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940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二) 背景技术目前,对于急速坠入地下io米一ioo米的陨石、陨铁等巨重物体的打捞,利用现有的打捞技术和打捞工具无法打捞。通常做法是凭经 验采用较原始的打捞方法,打捞难度特别大,成功率极低,对财力、 物力、人力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打捞简便、成功率 高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从上到 下依次连接的千斤顶、导向支架、连接支架、抓手支架、钢筋罩;导 向支架上部设有一用于架设千斤顶的垫板,导向支架上还设有若干个 吊钩;抓手支架呈筒状并沿圆周方向焊接有若干个穿绳环;钢筋罩由 大量焊接在抓手支架上并且分布均匀的钢筋抓手构成,每个钢筋抓手 下端固定有带有穿绳孔的抓手头;在穿绳孔、穿绳环、吊钩和千斤顶 的顶头座之间贯穿有钢丝绳。本发明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为了根据被打捞物的深度调节 导向支架的高度,导向支架是由若干节单位支架组成,每两节之间通 过法兰盘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打捞坠入地下10米一100米的陨石、 陨铁等巨重物体,也可打捞落入河湖中较重的物体,结构简单、易于 加工、便于操作,根据打捞物体的重量、体积大小可灵活改变钢筋抓 手的长度、密度、大小和抓手支架直径的尺寸。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丝绳贯穿示意图,图3为 钢筋罩工作示意图。图中,1千斤顶,2吊钩,3垫板,4导向支架,5连接支架,6 抓手支架,7钢丝绳,8穿绳环,9钢筋抓手,IO抓手头,ll穿绳孔, 12钢筋罩。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千斤 顶l、导向支架4、连接支架5、抓手支架6、钢筋罩12;导向支架上 部设有一用于架设千斤顶的垫板3,导向支架上还设有若干个吊钩2;抓手支架呈筒状并沿圆周方向焊接有若干个穿绳环8;钢筋罩由大量焊接在抓手支架上并且分布均匀的钢筋抓手9构成,每个钢筋抓手下端固定有带有穿绳孔11的抓手头10;在穿绳孔、穿绳环、吊钩和千斤顶的顶头座之间贯穿有钢丝绳7。导向支架是由若干节单位支架组成,每两节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本发明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制作时,将钢筋抓手焊接在抓 手支架外侧,钢筋长度、密度、大小和抓手支架直径可根据被打捞物 的体积、质量来确定尺寸。抓手支架与导向支架用较厚钢材制成的连 接支架来连接焊接。使用方法使用前将钢丝绳依

图1图2所示正确的穿连进抓手头10的穿绳孔11中,然后穿入穿绳环8,穿连状态呈左右对称,再将 从穿绳环8穿出的两根钢丝绳穿进对应上方的吊钩2中,向上提拉, 使其作用于千斤顶上部,将打捞器径直地下放到重物所在处(打捞前 要对陨石、陨铁等重物进行垂直定位,定位后进行垂直钻井,且钻井 口径要大于被打捞物体),直到用钢丝罩完全罩住重物为止,然后将 千斤顶安放到导向支架上方的垫板上,并加压千斤顶,将钢丝绳向上 提拉,通过拉力使钢筋抓手受力变形,把重物拢在钢筋罩内,通过地 面吊车将陨石等重物打捞出来。使用注意事项l.钻井后井中的泥浆不用清理即可直接下放打捞器进行打捞。2. 被打捞重物周围如有较多泥土或沉淀物,需用打捞器向下冲徵,直 到抓手头深入到重物下部。3. 打捞前需测出被打捞物体的大概体积和重量,以便选择、制作合适 的打捞器进行打捞。4. 钢筋抓手的个数应是偶数,便于打捞时左右受力均衡。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千斤顶(1)、导向支架(4)、连接支架(5)、抓手支架(6)、钢筋罩(12);导向支架上部设有一用于架设千斤顶的垫板(3),导向支架上还设有若干个吊钩(2);抓手支架呈筒状并沿圆周方向焊接有若干个穿绳环(8);钢筋罩由大量焊接在抓手支架上并且分布均匀的钢筋抓手(9)构成,每个钢筋抓手下端固定有带有穿绳孔(11)的抓手头(10);在穿绳孔、穿绳环、吊钩和千斤顶的顶头座之间贯穿有钢丝绳(7)。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千斤顶、导向支架、连接支架、抓手支架、钢筋罩;导向支架上部设有一用于架设千斤顶的垫板,导向支架上还设有若干个吊钩;抓手支架呈筒状并沿圆周方向焊接有若干个穿绳环;钢筋罩由大量焊接在抓手支架上并且分布均匀的钢筋抓手构成,每个钢筋抓手下端固定有带有穿绳孔的抓手头;在穿绳孔、穿绳环、吊钩和千斤顶的顶头座之间贯穿有钢丝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打捞坠入地下10米-100米的陨石、陨铁等巨重物体,也可打捞落入河湖中较重的物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便于操作。
文档编号B66C1/16GK101219753SQ20081001394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2日
发明者张学锋 申请人:张学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