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7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油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食品健康要求越来越高,面食用油做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其安全健康情况也格外备受瞩目。在现今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状态下,家用榨油机这一创举,不但解决了国内食用油安全的问题,更加给有各种健康营养需要人群提供了多元化新鲜食用油的条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人的食用油应该多样化,才对健康更有利。目前市场上的榨油机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翻炒物料不均匀、效率较低,物料进入榨油腔体无采用检测并输出控制,物料从出料口进入进料口的时间用户难以掌握,从而影响榨油的效率,其给用户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榨油机行业的推广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该榨油机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适用于一般家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炒锅、下料控制组件、驱动系统和压榨组件,压榨组件由榨筒和榨杆构成,在榨筒上设有进料口,在榨筒的尾端设有出油口 ;驱动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下料控制组件的输入端和压榨组件的输入端;其结构特点在于:炒锅为圆形结构,在炒锅内腔设有均匀分布的条状凹槽,炒锅底面呈倾斜结构,在炒锅底面的最低端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与榨筒上的进料口连通,在炒锅内部设有搅拌桨和温度传感器,搅拌桨为“U”型结构,温度传感器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垂直安装到炒锅底面,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系统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下料控制组件控制前述出料口的开/关,构成自动测温及投料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榨筒上的出油口可以为向下凸出的圆柱形结构,其外壁上可以设有一环形槽。进一步地,炒锅底面的出料口可以正对着榨筒上的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管的上端面位置可以低于搅拌桨的底部端面。进一步地,在炒锅内腔的条状凹槽可根据需要设计为3-6条。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控制组件可以包括电磁铁、铰链和活动片,电磁铁输出杆铰接到铰链的首端,活动片铰接到铰链的尾端,所述活动片设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片由导轨滑行结构,导轨安装在机架上,活动片固定连接到导轨活动端上。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控制组件设置在炒锅下方、压榨组件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炒锅圆周壁上设有条状凸块且内部搅拌桨采用“U”型结构,因此,在搅拌物料时,搅拌桨与物料的接触方面大,物料翻转得更快速,物料在搅拌桨的离心力作用下贴紧发热锅壁,物料滚动翻炒得更加均匀,具有物料受热均匀、快速,效率高的效果。另外,由于炒锅底面采用倾斜结构,而出料口位于最底端,物料很容易聚集在出料口附近,方便下料,因此,可提高压榨组件的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由于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系统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下料控制组件控制前述出料口的开/关,构成自动测温及投料结构,温度传感器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安装在炒锅内部,直接感应物料的温度,当物料翻炒到设定温度时,传感器发出信号给电磁铁,电磁铁吸合通过杠杆使活动片滑动,打开出料口与入料口之间的通道,物料进入压榨系统,构成自动控制结构,具有翻炒均匀、榨油自动化程度高、榨油品质高,使用者能得心应手榨出符合自己品味的食用油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炒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榨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包括机架1,在机架上设有炒锅2、下料控制组件3、驱动系统4和压榨组件5,压榨组件5由榨筒52和榨杆53构成,在榨筒52上设有进料口 51,在榨筒52的尾端设有出油口 54 ;驱动系统4的输出端连接下料控制组件3的输入端和压榨组件5的输入端;炒锅2为圆形结构,在炒锅2内腔设有均匀分布的条状凹槽21,炒锅2底面呈倾斜结构,在炒锅2底面的最低端设置有出料口 23,该出料口 23与榨筒52上的进料口 51连通,在炒锅2内部设有搅拌桨22和温度传感器25,搅拌桨22为“U”型结构,温度传感器25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24垂直安装到炒锅2底面,温度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下料控制组件3控制前述出料口 23的开/关,构成自动测温及投料结构。本实施例中:榨筒52上的出油口 54为向下凸出的圆柱形结构,其外壁上设有一环形槽55。炒锅2底面的出料口 23正对着榨筒52上的进料口 51。所述不锈钢管24的上端面位置低于搅拌桨22的底部端面。在炒锅2内腔的条状凹槽21可根据需要设计为3-6条。所述下料控制组件3包括电磁铁31、铰链32和活动片33,电磁铁31输出杆连接到铰链32的首端,活动片33连接到铰链32的尾端,所述活动片33设在进料口 51与出料口 23之间。活动片33底端固定连接到导轨滑块上,滑轨34安装到机架上,活动片33在导轨上滑动,控制物料从出料品进入进料口。传感器25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24垂直安装在炒锅底面,直接感应物料的温度,做到及时准确地控制物料的温度,快速打开出料口 51,进行榨油作业,提高了榨油机的工作效率。所述榨杆53外表面设有螺旋刮带56,螺旋刮带面为斜面、与榨筒52形成增力压迫结构。驱动系统4可以采用常规的驱动电路,其与温度传感器25的连接、与下料控制组件3连接及工作方式为常规技术的驱动电路工作原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包括机架(I),在机架上设有炒锅(2)、下料控制组件(3)、驱动系统(4)和压榨组件(5),压榨组件(5)由榨筒(52)和榨杆(53)构成,在榨筒(52)上设有进料口(51),在榨筒(52)的尾端设有出油口(54);驱动系统(4)的输出端连接下料控制组件(3)的输入端和压榨组件(5)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炒锅(2)为圆形结构,在炒锅(2)内腔设有均匀分布的条状凹槽(21),炒锅(2)底面呈倾斜结构,在炒锅(2)底面的最低端设置有出料口(23),该出料口(23)与榨筒(52)上的进料口(51)连通,在炒锅(2)内部设有搅拌桨(22)和温度传感器(25),搅拌桨(22)为“U”型结构,温度传感器(25)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24)垂直安装到炒锅(2)底面,温度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下料控制组件(3)控制前述出料口(23)的开/关,构成自动测温及投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在榨筒(52)的尾端设有出油口(54),在出油口外壁上设有一环形槽(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榨筒(52)上的出油口(54)为向下凸出的圆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炒锅⑵底面的出料口(23)正对着榨筒(52)上的进料口(5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杆(53)外表面设有螺旋刮带(56),螺旋刮带面为斜面并与榨筒(52)形成增力压迫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24)的上端面位置低于搅拌桨(22)的底部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在炒锅(2)内腔的条状凹槽(21)为3-6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控制组件⑶包括电磁铁(31)、铰链(32)和活动片(33),电磁铁(31)输出杆铰接到铰链(32)的首端,活动片(33)铰接到铰链(32)的尾端,所述活动片(32)设在进料口(51)与出料口(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32)采用导轨滑行结构,导轨(34)安装在机架(I)上,活动片(32)固定连接到导轨(34)活动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控制组件(3)设置在炒锅(2)下方、 压榨组件(5)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型榨油机,包括机架(1),在机架上设有炒锅(2)、下料控制组件(3)、驱动系统(4)和压榨组件(5),其特征在于炒锅(2)为圆形结构,在炒锅(2)内腔设有均匀分布的条状凹槽(21),炒锅(2)底面呈倾斜状,在炒锅(2)底面的设有出料口(23),该出料口(23)与榨筒(52)上的进料口(51)连通,在炒锅(2)内部设有搅拌桨(22)和温度传感器(25),搅拌桨(22)为“U”型结构,温度传感器(25)外部通过套接不锈钢管(24)垂直安装到炒锅(2)底面,温度传感器(2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系统(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下料控制组件(3)控制前述出料口(23)的开/关,构成自动测温及投料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和榨油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30B15/00GK203077640SQ2013200458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龚卫芝 申请人:龚卫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