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和液体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和液体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为多层复合膜,多层复合膜包括阻隔膜,阻隔膜两侧表面由内至外均依次设置有粘接层和外膜层;位于阻隔膜至少一侧表面的外膜层为聚乙烯热封层。该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结构合理,设置聚乙烯热封层,便于通过热封将包装膜制成袋体,液体包装膜间距阻隔膜的阻隔性能和外膜层的防护性能,韧性和承压性能优良,适用于液体产品的无菌气密性包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制成的液体包装袋。
【专利说明】
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和液体包装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和液体包装袋。
【背景技术】
[0002]液体包装膜现已广泛用于牛奶、调味品、饮料、袋装饮用水等液体软包装,常见的液体包装膜为PE膜,通常的三层共挤PE液体包装膜都是以LDPE、LLDPE共混为制成,其机械强度低。以袋装饮料为例,袋装饮料与瓶装饮料、盒装饮料相比优点在于杜绝饮料源头和饮用时的二次污染,且袋装饮料的占用空间小,存储和运输灵活方便,因此应用范围较瓶装饮料和盒装饮料更广。
[0003]该包装膜不仅厚度薄而且强度高,袋装饮料由于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对于制成包装袋的膜体要求严格,具体为韧性好、承压能力强、阻隔性能强。CN 103481620 B公开了一种PE液体包装膜,由内层、中层、外层三层共挤而成,所述内层、中层、外层的厚度比为4:3:3,该薄膜厚度较薄时还能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该液体包装膜的拉伸强度优良,但是其阻隔性能不理想。改进的技术方案如CN 202053628 U涉及的多层共挤水袋膜,水袋膜为七层共挤薄膜,其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茂金属聚乙烯层、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第一粘合层、尼龙层、第二粘合层、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和第二茂金属聚乙烯层。其中的尼龙层具有优良的阻氧性、透明性和耐穿刺性,但是,但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较差,吸潮、透湿性较大,更适于包装硬性物品。另外,聚乙烯层作为热封层,但作为表层膜材质柔软,易变性,承压性能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包装用薄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阻隔性能更强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为多层复合膜,多层复合膜包括阻隔膜,阻隔膜两侧表面由内至外均依次设置有粘接层和外膜层;位于阻隔膜至少一侧表面的外膜层为聚乙烯热封层。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阻隔膜由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层叠或间隔层叠组成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材质分别为选自尼龙、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阻隔膜,使液体包装膜兼具两种阻隔膜的差异性阻隔性能,与现有技术中包含单层单一材质的液体包装膜相比,液体包装膜的阻隔性能得到提升。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阻隔层的材质为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材质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阻隔膜中第一阻隔层的层数比第二阻隔层的层数多一层。
[0009]为了方便共挤生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层数为两层或三层。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聚乙烯热封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和茂金属聚乙烯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通过粘接层与阻隔膜粘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有助于提高液体包装膜的韧性和承压能力,而茂金属聚乙烯层则有助于提高液体包装膜的低温热封性能和热封强度
[00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隔性能更强的液体包装袋,技术方案为:一种液体包装袋,所述液体包装袋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经热封处理围合而成。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包装袋为中封袋。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4]该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结构合理,设置聚乙烯热封层,便于通过热封将包装膜制成袋体,液体包装膜间距阻隔膜的阻隔性能和外膜层的防护性能,韧性和承压性能优良,适用于液体产品的无菌气密性包装。
【附图说明】
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和液体包装袋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液体包装袋的机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实施例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实施例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阻隔膜;11、第一阻隔层;12、第二阻隔层;2、粘接层;3、聚乙烯热封层;3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32、茂金属聚乙烯层;4、液体包装袋;5、聚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为多层复合膜,包括由两层第一阻隔层11和一层第二阻隔层12层叠或间隔层叠组成的阻隔膜I,阻隔膜I的表面由内至外均依次设置有粘接层2和聚乙烯热封层3,第一阻隔层I和第二阻隔层12的材质不同。实施例1的聚乙烯热封层3为单层的茂金属聚乙烯层。
[0024]其中,第一阻隔层11的材质为尼龙,第二阻隔层12的材质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0025]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液体包装袋4是由上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经热封处理围合而成,该包装袋优选为中封袋。当然,该袋体的结构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已知的用于液体包装的袋体结构。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3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减少阻隔膜内的阻隔层数,具体为阻隔膜I包括一层第一阻隔层11和一层第二阻隔层12。聚乙烯热封层3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31和茂金属聚乙烯层3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31通过粘接层与阻隔膜I粘接。
[002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差异具体表现为:茂金属聚乙烯层材料用量可适当减少,成本方面降低,阻隔性能略差于实施例1。可通过增加阻隔膜厚度一定程度上提升阻隔性能。
[0029]实施例3
[0030]如图4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增加阻隔膜内的阻隔层数,具体为阻隔膜I包括三层第一阻隔层11和两层第二阻隔层12。第一阻隔层11的材质为尼龙,第二阻隔层的材质12为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0031]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结构差异具体表现为:实施例3液体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提高,但是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成膜热敏感性差,且膜体的透明度也稍差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0032]实施例4
[0033]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5中位于阻隔膜一侧表面的外膜层为聚乙烯热封层,位于阻隔膜另一侧表面的外膜层为聚丙烯层5。
[0034]实施例4中的聚丙烯材质薄膜也可以采用聚酯和聚酰胺材质的薄膜代替。
[0035]阻隔膜也可以为单层材质,具体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的结构可以为PE/Tie/PA/EVOH/PA/Ti e/PE、PE/Tie/EVOH/PA/Tie/PE、PE/Tie/EVOH/Tie/PE、X/Tie/PA/EVOH/PA/Ti e/PE、X/T ie/EVOH/PA/T i e/PE、X/T ie/EV0H/T i e/PE,其中 X 为PP、PA、PET 中的任意一种,上述膜结构中位于结构式右端的PE膜层为与液体相接触的聚乙烯热封层,Tie表示粘接层。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为多层复合膜,多层复合膜包括阻隔膜,阻隔膜两侧表面由内至外均依次设置有粘接层和外膜层;位于阻隔膜至少一侧表面的外膜层为聚乙烯热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阻隔膜由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层叠或间隔层叠组成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材质不同;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材质分别为选自尼龙、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材质为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材质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膜中第一阻隔层的层数比第二阻隔层的层数多一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层数为两层或三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热封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和茂金属聚乙烯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通过粘接层与阻隔膜粘接。7.—种液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包装袋由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阻隔多层共挤液体包装膜经热封处理围合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为中封袋。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5705624SQ20162022483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周大成, 陈伟
【申请人】江阴申隆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