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497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吊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梁。所述吊梁包括方形框架和吊脚,所述方形框架包括四首尾相接设置的横梁,所述吊脚数量为四个,每一吊脚的其中一端分别对应垂直固定于所述方形框架的其中二相邻横梁相接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框架顶端,便于安装电梯主机和导向轮,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将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吊梁上,使得电梯升降时受力为垂直向下作用在整个电梯井道框架上,大大提高了电梯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吊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梁,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梯井道的吊梁。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一般安装在建筑物内部专门设计的电梯井道内,而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固定安 装于电梯井道顶端或者电梯井道顶端的墙体上,由于电梯主机和导向轮的固定结构极其复 杂,现场安装非常困难,而且安装后,电梯主机和导向轮与电梯井道或者墙体受力不牢固, 安全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梁,该吊梁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框 架顶端,将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固定安装于该吊梁上,不仅便于电梯主机和导向轮的安装,提 1?安装效率,还可以提1?电梯安全性能。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包括方形框架和吊脚,所述方形框架包括四首尾相接设 置的横梁,所述吊脚数量为四个,每一吊脚的其中一端分别对应垂直固定于所述方形框架 的其中二相邻横梁相接处。
[0005]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脚包括第一吊脚和第二吊 脚,所述第一吊脚包括第一板体和沿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和第 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吊脚 包括第二板体和沿所述第二板体的其中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板体和 所述第二板体相互垂直固定连接。
[0006]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 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0007]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 部位于同一平面。
[0008]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脚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 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方形框架的横梁相接部分分别搭设于所述第 一连接板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吊脚固定连接。
[0009]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脚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 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固定连接。
[001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多个通孔和 /或螺纹孔。
[0011]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方形框架和所述吊脚均设有 多个通孔和/或螺纹孔。
[001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脚位于所述方形框架外 侧。
[0013]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梁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框架顶端,便于安 装电梯主机和导向轮,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将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吊梁上,使得 电梯升降时受力为垂直向下作用在整个电梯井道框架上,大大提高了电梯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吊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所示吊梁的吊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所示吊脚的分解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1所示吊梁I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5是图1所示吊梁与电梯井道框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吊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吊梁100包括方 形框架1和吊脚2。所述方形框架1是由四个横梁11两两对接围成首尾相接的方形结构。 所述吊脚2设有四个。所述吊脚2的其中一端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所述方形框架1的二相 邻横梁相接处。所述吊脚2位于所述方形框架1外侧。所述方形框架1和所述吊脚2均设 有多个通孔和/或螺纹孔,便于二者之间的固定以及所述吊梁100与电梯井道之间的固定。
[0022] 再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是图1所示吊梁的吊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 图2所示吊脚的分解示意图。所述吊脚2包括第一吊脚21、第二吊脚22、第一连接板23和 第二连接板24。
[0023] 所述第一吊脚21包括第一板体211和沿所述第一板体211的两端垂直延伸形成 的第一延伸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所述第一延伸部21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13与所述 第一板体211之间的连接区域呈弧形过渡。所述第一延伸部2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 伸部213的延伸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延伸部21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13所在平面相互平 行。所述第二吊脚22包括第二板体221和沿所述第二板体221的其中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 第三延伸部222,所述第三延伸部22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延 伸部222与所述第二板体221之间的连接区域呈弧形过渡。所述第一板体211的其中一侧 边与所述第二板体221的其中一侧边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二者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 述第一板体211和所述第二板体221均开设有多个通孔和/或螺纹孔。
[0024] 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为一平板,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13上。所 述第一连接板23的侧壁还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二吊脚22的第二板体221固定连接,进 一步加强所述第一吊脚21与所述第二吊脚22的固定连接。
[0025] 所述第二连接板24同样为一平板,其大致呈L型。所述第二连接板24通过焊接 方式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和所述第三延伸部222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吊脚21 与所述第二吊脚22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开设有多个通孔和/或螺纹孔。
[0026] 所述方形框架1和所述吊脚2之间的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方形框架1的相邻横 梁端部的相接处分别搭设于所述吊脚2的第一连接板23上,即所述横梁11的两端分别搭 设于所述吊脚2的第一连接板23上,如图4所示,然后通过螺栓将所述横梁11的两端分别 与相邻两个所述吊脚2的第一板体211和第二板体221固定连接,如此,四个所述横梁11 两两对接构成所述方形框架1。
[0027] 请参阅图5,是图1所示吊梁与电梯井道框架的安装示意图。所述吊梁100安装于 电梯井道框架顶端,具体为:用螺栓将所述吊梁100的第一板体211和第二板体221与电梯 井道立柱200固定,用爆炸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24的通孔和所述第一延伸部212 的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24的通孔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22的通孔并打入电梯井道顶端 的墙体内,使所述吊脚2与电梯井道顶端的墙体固定,另外,还可以用螺栓将电梯井道横档 300的两端与所述吊梁100的相邻两个所述吊脚2固定,如此即可将所述吊梁100与电梯井 道框架牢牢固定。
[0028] 安装人员安装电梯主机和导向轮时,只需将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吊 梁100上,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将电梯主机和导向轮安装于所述吊 梁100上,使得电梯升降时受力为垂直向下作用在整个电梯井道框架上,大大提高了电梯 安全性能。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框架和吊脚,所述方形框架包括四首尾相接设置的 横梁,所述吊脚数量为四个,每一吊脚的其中一端分别对应垂直固定于所述方形框架的其 中二相邻横梁相接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脚包括第一吊脚和第二吊脚,所述 第一吊脚包括第一板体和沿所述第一板体的两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 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吊脚包括第 二板体和沿所述第二板体的其中一端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 二板体相互垂直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在 平面相互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 同一平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脚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 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方形框架的横梁相接部分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吊脚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脚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 接板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多个通孔和/或螺纹 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框架和所述吊脚均设有多个通 孔和/或螺纹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脚位于所述方形框架外侧。
【文档编号】B66B11/00GK203845631SQ20142019147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钟长征, 祁义鹏 申请人:苏州银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