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组装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807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组装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组装式电梯,包括上下叠置固定的若干框架井道单元,还设有多个轿厢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轿厢导轨支架上的两条轿厢导轨,其中各轿厢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每条轿厢导轨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段组成,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具有高度差。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使相邻轿厢导轨的衔接处与轿厢导轨支架位于不同水平面内,同时使相邻对重导轨的衔接处与对重导轨支架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内,便于轿厢导轨以及对重导轨的连接,提高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的稳定性,使电梯运行舒适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预组装式电梯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组装式电梯。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情况下,电梯设备包括:钢梁框架、位于钢梁框架中的轿厢、用于驱动轿厢升降的主机、用于平衡轿厢重量的对重,以及分别对轿厢和对重起到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
[000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已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市场日渐成熟。为了实现电梯现场施工的方便快捷,需要尽可能地将电梯组装的主要工作在工厂内完成,降低现场施工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减少对建筑内已住居民的生活干扰,出现了预组装式的电梯,即将电梯设备在出场之前已经预先安装在钢结构的分段框架井道模块中,依据建筑物的层高要求设计每一段框架井道模块的结构以及尺寸,实际安装时,只需将若干框架井道模块依次拼接即可。若干框架井道模块依据位置不同分为顶层模块、底层模块以及位于顶层模块和底层模块之间的若干个中间层模块,其中顶层模块设置有主机以及控制柜等部件,底层模块设有缓冲器等部件,现场施工时,将各个模块依次吊装拼接后,安装钢丝绳和随行电缆,完成电梯的调试,即可交付使用。
[0004]现有技术中的预组装电梯的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通过对重导轨支架与轿厢导轨支架分段固定在相应的框架井道模块中,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接头面与框架井道模块的衔接处平齐,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接头面与对重导轨支架与轿厢导轨支架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影响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连接,影响电梯的运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组装式电梯,使相邻轿厢导轨的衔接处与轿厢导轨支架位于不同水平面内,同时使相邻对重导轨的衔接处与对重导轨支架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内,便于轿厢导轨以及对重导轨的连接,提高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的稳定性,使电梯运行舒适安全。
[0006]一种预组装式电梯,包括上下叠置固定的若干框架井道单元,还设有多个轿厢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轿厢导轨支架上的两条轿厢导轨,其中各轿厢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每条轿厢导轨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段组成,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具有高度差。
[0007]根据建筑物的层高设计框架井道单元的尺寸,每个框架井道单元上设置多个轿厢导轨支架,安装时,各个框架井道单元上的轿厢导轨支架上下对正,每条轿厢导轨的若干单元段之间相互衔接,构成轿厢导轨,安装时,由于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具有高度差,使相邻单元段之间的连接更容易操作,易于增加轿厢导轨连接的稳固性。
[0008]作为优选,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的高度差为50?5000mm。
[0009]进一步优选,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的距离为200?2000mm。
[0010]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
端面具有高度差。
[0011]作为优选,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50?5000mm的高度差。
[0012]相邻两个框架井道单元进行对接时的连接处,与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连接操作更容易,同时,拼接完成后,相邻单元段的连接处与相邻框架井道单元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不会在同一水平面上全部为连接处,能够增加整体的强度。
[0013]进一步优选,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200?2000mm的高度差。
[0014]作为优选,还设有多个对重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对重导轨支架上的两条对重导轨,其中各对重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每条对重导轨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节组成,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对重导轨支架的距离为50?5000_。
[0015]每个框架井道单元上设置多个对重导轨支架,安装时,各个框架井道单元上的对重导轨支架上下对正,每条对重导轨的若干单元节之间相互衔接,构成对重导轨,安装时,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对重导轨支架之间具有高度差,使相邻单元节之间的连接更容易进行,增加对重导轨连接的牢固性。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轿厢导轨支架和对重导轨支架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小,计算与轿厢导轨支架和对重导轨支架与其他部件的距离时,以轿厢导轨支架和对重导轨支架的上端面作为基准。
[0017]进一步优选,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对重导轨支架的距离为200?2000mm。
[0018]作为优选,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50?5000mm的高度差。
[0019]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与相邻两个框架井道单元的连接处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连接操作的进行,连接完成后,相邻单元节的连接处与相邻框架井道单元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不会在同一水平面上全部为连接处,能够增加整体的强度。
[0020]作为优选,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200?2000mm的高度差。
[0021]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以及相邻框架井道单元的连接处不同时位于同一高度处。
[0022]作为优选,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
[0023]第一连接板设置在轿厢导轨背向轿厢的一侧,用于增加相邻单元段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轿厢沿轿厢导轨滑动的平稳性;同理,第二连接板设置在对重导轨背向对重的一侧,用于增加相邻单元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对重沿对重导轨滑动的平稳性。
[0024]作为优选,每一框架井道单元中,用于安装同一轿厢导轨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至少为两个。每一框架井道单元中,用于安装同一对重导轨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至少为两个。
[0025]安装同一轿厢导轨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保证每一单元段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晃动和变形;同理,安装同一对重导轨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保证每一单元节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晃动和变形。
[0026]作为优选,所有对重导轨支架分为两组,两条对重导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一组对重导轨支架上。所述对重导轨支架为固定在各框架井道单元中的水平托杆,所有水平托杆两两成对布置,同属一对的水平托杆处在同一水平面,不同对的水平托杆上下对正布置。
[0027]对重导轨支架安装在每对水平托杆相对的一侧,对重在成对的两水平托杆之间做升降运动。
[0028]作为优选,所有的轿厢导轨支架分为两组,两条轿厢导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一组轿厢导轨支架上,其中第一组中的各个轿厢导轨支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根横梁,每对水平托杆上对应地架设一根横梁,第二组中的各个轿厢导轨支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安装板,每个安装板固定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
[0029]每个框架井道单元中沿竖直方向至少布置有两个安装板,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相应的轿厢导轨的单元段的稳固性。
[0030]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增加了电梯导轨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和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_1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对电梯的轿厢导轨以及对重导轨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的组装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的顶层的框架井道单元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中的中间层的框架井道单元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中的底层的框架井道单元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的安装完成示意图;
[0036]图6为图5的A向视图。
[0037]图中:1、框架井道单元;2、对重导轨;3、轿厢导轨;41、横梁;42、安装板;5、主机;
6、对重;7、水平托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做详细描述。
[0039]如图1所示,一种预组装式电梯,包括上下叠置固定的若干框架井道单元1,还设有多个轿厢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轿厢导轨支架上的两条轿厢导轨3,其中各轿厢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I上,每条轿厢导轨3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段组成,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的距离为200mm(即图2、图3中的高度H为200mm)。
[0040]设有多个对重导轨支架(对重导轨支架与轿厢导轨支架位于同一高度处)以及安装在这些对重导轨支架上的两条对重导轨2,其中各对重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I上,每条对重导轨2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节组成,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对重导轨支架的距离为200mm。
[0041]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和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位于同一高度,且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即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I上端面具有200mm的高度差(即图2和图3中的高度H为200_,对重导轨支架与轿厢导轨支架的上端面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I上端面平齐)。
[0042]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
[0043]基于竖直方向上空间位置的不同,各框架井道单元I的结构设置略有不同。
[0044]图1中的B指示顶层的框架井道单元1,如图2所示,顶层的框架井道单元I中预留用于放置主机5等驱动轿厢升降的设备(如图5所示),在这部分预留空间中,不再设置轿厢导轨3和对重导轨2,在顶层的框架井道单元I中,用于安装同一轿厢导轨3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和用于安装同一对重导轨2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分别设置四个。
[0045]图1中的D指示底层的框架井道单元1,如图4所示,底层的框架井道单元I中,在底部设置放置缓冲器等设备的空间,轿厢导轨3和对重导轨2的底端与相应的轿厢导轨支架和对重导轨支架固定连接,不再预留与框架井道单元I底端的高度差,用于安装同一轿厢导轨3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和用于安装同一对重导轨2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分别设置十个。
[0046]图1中的C指示底层的框架井道单元1,如图3所示,中间层的框架井道单元I中,用于安装同一轿厢导轨3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和用于安装同一对重导轨2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分别设置四个。
[0047]图1、图2、图3、图4中仅示意轿厢导轨与对重导轨的安装位置,不涉及轿厢导轨3与轿厢导轨支架以及对重导轨2和对重导轨支架的安装细节,轿厢导轨支架和对重导轨支架位于同一高度处,图1、图2、图3、图4中箭头E分别指示一个轿厢导轨支架(即一个对重导轨支架)的安装位置。
[0048]如图6所示,所有对重导轨支架分为两组,两条对重导轨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一组对重导轨支架上,对重导轨支架为固定在各框架井道单元I中的水平托杆7,所有水平托杆7两两成对布置,同属一对的水平托杆7处在同一水平面,不同对的水平托杆7上下对正布置,对重6布置在两条对重导轨2之间,沿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
[0049]所有的轿厢导轨支架分为两组,两条轿厢导轨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一组轿厢导轨支架上,其中第一组中的各个轿厢导轨支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根横梁41,每对水平托杆7上对应地架设一根横梁41,第二组中的各个轿厢导轨支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安装板42,每个安装板42固定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I上。
[0050]本实用新型预组装式电梯安装时,各框架井道单元I依次叠置,相邻轿厢导轨3的单元段之间利用第一连接片固定连接,相邻对重导轨2的单元节之间利用第二连接片固定连接,相邻框架井道单元I之间利用螺栓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预组装式电梯,包括上下叠置固定的若干框架井道单元,还设有多个轿厢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轿厢导轨支架上的两条轿厢导轨,其中各轿厢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其特征在于,每条轿厢导轨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段组成,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具有高度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轿厢导轨支架之间的高度差为50?50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50?5000mm的高度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多个对重导轨支架以及安装在这些对重导轨支架上的两条对重导轨,其中各对重导轨支架安装在对应高度的框架井道单元上,每条对重导轨由沿竖直方向依次衔接的若干单元节组成,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对重导轨支架的距离为50?500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临近的框架井道单元上端面具有50?5000mm的高度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条轿厢导轨的相邻单元段的衔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每条对重导轨的相邻单元节的衔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板相互对正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一框架井道单元中,用于安装同一轿厢导轨的单元段的轿厢导轨支架至少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一框架井道单元中,用于安装同一对重导轨的单元节的对重导轨支架至少为两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有对重导轨支架分为两组,两条对重导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一组对重导轨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组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支架为固定在各框架井道单元中的水平托杆,所有水平托杆两两成对布置,同属一对的水平托杆处在同一水平面,不同对的水平托杆上下对正布置。
【文档编号】B66B9/00GK203402791SQ20132039185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童砚龙, 赵阳, 张为民, 谭建平, 章振华 申请人: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