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421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毛纺面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



背景技术:

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大量运用布料进行墙面面饰、隔断、以及背景处理,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空间展示风格。

但现有的毛纺面料没有设置有透气网和羊毛纤维,起不到空气疏通和抗菌和进行气体交换,没有设置有聚酯纤维和黏胶,起不到粘合和保温性,没有设置有纳米复合纤维和防辐层,不具有高强度的防辐射性功能,也无法通过红外线探测仪来检查面料是否具有空气疏通、抗菌和防辐射的性能,没有设置了警报器,无法通过红外线探测仪来检测,其次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不具有抗菌和抗静电性。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包括毛纺层,所述毛纺层的下表面设有渗透层,且所述渗透层与毛纺层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渗透层的下表面设有透气网,且所述透气网与渗透层紧密贴合,所述透气网的内部设有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镶嵌设置在透气网中,所述透气网内部设有透气网织,且所述透气网织镶嵌设置在透气网中,所述透气网织的下层设有尼伦纤维,且所述透气网织与尼伦纤维通过黏胶粘合,所述透气网的下表面设有竹纤维,且所述竹纤维与透气网紧密贴合,所述竹纤维的内部设有透织网层,所述竹纤维的下表面设有纳米复合纤维,且所述纳米复合纤维与竹纤维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毛纺层的上表面设有防辐层,且所述防辐层与毛纺层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毛纺层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架,且所述毛纺层与支撑架通过黏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毛纺层的上表面设有羊毛纤维,且所述羊毛纤维与毛纺层通过黏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竹纤维的下表面设有黏胶,且所述黏胶与竹纤维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复合纤维的下表面设有聚酯纤维,且所述聚酯纤维的厚度达到0.2毫米-0.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的下表面设有涤伦纤维,且所述涤伦纤维与聚酯纤维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右端设有警报器,且所述警报器和支撑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毛纺层的上表面设有红外线探测仪,且所述红外线探测仪的形状为椭圆扁平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改进了原有产品的抗菌抗静电能力、不能防潮和防辐射的缺点,相比于原有产品,本新型抗菌抗静电功能较多、防潮和防辐射的特点,设置有透气网和羊毛纤维,有利于空气疏通和抗菌,通过透气孔和透气网织来疏通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设置有聚酯纤维和黏胶,有利于粘合和保温性,还具有光滑性,设置有纳米复合纤维和防辐层,具有高强度的防辐射性功能,通过红外线探测仪来检查面料是否具有空气疏通、抗菌和防辐射的性能,设置了警报器,通过红外线探测仪如果未检测到,就实施报警,具有有效的警惕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透气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毛纺层;2-渗透层;3-透气网;4-黏胶;5-纳米复合纤维;6-聚酯纤维;7-羊毛纤维;8-竹纤维;9-透织网层;10-尼伦纤维;11-防辐层;12-透气孔;13-透气网织;14-尼伦纤维;15-支撑架;16-红外线探测仪;17-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抗静电功能的毛纺面料,包括毛纺层1,所述毛纺层1的下表面设有渗透层2,且所述渗透层2与毛纺层1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渗透层2的下表面设有透气网3,且所述透气网3与渗透层2紧密贴合,所述透气网3的内部设有透气孔12,且所述透气孔12镶嵌设置在透气网3中,所述透气网3内部设有透气网织13,且所述透气网织13镶嵌设置在透气网3中,所述透气网织13的下层设有尼伦纤维14,且所述透气网织13与尼伦纤维14通过黏胶粘合,所述透气网3的下表面设有竹纤维8,且所述竹纤维8与透气网3紧密贴合,所述竹纤维8的内部设有透织网层9,所述竹纤维8的下表面设有纳米复合纤维5,且所述纳米复合纤维5与竹纤维8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毛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辐层11,且所述防辐层11与毛纺层1通过黏胶粘合,所述毛纺层1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架15,且所述毛纺层1与支撑架15通过黏胶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毛纺层1的上表面设有羊毛纤维7,且所述羊毛纤维7与毛纺层1通过黏胶粘合,羊毛纤维7的厚度为0.3毫米,且里面添加了抗菌剂,从而使布料达到了抗菌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竹纤维8的下表面设有黏胶4,且所述黏胶4与竹纤维8紧密贴合,黏胶4的成份是有一种更好的黏着剂,可以把东西牢牢黏起,这种黏着剂的分子很小,很容易流动,可以覆盖住整个要黏着的面积,之后经过化学作用,分子间相连接成巨分子或聚合物,具有很强的粘合性。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复合纤维5的下表面设有聚酯纤维6,且所述聚酯纤维6的厚度达到0.2毫米-0.3毫米,聚酯纤维6是一种有机物制造,具有抗皱性和保形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强度和弹性恢复的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6的下表面设有涤伦纤维10,且所述涤伦纤维10与聚酯纤维6紧密贴合,在涤伦纤维10里添加了抗静电整理剂和抗菌剂,而羊毛纤维7和涤伦纤维10里添加的抗菌剂为3:1,既增加了羊毛纤维7的凝聚性也加大了抗菌能力,远远超出了涤伦纤维10抗菌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15的右端设有警报器17,且所述警报器17和支撑架1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警报器17为圆球状,在未检测到空气疏通、抗菌和防辐射的性能,具有警惕性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毛纺层1的上表面设有红外线探测仪16,且所述红外线探测仪16的形状为椭圆扁平状,红外线探测仪16通过信号干扰来识别是否具有抗菌抗静电的作用。

工作原理:首先将面料放置在支撑架15上,将红外线探测仪16进行检测,所述红外线探测仪16的形状为椭圆扁平状,红外线探测仪16通过信号干扰来识别是否具有抗菌抗静电的作用,这时毛纺层1会被大气压强积压,内部的渗透层3会进行累积,透气网3和透气孔12会舒张,进行换气,所述聚酯纤维6的下表面设有涤伦纤维10,涤伦纤维10与聚酯纤维6紧密贴合,在涤伦纤维10里添加了抗静电整理剂和抗菌剂,而且所述竹纤维8的下表面设有纳米复合纤维5,且所述纳米复合纤维5与竹纤维8通过黏胶粘合,所述纳米复合纤维5的下表面设有聚酯纤维6,且所述聚酯纤维6的厚度达到0.2毫米-0.3毫米,聚酯纤维6是一种有机物制造,具有抗皱性和保形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强度和弹性恢复的能力,最后进行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