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编袋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650发布日期:2018-08-14 19:1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编袋复合机。



背景技术:

为了贯彻国家建材局〔1996〕20号文件淘汰无复膜水泥包装袋的要求,市面上的塑编袋在出厂前一般都需要经过双面复膜工艺的加工,经过双面复膜工艺加工后的塑编袋,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且不易被损坏,塑编袋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和耐湿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提高了美观性和使用寿命。

塑编袋复合机是一种用于对塑编袋进行复膜的设备,一般包括塑编袋放卷机构、彩印膜放卷机构、热熔膜挤出机构、复膜传动机构、复膜塑编袋收卷机构、电气控制和执行机构,其中复膜传动机构包括

一组成对的挤压辊。复合机工作时,塑编袋放卷机构放卷出塑编袋,同时彩印膜放卷机构放卷出彩印膜,塑编袋和彩印膜经由若干导辊的导向后进入到两个挤压辊之间,与此同时,热熔膜挤出机构的挤出模头将粘合剂挤出至塑编袋和彩印膜之间粘合处。然后经过两个挤压辊的挤压,使彩印膜和塑编袋之间紧密复合。现有技术的塑编袋复合机的两个挤压辊一般都采用胶辊,由于胶辊的硬度较低,经过挤压辊的挤压复合之后可以得到表面较为粗糙的复膜塑编袋。后来市面上又出现了一种能够实现光彩印膜的塑编袋复合机,其采用了两组成对的挤压辊,每组成对的挤压辊中的其中一个挤压辊采用胶辊,而另一个挤压辊则采用镜面辊。在挤压复合过程中,胶辊能够起到传动的作用,而镜面辊由于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使挤压复合后的塑编袋表面变得更加光亮。通过两组挤压辊先后对塑编袋的两侧进行复膜,最终可以得到表面较为光亮的复膜塑编袋。

粗糙表面的复膜塑编袋和光亮表面的复膜塑编袋均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现有技术的塑编袋复合机只能制得一种类型的复膜塑编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厂商会同时配置能够分别复膜得到粗糙表面的复膜塑编袋的塑编袋复合机和复膜得到光亮表面的复膜塑编袋的塑编袋复合机,这样一来成本很高,而且需要占用很多场地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编袋复合机,结构简单,能够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粗糙表面的复膜塑编袋和光亮表面的复膜塑编袋制得,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设备占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编袋复合机,包括复膜传动装置和热熔膜挤出装置,所述复膜传动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三辊机构、四辊机构,三辊机构包括镜面辊A、钢棍A和胶辊A,其中的镜面辊A和胶辊A构成挤压构件A,钢棍A和胶辊A构成顶压构件A,四辊机构包括钢棍B、胶辊B1以及可相互替换使用的胶辊B2和镜面辊B,其中钢棍B和胶辊B1构成顶压构件B,通过胶辊B2和镜面辊B之间相互替换,使得所述胶辊B1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构成挤压构件B或是与胶辊B2构成挤压构件C,所述热熔膜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模头A、挤出模头B、挤出模头C以及切断机构,挤出模头A对应挤压构件A设置,挤出模头B和挤出模头C均对应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设置,挤出模头B和挤出模头C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塑编袋经过的间隙,所述切断机构可分别控制挤出模头A、挤出模头B、挤出模头C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复膜传动装置包括三辊机构和四辊机构,其中三辊机构的镜面辊A和胶辊A构成挤压构件A,挤压构件A可用于塑编袋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之间的挤压复膜,在挤压复膜之前,所述挤出模头A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之间,由于挤压构件A由镜面辊A和胶辊A构成,经过挤压构件A挤压复膜的塑编袋的第一面具有光亮的表面;由于通过胶辊B2和镜面辊B之间相互替换,使得四辊机构中的胶辊B1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构成挤压构件B或是与胶辊B2构成挤压构件C,当胶辊B1与镜面辊B构成挤压构件B时,挤压构件B可用于塑编袋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之间的挤压复膜,在挤压复膜之前,所述挤出模头B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之间,由于挤压构件B由镜面辊B和胶辊B1构成,经过挤压构件B挤压复膜的塑编袋的第二面具有光亮的表面,通过先后对塑编袋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复膜,从而最终能够得到表面光亮的复膜塑编袋;当胶辊B1与胶辊B2构成挤压构件C时,所述塑编袋可通过挤出模头B和挤出模头C之间的间隙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而彩印膜A从挤出模头B和胶辊B1之间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挤出模头B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之间,彩印膜B从挤出模头C和胶辊B2之间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挤出模头C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之间,最终通过挤压构件C将彩印膜A和彩印膜B分别挤压复合于塑编袋的第一、第二面上,由于挤压构件C由胶辊B1与胶辊B2构成,从而最终能够得到表面粗糙的复膜塑编袋。由于热熔膜挤出装置的挤出模头A、挤出模头B、挤出模头C通常是相互连通的,切断机构的设置便于将没有用到的模头进行关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能够对三辊机构和四辊机构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盆和水循环机构,所述镜面辊A、钢棍A、钢棍B以及镜面辊B的轴心处均包括有连通至两端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循环机构的排出口和回收口相连,冷却水盆可用于盛放冷却水,所述钢棍A、胶辊A、钢棍B、胶辊B1、胶辊B2和镜面辊B的下部均置于冷却水盆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镜面辊A、钢棍A、钢棍B以及镜面辊B均是由金属材质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通过在轴心处设置连通至两端的冷却通道,并将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循环机构的排出口和回收口相连,低温水由水循环机构的排出口排出并经由冷却通道,通过与冷却通道内壁接触带走热量,最终导入水循环机构的回收口中进行循环使用,防止镜面辊A、钢棍A、钢棍B以及镜面辊B温度过高,便于复膜塑编袋的快速冷却定型。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两侧均包括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镜面辊A、钢棍A、胶辊A、钢棍B、胶辊B1、胶辊B2以及镜面辊B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安装座,镜面辊A、钢棍A和胶辊A两端的轴安装座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中,钢棍B、胶辊B1、胶辊B2和镜面辊B两端的轴安装座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中,第一滑槽的一端和第二滑槽的一端均设置有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压紧于与其靠近的轴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上部均由可拆卸的盖板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压紧机构的设置便于实现各辊之间紧密配合,提高塑编袋的复膜效果;由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上部均由可拆卸的盖板构成,通过对盖板进行拆卸,能够方便地将轴安装座以及各棍取下,同时也便于镜面辊B和胶辊B2之间的相互替换。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镜面辊B两端的轴安装座上设置有挡块,该挡块在与胶辊B2两端的轴安装座相抵触时能够防止胶辊B2和镜面辊B之间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镜面辊B两端的轴安装座上设置有挡块,该挡块在与胶辊B2两端的轴安装座相抵触时能够防止胶辊B2和镜面辊B的接触,减小摩擦损耗,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A和电机B,电机A和电机B均设置在机架上,电机A位于所述挤压构件A的下方,电机A的输出轴与镜面辊A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电机B位于所述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的下方,电机B的输出轴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一端之间或与胶辊B2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撑紧链带的张紧齿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电机A位于所述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的下方,且电机B位于所述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的下方,尽可能减少电机A的输出轴与镜面辊A一端之间的距离以及电机B的输出轴与镜面辊B一端或与胶辊B2一端之间的距离,便于链带的安装;由于电机B的输出轴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一端之间或与胶辊B2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电机B可带动用于构成挤压构件B的镜面辊B转动或者带动构成挤压构件C的胶辊B2转动,张紧齿轮的设置除了便于链带的安装以外还能够避免链带从齿轮上脱落,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种工作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二种工作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膜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通道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编袋复合机的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包括复膜传动装置和热熔膜挤出装置2,所述复膜传动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三辊机构、四辊机构,三辊机构包括镜面辊A31、钢棍A32和胶辊A33,其中的镜面辊A31和胶辊A33构成挤压构件A,钢棍A32和胶辊A33构成顶压构件A,四辊机构包括钢棍B34、胶辊B135以及可相互替换使用的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其中钢棍B34和胶辊B135构成顶压构件B,通过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相互替换,使得所述胶辊B135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37构成挤压构件B或是与胶辊B236构成挤压构件C,所述热熔膜挤出装置2包括挤出模头Aa、挤出模头Bb、挤出模头Cc以及切断机构,挤出模头Aa对应挤压构件A设置,挤出模头Bb和挤出模头Cc均对应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设置,挤出模头Bb和挤出模头Cc之间间隔形成有供塑编袋经过的间隙,所述切断机构可分别控制挤出模头Aa、挤出模头Bb、挤出模头Cc的启闭,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彩印膜(E,F)和塑编袋D导向的导向辊38,切断机构包括三个可分别与挤出模头Aa、挤出模头Bb、挤出模头Cc配合启闭的堵头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编袋复合机还包括能够对三辊机构和四辊机构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盆43和水循环机构42,所述镜面辊A31、钢棍A32、钢棍B34以及镜面辊B37的轴心处均包括有连通至两端的冷却通道Y,冷却通道Y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循环机构42的排出口和回收口相连,冷却水盆43可用于盛放冷却水41,所述钢棍A32、胶辊A33、钢棍B34、胶辊B135、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的下部均置于冷却水盆43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两侧均包括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滑槽11b和第二滑槽11a,所述镜面辊A31、钢棍A32、胶辊A33 、钢棍B34、胶辊B135、胶辊B236以及镜面辊B3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安装座13,镜面辊A31、钢棍A32和胶辊A33两端的轴安装座13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1b中,钢棍B34、胶辊B135、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两端的轴安装座13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11a中,第一滑槽11b的一端和第二滑槽11a的一端均设置有压紧机构17,压紧机构17优选的为气缸,压紧机构17压紧于与其靠近的轴安装座13上,第一滑槽11b的一端设置的压紧机构17将第一滑槽11b中的各棍压紧于第一滑槽11b另一端处,第二滑槽11a的一端设置的压紧机构17将第二滑槽11a中的各棍压紧于第二滑槽11a的另一端处,所述第一滑槽11b和第二滑槽11a的上部均由可拆卸的盖板12构成,通过拆卸盖板12,能够方便取出轴安装座13以及便于镜面辊B37和胶辊B236之间的相互替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面辊B37两端的轴安装座13上设置有挡块18,通过将镜面辊B37的轴安装座13正向反向安装,可以使其挡块18能够分别与第二滑槽11a的另一端相抵或与镜面辊B37的轴安装座13相抵,该挡块18在与胶辊B236两端的轴安装座13相抵触时能够防止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A14和电机B15,电机A14和电机B15均设置在机架上,电机A14位于所述挤压构件A的下方,电机A14的输出轴与镜面辊A31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电机B15位于所述挤压构件B或挤压构件C的下方,电机B15的输出轴可选择地与镜面辊B37一端或与胶辊B236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撑紧链带的张紧齿轮1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通过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相互替换,将镜面辊B37设置于靠近胶辊B135处,并使胶辊B135与镜面辊B37构成挤压构件B。此时,将电机B15的输出轴与镜面辊B37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使电机B15能够带动镜面辊B37转动,电机A14带动镜面辊A31转动,切断机构则控制挤出模头Aa和挤出模头Bb开启、控制挤出模头Cc关闭,镜面辊B37的轴安装座13正向安装,并使其挡块18与镜面辊B37的轴安装座13相抵,防止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接触,此时,胶辊B236可当做导辊使用。挤压构件A可用于塑编袋D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E之间的挤压复膜,在挤压复膜之前,所述挤出模头A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D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E之间,由于挤压构件A由镜面辊A31和胶辊A33构成,经过挤压构件A挤压复膜的塑编袋D的第一面具有光亮的表面,而后塑编袋D在导向辊38的作用下进入到挤压构件B中,由于挤压构件B可用于塑编袋D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之间的挤压复膜,在挤压复膜之前,所述挤出模头Bb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D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F之间,由于挤压构件B由镜面辊B37和胶辊B135构成,经过挤压构件B挤压复膜的塑编袋D的第二面具有光亮的表面,通过先后对塑编袋D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复膜,从而最终能够得到表面光亮的复膜塑编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相互替换,将胶辊B236设置于靠近胶辊B135处,并使胶辊B135与胶辊B236构成挤压构件C。此时,将电机B15的输出轴与胶辊B236一端之间通过齿轮和链带传动连接,使电机B15能够带动胶辊B236转动,另外将电机A14停机并使三辊机构闲置,切断机构则控制挤出模头Aa关闭,控制挤出模头Bb、挤出模头Cc开启,镜面辊B37的轴安装座13反向安装,并使其挡块18与第二滑槽11a的另一端相抵,使胶辊B236和镜面辊B37之间接触,此时,镜面辊B37可当做钢棍使用。当胶辊B135与胶辊B236构成挤压构件C时,所述塑编袋D可通过挤出模头Bb和挤出模头Cc之间的间隙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而彩印膜AE从挤出模头Bb和胶辊B135之间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挤出模头Bb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D的第一面和彩印膜AE之间,彩印膜Bb从挤出模头Cc和胶辊B236之间导入至挤压构件C中,挤出模头Cc会将粘合剂挤入至塑编袋D的第二面和彩印膜BF之间,最终通过挤压构件C将彩印膜AE和彩印膜BF分别挤压复合于塑编袋D的第一、第二面上,由于挤压构件C由胶辊B135与胶辊B236构成,从而最终能够得到表面粗糙的复膜塑编袋。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