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7207发布日期:2019-04-05 21:52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超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塑料包装材料取代传统包装材料的比例不断增长,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塑料包装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复合膜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目前主要采用多层共挤技术来制备复合薄膜。多层共挤技术直接采用三种以上的塑料粒子作为原料,通过螺杆挤出机分别使每种塑料熔融塑化后,供入一副口模中(或者通过分配器,将各挤出机所供给的塑料汇合以后供入口模),然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制得多层复合薄膜。目前国内外复合膜的品种已超过500种,复合膜越来越受到包装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青睐。其中聚乙烯和聚酰胺复合制备得到的薄膜由于其优异的气体阻隔性和较高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快递行业。现有的相关复合薄膜厚度一般为0.06~0.08毫米,主要用在气阀气柱等较为昂贵的产品上,不仅生产成本昂贵、使用繁琐而且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减小复合薄膜的厚度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能耗和浪费,同时也能避免大量的塑料薄膜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然而,在制备低厚度聚乙烯/聚酰胺复合薄膜(ldpa复合薄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薄膜太薄,造成在吹塑过程中出现膜泡抖动、起皱、破裂等现象,导致频繁断膜,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此外,由于薄膜厚度下降导致复合层之间用于粘结的粘合层厚度也会下降,导致层间的粘结力不够,出现滑层脱层等问题,而且由于薄膜厚度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薄膜的拉伸强度、穿刺力、气体阻隔性等性能;其次,低厚度的复合薄膜要求机台模头具有很高的精确度,精度不够会造成薄膜厚薄不均,单层强度出现缺陷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制备原料包含tie树脂;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0.5~10wt%。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组成;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例为1:(3~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合层的总重量占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重量的40~50wt%。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内层;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由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组成;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粘合层制备原料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25g/cm3;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0~3.5g/10min。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5~85;tie树脂15~2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0.5~10wt%;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tie树脂的密度为0.910~0.925g/cm3;所述tie树脂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0~1.9g/10min。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尼龙黏数为210~226cm3/g。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对所述tie树脂和所述共聚尼龙进行前处理之后按照配方比例通过混合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s02:将所得的混合料按照每一层的重量比例,由螺杆挤出机熔融并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筒膜;s03:对所得的筒膜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的应用,应用于缓冲气垫领域。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超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与现有的薄膜相比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发明中采用五层非对称结构复合薄膜,通过调控各个层之间的重量份比例、每一层的制备原料组分、配比等参数制备得到厚度在25微米左右,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穿刺性能、抗冲击强度等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热封强度、混合气体阻隔性,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在不影响复合薄膜的每一层之间的粘结性,不造成脱层等不利现象,同时又避免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抖动、起皱、厚度不均匀而在薄膜内部形成应力集中点等缺陷、由于薄膜变薄而造成阻隔性等性能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前提下,成功制备得到超低厚度的五层非对称结构复合薄膜。而且该复合薄膜的优异综合性能使其能够得以顺利工业制造之外,还能在缓冲气垫膜等领域发挥高效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应当理解,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发明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至少并不是试图将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每个数值参数至少应该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并通过应用普通舍入技术来解释。本发明的lldpe、mlldpe等原料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市面上的相应的lldpe、mlldpe等产品在制备过程中默认的会添加0.01~0.5wt%左右含量的开口剂(芥酸酰胺),因此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lldpe、mlldpe中含有上述含量的芥酸酰胺开口剂。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制备原料包含tie树脂;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0.5~10wt%;优选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4~7wt%。本发明中的tie树脂是具有双亲性的粘合树脂,从而有助于实现pe(聚乙烯)层和pa(聚酰胺)层的粘结。本发明中的马来酸酐又称顺丁烯二酸酐(mah),简称顺酐,是顺丁烯二酸的酸酐。本发明中的所述聚烯烃为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可以为聚乙烯、聚丙烯等,优选聚乙烯。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优选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可以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得到。例如将马来酸酐(mah)与引发剂(如果氧化异丙苯)按照(0.5~10):0.3重量份比例混合,并用丙酮完全溶解,再将溶液倒入100重量份聚乙烯(优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用高速混合机加热搅拌5分钟,然后敞口放置12小时使丙酮全部挥发,最后再将混合物加入同向平行螺杆造粒机组,熔融挤出,浓缩得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申请人在制备低厚度复合薄膜,尤其是制备厚度为25微米左右的超低厚度复合薄膜时,发现由于其中的粘合层用量会比常规的复合薄膜少,会造成复合薄膜层间的粘合力不足,外层、中层和内层之间容易发生脱层等现象,影响薄膜的综合性能。当使用高接枝率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浓缩聚乙烯作为部分粘合层原料时可以提高层间的粘合效果。由于该接枝物中的马来酸酐极性基团易于与中层中的聚酰胺(尼龙共聚物)原料有较强的作用力,其间能易于扩散增强两层间的粘合。同时由于聚酰胺中的氨基、酰胺键等相关基团能在高温下与马来酸酐发生反应,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中层与内外层粘合在一起,起到粘合的作用。所以调控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可以有效改善粘合层的粘合效果。但是申请人发现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太高也会使粘合层的粘合效果显著下降,申请人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粘合层与中层之间的粘合主要依靠马来酸酐与聚酰胺中的氨基、酰胺基等基团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通过分子之间的氢键等作用力从而起到粘合作用,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提高会提高马来酸酐与共聚尼龙之间的化学反应程度,改善粘合层与中层之间粘合效果。然而马来酸酐接枝率太高会使tie粘合树脂的极性变高,与常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非极性聚合物之间的内聚能密度相差变大,其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和扩散受阻,甚至出现粘合层原料与内外层原料之间相分离的情况,而物料之间差的相容性导致粘合层与外层、内层之间粘合效果差,所得复合薄膜依然存在脱层等问题。当然本发明中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也可以通过市面上购买获得,可以对购买得到的高接枝率原料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熔融挤出造粒等操作,来调控所述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的马来酸酐接枝率。本发明中的马来酸酐接枝率是可以通过滴定法来测定,具体步骤如下:准确称量待测物0.5g,置于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80ml二甲苯,加热回流10min溶解,然后加入一滴蒸馏水和一滴吡啶,采用移液管加入1.5m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再回流30min,然后加入6ml异丙醇溶液,加入两地酚酞指示剂,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其体积为v2,用上述类似的方法进行空白试验。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马来酸酐的接枝率cmah%=9.806*[c1(v1-δv)-v2c2]/2m,其中cmah为接枝率%;m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的质量;v1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体积;c1为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浓度;v2为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体积;c2为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浓度;98.06为马来酸酐分子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tie树脂的密度为0.910~0.925g/cm3;所述tie树脂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0~1.9g/10min;进一步优选的,所述tie树脂的密度为0.918g/cm3;所述tie树脂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3g/10min.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组成;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例为1:(3~6);优选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例为1:(4.5~6)。本发明中粘合层制备原料中不加入开口剂,其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也是不含开口剂的特殊聚乙烯产品。开口剂是一种爽滑剂,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共聚尼龙中的氨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与马来酸酐之间的接触,影响其间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从而影响粘合层与中层等之间的粘合强度。通过在粘合层中采用不含开口剂的lldpe有助于有效保障层间的粘合强度,避免出现脱层等问题。申请人发现浓缩tie树脂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例,以及在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对制备所得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由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共聚尼龙之间的内聚能密度等参数的不同,导致外层、中层和内层的原料在熔融挤出、模头汇聚,以及吹塑等过程中物料间的相容性差,需要通过粘合层中的物料之间反应使中层与其它层之间粘结制膜。本发明中通过调控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可以使粘合层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更高,使其重量比例可达1:(4.5~6)时依然具有很好的粘结性能,避免在制备薄膜过程中出现断膜等现象,改善薄膜的制备工艺。同时申请人意料不到的发现,通过接枝率、粘合层原料重量比例的调控,再与各层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之下可以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致密程度,显著提高薄膜的阻隔性能和抗穿刺性能。本发明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乙烯作为主要原料,以少量α-烯烃(如丁烯-1、辛烯-1等),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进行气相流化床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不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常规聚乙烯相比分子链上具有少量的短支链,线性程度较高,也因此具有较规整的分子排列,较大的结晶度和耐热性能。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层的总重量占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重量的40~50wt%。本发明中的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其中第一粘合层设置在外层和中层之间,第二粘合层设置在中层和内层之间。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之间的重量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传统的复合薄膜中粘合层的厚度一般占总的复合薄膜重量的7~15,其量太高会在保证薄膜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其它层的含量下降,影响薄膜的拉伸性能、阻隔等综合性能,甚至显著影响薄膜的制备工艺。若要降低复合薄膜的总厚度必然会使粘合层的含量下降,而这必然会影响外层与中层,以及中层与内层之间的粘结,造成层间发生滑脱、脱层等不利情况。申请人发现,本发明中粘合层总含量在40~50wt%范围内均会使复合薄膜具有很好的粘合强度,不会出现层间滑脱或脱层等情况,同时又不影响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内层;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由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组成;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粘合层制备原料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层的重量占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重量的25~35wt%。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五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优选的,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2~18:15~22:15~20:15~22:25~35;更优选的,其重量比例为15:20:18:2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的厚度不高于40微米;优选的,不高于30微米;进一步优选的,不高于25微米。本发明中所述的茂金属聚乙烯是使用茂金属(mao)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优选的,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27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0.6~1.5g/10min;更优选的,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g/cm3;所述茂金属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g/10min。本发明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等材料的密度都根据astmd-792标准进行测试得到,熔融指数是根据astmd-1238的标准进行测试得到。本发明中熔融指数是衡量材料熔体流动性能的一种参数,是指塑化材料经过熔融后,在一定的温度和载荷下10分钟内流过直径为2.095mm圆管的质量克数,具体步骤根据常规操作进行即可。申请人发现在内外层中使用与粘合层相同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提高粘合层原料与内外层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扩散速度,改善层间的粘合效果,在制备薄膜时会使薄膜的内外层与第二粘结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助于提高薄膜的机械强度。此外,申请人意料不到的发现在粘合层中使用与内层一样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前提下,在通过对每一层重量份占比的调控,还能使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热封性能,使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熔融,而且又能快速的冷却凝固,封锁薄膜中的气体,而且其密封性和保压效果显著提升。本发明中的高温开口剂是一种加工助剂,在材料加工过程中,会在物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弹性的膜,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使熔融加工更加容易进行,有助于减少薄膜出模头时的阻力,避免薄膜从模头牵引拉伸时出现粘膜、断膜现象。然而由于弹性膜的形成会阻止粘合层物料与中层等其它层物料之间的接触,会降低马来酸酐与酰胺键等极性基团之间的反应,造成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不够,容易出现脱层等现象。本发明中的ppa流变剂一类塑料助剂,可有效降低物料的表观密度和熔体在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的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熔体破裂、鲨鱼皮等现象,同时有助于降低能耗。本发明中对ppa流变剂的种类并没有特殊的限定,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加工用的常规ppa流变剂,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例如香港华谊助剂相关产品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25g/cm3;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0~3.5g/10min;优选的,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g/cm3;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g/10min。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5~85;tie树脂15~2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烯烃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0.5~10wt%;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尼龙黏数为210~226cm3/g;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共聚尼龙的密度为1.10~1.20g/cm3(优选1.14g/cm3)。本发明中优选使用pa6与pa66单体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共聚得到的共聚尼龙,一般该共聚尼龙中pa66成分最高占15wt%左右。由于pa66分子对称排列,容易在分子内形成氢键成有序结构,因此pa66成分的加入会改变共聚尼龙的微观结构。其中pa66成分太高会提高原料的加工温度,同时还会影响薄膜层间的粘合性,薄膜的机械性能等。满足上述条件的共聚尼龙可以通过市面上购买得到,例如可采用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牌号的尼龙产品。本发明中的共聚尼龙具在熔融挤出并吹塑冷却成型的时候易于有序排列成致密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阻隔性能等,调控该共聚尼龙的粘数、密度等参数有助于改善上述性能。采用高粘数的共聚尼龙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缠结度,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能、强度、阻隔性能等参数。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采用高粘数的共聚尼龙容易增大螺杆背压,使物料挤出并吹塑过程中容易出现膜泡抖动、起皱,甚至破裂等现象,并不能有效改善薄膜的上述性能,反而因薄膜起皱、层间局部的厚度不均匀、存在应力集中点等问题,造成复合薄膜的阻隔性、强度等性能显著下降。本发明中通过调控共聚尼龙的粘数,采用合适流动性的共聚尼龙,减小螺杆背压,改善加工工艺。而且申请人发现,对粘数,密度等参数的调控也有助于改善中层与内外层物料之间的互相流动和扩散,有助于制备得到层间粘合强度、致密度等更高的复合薄膜,有助于提高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尼龙6和尼龙66单体结构的不同,会改变共聚尼龙聚集态结构,减弱聚酰胺分子内部的分子内氢键等作用力,避免出现尼龙聚合物分子内部作用力过强,其中的酰胺键等极性基团在分子内部紧密堆积后被非极性脂肪链段包埋,减弱与粘合层原料(尤其是马来酸酐基团)之间的作用力。本发明中采用相对粘度不超过3.6的共聚尼龙制备复合薄膜时,发现有利于提高粘合层与中层之间的粘合力,在保证层间粘合效果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具有更高的吹胀比例,使薄膜的宽幅达到1400mm(模口宽度约为450mm)。同时还能提高中层的均匀性,吹膜时中层不容易出现缺陷、厚薄不均等问题。其可能的原因是共聚尼龙相比与均聚尼龙具有相对更高的无规度,聚合物分子链改变构象、形变、拉伸等所需的能量更低,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其熔体容易流动,薄膜产品也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而在采用相对粘度较高,如为4.0的共聚尼龙(如牌号为巴斯夫c40,一般是c40与b36ln之间特定比例的混合物)时制备所得复合薄膜的层间粘合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成本也较昂贵,而在单独使用均聚尼龙(如巴斯夫b36ln)时,在制备过程中薄膜宽幅较短,只能做到900~980mm,影响所得薄膜的总厚度,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层间的粘合效果。本发明中的所述尼龙黏数是衡量尼龙流动性和加工性能好坏的一项参数,其值的高低会影响复合薄膜加工工艺,同时也会影响制备所得产品综合性能。本发明中所述黏数是根据国家标准gb/t12006.1-2009《塑料1聚酰胺第一部分:黏数的测定》进行测定。此外,申请人发现在内外层中复配使用茂金属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改善薄膜的加工工艺,使得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热封强度、抗穿刺强度等机械性能。虽然茂金属聚乙烯相比于普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来说具有更高的规整度,有利于制备得到机械性能更好的复合薄膜,但是由于茂金属聚乙烯成本高,单独使用时会增加薄膜的制备成本,而且茂金属聚乙烯在熔融挤出过程中黏度太高,螺杆背压和薄膜出模头时的阻力较高,导致其加工性能收到较大的影响,也会使得所得的薄膜中容易产生缺陷,影响薄膜的综合性能。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对所述tie树脂和所述共聚尼龙进行前处理之后按照配方比例将通过高速混合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s02:将所得的混合料按照每一层的重量比例,由螺杆挤出机熔融并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筒膜;s03:对所得的筒膜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本发明中,申请人发现若模头的精确度不够会造成复合薄膜局部厚度不均匀,可能会由此导致应力不集中而发生膜泡破裂、气体阻隔性不良等问题,为了精确的控制模头的精确度,本发明中可以采用高精确度的模头,例如意大利马奇公司、德国莱芬毫舍公司等公司生产的相应模头。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层的螺杆挤出机加热温度为240~250℃;所述粘合层螺杆挤出机的加热温度相同,为210~240℃;所述外层和内层螺杆挤出机的加热温度相同,为200~220℃。具体的: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14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0-210℃、2区-210-220℃、3区-210-220℃、4区-210-220℃、5区-210-220℃、6区-210-220℃、机头区-210-220℃;第一粘合层:1区-210-220℃、2区-230-240℃、3区-230-240℃、4区-230-240℃、5区-230-240℃、6区-230-240℃、机头区-230-240℃;中层:1区-240-250℃、2区-240-250℃、3区-240-250℃、4区-240-250℃、5区-240-250℃、6区-240-250℃、机头区-240-250℃;第二粘合层:1区-210-220℃、2区-230-240℃、3区-230-240℃、4区-230-240℃、5区-230-240℃、6区-230-240℃、机头区-230-240℃;内层:1区-200-210℃、2区-210-220℃、3区-210-220℃、4区-210-220℃、5区-210-220℃、6区-210-220℃、机头区-210-220℃;5.控制机台速度为20-25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00-12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如大小葫芦结构、大小双排结构等。申请人在制备厚度在25微米左右(或更低)的五层非对称复合薄膜时,由于薄膜总厚度低而且又要保证一定厚度的粘合层,保证每层之间的粘合效果,避免出现脱层等现象,会造成薄膜的内外中层厚度太低,原料经过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并吹塑过程中膜的刚性和硬度不够,造成在吹塑过程中膜泡容易出现抖动、起皱等问题。而且由于复合薄膜的厚度过低,熔融的物料在模头汇聚分配过程中精确度不够会造成薄膜的厚度不均匀,单层强度出现缺陷,在复合薄膜内部出现应力集中点,导致薄膜强度、阻隔性、加工性等综合性能收到严重的影响。申请人通过对复合薄膜每一层原料组分、含量,各个层在薄膜中的占比等参数,配合使用高精度的相关仪器制备得到了综合性能优良,容易加工操作,成本低的超低厚度复合薄膜。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的应用,应用于缓冲气垫领域。本发明中的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主要作为气垫膜使用,根据本领域所熟知的常规方法可以将该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制备成气垫膜使用,主要对薄膜用气垫机充气、热封制备得到气垫膜。现有的气垫膜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材料制备得到,针对不同需求需要制备性能不一的产品,综合性能一般。本发明中,对复合薄膜制备原料的成分、比例等进行调控和选择,使薄膜与气垫机匹配性好,不用准备专门的气垫机或热封部件等即可制备得到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气垫膜。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tie树脂1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0.6%,熔融指数为1.9g/10min购自三井化学;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制备原料相同;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其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为巴西quattor牌号为mf-28006的mlldpe(密度为0.926g/cm3,熔融指数为0.6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1xv的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1.0g/10min);所述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购自香港华谊助剂;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2:15:15:15:25;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为25±1μm。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第一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中层:1区-245℃、2区-245℃、3区-245℃、4区-245℃、5区-245℃、6区-245℃、机头区-245℃;第二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内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5.控制机台速度为22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1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其中的上述温度、速度等参数都有合理范围内的上下波动。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0;tie树脂2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10%,熔融指数为1.9g/10min购自三井化学;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制备原料相同;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其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e1518ha的m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1.5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2的lldpe(密度为0.925g/cm3,熔融指数为3.5g/10min);所述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购自香港华谊助剂;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2:15:15:15:25;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为25±1μm。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第一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中层:1区-245℃、2区-245℃、3区-245℃、4区-245℃、5区-245℃、6区-245℃、机头区-245℃;第二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内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5.控制机台速度为22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1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其中的上述温度、速度等参数都有合理范围内的上下波动。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5;tie树脂1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4%,熔融指数为1.3g/10min购自三井化学;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制备原料相同;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其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e1018kb的m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1.0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2的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2.0g/10min);所述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购自香港华谊助剂;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2:15:15:15:25;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为25±1μm。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第一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中层:1区-245℃、2区-245℃、3区-245℃、4区-245℃、5区-245℃、6区-245℃、机头区-245℃;第二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内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5.控制机台速度为22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1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其中的上述温度、速度等参数都有合理范围内的上下波动。实施例4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5;tie树脂25;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6%,熔融指数为1.3g/10min购自三井化学;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制备原料相同;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其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e1018kb的m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1.0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2的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2.0g/10min);所述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购自香港华谊助剂相应产品;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2:15:15:15:25;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为25±1μm。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第一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中层:1区-245℃、2区-245℃、3区-245℃、4区-245℃、5区-245℃、6区-245℃、机头区-245℃;第二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内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5.控制机台速度为22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1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其中的上述温度、速度等参数都有合理范围内的上下波动。实施例5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所述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由粘合层粘合连接;所述粘合层由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组成;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0;tie树脂16;所述tie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聚乙烯树脂;所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浓缩tie树脂中马来酸酐接枝率4%,熔融指数为1.3g/10min购自三井化学;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制备原料相同;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为共聚尼龙。其中,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e1018kb的m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1.0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2的lldpe(密度为0.918g/cm3,熔融指数为2.0g/10min);所述高温开口剂和ppa流变剂购自香港华谊助剂相应产品;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共聚尼龙b36sln(黏数为210~226);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8:22:20:22:35;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为25±1μm。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可以将粘合层原料和共聚尼龙放置在80℃烘箱中干燥烘烤12h,确保材料中没有水分;2.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搅拌釜进行混合;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添加入各螺杆电子计量斗中,通过电子计量斗控制各层比例及螺杆转数,精密度可控制在0.2%;4.通过高压模头挤出吹塑成宽幅为800mm中间对剖的筒膜。机台三层挤出螺杆温度设定如下:外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第一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中层:1区-245℃、2区-245℃、3区-245℃、4区-245℃、5区-245℃、6区-245℃、机头区-245℃;第二粘合层:1区-215℃、2区-235℃、3区-235℃、4区-235℃、5区-235℃、6区-235℃、机头区-235℃;内层:1区-205℃、2区-215℃、3区-215℃、4区-215℃、5区-215℃、6区-215℃、机头区-215℃;5.控制机台速度为22m/min,牵引张力设定为110n,因薄膜很薄张力不可太大,容易断膜;6.通过进口挤出模头自身精度和电子计量斗自动控制薄膜厚度和宽幅精度;7.将单边剖开筒膜进行制袋热合做成各式图案缓冲气垫。其中的上述温度、速度等参数都有合理范围内的上下波动。实施例6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5:20:18:20:27。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6相同。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5:4:18:4:27。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6相同。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所述tie树脂的重量相同(即重量比例为1:1)。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6相同。对比例3对比例3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6相同。对比例4对比例4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粘合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0;tie树脂16;高温开口剂1.5;所述高温开口剂与实施例6相同。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6相同。对比例5对比例5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粘合剂层的制备原料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埃克森美孚牌号为ll-1002的lldpe(密度为0.925g/cm3,熔融指数为3.5g/10min)(即粘合层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内层制备原料中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不同)。对比例6对比例6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中层制备原料中所述共聚尼龙为巴斯夫牌号为b3s的共聚尼龙(黏数为145cm3/g)。对比例7对比例7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制备原料中不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对比例8对比例8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层制备原料中不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对比例9对比例9提供了一种低厚度pe/pa复合薄膜,其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层、第一粘合层、中层、第二粘合层和内层的重量比例为15:20:18:20:18。性能评价对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薄膜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性能测试,其结果如下表所示。1、拉伸强度(mpa)和断裂伸长率(%)是根据gb/t1040.3-2006进行测试,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拉伸性能测试表2、根据qb/t2358-1998企业标准所述的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薄膜进行热封强度(n/15mm)测试;分别根据gb/t9639.1-2008国家标准和gb/t10004-2008国家标准所述的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薄膜进行薄膜穿刺力测试和落镖冲击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冲击和热封强度测试表3.根据gb/t1038-2000国家标准所述的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薄膜进行平均混合气体透过率(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的测试(单位为:10μm(g/m2·24h))。而且对薄膜在制备过程中是否在吹塑时出现摆动、膜泡不稳定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考核,按照每个月断膜次数的多少进行评价,每月平均断膜次数为不高于一次评分为10;每月平均断膜次数为2~5次评分为8;每月平均断膜次数为6~15次评分为5;每月平均断膜次数为15~30次评分为3;每月平均断膜次数超过30次评分为1,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阻隔性和加工性测试表混合气透过率10μm(g/m2·24h)加工性能实施例1358.4±2.65实施例2354.6±2.95实施例3356.7±2.58实施例4340.2±2.38实施例5345.7±2.58实施例6321.5±2.010对比例1421.4±2.41对比例2428.5±2.61对比例3398.1±2.18对比例4412.9±2.38对比例5419.0±3.13对比例6445.7±3.08对比例7417.5±2.73对比例8425.9±2.01对比例9394.5±2.45此外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复合薄膜进行真空密封性测试,通过真空-45kpa情况下不爆裂实验,其中实施例3~6提供的复合薄膜在超过1min时间后仍然不会爆裂真空密封性显著好,其与的复合薄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爆裂时间,均比实施例3~6中的复合薄膜要短的多,真空密封性比较差。对上述复合薄膜进行保压测试,在面积为320mm*400mm,层压为10kg,测试时间为7天,测试结果发现,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薄膜漏气率最小,漏气率不到6%,实施例3~5的复合薄膜漏气率在小于10%,其与复合薄膜的漏气率均高于10%,其中实施例1~2和对比例5和9中的复合薄膜漏气率明显比其余的薄膜差,漏气率超过30%。对上述复合薄膜进行低温使用测试,将上述复合薄膜通过常规的工艺制成缓冲气垫,在-20℃环境下存放72小时,期间观察粘合层是否存在收缩或开裂等情况。其中实施例6提供的复合薄膜在72小时内没有明显出现粘合层开裂等情况,实施例3~5中的复合薄膜在48小时内有明显出现粘合层开裂的情况,在72小时内有一定程度的开裂;其余复合薄膜在48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粘合层收缩和开裂等情况出现。由上述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抗冲击性能、抗穿刺强度、热封强度等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耐候性、服用性能以及阻隔性能,可以对环境中的氧气、氮气等进行有效阻隔,在气垫膜领域用使用时可以保持封装的产品处在干燥的环境中,使产品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且也能在低温、高真空等环境下依然能够发挥其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更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