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训服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092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军训服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军训服面料。



背景技术:

军训服是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服,一些企业也会对员工进行军事训练,现有的军训服透气效果不好,学生军训一般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在军训时常会有中暑现象,提高军训服面料的透气性、吸汗性和舒适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透气性面料(CN205439453U),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性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面料透气性差的问题。本透气性面料包括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上面料层由长丝纱以经线和纬线的结构纺织而成并形成有上透气孔,下面料层由锦纶纤维为经线和氨纶纤维为纬线混纺编织而成并形成有下透气孔,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交错设置,在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之间设有驱虫夹层,驱虫夹层由驱虫剂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但本实用新型透气性不够好,且未考虑吸汗性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舒适性好、耐磨性强、透气性好、吸汗性好的军训服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军训服透气性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军训服面料,具有舒适、耐磨、透气、吸汗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军训服面料,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的第二透气层、连接层和第一透气层,所述连接层为若干上下交错的第三经线经经编织结构,所述第一透气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为U形,所述第二透气孔为倒U形。

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对应设置可以加快气流流通,透气性好,凉快舒适。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对外开口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层是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平纹梭织而成。平纹使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具有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为亚麻纤维,所述第一纬线由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组成。涤纶纤维具有耐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等特性,氨纶纤维具有高弹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层是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斜纹梭织而成。斜纹较平纹织物手感柔软,弹性好,所述第二透气层可以作为军训服的里层,提高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经线为亚麻纤维,所述第二纬线为真丝纤维。真丝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光泽和服用性能好等特性,提高舒适性,吸汗性好。

优选的,所述第三经线为胶粘纤维。胶粘纤维具有吸湿性、透气性好、成本低等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设置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透气性好。

2、第一透气层由亚麻纤维、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平纹梭织而成,耐磨性强。

3、第二透气层由亚麻纤维和真丝纤维斜纹梭织而成,透气性好,吸汗性强,手感柔软,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透气层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透气层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透气层;11、第一透气孔;12、第一经线;13、第一纬线;2、连接层;21、第三经线;3、第二透气层;31、第二透气孔;32、第二经线;33、第二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军训服面料,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复合的第二透气层3、连接层2 和第一透气层1,连接层2为若干上下交错的第三经线21经经编织结构,第一透气层1 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11,第二透气层2上设有与第一透气孔11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二透气孔31,第一透气孔11和第二透气孔31对应设置可以加快气流流通,透气性好,凉快舒适。第一透气孔11为U形,第二透气孔31为倒U形。第一透气孔11和第二透气孔31对外开口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透气层1是由第一经线12和第一纬线13平纹梭织而成。平纹使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具有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的特点。第一经线12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具有透气、吸湿、耐虫蛀等特性,第一纬线13由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组成,涤纶纤维具有耐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等特性,氨纶纤维具有高弹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透气层2是由第二经线32和第二纬线33斜纹梭织而成。斜纹较平纹织物手感柔软,弹性好,第二透气层2可以作为军训服的里层,提高舒适性。第二经线32为亚麻纤维,第二纬线33为真丝纤维。真丝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光泽和服用性能好等特性,提高舒适性,吸汗性好。

具体的,第三经线21为胶粘纤维。胶粘纤维具有吸湿性、透气性好、成本低等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