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2851发布日期:2018-12-01 02:3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布料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网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网布一般为单层结构,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有一此产品需要采用三维立体织物,这种单层网布就无法满足需要;而目前的立体网布通常包括上下层的网布,上下层的网布平行设置,在上下两层网布之间密布有纵向设置聚酯纤维丝组,每组聚酯纤维丝由聚酯纤维丝交叉呈“x”设置组成,这种立体网布生产先将网布编织出来,然后将聚酯纤维丝组植到两层网布之间,生产过程需要采用多道工序完成,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这种立体网布使用一段时间后中间的聚酯纤维丝组容易变形,使得网布的弹性效果、呼吸性和透气性较差。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加工且具有显著的弹性、呼吸性和透气性高的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具有网孔的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

(2)对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进行平面固定;

(3)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

(4)在所述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对应贴合,并利用所述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

(5)在所述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分开一设定距离,使所述融化橡胶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产生多个与所述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6)对所述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凝固,使所述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

在所述步骤(1)中,利用橡胶丝与纤维丝捻合在一起形成编织纱线,再利用此编织纱线编织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

使用加工机械,所述加工机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平板,和平行设于第一平板下方的第二平板;

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第一网布层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的下表面,将所述第二网布层固定于所述第二平板的上表面,并使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上下相对应;

在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第一网布层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网布层的上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

所述第一网布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所述第二网布层相对应的第一拉丝面;所述第二网布层具有与所述第二平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面,和与所述第一网布层相对应的第二拉丝面;所述第一平板具有与所述第一网布层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一背面;所述第二平板具有与所述第二网布层连接的第二连接板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背面;所述加工机械还包括向所述第一连接面或第一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的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向所述第二连接面或第二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的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对第一平板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对第二平板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向所述第一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的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向所述第二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的第二橡胶涂刷装置,承载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承载装置,承载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承载装置,以及对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和对水溶性胶进行溶解的冷却溶胶装置;在所述冷却溶胶装置中装入0℃至50℃的冷却水;

在所述步骤(2)中,利用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对所述第一平板进行承载,利用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对所述第二平板进行承载;利用所述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或第一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利用所述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或第二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利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平板进行加热使第一平板与第一网布层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所述第一网布层粘结在所述第一平板上进行固定;利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二平板进行加热使第二平板与第二网布层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所述第二网布层粘结在所述第二平板上进行固定;

在所述步骤(3)中,利用所述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在所述第一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并利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平板进行加热而对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进行加热,使所述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保持融化状态;利用所述第二橡胶涂刷装置在所述第二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并利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二平板进行加热而对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进行加热,使所述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保持融化状态;

在所述步骤(4)中,操作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将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连接板面与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连接板面相对应,使所述第二网布层的第二拉丝面与第一网布层的第一拉丝面对应接触在一起,进而使所述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与所述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接触并融合在一起;

在所述步骤(5)中,操作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将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拉开一段距离,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分开所述设定距离,使所述第一拉丝面和第二拉丝面上融合在一起的融化橡胶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产生多个与所述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在所述步骤(6)中,操作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使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带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进入到所述冷却溶胶装置的冷却水中,利用低于融化橡胶融化温度的水对融化橡胶进行冷却,进而对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的橡胶拉丝进行定型,使所述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同时冷却水将第一连接面和第一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及第二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溶解而失去粘结作用,使所述第一网布层从所述第一平板上脱离,所述第二网布层从所述第二平板上脱离,然后将立体网布取出晾干即得成品。

所述冷却溶胶装置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设于进水口的进水阀和进水管,以及设于出水口的出水阀;

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包括与所述水箱内底部连接并向上延伸的第一流体压缸;所述第一流体压缸包括与下端所述水箱内底部连接的第一外筒,和设于第一外筒内并向上滑动伸缩的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内杆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处于下方的第一背面上;

所述第二承载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背面连接的第二流体压缸,承载第二流体压缸的第一横梁,驱动第二流体压缸沿第一横梁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横梁转动带动第二流体压缸翻转的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流体压缸包括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的第二外筒,和设于第二外筒内并向下滑动伸缩的第二内杆;所述第二内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处于上方的第二背面上;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上端通过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横梁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的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杆相配合并与第一滑套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螺套,与第一螺杆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与第一螺杆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支撑块均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横梁转动的第二电机,以及两个分设于第一横梁两端并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一刷胶辊,所述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二刷胶辊;所述第一刷胶辊和第二刷胶辊配设有第一过渡胶辊,对第一过渡胶辊提供水溶性胶的第一供胶槽,承载第一供胶槽并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平行的第二横梁,连接于第一供胶槽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第一连接架,驱动第一连接架沿第二横梁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过渡胶辊与所述第一供胶槽中的水溶性胶接触,所述第一刷胶辊和第二刷胶辊均与所述第一过渡胶辊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二滑套,与第二滑套连接并与第二横梁相垂直的第一上纵梁,两个分设于第一上纵梁两端并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连接杆,以及连接于两第一竖向连接杆下端之间并与第一上纵梁相平行的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供胶槽与所述第一下纵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平板处于两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滑动的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杆相配合并与第二滑套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螺套,与第二螺杆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三电机,以及与第二螺杆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电机和第三支撑块均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背面,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背面;

所述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一涂胶辊,所述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二涂胶辊;所述第一涂胶辊和第二涂胶辊配设有第二过渡胶辊,对第二过渡胶辊提供融化橡胶的第二供胶槽,设于第二供胶槽上的第三加热装置,连接于第二供胶槽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第二连接架,驱动第二连接架沿第二横梁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过渡胶辊与所述第二供胶槽中的融化橡胶接触,所述第一涂胶辊和第二涂胶辊均与所述第二过渡胶辊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三滑套,与第三滑套连接并与第二横梁相垂直的第二上纵梁,两个分设于第二上纵梁两端并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连接杆,以及连接于两第二竖向连接杆下端之间并与第二上纵梁相平行的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供胶槽与所述第二下纵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平板处于两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三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三滑套滑动的第三螺杆,与第三螺杆相配合并与第三滑套连接在一起的第三螺套,与第三螺杆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三螺杆转动的第四电机,以及与第三螺杆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四支撑块;所述第四电机和第四支撑块均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步骤(2)中,初始状态时,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横梁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平板调整到朝下并与所述第一平板对应平行;利用所述第二流体压缸将所述第二平板升降到适当高度,使所述第二平板处于下表面的第二连接板面与所述第二刷胶辊的上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螺杆,使所述第二螺套带动所述第二刷胶辊沿所述第二横梁水平移动,对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连接板面进行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横梁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平板调整到朝上并处于水平,然后将所述第二网布层铺设在所述第二平板朝上的第二连接板面上,然后启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二平板加热,使第二平板与第二网布层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所述第二网布层粘结在所述第二平板上进行固定;利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将所述第一平板升降到适当高度,使所述第一平板处于上表面的第一连接板面与所述第一刷胶辊的下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螺杆,使所述第二螺套带动所述第一刷胶辊沿所述第二横梁水平移动,对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连接板面进行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将所述第一网布层铺设在所述第一平板朝上的第一连接板面上,然后启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对所述第一平板加热,使第一平板与第一网布层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所述第一网布层粘结在所述第一平板上进行固定;

在所述步骤(3)中,保持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和第三加热装置开启,使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第二供胶槽的温度均高于橡胶融化的温度;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横梁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平板调整到朝下并与所述第一平板对应平行;利用所述第二流体压缸将所述第二平板升降到适当高度,使所述第二网布层处于下表面的第二拉丝面与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上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螺杆,使所述第三螺套带动所述第二涂胶辊沿所述第二横梁水平移动,对所述第二网布层的第二拉丝面进行涂刷融化橡胶;利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将所述第一平板升降到适当高度,使所述第一网布层处于上表面的第一拉丝面与所述第一涂胶辊的下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所述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螺杆,使所述第三螺套带动所述第一涂胶辊沿所述第二横梁水平移动,对所述第一网布层的第一拉丝面进行涂刷融化橡胶;

在所述步骤(4)中,利用所述第二流体压缸驱动所述第二平板带动所述第二网布层下降,使所述第二网布层的第二拉丝面与所述第一网布层的第一拉丝面对应接触在一起,进而使所述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与所述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接触并融合在一起;

在所述步骤(5)中,利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驱动所述第一平板带动所述第一网布层下降一段距离,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分开所述设定距离,使所述第一拉丝面和第二拉丝面上融合在一起的融化橡胶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产生多个与所述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在所述步骤(6)中,保证所述水箱中盛装冷却水;利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和第二流体压缸同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带动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浸入到所述水箱的冷却水中,利用低于融化橡胶融化温度的水对融化橡胶进行冷却,进而对所述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的橡胶拉丝进行定型,使所述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同时冷却水将第一连接面和第一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及第二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溶解而失去粘结作用,使所述第一网布层从所述第一平板上脱离,所述第二网布层从所述第二平板上脱离,然后将立体网布取出晾干即得成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突破传统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形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制作具有网孔的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使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具有通风透气的性能;对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进行平面固定,使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在后续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等移动情况;在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使二者适当贴合时总会有融化橡胶将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粘合在一起;在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对应贴合,并利用所述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可确保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在此时通过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在所述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分开一设定距离,使融化橡胶在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产生多个与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可使融化橡胶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和粘稠性,在将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分开过程中,在第一网布层和第二网布层之间产生多个橡胶拉丝;对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凝固定型,使第一网布层、第二网布层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因此在橡胶拉丝自身性能的基础上,立体网布具有更强的弹性、呼吸性和透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其可高效加工立体网布,且立体网布具有显著的弹性、呼吸性和透气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第一平板

2-第二平板

311-第一刷胶辊

321-第二刷胶辊

33-第一加热装置

34-第二加热装置

351-第一涂胶辊

361-第二涂胶辊

371-第一流体压缸3711-第一外筒3712-第一内杆381-第二流体压缸3811-第二外筒3812-第二内杆

382-第一横梁3831-第一螺杆3832-第一螺套3833-第一电机

3834-第一支撑块3841-第二电机3842-第二支撑块385-第一滑套

39-冷却溶胶装置391-水箱392-进水管393-出水阀

41-第一过渡胶辊42-第一供胶槽43-第二横梁44-第一连接架

441-第二滑套442-第一上纵梁443-第一竖向连接杆444-第一下纵梁451-第二螺杆452-第二螺套453-第三电机454-第三支撑块

51-第二过渡胶辊52-第二供胶槽53-第三加热装置54-第二连接架541-第三滑套542-第二上纵梁543-第二竖向连接杆544-第二下纵梁551-第三螺杆552-第三螺套553-第四电机554-第四支撑块

6-第一网布层

7-第二网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如图1-4所示,包括由底部1和若干个侧壁2围成的盛装盒体。

一种高弹透气立体网布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具有网孔的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

(2)对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进行平面固定;

(3)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

(4)在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对应贴合,并利用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

(5)在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分开一设定距离,使融化橡胶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产生多个与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6)对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凝固,使第一网布层6、第二网布层7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本发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制作具有网孔的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使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具有通风透气的性能;对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进行平面固定,使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在后续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等移动情况;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使二者适当贴合时总会有融化橡胶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粘合在一起;在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对应贴合,并利用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可确保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在此时通过融化橡胶粘合在一起;在融化橡胶处于融化状态时,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分开一设定距离,使融化橡胶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产生多个与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可使融化橡胶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和粘稠性,在将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分开过程中,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产生多个橡胶拉丝;对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凝固定型,使第一网布层6、第二网布层7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因此在橡胶拉丝自身性能的基础上,立体网布具有更强的弹性、呼吸性和透气性。

优选地,在步骤(1)中,利用橡胶丝与纤维丝捻合在一起形成编织纱线,再利用此编织纱线编织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这样生产出来的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具有一定弹性而使立体网布增强弹性的基础上,还使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在与融化橡胶接触时,橡胶丝可产生局部融化而与融化橡胶融合在一起,进而增强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与作为弹性支撑层的橡胶拉丝的结合强度。

优选地,使用加工机械,加工机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平板1,和平行设于第一平板1下方的第二平板2;

在步骤(2)中,将第一网布层6固定于第一平板1的下表面,将第二网布层7固定于第二平板2的上表面,并使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上下相对应;此步骤可保证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的定位且平整;

在步骤(3)中,在第一网布层6的下表面和第二网布层7的上表面上涂刷融化橡胶。

优选地,第一网布层6具有与第一平板1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二网布层7相对应的第一拉丝面;第二网布层7具有与第二平板2连接的第二连接面,和与第一网布层6相对应的第二拉丝面;第一平板1具有与第一网布层6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一背面;第二平板2具有与第二网布层7连接的第二连接板面,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背面;加工机械还包括向第一连接面或第一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的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向第二连接面或第二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的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对第一平板1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33,对第二平板2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34,向第一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的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向第二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的第二橡胶涂刷装置,承载第一平板1的第一承载装置,承载第二平板2的第二承载装置,以及对橡胶拉丝进行冷却和对水溶性胶进行溶解的冷却溶胶装置39;在冷却溶胶装置39中装入0℃至50℃的冷却水;水溶性胶为市面上通常使用的水溶性胶黏剂,经过干燥脱水后可将被连接的界面连接在一起,但经过水溶液浸泡后会逐渐被溶解,进而失去连接作用,如糯米胶、聚乙烯醇类水性胶黏剂和乙烯乙酸酯类水性胶黏剂等。冷却水优选为35℃至45℃,可在一定程度利用较高温度来提高对水溶性胶的溶解速度和程度,还可确保橡胶拉丝的强度;但是冷却水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将对弱的橡胶拉丝熔断或拉断;冷却水的具体温度可为35℃、36℃、37℃、38℃、39℃、40℃、41℃、42℃、43℃、44℃和45℃。

在步骤(2)中,利用第一承载装置对第一平板1进行承载,利用第二承载装置对第二平板2进行承载;利用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在第一连接面或第一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利用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在第二连接面或第二连接板面上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利用第一加热装置33对第一平板1进行加热使第一平板1与第一网布层6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第一网布层6粘结在第一平板1上进行固定;利用第二加热装置34对第二平板2进行加热使第二平板2与第二网布层7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第二网布层7粘结在第二平板2上进行固定;

在步骤(3)中,利用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在第一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并利用第一加热装置33对第一平板1进行加热而对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进行加热,使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保持融化状态,由于橡胶120℃以上就出现软化等融化现象,而大多数纤维材料的融化温度较高,如醋纤和涤纶为255℃以上,锦纶6为215℃以上,锦纶66为250℃以上,维纶为224℃以上,氯纶为202℃以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为226℃,三醋纤为280℃以上,氨纶为228℃以上,聚四氟乙烯纤维为329℃以上,维氯纶为200℃以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228℃,所以第一加热装置33的具体加热温度为120℃至200℃;利用第二橡胶涂刷装置在第二拉丝面上涂刷融化橡胶,并利用第二加热装置34对第二平板2进行加热而对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进行加热,使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保持融化状态;第二加热装置34的具体加热温度为120℃至200℃;

在步骤(4)中,操作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将第一平板1的第一连接板面与第二平板2的第二连接板面相对应,使第二网布层7的第二拉丝面与第一网布层6的第一拉丝面对应接触在一起,进而使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与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接触并融合在一起;

在步骤(5)中,操作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将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拉开一段距离,进而带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分开设定距离,使第一拉丝面和第二拉丝面上融合在一起的融化橡胶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产生多个与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在步骤(6)中,操作第一承载装置和第二承载装置使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带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进入到冷却溶胶装置39的冷却水中,利用低于融化橡胶融化温度的水对融化橡胶进行冷却,进而对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的橡胶拉丝进行定型,使第一网布层6、第二网布层7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同时冷却水将第一连接面和第一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及第二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溶解而失去粘结作用,使第一网布层6从第一平板1上脱离,第二网布层7从第二平板2上脱离,然后将立体网布取出晾干即得成品。

优选地,冷却溶胶装置39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391,设于进水口的进水阀和进水管392,以及设于出水口的出水阀393;操作人员可通过进水阀和进水管392想水箱391中通入冷却水,并通过操作出水阀393将水排出;

第一承载装置包括与水箱391内底部连接并向上延伸的第一流体压缸371;第一流体压缸371包括与下端水箱391内底部连接的第一外筒3711,和设于第一外筒3711内并向上滑动伸缩的第一内杆3712;第一内杆3712的上端连接于第一平板1处于下方的第一背面上;

第二承载装置包括与第二平板2的第二背面连接的第二流体压缸381,承载第二流体压缸381的第一横梁382,驱动第二流体压缸381沿第一横梁382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横梁382转动带动第二流体压缸381翻转的转动驱动装置;第二流体压缸381包括上端与第一横梁382连接的第二外筒3811,和设于第二外筒3811内并向下滑动伸缩的第二内杆3812;第二内杆3812的下端连接于第二平板2处于上方的第二背面上;第二流体压缸381的上端通过第一滑套385与第一横梁382连接在一起;第一横梁38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截面的第一横梁382可对第一滑套385进行限位,进而便于对第一滑套385进行翻转驱动;第一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滑套385滑动的第一螺杆3831,与第一螺杆3831相配合并与第一滑套385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螺套3832,与第一螺杆3831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螺杆3831转动的第一电机3833,以及与第一螺杆3831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一支撑块3834;第一电机3833和第一支撑块3834均与第一横梁382连接在一起;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横梁382的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横梁382转动的第二电机3841,以及两个分设于第一横梁382两端并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二支撑块3842;

第一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一刷胶辊311,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二刷胶辊321;第一刷胶辊311和第二刷胶辊321配设有第一过渡胶辊41,对第一过渡胶辊41提供水溶性胶的第一供胶槽42,承载第一供胶槽42并与第一横梁382相平行的第二横梁43,连接于第一供胶槽42和第二横梁43之间的第一连接架44,驱动第一连接架44沿第二横梁43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第一过渡胶辊41与第一供胶槽42中的水溶性胶接触,第一刷胶辊311和第二刷胶辊321均与第一过渡胶辊41接触;第一连接架44包括与第二横梁43连接的第二滑套441,与第二滑套441连接并与第二横梁43相垂直的第一上纵梁442,两个分设于第一上纵梁442两端并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连接杆443,以及连接于两第一竖向连接杆443下端之间并与第一上纵梁442相平行的第一下纵梁444;第一供胶槽42与第一下纵梁444连接在一起;第二平板2处于两第一竖向连接杆443之间;第二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二滑套441滑动的第二螺杆451,与第二螺杆451相配合并与第二滑套44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螺套452,与第二螺杆451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二螺杆451转动的第三电机453,以及与第二螺杆451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三支撑块454;第三电机453和第三支撑块454均与第二横梁43连接在一起;

第一加热装置33设于第一平板1的第一背面,第二加热装置34设于第二平板2的第二背面;

第一橡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一涂胶辊351,第二水溶胶涂刷装置包括第二涂胶辊361;第一涂胶辊351和第二涂胶辊361配设有第二过渡胶辊51,对第二过渡胶辊51提供融化橡胶的第二供胶槽52,设于第二供胶槽52上的第三加热装置53,连接于第二供胶槽52和第二横梁43之间的第二连接架53,驱动第二连接架53沿第二横梁43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第二过渡胶辊51与第二供胶槽52中的融化橡胶接触,第一涂胶辊351和第二涂胶辊361均与第二过渡胶辊51接触;第二连接架53包括与第二横梁43连接的第三滑套541,与第三滑套541连接并与第二横梁43相垂直的第二上纵梁542,两个分设于第二上纵梁542两端并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连接杆543,以及连接于两第二竖向连接杆543下端之间并与第二上纵梁542相平行的第二下纵梁544;第二供胶槽52与第二下纵梁544连接在一起;第二平板2处于两第二竖向连接杆543之间;第三滑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三滑套541滑动的第三螺杆551,与第三螺杆551相配合并与第三滑套541连接在一起的第三螺套552,与第三螺杆551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三螺杆551转动的第四电机553,以及与第三螺杆551另一端进行支撑连接的第四支撑块554;第四电机553和第四支撑块554均与第二横梁43连接在一起;

在步骤(2)中,初始状态时,利用第二电机3841驱动第一横梁382转动带动第二平板2调整到朝下并与第一平板1对应平行;利用第二流体压缸381将第二平板2升降到适当高度,使第二平板2处于下表面的第二连接板面与第二刷胶辊321的上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第三电机453驱动第二螺杆451,使第二螺套452带动第二刷胶辊321沿第二横梁43水平移动,对第二平板2的第二连接板面进行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利用第二电机3841驱动第一横梁382转动带动第二平板2调整到朝上并处于水平,然后将第二网布层7铺设在第二平板2朝上的第二连接板面上,然后启动第二加热装置34对第二平板2加热,使第二平板2与第二网布层7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第二网布层7粘结在第二平板2上进行固定;利用第一流体压缸371将第一平板1升降到适当高度,使第一平板1处于上表面的第一连接板面与第一刷胶辊311的下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第三电机453驱动第二螺杆451,使第二螺套452带动第一刷胶辊311沿第二横梁43水平移动,对第一平板1的第一连接板面进行涂刷水溶性胶,然后将第一网布层6铺设在第一平板1朝上的第一连接板面上,然后启动第一加热装置33对第一平板1加热,使第一平板1与第一网布层6之间的水溶性胶干燥凝结,进而将第一网布层6粘结在第一平板1上进行固定;

在步骤(3)中,保持第一加热装置33、第二加热装置34和第三加热装置53开启,使第一网布层6、第二网布层7和第二供胶槽52的温度均高于橡胶融化的温度;利用第二电机3841驱动第一横梁382转动带动第二平板2调整到朝下并与第一平板1对应平行;利用第二流体压缸381将第二平板2升降到适当高度,使第二网布层7处于下表面的第二拉丝面与第二涂胶辊361的上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第四电机553驱动第三螺杆551,使第三螺套552带动第二涂胶辊361沿第二横梁43水平移动,对第二网布层7的第二拉丝面进行涂刷融化橡胶;利用第一流体压缸371将第一平板1升降到适当高度,使第一网布层6处于上表面的第一拉丝面与第一涂胶辊351的下端高度相应;然后利用第四电机553驱动第三螺杆551,使第三螺套552带动第一涂胶辊351沿第二横梁43水平移动,对第一网布层6的第一拉丝面进行涂刷融化橡胶;

在步骤(4)中,利用第二流体压缸381驱动第二平板2带动第二网布层7下降,使第二网布层7的第二拉丝面与第一网布层6的第一拉丝面对应接触在一起,进而使第二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与第一拉丝面上的融化橡胶接触并融合在一起;

在步骤(5)中,利用第一流体压缸371驱动第一平板1带动第一网布层6下降一段距离,进而带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分开设定距离,使第一拉丝面和第二拉丝面上融合在一起的融化橡胶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产生多个与设定距离相等长度的橡胶拉丝;

在步骤(6)中,保证水箱391中盛装冷却水;利用第一流体压缸371和第二流体压缸381同时同步驱动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2带动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浸入到水箱391的冷却水中,利用低于融化橡胶融化温度的水对融化橡胶进行冷却,进而对第一网布层6和第二网布层7之间的橡胶拉丝进行定型,使第一网布层6、第二网布层7和橡胶拉丝构成由橡胶拉丝作为弹性支撑层的立体网布;同时冷却水将第一连接面和第一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及第二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面之间的水溶性胶溶解而失去粘结作用,使第一网布层6从第一平板1上脱离,第二网布层7从第二平板2上脱离,然后将立体网布取出晾干即得成品。第一支撑块3834、第二支撑块3842和第三支撑块454具体可通过轴承与相应的被支撑部件连接。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