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8512阅读:38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卸车吊具,尤其涉及一种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
背景技术
成捆钢筋原材运至施工现场时,采用汽车吊或塔吊进行卸货堆码至指定钢筋堆 场。由于钢筋供货厂家在进行钢筋装车的时候未充分考虑现场实际卸货情况,采用多捆钢 筋原材集中吊运的方式进行装车,在成捆钢筋原材的上下和左右未留设可供吊车卸货钢丝 绳穿过的间隙。使得现场进行卸货时,只能采用普通吊具一根钢丝绳将成捆钢筋原材的一 头吊起1.5-2米高,再将普通吊具另一根钢丝绳沿成捆钢筋原材吊起的缝隙人工滑至另一 端完成钢筋起吊前的吊具固定。采用普通吊具进行成捆钢筋原材卸车,不但费时费力还存 在一定安全风险,(人工将钢丝绳沿成捆钢筋原材吊起的缝隙滑至另一端时,可能发生吊具 滑移造成钢筋下落,砸伤、挤伤操作人员的风险),且吊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解决了解 决成捆钢筋原材卸车的吊装安全及吊装效率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包括L型 紧固夹具、吊装扣、主钢丝绳、副钢丝绳;所述L型紧固夹具与副钢丝绳连接,所述吊装扣与 主钢丝绳连接,所述主钢丝绳与所述副钢丝绳均与吊机吊钩连接。所述L型紧固夹具为2个,分别与所述副钢丝绳的两端连接。所述吊装扣为2个,分别与所述主钢丝绳的两端连接。所述主钢丝绳与所述副钢丝绳均套挂在吊机吊钩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降低了一般方式卸车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 降低了成捆原材钢筋卸车的难度,提高了吊车使用效率;操作方简便快捷,不易损坏,使用
牢固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I-L型紧固夹具、2-吊装扣、3-主钢丝绳、4-副钢丝绳、5-吊机吊钩。本实用新型的L型紧固夹具1与所述副钢丝绳4连接,所述吊装扣2与所述主钢 丝绳3连接,所述主钢丝绳3与所述副钢丝绳4连接共同工作套挂在5内。当原材钢筋运输车辆停靠在指定位置,做好卸货前的准备工作时,用L型紧固夹具1和副钢丝绳4将需卸车成捆原材钢筋上部卡紧抓牢;吊机通过L型紧固夹具1和副钢丝绳4临时原位提升成捆原材钢筋一定高度,形成主钢丝绳3穿过的间隙;操作人员在合理 吊点上,用主钢丝绳3和吊装扣2完成钢筋正式起吊前的固定;吊机通过L型紧固夹具1将 成捆原材钢筋放回到车上,松开L型紧固夹具1做好正式起吊前的准备;吊机通过主钢丝绳 3和和吊装扣2正常提升成捆原材钢筋,按常规方式完成钢筋卸车。
权利要求一种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包括L型紧固夹具、吊装扣、主钢丝绳、副钢丝绳;所述L型紧固夹具与副钢丝绳连接,所述吊装扣与主钢丝绳连接,所述主钢丝绳与所述副钢丝绳均与吊机吊钩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紧固夹具为2 个,分别与所述副钢丝绳的两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扣为2个,分别 与所述主钢丝绳的两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丝绳与所述副 钢丝绳均套挂在吊机吊钩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捆钢筋原材卸车吊具包括L型紧固夹具、吊装扣、主钢丝绳、副钢丝绳;所述L型紧固夹具与副钢丝绳连接,所述吊装扣与主钢丝绳连接,所述主钢丝绳与所述副钢丝绳均与吊机吊钩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降低了一般方式卸车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降低了成捆原材钢筋卸车的难度,提高了吊车使用效率;操作方简便快捷,不易损坏,使用牢固可靠。
文档编号B66C1/12GK201746218SQ2010202022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张琨, 张辉, 杜永奎, 梅文俊, 潘冬明, 许涛 申请人: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