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元件及采用该发声元件的扬声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084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
12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10,其包括一支撑壳体12以及一 发声元件14。所述支撑壳体12用于支撑该发声元件14。所述发声元件14可拆卸式设置于该 支撑壳体12上。
[0027] 所述支撑壳体12的结构和形状不限,只要所述支撑壳体12的外表面具有一与该发 声元件14 一边相配合的凹槽126,使该发声元件14可以插入和拔出即可。所述所述支撑壳体 12定义一空间,用于收容其它元件,例如功放电路和可电池等。所述支撑壳体12的材料可以 为金属、陶瓷、聚合物、木头、或玻璃等。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壳体12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所述支撑壳体12包括一第一基 板120、一与该第一基板120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124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 124的第三基板122。所述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24以及第三基板122形成一截面为U形的 壳体。所述第二基板124的外表面具有一与该发声元件14 一边相配合的凹槽126。所述支撑 壳体12内设置有功放电路和可充电电池,且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该功放电路与所述发声元 件1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声元件14插入所述凹槽126后与该第二基板124之间的夹角大 于45度小于等于90度。
[0029] 所述发声元件14包括一基底16、一设置于该基底16表面的碳纳米管膜18以及多个 交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所述基底具有一第一表面161以及一与 该第一表面161相对的第二表面162。所述碳纳米管膜18设置于该基底16第一表面161且包 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所述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多个第二金属丝15也设置 于该基底16第一表面161且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方 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所述碳纳米管膜18设置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与基 底16之间。所述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多个第二金属丝15分别与该碳纳米管膜18接触并电连 接。所述多个第一金属丝13相互电连接从而形成一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二金属丝15相互 电连接从而形成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一对叉齿电极。所述多个第一 金属丝13之间相互电连接的方式不限,可以通过一设置于该基底16第二表面162的第一连 接部件17,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金属丝15之间相互电连接的方式不 限,可以通过一设置于该基底16第二表面162的第二连接部件19,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导线连 接。
[0030] 所述基底16可以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结构。该基底16主要起支撑的作用,其可 以为透明或不透明。该基底16可以由硅片、陶瓷、玻璃、石英、金刚石、金属氧化物或塑料等 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材料可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PMMA)、聚乙烯(PE)、聚酰亚胺(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或聚醚 砜(PES)、纤维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环丁烯(BCB)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所述基底 16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基底16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基底16的形状、 尺寸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6为一有机玻璃板。
[0031] 所述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两端以卡固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底 16上。因此,所述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可以方便地从基底16上拆卸下来。所述多个 第一金属丝13和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两端与该基底16卡固的方式不限,可以为在该基底16 上设置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两端对应的开孔或卡槽。例如,在该 基底16相对的两边缘分别形成锯齿形凹槽。
[0032] 请参见图4,在一个是实例中,所述基底16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孔163以及 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开孔164。所述第一开孔163和第二开孔164分别设置于靠近该基底16 相对的两边的位置且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端部对应设置。每个第一金 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34,154均分别插入其中一个第一开孔163中,每个第一金 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第二端132,152均分别插入其中一个第二开孔164中。所述第一开 孔163和第二开孔164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163和第二开 孔164为从第一表面161延伸至第二表面162的通孔。每个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 第一端134,154均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开孔163并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162上,每个第一金 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第二端132,152均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开孔164并固定于所述第 二表面162上。
[0033] 进一步,所述基底16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件17和第二连接部件19。所述 第一连接部件17分别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的第二端132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9分 别与该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54电连接。在一个是实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7包括 一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金属片,该第一金属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 13的第二端对应设置的第三开孔172,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的第二端132分别插入该多个第 三开孔172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9包括一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金属片,该第二金属片具 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该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54对应设置的第四开孔192,该多个第 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54分别插入多个第四开孔192中。可以理解,所述第三开孔172和第四 开孔192可以穿透该第一连接部件17和第二连接部件19并延伸至所述基底16内部。所述可 充电电池通过该功放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电连接。
[0034] 在另一个是实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7包括一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金属导电 体,该第一金属导电体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与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的第二端132对应设置 的第一卡槽(图未示),该多个第一卡槽用于卡固该多个第一金属丝13的第二端132。所述第 二连接部件19包括一延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金属导电体,该第二金属导电体具有多个间隔 设置且与该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54对应设置的第二卡槽(图未示),该多个第二卡 槽用于卡固该多个第二金属丝15的第一端154。
[0035] 所述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材料不限,可以为金、银、铜、铁、铝、镍等或 其合金。所述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的直径不限,优选地,直径为0.1微米-1微米。本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5为直径1微米的铜丝。
[0036] 所述碳纳米管膜18为一自支撑结构。所谓"自支撑结构"即该碳纳米管膜18无需通 过一支撑体支撑,也能保持自身特定的形状。该自支撑结构的碳纳米管膜18包括多个碳纳 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从而使碳纳米管膜18具有特定的形状。所述 碳纳米管膜18中的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 多种。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5纳米~50纳米,所述双壁碳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