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72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特别是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是设想一种古人将棺木安放于崖洞内的可行装置。
背景技术
据考察在我国的江西、四川、福建、云南等省,以及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疏球群岛等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群岛的悬崖峭壁上,有数以千记的悬棺。或深藏于岩洞内,或部分露于洞穴外。在二、三千年以前,古人是如何将沉重的棺木安置在数十米甚至百米高的山崖上呢?关于悬棺安置方法的猜测有很多,诸如“栈道说”、“堆土说”、“热气球说”、“天外来客说”、“隧道说”、“地质变迁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89年6月13日、同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在江西省贵溪市龙虎山用仿制的“古代绞车”进行了悬棺安置试验。是将定滑轮固定于山顶上,由指挥者指挥操作者操纵绞车,拉动粗绳,通过定滑轮将棺木升至洞口,并由事先进入洞中的人牵引拴在粗绳上的牵引细绳,将棺木导入洞中。而在中国专利公报上曾公开了一种“仿古悬棺吊装法”的发明创造,其公开号为CN1274676A。它主要是利用藤编、麻编粗绳,悬挂在山顶上的吊具滑轮以及水中锚定的竹筏等物来运载、提升,安放棺木的。虽然上述两种方法均能将棺木安置在悬崖峭壁上。但是,它们均是将做为提升用的定滑轮固定于山顶上,这在二、三千年以前要制造两倍于崖顶长的粗绳,不仅非常困难,也非常不经济。在当时的可行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它能够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以二、三千年以前的环境和生产条件为依据,设想一种古人将棺木提升安放于崖洞中的可行的原始安放装置,它不仅能将棺木有效地安置于崖洞内,还可以使棺木在洞中轻松地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安放。
其解决方案是在崖洞内设置圆木提升吊具,该吊具位于崖洞口处一端的滑轮上连接有起重粗绳,起重粗绳的一端与水中大锚定筏上的提升动力源连接,另一端与水中大锚定筏上的被提升棺木连接,棺木上连接有导向绳,它由小锚定筏上的操作者牵引与小锚定筏连接,可使被提升的棺木平稳不与崖壁碰撞。所述的大锚定筏上的提升动力源是古代的辘轳或者是人。
圆木提升吊具由支架及与其相连的杠杆,杠杆的一端上连接有滑轮,另一端连在崖洞内的固定物如大石块上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崖洞内及大、小锚定筏上操作者的操纵下可有效地将棺木安放在崖洞内,并利用圆木提升吊具的杠杆作用,能将崖洞内的棺木轻松地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安放。由于该装置是在设想古代的环境及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设计的,又据考察悬棺及其分布地区,其地貌、特产相似,这些地方都盛产麻、木、竹藤,竹编或麻编或混编粗绳应用很多、竹筏至今仍在使用。而用辘轳摇升悬棺,与四川麻塘灞“周天车摇悬棺”的传说相吻合。这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当时是可行的。它可以揭开我国及东南亚、大洋洲等多处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悬棺”之谜。


图1为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在棺木安置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在棺木安置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为当棺木安置在洞穴内后,进行位置移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中,在崖洞5的出入口处固定有木质三脚支架6,该支架上连接有木质杠杆8,其一端与崖洞5内的大石块9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木质滑轮7,在木质滑轮7上搭接有起重粗绳4,构成圆木提升吊具。而起重粗绳4的一端与水中的大锚定筏3上的提升动力辘轳2连接,另一端与水中的大锚定筏3上的被提升棺木11连接,棺木11连接有导向绳1,它由小锚定筏12上的操作者13牵引相连。同时,在崖洞5内及大、小锚定筏3、12上均有操作人员。
使用该装置安放悬棺时,首先在崖洞5上方的崖顶上的大树或大石头上固定一条绳子,操作者可沿绳索顺山崖而下进入崖洞5内,并采用相同的方法将所需用的木棍、木质滑轮、粗绳、带柄钩等材料从崖顶用绳子送到崖洞5中。操作人员在崖洞5中可利用有关材料制成圆木提升吊具,而后将圆木提升吊具通过起重粗绳4与由运输筏运至大锚定筏3上且置于洞穴下方的棺木11连接,又与大锚定筏3上的提升动力辘轳2相连。通过两操作者10绞动辘轳2,使棺木11徐徐上升,而小锚定筏12上的操作者13则轻拉导向绳1,使棺木11保持平稳不与山崖磨擦碰撞。如图2所示,当棺木接近洞口处的圆木提升吊具时,辘轳2的操作者10停止绞动辘轳2,棺木11停止上升,此时崖洞5内的操作者15用带柄钩14用力牵拉棺木11,即可将棺木11引导拉入崖洞5内,此时,辘轳2的操作者10可将辘轳2倒转,即可将棺木11安放在崖洞5中。如果棺木11的安放位置不合适,还可以根据图3中的描述,以木三脚支架6为支点,使呈水平状的木质杠杆8的一端与棺木11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崖洞5内的操作者将木质杠杆8的另一端下压,利用圆木提升吊具的杠杆作用将棺木11提升起来,并通过操作者用带柄钩14牵拉棺木11,使其移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处。
如果将该装置的圆木提升吊具采用现代的材料如金属,混凝土、木墩、塑料制成支架,用金属、木质或碳素材料等原料制成杠杆及滑轮,而该装置的运输、提升动力源、牵引动力源均采用当代的相应物来代替,或者是就地取材制成。它还可以为在崖顶上建造庙宇和修复古栈道提供一种切实可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施工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包括圆木吊具,其特征在于圆木提升吊具设置在崖洞(5)内,该吊具位于崖洞口处一端的滑轮(7)上连接有起重粗绳(4),起重粗绳(4)的一端与大锚定筏(3)上的提升动力源连接,别一端与大锚定筏(3)上的被提升棺木(11)连接,棺木(11)上连接有导向绳(1),它由小锚定筏(12)上的操作者(13)牵引与小锚定筏(1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木提升吊具由支架(6)及与其相连的杠杆(8),杠杆(8)的一端连接有滑轮(7),另一端连在固定石块(9)上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锚定筏(3)上的提升动力源是辘轳(2)或是操作人员。
专利摘要一种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主要是圆木提升吊具设置在崖洞内,该吊具位于洞穴口处的滑轮端通过起重粗绳的两端,分别与大锚定筏上的提升动力辘轳及棺木相连接,棺木上连接有导向绳,它由小锚定筏上的操作者牵引连接。该装置在崖洞内及大、小锚定筏上操作者的操纵下,可有效地将棺木安放在崖洞内,并利用圆木提升吊具的杠杆作用,可将崖洞内的棺木轻松地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安放。由于该装置是在设想古代的环境及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设计的,这在当时是可行的。它可揭开我国及东南亚、大洋洲等多处安放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悬棺”之谜。
文档编号B66D1/00GK2769243SQ2005200300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寅龙 申请人:李寅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