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8645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汽车用智能电器盒。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电器盒和BCM(Body Control Module,车身控制器)都是独立的,其中电器盒负责电源分配及电源回路保护,BCM负责遥控、中控、双闪等逻辑控制,两者之间通过电缆连接以进行电源及信号分配等,但是这样传统的做法会存在线束转接增多,装配不便, 成本昂贵等缺点,还容易因为汽车颠簸的行车环境而产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成度高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以节约成本和方便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包括由前盖和后盖扣合而成的盒体,所述前盖内固定有负载电路板,所述前盖设置有供与负载电路板连接的电缆穿过的通孔,关键在于所述负载电路板朝向后盖方向设置有插针形式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盒体内还安装有BCM电路板,所述BCM电路板通过其上设置的插孔形式的第二对接部与负载电路板连接固定。上述负载电路板和BCM电路板利用插针、插孔形式的对接部连接固定于盒体内, 安装比较方便且不易松脱,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因为共用盒体而减小了所占的空间,提高了集成度,方便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前盖和后盖在相同位置设置有朝向BCM电路板方向的顶柱,所述负载电路板在对应顶柱的位置设置有可供顶柱穿过的镂空部。这样在前盖和后盖扣合以后,前盖和后盖上设置的顶柱会将BCM电路板夹在其中,防止BCM电路板在汽车颠簸的行车环境而产生震动,进一步保证了稳定性。所述盒体的侧部设置有突出的固定孔,以方便将盒体固定于车体上。所述前盖和后盖利用卡扣固定连接,安装方便、连接稳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将负载电路板和BCM电路板集成在一起,既具有传统电器盒的电源分配和负载保护功能,又融合了 BCM的智能逻辑控制功能,在方便安装和布置的同时,减少了线束转接带来的布置成本上的一系列压力,节约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BCM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包括由前盖1和后盖2扣合而成的盒体, 前盖1内固定有负载电路板,前盖1设置有供与负载电路板连接的电缆穿过的通孔3,负载电路板朝向后盖2方向设置有插针形式的第一对接部,盒体内还安装有BCM电路板4,BCM 电路板4通过其上设置的插孔形式的第二对接部5与负载电路板连接固定(图中未画出负载电路板)。前盖1和后盖2在相同位置设置有朝向BCM电路板4方向的顶柱6,所述负载电路板在对应顶柱的位置设置有可供顶柱穿过的镂空部。这样在前盖1和后盖2扣合以后,前盖和后盖上设置的顶柱6会将BCM电路板4夹在其中,防止BCM电路板4在汽车颠簸的行车环境而产生震动,进一步保证了稳定性。前盖1的侧部设置有突出的固定孔7,以方便将盒体固定于车体上。前盖1和后盖2利用卡扣8固定连接,安装方便、连接稳固。在装配时,首先将负载电路板固定在前盖1上,然后再将BCM电路板4与负载电路板固定连接,最后将后盖2盖上,使前盖1和后盖2的卡扣扣合。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包括由前盖和后盖扣合而成的盒体,所述前盖内固定有负载电路板,所述前盖设置有供与负载电路板连接的电缆穿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板朝向后盖方向设置有插针形式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盒体内还安装有BCM电路板,所述BCM电路板通过其上设置的插孔形式的第二对接部与负载电路板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后盖在相同位置设置有朝向BCM电路板方向的顶柱,所述负载电路板在对应顶柱的位置设置有可供顶柱穿过的镂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侧部设置有突出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后盖利用卡扣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成度高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以节约成本和方便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包括由前盖和后盖扣合而成的盒体,所述前盖内固定有负载电路板,所述前盖设置有供与负载电路板连接的电缆穿过的通孔,关键在于所述负载电路板朝向后盖方向设置有插针形式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盒体内还安装有BCM电路板,所述BCM电路板通过其上设置的插孔形式的第二对接部与负载电路板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智能电器盒将负载电路板和BCM电路板集成在一起,既具有传统电器盒的电源分配和负载保护功能,又融合了BCM的智能逻辑控制功能,在方便安装和布置的同时,减少了线束转接带来的布置成本上的一系列压力,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H05K7/02GK202077312SQ2011201563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吴永军, 孙敏杰, 应荣恩, 熊英男, 王大丽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