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9267阅读:1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垫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EVA是一种塑料物料由乙烯(E)及乙烯基醋酸盐(VA)所组成。这两种化学物质比例可调较从而符合不同的应用需要,乙烯基醋酸盐 (VA content) 的含量越高,其透明度,柔软度及坚韧度会相对提高。泡沫地垫是瀚领的厂家以化学技术为基础,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PE材料发泡而成,具有质地柔软、韧度高、保温等特点,产品经过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以及环保组织的环保认证,是替代现有儿童地垫产品中环保、经济、安全的上佳选择。

现有市场上使用中的覆膜装置,在对EVA地垫本体进行覆膜形成覆膜EVA地垫时,需要用加热辊将膜覆在EVA地垫本体的表面,这个过程需要将EVA地垫本体与膜贴紧,而膜在加热辊的加热挤压下易产生起泡,另外在覆膜后,由于膜与EVA地垫本体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因此当膜与EVA地垫本体冷却后,EVA地垫本体可能会受到膜的牵扯易出现变形等现象,而且传统的覆膜装置其结构复杂,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

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CN205149111U中就提到了一种覆膜EVA地垫加工装置,包括机架、预覆膜机构及后覆膜机构,机架上沿着机架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有预覆膜机构及后覆膜机构;所述预覆膜机构包括薄膜安装辊、覆膜辊、张拉棍及驱动缸A,所述薄膜安装辊、张拉棍及覆膜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薄膜安装辊通过活动杆与安装在覆膜机架上端的固定杆相连接,所述活动杆可由驱动缸A驱动进行上、下摆动;后覆膜机构包括加热辊、挤压辊及驱动缸B,在加热辊与挤压辊之间留有容地垫通过的间隙,所述挤压辊可由驱动缸B驱动进行上、下活动;机架的前端设置有对EVA地垫本体进行预加热的装置,机架的尾端设置有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上述结构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EVA地垫本体因受到膜的牵扯而出现变形等现象,但是,其存在着以下缺陷:首先,加热辊与冷却水辊均是固定不动的,相应的,对于通过其中的地垫的厚度也就是固定的,适用的范围较窄;另外,加热辊与冷却水辊之间是存在着一定间隙的,而地垫本身材质较软,因此在地垫刚开始输送时,就可能出现地垫的前端直接撞击位于下端的冷却水辊的现象,进而导致地垫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防止地垫受到撞击的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覆膜机架,在覆膜机架上安装有一输送带;

一预加热单元,所述预加热单元设置在输送带的进料口处;

一预覆膜单元,所述预覆膜单元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在预加热单元的后方;

一后覆膜单元,所述后覆膜单元设置在输送带的出料端处,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加热辊、挤压辊,所述加热辊与挤压辊由驱动机构B驱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一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沿着地垫的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带的出料端的后侧,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冷却水辊,所述冷却水辊安装在冷却支架,位于上端的冷却水辊由驱动机构D驱动靠近或远离位于下端的冷却水辊,所述冷却支架由移动机构驱动靠近或远离覆膜机架。

进一步的,所述预加热单元包括加热风机、固定座A及驱动缸C,所述加热风机通过固定座A安装在覆膜机架的上表面上,加热风机的出风口正对着输送带,加热风机的尾端可由驱动缸C驱动远离或者靠近地垫。

进一步的,所述预覆膜单元包括自上而下呈三角状依次分布的薄膜安装辊、张拉棍及覆膜辊,在覆膜辊与输送带之间留有容地垫通过的间隙,所述覆膜辊可由一对安装在覆膜机架上的驱动缸E驱动上下往复运动,薄膜安装辊通过活动杆与安装在覆膜机架上端的固定杆相连接,并且活动杆与固定杆之间铰接,所述活动杆可由驱动缸A驱动进行上、下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B包括一对驱动加热辊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缸F、一对驱动挤压辊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缸G ,在覆膜机架的侧端还安装有一对竖直设置的导轨J,同时在加热辊、挤压辊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导轨J相配合的滑块K。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D包括一对安装在冷却支架上的驱动缸H。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一对沿着地垫输送方向延伸的移动导轨,同时在冷却支架的底端安装有与移动导轨相配合的移动滑块,所述冷却支架由驱动缸I驱动沿着移动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机构B与驱动机构D的设置,从而可以自由调节加热辊与挤压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冷却水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对多种不同厚度的地垫进行覆膜,适用范围广;而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可缩短冷却水辊与覆膜支架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在地垫刚从覆膜支架上送出后,及时送到冷却水辊处 ,避免地垫产生形变而撞击冷却水辊,同时在接收到地垫后,再拉长冷却水辊与覆膜支架之间的间距,以确保加热、冷却效果。

加热风机可由驱动缸驱动进行上、下活动,工作人员可根据地垫的厚度来调节加热风机与地垫之间的距离。

对于驱动机构B的设置,对于加热辊与挤压辊采用独立的驱动缸来驱动,使得加热辊可单独上行来调节两者的间距,以满足不同厚度的地垫需求,而挤压辊可在输送的过程中单独向上动作进行挤压,确保覆膜效果,而通过导轨J与滑块K的配合,使得加热辊与挤压辊在上下运动时更加的稳定,也能起到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垫生产用加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B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超静音负压风机,包括

一覆膜机架4,在覆膜机架4上安装有一输送带。

一预加热单元,该预加热单元设置在输送带的进料口处;

预加热单元包括加热风机2、固定座A3及驱动缸C1,加热风机通过固定座A3安装在覆膜机架4的上表面上,加热风机2的出风口正对着输送带,加热风机2的尾端可由驱动缸C1驱动远离或者靠近地垫。加热风机2可由驱动缸C1驱动进行上、下活动,工作人员可根据地垫的厚度来调节加热风机与地垫之间的距离。

一预覆膜单元,该预覆膜单元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在预加热单元的后方;

预覆膜单元包括自上而下呈三角状依次分布的薄膜安装辊5、张拉棍8及覆膜辊10,在覆膜辊10与输送带之间留有容地垫通过的间隙,覆膜辊10可由一对安装在覆膜机架4上的驱动缸E19驱动上下往复运动,薄膜安装辊5通过活动杆6与安装在覆膜机架4上端的固定杆7相连接,并且活动杆6与固定杆7之间铰接,活动杆6的底端通过过渡杆12与驱动缸A11相连接,活动杆6可由驱动缸A11驱动沿着活动杆6与固定杆7之间的铰接点进行上、下摆动。

一后覆膜单元,该后覆膜单元设置在输送带的出料端处,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加热辊16、挤压辊14,加热辊16与挤压辊14由驱动机构B驱动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驱动机构B包括一对驱动加热辊16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缸F20、一对驱动挤压辊14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缸G13 ,在覆膜机架4的侧端还安装有一对竖直设置的导轨J23,同时在加热辊16、挤压辊14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导轨J23相配合的滑块K22。对于驱动机构B的设置,对于加热辊与挤压辊采用独立的驱动缸来驱动,使得加热辊可单独上行来调节两者的间距,以满足不同厚度的地垫需求,而挤压辊可在输送的过程中单独向上动作进行挤压,确保覆膜效果,而通过导轨J与滑块K的配合,使得加热辊与挤压辊在上下运动时更加的稳定,也能起到导向作用。

一冷却单元,冷却单元沿着地垫的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带的出料端的后侧,包括一对上下分布的冷却水辊15,冷却水辊15安装在冷却支架18上,位于上端的冷却水辊15由驱动机构D驱动靠近或远离位于下端的冷却水辊15,冷却支架18由移动机构驱动靠近或远离覆膜机架。

驱动机构D包括一对安装在冷却支架18上的驱动缸H24。

移动机构包括一对沿着地垫输送方向延伸的移动导轨26,同时在冷却支架18的底端安装有与移动导轨26相配合的移动滑块27,冷却支架18由驱动缸I25驱动沿着移动导轨26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可缩短冷却水辊15与覆膜支架4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在地垫刚从覆膜支架4上送出后,及时送到冷却水辊15处 ,避免地垫产生形变而撞击冷却水辊15,同时在接收到地垫后,再拉长冷却水辊15与覆膜支架4之间的间距,以确保加热、冷却效果。

工作原理:在对EVA地垫进行覆膜时,首先,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覆膜的地垫的厚度,通过驱动缸E19驱动覆膜辊10、驱动缸F20驱动加热辊16以及驱动缸H24驱动位于上端的冷却水辊15上下动作来调节覆膜辊10与输送带之间的间距、加热辊16与挤压辊14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冷却水辊15之间的间距,然后,由驱动缸I25驱动冷却支架18靠近覆膜支架4,再由工作人员将带覆膜的地垫放置在覆膜机架4上的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输送地垫至加热风机2下先进行预加热,然后再将地垫推送至覆膜辊10下,将薄膜9附在地垫的表面,待地垫移动至加热辊16处时,通过驱动缸B13将挤压辊14上移,压紧地垫,通过利用加热辊16将地垫表面的薄膜9加热贴紧,然后将地垫输送至冷却单元处,在位于下端的冷却水辊15接受到地垫后,再通过驱动缸I25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拉长冷却水辊15与覆膜支架4之间的间距,最后利用冷却水辊15对地垫加速冷却,完成对地垫的覆膜。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