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445发布日期:2018-10-19 23:2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附材料结构领域,涉及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海上石油泄露事件频繁发生,石油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目前如何有效处理溢油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处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学方法通过使用分散剂和直接燃烧来处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处理速度快,但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残留物。相比而言,物理回收借助吸油材料或分离器对海上溢油进行吸附和贮存,不仅可以有效清理污染,同时吸油后物质也容易回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溢油处理方法。

聚丙烯纺粘非织造材料和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它们均具有疏水亲油性、吸油后可悬浮在水面上,因此广泛应用于水面浮油的回收。但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吸油材料结构单一,持油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挤压时易漏油造成二次污染,加之此类材料降解性差,在其使用后增加了环境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解决了现有吸油材料结构的持有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由木棉夹心层和位于木棉夹心层一侧的防渗层组成,木棉夹心层由储油层和位于储油层两侧的吸油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吸油层为细旦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布层。

储油层为木棉纤维网层。

防渗层为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层。

吸油层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和储油层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50~75刺/cm2或115~150 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6.04~19.05g/g,持油率为92.60~96.81%,吸水率为2.51~9.83%。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具有较高吸油倍数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持油性,且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及一定的可降解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油层,2.储油层,3.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由木棉夹心层4和位于木棉夹心层一侧的防渗层3组成,木棉夹心层4 由储油层2和位于储油层2两侧的吸油层1组成。

实施例1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50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9.05g/g,持油率为 95.50%,吸水率为6.81%。

实施例2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62.5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8.23g/g,持油率为 95.93%,吸水率为8.24%。

实施例3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75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7.28g/g,持油率为 96.81%,吸水率为9.83%。

实施例4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115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6.04g/g,持油率为 95.26%,吸水率为9.36%。

实施例5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132.5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6.37g/g,持油率为 93.78%,吸水率为6.05%。

实施例6

吸油层1与储油层2通过针刺加固复合在一起,木棉夹心层4与防渗层3通过喷洒5%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均匀点粘合。

吸油层1的克重为140g/m2,针刺密度为40刺/cm2,储油层2的克重为100g/m2,防渗层3的克重为40g/m2

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为150刺/cm2

木棉夹心结构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数为16.80g/g,持油率为 92.60%,吸水率为2.51%。

当吸油层1与油品接触时依靠细旦聚丙烯纤维的拒水吸油性能和细旦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布较高的空隙率迅速将水排开,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油品吸附,并通过毛细效应将油品快速送到储油层2的木棉纤维网中予以储存。储油层2蓬松的木棉纤维网具有高孔隙率、大的比表面积且木棉纤维本身具有独特中空结构、因此不仅吸油速度快而且饱和吸油量大,在整个产品中发挥主要的吸油、储油作用。防漏层3 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在吸油材料回收时可有效减少漏油,使材料有良好的控油能力。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在50~75刺/cm2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吸油倍数、持油率和吸水率高,,当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在115~150刺/cm2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织造吸油材料木棉夹心结构的吸油倍数、持油率和吸水率略有降低,吸油层1和储油层2的复合加固针刺密度在上述两个范围,材料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性,所有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且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既保留了木棉纤维优异的吸油性能,又因多种材料的复合,多种吸油原理相结合提高了材料的锁油、控油能力,增加了复合吸油材料的防渗漏性能、重复使用性及可降解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