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744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包括:构成第三起重机运行的两条纵向轨道;构成第一起重机运行的两条第一横向轨道;第一横向轨道低于纵向轨道,第一横向轨道延伸插入与其相邻的两条纵向轨道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吊装的部件放到纵向轨道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吊装部件运行在纵向轨道区域内整理加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起重机沿着横向轨道行驶,将吊装的部件放到到纵向轨道下方,再由纵向轨道上的起重机吊装部件在纵向轨道区域内整理加工,从而实现相邻区域运输传递部件,节省部件运输时间和运输设备,具有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实现规范化、自动化、集成化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专利说明】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起重机行驶的轨道,特别涉及的是钢筋加工配送车间之间能方便快捷运输工件的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中,加工半成品钢筋部件需要经过多个车间、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由于车间的布局通常是按照加工工艺或加工设备划分,车间之间是分隔的,因此传递运输半成品钢筋部件必须借助于起吊设备和运输车辆,对于完成大批量钢筋产品的加工而言,目前现有技术存在辅助运输设备多,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相邻不同区域内起重机吊装的部件能及时在不同区域内传递,节省部件运输时间和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包括:构成第三起重机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纵向轨道;构成第一起重机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一横向轨道;第一横向轨道低于纵向轨道,第一横向轨道延伸插入与其相邻的两条平行纵向轨道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吊装的部件放到纵向轨道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吊装部件运行在纵向轨道区域内整理加工。
[0006]优选方案是:还包括构成第`二起重机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二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和第一横向轨道结构相同间隔且并列设置;第二横向轨道和第一横向轨道同时延伸插入两条平行纵向轨道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第二起重机分别吊装的部件放到纵向轨道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吊装部件运行在纵向轨道区域内整理加工。
[0007]优选方案是: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延伸插入纵向轨道区域内的距离为:^ 1/2两条平行的纵向轨道之间距离。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沿着横向轨道行驶,将吊装的部件放到到纵向轨道下方,再由纵向轨道上的起重机吊装部件在纵向轨道区域内整理加工,从而实现相邻区域运输传递部件,节省部件运输时间和运输设备,具有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实现规范化、自动化、集成化的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0011]《附图中序号说明》
[0012]1:第一起重机;1A:第一前横向轨道、IB:第一后横向轨道;2:第二起重机;2A:第二前横向轨道;2B:第二后横向轨道;3:第三起重机;3A:左侧纵向轨道;3B:右侧纵向轨道;5:钢柱;6:短钢柱;7:牛腿;8:第一区域;9:第二区域;10:第三区域;W: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其结构包括:构成第三起重机3运行的两条平行的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 ;
[0016]构成第一起重机I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 ;
[0017]所述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低于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延伸插入与其相邻的两条平行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I吊装的部件W放到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3吊装部件W运行在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区域内整理加工。
[001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构成第二起重机2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与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结构相同间隔且并列设置;
[0019]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与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同时延伸插入两条平行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1、第二起重机2分别吊装的部件W放到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3吊装部件W运行在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区域内整理加工。
[0020]所述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分别延伸插入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区域内的距离为--当1/2两条平行的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之间距离。
[0021]更具体地说,如图1、图2所示,第一区域8和第二区域9结构相同间隔且并列设置,第三区域10同时邻接第一区域8和第二区域9,上述三个区域相当于加工半成品钢筋部件的三个车间。
[0022]在第三区域10上部有两条平行的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在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上滑行第三起重机3,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支撑在多个牛腿7上,钢柱5支撑牛腿7 ;在第三区域10内插入的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的终点、以及插入的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的终点分别由低于钢柱5的短钢柱6支撑,在第三区域10内上述轨道之间形成错层。
[0023]在第一区域8上部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在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IB上滑行第一起重机I。
[0024]在第二区域9上部有两条平行的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在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上滑行第二起重机I。
[0025]在第一区域8内的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在第二区域9内的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分别被设置在钢柱5上同于短钢柱6高度的支撑点支撑;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也可以支撑在多个牛腿7上,该牛腿7 (图未示)设置在钢柱5上同于短钢柱6高度的支撑点上。
[002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吊装输送部件W的过程进行说明:
[0027]如上所述,在第三区域10内上述轨道之间形成错层,在第一区域8和第二区域9运行的第一起重机I和第二起重机2能分别将部件W吊装输送到第三区域10内,再由第三区域10内运行的第三起重机3吊装部件W先横向移动躲开插入的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再沿未插入第三区域10内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的另一半空间移动部件W,按照需要在第三区域10完成对部件W的加工整理。
[0028]同样,从第三区域10内的部件W也可以按照上述相反的运输路径分别传递运输到第一区域8和第二区域9内完成对部件W的加工整理;或者从第一区域8内的部件W按照上述运输路径分别传递运输到第二区域9内、第三区域10内完成对部件W的加工整理。
[0029]上述第一前横向轨道IA和第一后横向轨道1B、第二前横向轨道2A和第二后横向轨道2B分别垂直左侧纵向轨道3A和右侧纵向轨道3B。
[0030]由于本实用新型三个区域内轨道之间既有错层,又存在纵横交错,使起重机能在相邻不同区域内的部件及时吊装传递运输完成加工整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成第三起重机(3)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纵向轨道(3A、3B); 构成第一起重机(I)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一横向轨道(1A、1B); 第一横向轨道(ΙΑ、1B)低于纵向轨道(3A、3B),第一横向轨道(1A、IB)延伸插入与其相邻的两条平行纵向轨道(3A、3B)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I)吊装的部件(W)放到纵向轨道(3A、3B)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3)吊装部件(W)运行在纵向轨道(3A、3B)区域内整理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成第二起重机(2)运行的两条平行的第二横向轨道(2A、2B),第二横向轨道(2A、2B)和第一横向轨道(1A、IB)结构相同间隔且并列设置;第二横向轨道(2A、2B)和第一横向轨道(1A、1B)同时延伸插入两条平行纵向轨道(3A、3B)之间的区域内,使第一起重机(I)/第二起重机(2)分别吊装的部件(W)放到纵向轨道(3A、3B)区域内,再由第三起重机(3)吊装部件(W)运行在纵向轨道(3A、3B )区域内整理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纵横行驶交错吊装部件的轨道,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轨道(1A、IB)和第二横向轨道(2A、2B)延伸插入纵向轨道(3A、3B)区域内的距离为:含1/2两条平行的纵向轨道(3A、3B)之间距离。
【文档编号】B66C7/08GK203653075SQ20132080303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陈振东 申请人: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