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复合身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711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智能复合身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复合身管。



背景技术:

传统火炮发射由于火炮发射的受力是瞬间过程,火炮身管的内表面瞬间发生塑性变形,在高温高压的化学腐蚀作用下产生烧蚀、微裂纹等,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裂纹等缺陷不断发展,最后导致身管失效。传统的火炮身管基本上都是用PCrMoNiVA钢,以锻压和切削加工制成,用以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和耐久性,炮架也使用炮钢制成。由于钢的密度大,势必使火炮整体重量加大,从而影响了火炮在作战过程中的机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复合身管,采用钢丝网缠绕形成内管,并在内管外侧采用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缠绕行程外管,行程具有一定柔性的火炮身管,在发射弹丸过程中,允许身管有一定的变形,能够提高弹丸外弹道的速度,延长火炮身管的使用寿命,减轻身管重量,改善火炮机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复合身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采用无机粘合剂粘接,内管为钢丝网缠绕层,外管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层。

优选地,所述的内管的外壁设有多组稳固件,所述的稳固件包括有紧固环,所述的紧固环的一侧环形设有多组紧固臂,所述的紧固环的另一侧环形设有多组固定口。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口的口径大于紧固臂的宽度,所述的固定口为弧状,紧固臂能够插入到固定口内,形成多组稳固件的连接件,保证火炮身管的稳定性。

所述钢丝网缠绕层为采用传统炮钢拉成的钢丝编织成的钢丝网逐层缠绕形成。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层为采用浸渍无机粘合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形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钢丝网缠绕形成内管,并在内管外侧采用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缠绕行程外管,行程具有一定柔性的火炮身管,在发射弹丸过程中,允许身管有一定的变形,能够提高弹丸外弹道的速度,延长火炮身管的使用寿命,减轻身管重量,改善火炮机动性,通过控制不同编织层的细丝直径、编织的缠绕角控制火炮身管的刚性和径向压力的作用规律,达到减轻武器装备的重量,增强火炮身管的寿命,提高弹丸出口速度的目的,钢丝网的作用是保持火炮身管的刚性,并提高火炮承受径向压力和摩擦力的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柔软的纤维材料作为承载体,用高分子和无机材料为粘合剂,使纤维按受力要求在结构中预定的方向固定下来,从而形成轻质承力结构材料,其比重远远小于合金钢,可获得较大的比强度并与传统炮钢丝网共同实现火炮身管在弹丸发射过程的一定程度的柔性变形,同时可在内管与外管的夹层之间设有稳固件,保证发射射击的准确性及身管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包括内管2和外管1,内管2与外管1之间采用无机粘合剂粘接,内管2为钢丝网缠绕层,外管1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层;所述钢丝网缠绕层为采用传统炮钢拉成的钢丝编织成的钢丝网逐层缠绕形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层为采用浸渍无机粘合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形成。

优选地,所述的内管2的外壁设有多组稳固件3,所述的稳固件3包括有紧固环4,所述的紧固环4的一侧环形设有多组紧固臂5,所述的紧固环4的另一侧环形设有多组固定口6。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口6的口径大于紧固臂5的宽度,所述的固定口6为弧状,紧固臂5能够插入到固定口6内,形成多组稳固件3的连接件,保证火炮身管的稳定性及刚性。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钢丝网缠绕形成内管,并在内管外侧采用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缠绕行程外管,行程具有一定柔性的火炮身管,在发射弹丸过程中,允许身管有一定的变形,能够提高弹丸外弹道的速度,延长火炮身管的使用寿命,减轻身管重量,改善火炮机动性,通过控制不同编织层的细丝直径、编织的缠绕角控制火炮身管的刚性和径向压力的作用规律,达到减轻武器装备的重量,增强火炮身管的寿命,提高弹丸出口速度的目的,钢丝网的作用是保持火炮身管的刚性,并提高火炮承受径向压力和摩擦力的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柔软的纤维材料作为承载体,用高分子和无机材料为粘合剂,使纤维按受力要求在结构中预定的方向固定下来,从而形成轻质承力结构材料,其比重远远小于合金钢,可获得较大的比强度并与传统炮钢丝网共同实现火炮身管在弹丸发射过程的一定程度的柔性变形。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安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