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161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所述屏蔽盖包括基板、多个第一折板和多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基板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的不同侧。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及移动终端,可以将屏蔽盖一侧的第一折板与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并将屏蔽盖另一侧的第二折板与另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从而使得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只包括两个屏蔽框及一个屏蔽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括两个屏蔽框、两个屏蔽盖及一层导电泡棉的屏蔽装置,大大减少了物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明显缩小了电路板结构成品的体积。
【专利说明】一种屏敝盖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产品制造技术,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在电气产品的制造【技术领域】,存在一种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的堆叠结构,这种结构在制造时,需要分别为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配置专用的屏蔽盖和屏蔽框,以实现主、副电路板之间信号的屏蔽隔离。其中,屏蔽框作为屏蔽盖的附着框架,能够将其负责屏蔽的电路板包围起来;屏蔽盖则覆盖扣合在屏蔽框的外部。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上述堆叠结构的射频接地性能,主电路板的屏蔽盖和副电路板的屏蔽盖之间会粘贴设置导电泡棉。
[0003]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主、副电路板堆叠结构之间的屏蔽设计方案,需要在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之间依次设置主电路板屏蔽框、主电路板屏蔽盖、导电泡棉、副电路板屏蔽盖和副电路板屏蔽框,这样的结构设计使用的物料比较多,因此成本比较高,而且制成的电路板堆叠结构体积也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堆叠结构的屏蔽方案成本高和成品体积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屏蔽盖,所述屏蔽盖的第一个方面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周边的多个第一折板及多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在所述基板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分别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的不同侧。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08]设置在所述基板板面上的第一折板或第二折板。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的宽度取值范围为4_-8_。
[0010]可选的,所述基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材料为金属。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上设置有凸向所述基板侧的凸起结构。
[0012]可选的,所述凸起结构为直径取值范围为0.5mm-0.7mm的半圆体。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屏蔽盖还包括:
[0014]与所述第一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屏蔽框;
[0015]与所述第二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屏蔽框。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屏蔽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所述第二屏蔽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
[001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方面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屏蔽框、第二屏蔽框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盖为上面所述的屏蔽盖。
[0018]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机顶盒。
[001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蔽盖及一种移动终端,所述屏蔽盖包括基板、多个第一折板和多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基板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的不同侧。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及移动终端,可以将屏蔽盖一侧的第一折板与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并将屏蔽盖另一侧的第二折板与另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从而使得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只包括两个屏蔽框及一个屏蔽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括两个屏蔽框、两个屏蔽盖及一层导电泡棉的屏蔽结构,大大减少了物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明显缩小了电路板结构成品的体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俯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侧视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所述屏蔽盖可以包括:
[0027]基板10、设置在所述基板周边的多个第一折板11及多个第二折板12 ;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在所述基板10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分别与所述基板10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10的不同侧。
[0028]其中,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的宽度取值范围可以为4mm-8mm,即折板与所述基板10的连接长度为可以位于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当然,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的尺寸并没有固定限制,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的宽度可以不同,且每一个第一折板11或第二折板12的尺寸也可以不同。具体的,折板的尺寸可以根据所述屏蔽盖需要扣合连接的屏蔽框的大小及形状来确定,并不一定局限于4mm-8mm 之间。
[0029]其中,所述基板10、第一折边11和第二折边12可以为金属材料,这样,所述屏蔽盖一方面可能屏蔽隔离不同电路板之间的干扰信号,也可以满足射频接地的要求。当然,所述基板10、第一折边11和第二折边12的材料也不固定限制为金属材料,也可以用塑胶材料喷涂屏蔽漆来替代金属材料。
[0030]其中,所述第一折边11和所述第二折边12上可以设置有凸向所述基板侧的凸起结构13。带有所述凸起结构13的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所述凸起结构13可以和与所述屏蔽盖大小及形状相应的屏蔽框上的圆孔相配合,使所述屏蔽盖与屏蔽框固定连接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所述凸起结构13采用冲模成型的方式形成,因此所述凸起结构13 —般为半圆体,内腔为空。所述凸起结构13的直径一般在0.5mm-0.7mm范围内,其直径尺寸并没有固定限制,例如也可以是0.45mm或0.75mm,具体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来设计。当然,所述凸起结构13的形状也不固定限制为半圆体,也可以为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制成的其他形状。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盖的第一折板可以与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所述屏蔽盖的第二折板可以与另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从而使得一个屏蔽盖可以同时与两个屏蔽框进行扣合连接,这样,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只包括两个屏蔽框及一个屏蔽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括两个屏蔽框、两个屏蔽盖及一层导电泡棉的屏蔽装置,大大减少了物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明显缩小了电路板结构成品的体积。
[0033]01
[00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所述屏蔽盖可以包括:
[0035]基板10、设置在所述基板10周边的多个第一折板11及多个第二折板12 ;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在所述基板10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11和所述第二折板12分别与所述基板10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10的不同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0板面上的第一折板11或第二折板12。
[0036]在所述屏蔽盖需要扣合连接的两个屏蔽框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时,所述屏蔽盖上的第一折板11和第二折板12可以只设置在所述基板10的周边。但是,当所述屏蔽盖需要扣合连接的两个屏蔽框的大小和或形状同时,除了设置在所述基板10周边的第一折边11和第二折边12外,为了保证屏蔽盖和两个屏蔽框的固定效果,可以在所述基板10的板面上,局部翻起一个或多个第一折边11和/或第二折边12,以和位于所述基板10板面上的屏蔽框的边界进行扣合。
[0037]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盖除了基板、多个第一折板和多个第二折板外,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屏蔽盖配合使用的屏蔽框。具体的,可以是与所述第一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屏蔽框,以及与所述第二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屏蔽框。
[0038]其中,所述第一屏蔽框上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所述第二屏蔽框上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以实现所述屏蔽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屏蔽框和所述第二屏蔽框之间的紧密扣合连接。
[0039]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盖的第一折板可以与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所述屏蔽盖的第二折板可以与另一个屏蔽框配合固定,从而使得一个屏蔽盖可以同时与两个屏蔽框进行扣合连接,这样,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只包括两个屏蔽框及一个屏蔽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括两个屏蔽框、两个屏蔽盖及一层导电泡棉的屏蔽装置,大大减少了物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明显缩小了电路板结构成品的体积。此外,本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中,基板的板面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一折板或第二折板,从而针对不同大小或形状的屏蔽板,也能够实现紧密的扣合连接。
[0040]除上述的屏蔽盖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41、第二电路板(图4中未示出)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4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屏蔽框42、第二屏蔽框43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盖为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盖,包括基板、第一折板11和第二折板12。
[0041]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但不限定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机顶盒。当然,凡是可能包括双层电路板的移动终端都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的电路结构的屏蔽盖可以同时与两个屏蔽框进行扣合,因此体积比较小,从而能够间接的从整体上减小移动终端的体积。
[0042]所述电路板结构中的屏蔽盖的第一折板可以与第一屏蔽框配合固定,所述屏蔽盖的第二折板可以与第二屏蔽框配合固定,从而使得一个屏蔽盖可以同时与两个屏蔽框进行扣合连接,这样,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只包括两个屏蔽框及一个屏蔽盖,这样的屏蔽装置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明显缩小了移动终端成品的体积。
[004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44]还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5]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004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屏蔽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周边的多个第一折板及多个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在所述基板周边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分别与所述基板垂直,并折向所述基板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板板面上的第一折板或第二折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的宽度取值范围为4mm-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材料为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上设置有凸向所述基板侧的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直径取值范围为0.Smm-Q.7mm的半圆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屏蔽框; 与所述第二折板围绕成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屏蔽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所述第二屏蔽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折板上的凸起结构对应的圆孔。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屏蔽框、第二屏蔽框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盖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屏蔽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机顶盒。
【文档编号】H05K9/00GK203590673SQ20132056041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陈晓晨, 燕青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