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抗敏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443发布日期:2018-10-19 23:2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抗敏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织物的领域,特别指一种多功能抗敏织物,利用疏水性纱体或疏水材料以形成一疏水编织面或疏水薄膜,以供搭配功能性材料及抗敏材料而制成各种可穿着于身上的制品,兼具使用时的功能性及避免过敏现象者。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人们使用各种经过编织、纺织或针织等织物来制作生活中所需的各式纺织品,例如:衣物、窗帘、桌巾等等,而针对不同的需求的纺织品,除了加工方式及制造方法不同,近年来,更多了具有各种功能的功能性织物。

一般来说,这些功能性织物应用于衣物时,除了要有良好的功能性之外,另外会追求的就是衣物本身在穿着时的舒适性或是抗菌效果等,这类布料除了以具有该些功能并已经纺织好的成品布进行组合、贴合以制成符合要求的纺织品,如同中国台湾第M481132号专利「复合式保暖弹性布料」,其包含一弹性保暖棉层、一平织布表层与一针织布里层,并采用贴合的方式将平织布表层与针织布层分别贴合于弹性保暖布料层的二侧。由于这类采用贴合制成的成品布料,容易因为清洗过程而导致脱落或分离,使其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且功能性也会大打折扣,再者,该种多层结构的成品布料也会较单层布体更为厚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曾针对上述缺点进行改善,进而研发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504822号「多功能布体」,利用不同密度的编织制程,将二种不同功能性的纱体编织成一单层结构的成品布料,正因为如此,该种多功能布体有可能因功能材料与皮肤接触会造成过敏现象,这种成品布料就无法直接使用于人身穿着的衣物。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研究,以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一步设计出一种能够结合多功能性及抗敏效果的多功能抗敏织物,期能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抗敏织物,利用多层式编织的方式亲水性纱体及疏水性纱体编织成为至少二层的织物结构,使其一外表面形成亲水编织层,另一外表面为疏水编织层,并将一抗敏材料涂布于该疏水编织层而形成一抗敏层,以及将一具有亲水效果的功能材料涂布于该后亲水编织层后而形成一功能层,依据此一结构所形成的织物可做成供穿着用的衣物或配件,凭借该疏水编织层及该抗敏层能够彻底避免该功能涂料附着于其上,进而阻绝该功能层的材料可能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而产生的过敏现象,且该功能层系亲水性材料而能紧密地与该亲水编织层作结合,避免使用脱落的问题,还能让使用者能够使用到较轻薄和具有多种功能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抗敏织物,系于一亲水性编织层的一面以疏水材料涂布有一层疏水薄膜,并将一抗敏材料涂布于该疏水薄膜而形成一抗敏层,以及将一具有亲水效果的功能材料涂布于该后亲水编织层后而形成一功能层,依据此一结构所形成的织物可做成供穿着用的衣物或配件,凭借该疏水薄膜及该抗敏层能够彻底避免该功能涂料附着于其上,进而阻绝该功能层的材料可能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而产生的过敏现象,且该功能层系亲水性材料而能紧密地与该亲水编织层作结合,避免使用脱落的问题,还能让使用者能够使用到较轻薄和具有多种功能性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抗敏织物,其特征是包括:

一亲水编织层,是由亲水性纱体编织而成;

一疏水编织层,是由疏水性纱体编织而成,且该亲水编织层及该疏水编织层以多层式编织方式结合成一至少二层的织物结构,使该亲水编织层位于外侧面,以及该疏水编织层位于内侧面;

一抗敏层,布设于该疏水编织层的表面;及,

一功能层,布设于该亲水编织层的表面,且该功能层是亲水性材质以附着于该亲水编织层的表面,且不会附着于该抗敏层及该疏水编织层。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亲水性纱体是植物性纤维、动物性纤维、具有吸水效果的人造化学纤维或具有吸水效果的混纺纤维制成。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具有吸水效果的人造化学纤维是超细纤维或异形断面纤维。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疏水性纱体是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或添加拨水功能的人造或动植性纤维制成。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功能层选自:二氧化钛、纳米硅片、硅酸盐、银离子、纳米碳管、纳米碳球、活性碳、氮化硼、防蚊剂、精油、抗菌原料、远红外线原料、负离子矿石原料、防泼水剂、沸石、抗UV、防电磁波材料的其中之一制成。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还包含一介质纱体,其与该亲水性纱体与该疏水性纱体以多层式编织方式结合成一至少三层的织物结构。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介质纱体的材质是黑色活性碳纤维或兼具保暖与隔热的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抗敏织物,其特征是包括:

一亲水编织层,是由亲水性纱体编织而成;

一疏水薄膜,是通过涂布方式设于该亲水编织层的一面的疏水涂料;

一抗敏层,布设于该疏水薄膜的表面;及,

一功能层,布设于该亲水编织层的表面,且该功能层是亲水性材质以附着于该亲水编织层的表面,且不会附着于该抗敏层及该疏水薄膜上。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亲水性纱体是植物性纤维、动物性纤维、具有吸水效果的人造化学纤维或具有吸水效果的混纺纤维制成。

所述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其中,该具有吸水效果的人造化学纤维是超细纤维或异形断面纤维。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出的多功能抗敏织物具有良好的抵抗过敏效果,且该功能层也不会因为使用时间增长而使结构分离,导致使用不便和功能性变差的缺失,且较为轻薄不会带给人厚重感,因而特别适用作为穿着的衣物及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多功能抗敏织物;11-亲水编织层;111-亲水性纱体;12-疏水编织层;121-疏水性纱体;13-抗敏层;14-功能层;15-介质纱线;16-疏水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大众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抗敏织物1包括一亲水编织层11、一疏水编织层12、一抗敏层13及一功能层14。

其中该亲水编织层11由一亲水性纱体111编织而成,应注意的是,该亲水性纱体111选自如:棉、螺萦纤维、竹纤维、麻纤维等植物性纤维,或是羊毛、蚕丝等动物性纤维,或是具吸水效果的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人造化学纤维,或混纺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其中之一而制成,而其中的该人造化学纤维选自如:超细纤维或异形断面纤维其中之一,其利用纺纱或本身的特殊结构而形成亲水性纤维。

该疏水编织层12则是由一疏水性纱体121编织而成,且该亲水编织层11及该疏水编织层12以二层式编织方式或多层式编织方式结合成的至少二层的结构体,也就是直接将该亲水性纱体111及该疏水性纱体121进行交错编织,以使该亲水编织层11位于外侧面,以及该疏水编织层12位于内侧面;应注意的是,该疏水性纱体121选自如: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或添加拨水功能的各种人造或动植性纤维等疏水性纤维其中之一而制成;抑或是以前述亲水性纱体111经过各种不同的制程,如:浸泡、涂布或是喷涂等方式,与各种疏水性材料进行结合以形成所需的该疏水性纱体121,再进行编织形成而形成该疏水编织层12。

该抗敏层13系布设于该疏水编织层12的表面。

该功能层14选自如:二氧化钛、纳米硅片、硅酸盐、银离子、纳米碳管、纳米碳球、活性碳、氮化硼、防蚊剂、精油、抗菌原料、远红外线原料、负离子矿石原料、防泼水剂、沸石、抗UV、防电磁波材料及其组合其中之一而制成,该功能层14系布设于该亲水编织层11的表面,且该功能层14主要为亲水性材质以附着于该亲水编织层11的表面,故不会附着于该抗敏层13及该疏水编织层12,以达到抗过敏的效果。

请配合参阅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除了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处以外,本实用新型的该多功能抗敏织物1,更包含一介质纱体15,其与该亲水性纱体111与该疏水性纱体121以多层式编织方式而制成该多功能抗敏织物1,且该介质纱体15的材质是黑色活性碳纤维或兼具保暖与隔热的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在此种情况下,当该功能层14系选用了二氧化钛材料且受到阳光或环境紫外线光源的照射时,而可使本实用新型具备杀抗菌效果与功能,而作为夹在该亲水性纱体111与该疏水性纱体121之间的该介质纱体15的黑色活性碳纤维,除本身为黑色材料而有隔离光线的效果之外,还能过滤臭味及分解部分细菌,让穿着于身上的衣物不致因为运动流汗而产生臭味及病菌,让穿着者运动时更加舒适且不用担心没有立即换装的汗臭造成周围人们的不适感。

请配合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中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该多功能抗敏织物,其包括:一亲水编织层11,是一亲水性纱体111编织而成;一疏水薄膜16,通过涂布方式将疏水涂料设于该亲水编织层11的一面;一抗敏层13,布设于该疏水薄膜16的表面;及一功能层14,布设于该亲水编织层11的表面,且该功能层14是亲水性材质以附着于该亲水编织层11的表面,且不会附着于该抗敏层13及该疏水薄膜16上。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出的多功能抗敏织物1具有良好的抵抗过敏效果,且该功能层也不会因为使用时间增长而使结构分离,导致使用不便和功能性变差的缺失,且较为轻薄不会带给人厚重感,因而特别适用作为穿着的衣物及配件,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价值性、功能性及与同类纺织品的差异化。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