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靶信号触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23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中靶信号触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靶信号触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射击靶多采用纸质靶体,均为一次性使用靶体,在完成一次射击后,均需要替换,以保证下次射击的效果;而且现有的射击信号的采集多采用成本较高的高清摄像头对纸质靶体的图像采集,处理后提供靶体各处的射击情况,而且该种识别需依赖子弹在纸质靶体留下的弹孔以及靶体的标准外壳轮廓,不利于射击信号的采集,故现有的射击靶体以及射击信息采集装置的成本均较高,不利于长期的射击训练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靶信号触发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靶信号触发机构,包括:包括:一表层部、一基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层部与所述基体部之间安装间隙内的弹性胶层;所述弹性胶层与所述基体部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产生子弹射击触发信号的第一金属电极片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片,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片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弹性胶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片之间还设置有一中间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片均为铜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中靶信号触发机构,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的目标靶射击信号的反馈,方便了后续射击信号的接收以及信息显示,同时,采用弹性胶层,使得子弹穿过后,可迅速复原,减少了弹孔对下次射击的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靶信号触发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靶信号上传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反馈显示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标号说明】:1-表层部;2-基体部;3-弹性胶层;4-第一金属电极片;5-第二金属电极片;6-绝缘层;7-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靶信号触发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表层部1、一基体部2以及设置于表层部与基体部之间安装间隙内的弹性胶层3;弹性胶层3与基体部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产生子弹射击触发信号的第一金属电极片4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片5,第一金属电极片4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片5之间设置有绝缘层6,弹性胶层3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片4之间还设置有一中间层7。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电极片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片均为铜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胶层3各成分为:乳胶,氧化锌,硫磺,TMTD ,PX促进剂,M ,DM ,水,防老剂。表层部均为天然乳胶,中间层为糊状不干胶,基体部为泡沫层。泡沫层中各成分为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交联剂,发泡剂,异氰酸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金属电极片以及第二金属电极片均通过线缆连接至一用于获取子弹射击触发信号的第一微控处理单元;第一微控处理单元与一第一通信单元相连;该第一通信单元与一设置于运动员射击处反馈显示终端中的第二通信单元通信,用于上传中靶信号。反馈显示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通信、第二微控处理器以及一显示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通信,将第一微控处理器获取的触发信号编码后,上传至第二微控处理器,并通过显示器显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电极片经一供电电源端连接至第一微控处理器,第二金属电极片与第一微控处理器的接地端相连。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处理器采用ATMEGA168,第一通信单元采用NRF905,第二微控处理器采用89C52,第二通信单元采用NRF905,通过无线通信电路将信号上传。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效果以及考虑到现场的布设,可将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以及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替换为有线通信单元,并通过线缆将两个有线通信单元连接。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