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9802发布日期:2018-08-24 21:2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



背景技术:

噪音,工业发展不需要的副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损害。因此,已经提供了各种方法来防止噪音。作为这种防止噪音的方式,以多种方式进行了用于研发能够延迟、吸收或隔离声音的新的吸音隔音材料的研究。

要求吸音隔音材料的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包括电器如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割草机等,运输工具如车辆、船舶、飞机等,建筑材料如墙壁材料、地板材料等,诸如此类。其他多种工业领域也要求吸音隔音材料。一般而言,除了良好的吸音性质之外,根据它们的应用,要求用于工业的吸音隔音材料具有减轻的重量、阻燃性、耐热和隔热性质。尤其是,对于用于维持在200℃或更高的温度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等的吸音隔音材料,可能进一步要求阻燃性和耐热性。目前,关于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吸音隔音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具有优越的吸音性质、阻燃性、隔热性质和耐热性;通过将各膜层复合成一整体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有机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包括聚酯膜层;所述聚酯膜层的两表面分别镀有第一金属膜层和第二金属膜层;

所述第一金属膜层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所述第二金属膜层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

所述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丁基胶薄膜层,所述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丁基胶薄膜层;

所述聚酯膜层、第一金属膜层、第二金属膜层、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第一丁基胶薄膜层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均通过复合形成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膜层的厚度为30-100um;所述聚酯膜层由95-99%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5%的阻燃剂颗粒经熔融共混,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聚酯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膜层为金层或银层,其厚度均为10-50um;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膜层通过以聚酯膜层为基板,以金或银微粒为薄膜材料,制作工艺包括:

s01先将基板和含有金或银微粒的气化源置于真空容器内,并抽真空;

s02抽至真空后,在真空容器内,由气源发出金或银微粒,金或银微粒向着基板飞行并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形成一金属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膜层和第一金属膜层组成、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和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均为20-80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的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均相同;所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的厚度均为50-150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份:

丁基胶100重量份,增塑剂3-5重量份,硫化剂3-8重量份,促进剂2-5重量份,补强剂30-70重量份,发泡剂0.5-2重量份,活性剂5-10重量份和阻燃剂颗粒2-5重量份;

其中,所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过程;

a、准确称取配方上各原料;

b、将准确称取的丁基胶、增塑剂、补强剂、发泡剂和活性剂投入密炼机中混炼升温至100-120℃,压力为0.45-0.50mpa;

c、投入准确称取阻燃剂颗粒继续混炼升温至160-170℃,下料出片得到混炼胶胶片,压力为0.25-0.30mpa;

d、将混炼胶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8-12小时;

e、将冷却好的混炼胶片投入密炼机中进行一次精炼,精炼的下料温度为140-150℃,压力为0.45-0.50mpa;将精炼后出片得到精炼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8-12小时;

f、将冷却好的精炼胶片、硫化剂、促进剂一同投入密炼机进行混炼,下料温度为100-110℃,压力为0.45-0.50mpa;出片得到丁基胶胶片;

g、将丁基胶胶片制成厚度为50-150um的丁基胶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剂选用黑炭黑或白炭黑或黑炭黑和白炭黑。

进一步地,所述过程c,过程e和过程f中的出片厚度均为6-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有发泡助剂、分散剂、防焦剂、防老剂、抗臭氧剂、防静电剂、防紫外线剂和芳香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具有优越的吸音性质、阻燃性、隔热性质和耐热性;通过将各膜层复合成一整体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有机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性;本发明通过两个丁基胶层作为有机薄膜的外层,利用丁基胶的特性,使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寿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有机薄膜材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聚酯膜层,2-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101-第一金属膜层,102-第二金属膜层,201-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2-第二丁基胶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本发明为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包括聚酯膜层1,聚酯膜层1的两表面分别镀有第一金属膜层101和第二金属膜层102;

第一金属膜层101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金属膜层10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

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

聚酯膜层1、第一金属膜层101、第二金属膜层102、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均通过复合形成一整体结构。

优选地,聚酯膜层1的厚度为50um;聚酯膜层1由97.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2.5%的阻燃剂颗粒经熔融共混,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聚酯薄膜。

优选地,第一金属膜层101为金层或银层,其厚度均为25um;

其中,第一金属膜层101通过以聚酯膜层1为基板,以金或银微粒为薄膜材料,制作工艺包括:s01金或银微粒的气化源置于真空容器内,并抽真空;s02抽至真空后,在真空容器内,由气源发出金或银微粒,金或银微粒向着基板飞行并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形成一金属膜层。

优选地,第二金属膜层102和第一金属膜层101组成、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均相同。

优选地,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和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厚度均为50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均相同;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厚度均为100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份:

丁基胶100重量份,增塑剂4重量份,硫化剂6重量份,促进剂4重量份,补强剂55重量份,发泡剂1重量份,活性剂8重量份和阻燃剂颗粒4重量份;

其中,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过程;

a、准确称取配方上各原料;

b、将准确称取的丁基胶、增塑剂、补强剂、发泡剂和活性剂投入密炼机中混炼升温至100-120℃,压力为0.45-0.50mpa;

c、投入准确称取阻燃剂颗粒继续混炼升温至160-170℃,下料出片得到混炼胶胶片,压力为0.25-0.30mpa;

d、将混炼胶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8小时;

e、将冷却好的混炼胶片投入密炼机中进行一次精炼,精炼的下料温度为140-150℃,压力为0.45-0.50mpa;将精炼后出片得到精炼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8小时;

f、将冷却好的精炼胶片、硫化剂、促进剂一同投入密炼机进行混炼,下料温度为100-110℃,压力为0.45-0.50mpa;出片得到丁基胶胶片;

g、将丁基胶胶片制成厚度为100um的丁基胶薄膜。

优选地,补强剂选用黑炭黑或白炭黑或黑炭黑和白炭黑。

优选地,过程c,过程e和过程f中的出片厚度均为6-8m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有发泡助剂、分散剂、防焦剂、防老剂、抗臭氧剂。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本发明为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包括聚酯膜层1,聚酯膜层1的两表面分别镀有第一金属膜层101和第二金属膜层102;

第一金属膜层101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金属膜层10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

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

聚酯膜层1、第一金属膜层101、第二金属膜层102、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均通过复合形成一整体结构。

优选地,聚酯膜层1的厚度为90um;聚酯膜层1由99%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1%的阻燃剂颗粒经熔融共混,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聚酯薄膜。

优选地,第一金属膜层101为金层或银层,其厚度均为15um;

其中,第一金属膜层101通过以聚酯膜层1为基板,以金或银微粒为薄膜材料,制作工艺包括:s01金或银微粒的气化源置于真空容器内,并抽真空;s02抽至真空后,在真空容器内,由气源发出金或银微粒,金或银微粒向着基板飞行并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形成一金属膜层。

优选地,第二金属膜层102和第一金属膜层101组成、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均相同。

优选地,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和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厚度均为75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均相同;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厚度均为145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份:

丁基胶100重量份,增塑剂5重量份,硫化剂8重量份,促进剂5重量份,补强剂65重量份,发泡剂2重量份,活性剂9重量份和阻燃剂颗粒5重量份;

其中,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过程;

a、准确称取配方上各原料;

b、将准确称取的丁基胶、增塑剂、补强剂、发泡剂和活性剂投入密炼机中混炼升温至100-120℃,压力为0.45-0.50mpa;

c、投入准确称取阻燃剂颗粒继续混炼升温至160-170℃,下料出片得到混炼胶胶片,压力为0.25-0.30mpa;

d、将混炼胶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10小时;

e、将冷却好的混炼胶片投入密炼机中进行一次精炼,精炼的下料温度为140-150℃,压力为0.45-0.50mpa;将精炼后出片得到精炼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10小时;

f、将冷却好的精炼胶片、硫化剂、促进剂一同投入密炼机进行混炼,下料温度为100-110℃,压力为0.45-0.50mpa;出片得到丁基胶胶片;

g、将丁基胶胶片制成厚度为150um的丁基胶薄膜。

优选地,补强剂选用黑炭黑或白炭黑或黑炭黑和白炭黑。

优选地,过程c,过程e和过程f中的出片厚度均为6-8m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有分散剂、防焦剂、防老剂、防静电剂、防紫外线剂。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本发明为一种隔热隔音的新型有机薄膜材料,包括聚酯膜层1,聚酯膜层1的两表面分别镀有第一金属膜层101和第二金属膜层102;

第一金属膜层101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金属膜层10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

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一表面复合有一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

聚酯膜层1、第一金属膜层101、第二金属膜层102、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均通过复合形成一整体结构。

优选地,聚酯膜层1的厚度为30um;聚酯膜层1由9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的阻燃剂颗粒经熔融共混,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聚酯薄膜。

优选地,第一金属膜层101为金层或银层,其厚度均为15um;

其中,第一金属膜层101通过以聚酯膜层1为基板,以金或银微粒为薄膜材料,制作工艺包括:s01金或银微粒的气化源置于真空容器内,并抽真空;s02抽至真空后,在真空容器内,由气源发出金或银微粒,金或银微粒向着基板飞行并附着在基板的一表面上形成一金属膜层。

优选地,第二金属膜层102和第一金属膜层101组成、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均相同。

优选地,第一聚酰亚胺薄膜层2和第二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厚度均为25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均相同;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和第二丁基胶薄膜层301的厚度均为50u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份:

丁基胶100重量份,增塑剂3重量份,硫化剂3重量份,促进剂2重量份,补强剂40重量份,发泡剂0.5重量份,活性剂5重量份和阻燃剂颗粒2重量份;

其中,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过程;

a、准确称取配方上各原料;

b、将准确称取的丁基胶、增塑剂、补强剂、发泡剂和活性剂投入密炼机中混炼升温至100-120℃,压力为0.45-0.50mpa;

c、投入准确称取阻燃剂颗粒继续混炼升温至160-170℃,下料出片得到混炼胶胶片,压力为0.25-0.30mpa;

d、将混炼胶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12小时;

e、将冷却好的混炼胶片投入密炼机中进行一次精炼,精炼的下料温度为140-150℃,压力为0.45-0.50mpa;将精炼后出片得到精炼胶片放置环境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冷却12小时;

f、将冷却好的精炼胶片、硫化剂、促进剂一同投入密炼机进行混炼,下料温度为100-110℃,压力为0.45-0.50mpa;出片得到丁基胶胶片;

g、将丁基胶胶片制成厚度为50um的丁基胶薄膜。

优选地,补强剂选用黑炭黑或白炭黑或黑炭黑和白炭黑。

优选地,过程c,过程e和过程f中的出片厚度均为6-8mm。

优选地,第一丁基胶薄膜层201以重量份计还包括有防老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