一极连接第=抽头、另一极经第四扬声器连接电路输出端。该方案实现 的是四分频,即超高、高、中、低分频。
[0009]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4和第五扬声器,在第二抽头和电感线圈L1的右端 头间设有第四抽头,电容C4的一极连接第四抽头、另一极经第五扬声器连接电路输出端。 该方案实现的是五分频,即超高、高、中、低、超低分频。
[0010] 为了降低感抗,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C1为由C11、C12、C13并联组成的电容组。
[0011] 本申请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最高音扬声器不接入电感线圈L1中,其余扬声器均串 入电感线圈L1中,其技术方案为:
[0012] 音箱分频器,包括电感线圈L2、设有至少1个抽头的电感线圈11、至少2个电容C、 W及至少3个扬声器,电感线圈L1的抽头为第一抽头,电容C分为C1、C2,扬声器分为第一 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S扬声器;电容C2的一极连接电感线圈L1的左端头、另一极则连 接第一扬声器,电路输入端接入至电容C2与电感线圈L1的左端头之间,电容C1的一极连 接第一抽头,另一极经电感线圈L2连接第二扬声器,第=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感线圈L1 的右端头、输出端则与第一扬声器的输出端、第二扬声器的输出端一起连接至电路输出端。 本音箱分频器每路扬声器的信号输入线路中,除最高音的扬声器外,均通过同一电感线圈 11,电感线圈L1被多次复用,做成N分频器时,电感线圈L1被复用N-2次。
[0013]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3和第四扬声器,在第一抽头和电感线圈L1的左端 头设有第二抽头,电容C3的一极连接第二抽头、另一极经第四扬声器连接电路输出端。该 方案实现的是四分频,即超高、高、中、低分频。
[0014] 上述方案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4和第五扬声器,在第二抽头和电感线圈L1的右端 头间设有第=抽头,电容C4的一极连接第=抽头、另一极经第五扬声器连接电路输出端。 该方案实现的是五分频,即超高、高、中、低、超低分频。
[0015] 为了降低感抗,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C1为由C11、C12、C13并联组成的电容组。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仅用设有抽头的电感线圈L、电容及相应功率的扬声 器组成,每路扬声器的信号输入线路中,均通过同一电感线圈以即电感线圈L被多次复用。 做成二分频器(高、低音分频器)时,电感线圈L完成低通时也完成了高通,电感线圈被复 用一次;做成=分频器(高、中、低音分频器)时,此处指最高音扬声器不串入电感线圈以 电感线圈与电感线圈L和电容C3组成的低通送至第五扬声器(即低音扬声器)中,C3输出 的带通送至第S扬声器中(即中音扬声器),电感线圈L和C3构成了低通也完成了带通,电 感线圈L得到了复用,电感线圈被复用一次。依次类推,做成N分频器时,电感线圈被复用N-1次(最高音扬声器和其余扬声器均串入电感线圈L中)或N-2次(最高音扬声器不接 入电感线圈L中,其余扬声器均串入电感线圈L)。也就是说,在进行声音滤波时,不管做成 几分频,输入信号仅仅经过一个电感线圈以电感线圈L的电压几乎被全部利用,没有损失, 功率信号也几乎无损失,声音信号损失少,声音失真小、再现音质好。另外,其结构简单,原 器件少,成本低,效率高,整个频带响应无明显凹凸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的S分频电原理图;
[001引图2为实施例1的五分频电原理图;
[0019] 图3为实施例2的S分频电原理图;
[0020] 图4为实施例2的五分频电原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S分频实验测试电原理图;
[0022] 图6为对照测试S分频电原理图;
[0023] 图7为图5中的测试得到的高、中、低滤波曲线图;
[0024] 图8为图6中的测试得到的高、中、低滤波曲线图;
[002引图9为图7和图8中的低通滤波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
[0027] 本实用新型一种音箱分频器,最高音扬声器和其余扬声器均串入电感线圈L1中。 其包括电感线圈L2、设有至少2个抽头的电感线圈11、至少2个电容C、W及至少3个扬声 器,电感线圈L1的抽头从左至右分为第一抽头、第二抽头,电容C分为C1、C2,扬声器分为 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第=扬声器。如图1所示,设计为=分频,即高、中、低,电路输入 端连接电感线圈L1的第一抽头,电容C2的一极连接电感线圈L1的左端头、另一极则连接 第一扬声器,电容C1的一极连接第二抽头,另一极经电感线圈L2连接第二扬声器,第=扬 声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感线圈L1的右端头、输出端则与第一扬声器的输出端、第二扬声器的 输出端一起连接至电路输出端。该时从左至右,扬声器依次为高、中、低音扬声器,即第一扬 声器为高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为中音扬声器、第S扬声器为低音扬声器。当然也可W设计 为超高、中、低音的音箱分频器等。另外,还可W根据需要,做更多的分频,当然也可W设计 为二分频。并且电感线圈的抽头的设计位置,根据扬声器的功率和实际需要设计。
[002引设计四分频(超高、高、中、低音分频)时,在立分频的基础上,还包括电容C3和第 四扬声器,在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间设有第=抽头,电容C3的一极连接第=抽头、另一极 经第四扬声器连接电路输出端。该时从左至右,扬声器依次为超高、高、中、低音扬声器,即 第一扬声器为超高音扬声器、第四扬声器为高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为中音扬声器、第=扬 声器为低音扬声器。当然也可W设计为高、中、低、超低音的音箱分频器等。
[0029]如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