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抓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10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防卫抓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戴在手上的防卫抓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公安系统、航空安全员等对防护用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制服歹徒时,手部对制服歹徒起最主要的作用,因此对手部的保护至关重要,现有抓套材质过软或过硬、缺乏灵活性,无法帮助使用者在面临歹徒时有效保护手部和制服歹徒,难以起到防身作用和护卫作用。

本申请人2015年04月15日公开有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420735935.X、公开号为204259898U,该专利公开了防身护卫抓套,包括上掌套、与所述上掌套铰接的下掌套,上掌套设有弹子轴,弹子轴内有若干弹子,下掌套设有弹子槽,弹子槽具有从轴套内壁表面斜向凿入的斜坡,斜坡的深度沿着上掌套合拢时弹子轴的转动方向呈阶梯状逐渐加深。该抓套可保护手部并制服歹徒,可在合拢和张开间切换,且合拢时无法回转,无需用力即可防止歹徒挣脱,达到防身和护卫性功能。但这种利用弹子轴铰接的抓套咬合力不够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抓合力强、不易被挣脱的防卫抓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卫抓套,包括手掌部分和手指 部分,手掌部分和手指部分之间以使手指部分单方向向手心内转动内握的棘齿轴机构铰接;所述棘齿轴机构包括同轴并排的圆筒形的、接触面棘齿可啮合的手掌棘轮和手指棘轮,还包括圆柱形的连接轴和弹簧;所述手掌棘轮不可转动地横向连接在手掌部分上端,手指棘轮不可转动、可轴向移动地横向连接在手指部分下端;连接轴为台阶轴,由一段外径大的开锁按键和一段外径小的长圆柱体顺次相连整体构成,所述长圆柱体穿过手掌棘轮后连接到手指棘轮上;所述弹簧套在长圆柱体上处于压缩状态地位于开锁按键和手掌棘轮之间使手掌棘轮和手指棘轮的接触面啮合,按下开锁按键可推动手指棘轮使手掌棘轮与手指棘轮的接触面解除啮合。接触捏合后手指部分和手掌部分之间可随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掌部分主体为与手掌位置对应、可套在手掌上的掌套;所述掌套手背部顶端中部一体地设有向手指部分凸出的、左右方向圆筒状的手掌棘轮套筒;所述手指部分可包覆在手指下部手背面,其底端的左右两边分别一体地设有向手掌部分突出的左右方向圆筒状的、轴心一致的按键套筒和手指棘轮套筒;所述手掌棘轮不可转动地套设在手掌棘轮套筒内,所述手指棘轮则不可转动、但可轴向往复移动地套设于手指棘轮套筒内;所述长圆柱体穿过按键套筒、手掌棘轮、手掌棘轮套筒后插入手指棘轮套筒内和手指棘轮连接,弹簧位于按键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掌棘轮为两截同轴台阶圆筒,一截为外径大的凸台圆筒,另一截为外径小的棘轮圆筒,棘轮圆筒适配地插入手掌棘轮套筒内,凸台圆筒卡在手掌棘轮套筒外;凸台圆筒内设有支撑平台,所述弹簧位于开锁按键和支撑平台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掌棘轮套筒左端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自手掌棘轮套筒 左端面向右凹入的垂直于轴线方向为通槽状的固定齿卡槽;在凸台圆筒的右端面向右、沿着棘轮圆筒外表面设有两个与固定齿卡槽位置对应、形状适配的、可正好卡入固定齿卡槽内的固定齿。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指棘轮套筒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自手指棘轮套筒右端面开口,沿轴心延伸小于手指棘轮套筒长度的定位卡槽;所述手指棘轮圆筒外表面右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卡,所述凸卡正好位于定位卡槽内,可沿定位卡槽的槽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轴通过螺钉将在手指棘轮的外端面和手指棘轮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棘齿轴机构还设有限制手指棘轮向外端滑动范围的堵塞,所述堵塞为圆柱形,自手指棘轮套筒的右端面紧塞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掌部分手背底部设有与手腕位置对应的护腕,护腕为扣在手腕背部的弧形板状,护腕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穿入绑带后可将护腕紧绑在人手腕处的条状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卫抓套包括整体包裹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尖的指尖部分,所述指尖部分以与手指部分连接处为轴向手心方向弯转成一个固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指部分的手背部顶端中部设有向上凸出具有左右方向通孔的手指轴套,手指轴套上径向设有两个定位销孔,为通孔;所述指尖部分背部底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向下突出的、沿左右方向延伸位于手指轴套的两边且轴心一致的第一轴筒和第二轴筒;设有长条柱体结构的手指轴不可转动地适配穿入第一轴筒、手指轴套、第二轴筒;所述手指轴中部设有与手指轴套上两个定位销孔位置对应的定位槽孔,通过定位销穿过定位销孔后连接在定位槽孔 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卫抓套,设有与手掌部分连接的手掌棘齿,与手指部分连接的手指棘齿,利用手掌棘齿和手指棘齿的接触面啮合来限制手指部分相对于手掌部分只能向握拳的方向转动,方便抓捕歹徒,不会轻易被挣脱,还设有连接轴与手指棘齿固定连接,推动连接轴端头的开锁按键可带动手指棘齿与手掌棘齿解除啮合,简单快速松开防卫抓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卫抓套的部件分解图。

图2为手掌棘轮的竖剖视图。

图3为棘齿轴机构啮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卫抓套,以右手戴的防卫抓套为例。左手戴的防卫抓套同样适用。所述防卫抓套为硬质材料,整体与手形状适配,可以带在手上,仅在手指和手掌连接处以轴转动连接。所述防卫抓套包括手掌部分1、手指部分2和指尖部分3,手掌部分1和手指部分2之间以棘齿轴机构4铰接,当棘齿啮合时,手指部分2只能单方向向手心内转动,指尖部分3和手指部分2之间则优选角度固定地连接,或者指尖部分3和手指部分2同样以棘齿轴机构4连接。

所述棘齿轴机构4包括位于同轴线并排圆筒形的、接触面棘齿啮合的手掌 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还包括圆柱形的连接轴43和弹簧45。

所述手掌棘轮41与手掌部分1不可转动地套接到一起,手指棘轮42与手指部分2仅在轴线方向可移动的、也不可转动地连接到一起,连接轴43包括一端为圆柱体结构、圆周直径大的开锁按键431,一端为圆柱体结构、圆周直径小的、穿过手掌棘轮41后端头连接到手指棘轮42上的长圆柱体432,所述弹簧45套在长圆柱体432上处于压缩状态地位于开锁按键431和手掌棘轮41之间,自由状态时,由于弹簧受压,使手掌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的接触面啮合,这时手指部分2和手掌部分1因手掌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的啮合,仅可以向手心内握的方向转动,按下开锁按键431,将手指棘轮42往外推,可使手掌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的接触面脱离啮合,脱离啮合时手掌部分1和手指部分2之间以连接轴43为轴随意转动。

具体地,在手掌部分1上,设有与手腕位置对应的护腕12,与手掌位置对应、可套在手掌上的掌套13,大拇指对应位置设有可以将大拇指包裹护住的大拇指套14,设置大拇指套14可以保护大拇指,或者不设置大拇指套14,不设置大拇指套14使抓捕时大拇指更灵活;护腕12为弧形板状的扣在手腕背部,护腕12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条状的通孔,可以穿入绑带,将护腕12紧绑在人手腕处。

掌套13手背部顶端中部设有向手指部分2凸出的手掌棘轮套筒11,手掌棘轮套筒11为图示左右方向的圆筒状,为了防止手掌棘轮41在其内转动,手掌棘轮套筒11靠近大拇指套14的一端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自手掌棘轮套筒11左端面向右凹入的垂直于轴线方向上为通槽状的固定齿卡槽111,或者不为通槽状,自所述手掌棘轮套筒11的左端面沿轴线方向,在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一段凹入的 固定齿卡槽(图中未示出),也可以是其它防止转动的结构供手掌棘轮套入,防其转动。

手指部分2可包覆在手指中部手背面,仅仅包覆手指中部的手背面使握的时候更灵活,因为手指中部为人手指关节转折多的部位,在手指中部设挡板会妨碍人握拳,使抓握的时候不舒服。手指部分2的图示底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向手掌部分1突出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心一致的按键套筒21和手指棘轮套筒22,按键套筒21和手指棘轮套筒22位于手掌棘轮套筒11的两边且轴心一致,通过棘齿轴机构4穿过按键套筒21、手掌棘轮套筒11和手指棘轮套筒22后将手指部分2和手掌部分1铰接在一起,按键套筒21靠近大拇指套14,手指棘轮套筒22远离大拇指套14。手指棘轮套筒22内壁上设有圆周方向间距一致的三条定位卡槽221,定位卡槽221在手指棘轮套筒22远离大拇指套14的端面开口,沿手指棘轮套筒22的轴心方向延伸,小于手指棘轮套筒22的长度,这是为了引导手指棘轮42只能轴向往复移动,并为其限位。

如图2所示,手掌棘轮41为一体构成的两截同轴台阶圆筒,图示左边为外径大的凸台圆筒411,右边为外径小的棘轮圆筒412;棘轮圆筒412自左向右适配的插入手掌棘轮套筒11内,凸台圆筒411卡在手掌棘轮套筒11外,在凸台圆筒411的右端面向右、沿着棘轮圆筒412外表面设有两个与固定齿卡槽111位置对应、形状适配的固定齿413,当棘轮圆筒412插入手掌棘轮套筒11内时,固定齿413可正好卡入固定齿卡槽111内,凸台圆筒411的内径大于棘轮圆筒412的内径,因此在棘轮圆筒412的顶面、凸台圆筒411内形成了一个支撑平台414,棘轮圆筒412的右端面上设有一圈向右的棘齿。手指棘轮42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与棘轮圆筒412的外径和内径大小一致,手指棘轮42左端面上设有 一圈向左的棘齿。棘轮圆筒412上的棘齿和手指棘轮42上的棘齿可以啮合,啮合后形成仅可以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棘齿机构,手指棘轮42圆筒外表面右端设有沿圆周等距分布的三个凸卡421,手指棘轮42自右侧插入手指棘轮套筒22内,凸卡421正好位于定位卡槽221内,使手指棘轮42只能沿定位卡槽221轴向往复移动;连接轴43包括左端为圆柱体结构、圆周直径大的、与按键套筒21内圈适配的开锁按键431,右端为圆柱体结构、圆周直径小的、与棘轮圆筒412和手指棘轮42内圈直径适配的长圆柱体432,手指棘轮42右端面闭合、仅在圆心处设有可供螺钉穿过的通孔,连接轴43自按键套筒21左侧插入穿过弹簧45、按键套筒21、手掌棘轮41(置于手掌棘轮套筒11内)后,连接轴43右端的长圆柱体432插入手指棘轮42内(置于手指棘轮套筒22内),螺钉自右向左穿过手指棘轮42右端面的孔螺接在长圆柱体432右端面上,使连接轴43和手指棘轮42固定连接到一起(如图3、图4所示);弹簧45套在长圆柱体432外、处于压缩状态的设置在开锁按键431的右端面和支撑平台414之间,如此使手掌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啮合在一起。由于连接轴43与手指棘轮42固定连接在一起,向右按压连接轴43会带动手指棘轮42向右移动,如此就是手掌棘轮41和手指棘轮42脱离了啮合。

具体地,手掌棘轮41通过固定齿413卡在固定齿卡槽111内,使手掌棘轮41和手掌部分1始终保持不可转动的连接,手指棘轮42通过凸卡421卡在定位卡槽221内,使手指部分2和手指棘轮42始终保持不可转动的连接,当人手向内握的时候,手指棘轮42左端面和手掌棘轮41右端面上啮合的棘齿使手指部分2以向内握的方向转动,而想要张开手指时,手指棘轮42左端面和手掌棘轮41右端面上啮合的棘齿卡住不能转动;连接轴43与手指棘轮42固定连接,向右按 开锁按键431会带动手指棘轮42向右移动,进而使手指棘轮42左端面和手掌棘轮41右端面上的棘齿分离不再啮合,这时人手可张开;松开开锁按键431,弹簧45恢复弹性形变会以支撑平台414为基础,将连接轴43向左顶,使手指棘轮42左端面和手掌棘轮41右端面上的棘齿重新啮合。

棘齿轴机构4还包括堵塞44。堵塞44为圆柱形,自手指棘轮套筒22右端面向内紧塞入,用来限位手指棘轮42向右滑动的范围,避免手指棘轮42上的凸卡421脱离定位卡槽221的范围。堵塞44还可以遮挡螺钉起到美观的作用。

手指部分2的手背部顶端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具有左右方向通孔的手指轴套23,手指轴套23上设有两个定位销孔231,定位销孔231自手指轴套23手背部外表面向内垂直于轴线方向连通到手指轴套23内空心处。

指尖部分3手指背部底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向下突出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心一致的第一轴筒31和第二轴筒32,第一轴筒31和第二轴筒32位于手指轴套23的两边且轴心一致,通过手指轴5穿过第一轴筒31、手指轴套23和第二轴筒32后将指尖部分3和手指部分2连接在一起,第一轴筒31靠近大拇指套14为通孔结构,第二轴筒32远离大拇指套14为具有自左向右凹入的与手指轴5右端形状适配的槽结构,远离大拇指套14的端面封闭。

所述指尖部分3为整体包裹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尖的形状,是人手用力握时受力的部分,指尖部分3与手指部分2之间以手指轴5为轴,指尖部分3向手心方向弯转一个固定角度,具有一定的角度使人手指用力更方便。或可采用与手指部分2和手掌部分1之间一样,在指尖部分3和手指部分2之间设有一个棘齿轴机构4连接。

手指轴5为长条柱体形状,指尖部分3上的第一轴筒31和第二轴筒32位于 手指部分2上手指轴套23的两边,手指轴5穿过第一轴筒31的通孔、穿过手指轴套23的通孔、最后插入第二轴筒32的槽内,手指轴5中部设有与手指轴套23上两个定位销孔231位置对应的定位槽孔51,通过定位销6穿过定位销孔231后固定连接入定位槽孔51内,具体的定位销6为滚花销。为了更好的将手指轴5上的定位槽孔51与定位销孔231的位置对准,将手指轴5插入第二轴筒32的手指轴右端52部分设计为不为圆形的其它形状,或者设计为在截面所示的边缘沿轴线方向缺口使该部分手指轴5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不为完整圆形的形状,第二轴筒32内槽的形状与手指轴右端52形状适配,并且手指轴右端52不为圆形可分担在手指用力握时定位销6受到的应力,进一步的,手指轴5位于第一轴筒31内的手指轴左端51设计为比手指轴5中部圆周直径大的不完整圆形,方便手指轴5自左向右插入,第一轴筒31内通孔的形状与手指轴左端51形状适配,同样的,手指轴左端51不为圆形可分担在手指用力握时定位销6受到的应力。

还有一种实施例,所述手掌棘轮41可以反过来与手指部分2固定连接到一起,手指棘轮42可以反过来与手掌部分1仅在轴线方向可移动但不可转动地连接到一起,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卫抓套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