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343发布日期:2018-11-09 22: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至今,具有触控功能的移动通讯装置、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计算机及平板型计算机等3C产品盛行,使得搭配着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已变成各种电子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

在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以及与盖板相贴合的制程中,皆容易因为各种不同的贴合瑕疵,使得各层间可能存有应力不均的现象,造成组装后的触控显示面板所提供的影像,容易有光源或亮度不均匀的情况产生,容易形成具有色块或水波纹的现象,更严重地,会造成触控感应层、显示面板或盖板发生剥离的情况。同时,在贴合的过程中,触控面板与其它零件重叠后的高度不一致时,需调整触控面板及其他零件与贴合装置之间的距离,使得操作更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触控面板与其它零件贴合的过程,各层间受力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主驱动机构,主驱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板,主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有主驱动轴,主驱动轴上螺纹连接有贴合块,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通过主驱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基板,第二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基板,第三基板连接有次驱动轴;贴合块上开设有通孔,次驱动轴与通孔相适配并与第四基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升降机构,主驱动机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均设置于升降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内套筒,内套筒外侧套设有外套筒,外套筒上方设置有升降驱动滑块;内套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内弧槽,外套筒上开设有外弧槽,升降驱动滑块的底部设有凸起,内弧槽与外弧槽之间通过凸起连接;外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与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座、支撑臂、侧连接臂、螺纹丝杆和支撑块,侧连接臂包括次支撑臂和棘齿条,底部支撑座中部沿底部支撑座径向方向铰接有两组支撑臂,支撑臂包括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通过销轴连接,销轴之间通过螺纹丝杆连接,上支撑臂上部与支撑块铰接,次支撑臂的一端与底部支撑座铰接,棘齿条的一端伸入次支撑臂并与次支撑臂连接,棘齿条的另一端与支撑块铰接,次支撑臂内部设置有止回棘爪,止回棘爪可插入棘齿条的齿槽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中央处理器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判断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器用于控制主驱动机构和升降驱动滑块的开启或关闭、螺纹丝杆的旋转以及止回棘爪与棘齿条的齿槽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块呈“工”或“丄”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待贴合的元件放于底座上,中央处理器对待贴合的元件的高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当贴合块的底部与底座上表面的垂直高度高于或低于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部与底座上表面的垂直高度时,中央处理器对控制器传送相应的提升或降低的命令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中央处理器的命令后,驱动升降驱动滑块移动或旋转螺纹丝杆,从而实现贴合块的底面和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当贴合块的底面和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线上之后,控制器启动主驱动机构,贴合块在主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主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贴合块将各种不同厚度规格的待贴合的元件贴合加工。操作简单,保证了贴合过程中,各层元件均受力均匀,能避免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加工效率高,可实用性高。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基板,在第二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基板,第三基板与第四基板通过贯穿于贴合块的次驱动轴连接。通过此设置,防止贴合块出现非沿主驱动轴长度方向上的位移,便于推动贴合块,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上设置升降机构,并将主驱动机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均设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此设置,可对各种不同厚度规格的待贴合的元件贴合加工,有效地提高了贴合效率及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凸起将内套筒和外套筒连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凸起沿外套筒的外弧槽的弧长方向移动,从而使内套筒和外套筒的相对距离改变,即改变升降机构的高度,从而调整贴合块的底面和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通过此设置,可防止外套筒因自身重力以及放置于外套筒上的其它组件的重力原因而塌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可操作性高。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旋转螺纹丝杆,使侧连接臂的长度变化、每组支撑臂的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之间夹角大小变化,从而改变底部支撑座与支撑块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调整了贴合块的底面和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设置止回棘爪和棘齿条,有效地防止了支撑块因重力作用而塌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中,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中央处理器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中央处理器在判断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后,对判断结果进行处理,控制器根据中央处理器的处理结果对主驱动机构和升降驱动滑块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通过此设置,避免了人工对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工操作主驱动机构和升降驱动滑块,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7、本实用新型中,使贴合块呈“工”或“丄”型。通过此设置,可减少主驱动机构推动贴合块移动所需的作用力,使操作更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2-主驱动机构、3-第一基板、4-第二基板、5-第三基板、6-第四基板、7-主驱动轴、8-次驱动轴、9-贴合块、10-凹槽、11-升降机构、12-内套筒、13-外套筒、14-内弧槽、15-外弧槽、16-升降驱动滑块、17-支撑块、18-底部支撑座、19-螺纹丝杆、20-支撑臂、21-侧连接臂、22-次支撑臂、23-棘齿条、24-上支撑臂、25-下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一侧设置主驱动机构2,在主驱动机构2的一侧设置第一基板3,在第一基板3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基板4。主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与主驱动轴7连接,主驱动轴7与贴合块9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基板3与第二基板4之间通过主驱动轴7连接。在底座1上开设凹槽10,在凹槽10内放置升降机构11,并将主驱动机构2、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均固定于升降机构11上。升降机构11包括内套筒12,外套筒13套设于内套筒12外侧,升降驱动滑块16设置于外套筒13上方。在内套筒12的外壁上开设内弧槽14,在外套筒13上开设外弧槽15,在升降驱动滑块16的底部设置凸起,且凸起外侧呈螺旋状,内弧槽14和外弧槽15的内壁均与凸起的外侧相适配,内弧槽14与外弧槽15之间通过凸起连接。外套筒1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块17,支撑块17与凹槽10相适配。

首先,升降驱动滑块16移动,使凸起沿外套筒13的外弧槽15的弧长方向移动,从而使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的相对距离改变,即改变升降机构11的高度,从而调整贴合块9的底面和元件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可实现对各种不同厚度规格的元件贴合加工,有效地提高了贴合效率及质量。同时,可防止外套筒13因自身重力以及放置于外套筒13上的其它组件的重力原因而塌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可操作性高。然后,启动主驱动机构2,主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带动主驱动轴7旋转,在主驱动轴7和次驱动轴8的作用下,贴合块9沿着主驱动轴7的长度方向移动,将放置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中间的元件进行贴合,从而实现贴合块9将各种不同厚度规格的待贴合的元件贴合加工。操作简单,保证了贴合过程中,各层元件均受力均匀,能避免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加工效率高,可实用性高。

实施例2

一种触控面板的贴合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一侧设置主驱动机构2,在主驱动机构2的一侧设置第一基板3,在第一基板3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基板4。主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与主驱动轴7连接,主驱动轴7与贴合块9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基板3与第二基板4之间通过主驱动轴7连接。在底座1上开设凹槽10,在凹槽10内放置升降机构11,并将主驱动机构2、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均固定于升降机构11上。升降机构11包括底部支撑座18、支撑臂20、侧连接臂21、螺纹丝杆19和支撑块17,侧连接臂21包括次支撑臂22和棘齿条23,底部支撑座18中部沿底部支撑座18径向方向铰接有两组支撑臂20,支撑臂20包括上支撑臂24和下支撑臂25,上支撑臂24与下支撑臂25通过销轴连接,销轴之间通过螺纹丝杆19连接,上支撑臂24上部与支撑块17铰接,次支撑臂22的一端与底部支撑座18铰接,棘齿条23的一端伸入次支撑臂22并与次支撑臂22连接,棘齿条23的另一端与支撑块17铰接。棘齿条23上设置有若干单向棘齿,单向棘齿两侧设置有卡槽。次支撑臂22内部设置有止回棘爪,止回棘爪可插入棘齿条23的齿槽中。

使用时,通过旋转螺纹丝杆19,支撑臂20、侧连接臂21均往底部支撑座18中部径向方向靠拢,从而使支撑块17上升。在支撑块17上升及上升后停留在某一高度的状态下,止回棘爪卡在某两个单向棘齿中的之间的卡槽中,以防支撑块17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塌落。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使止回棘爪与卡槽分离,从而使支撑块17降落。通过旋转螺纹丝杆19,使侧连接臂21的长度变化、每组支撑臂20的上支撑臂24与下支撑臂25之间夹角大小变化,从而改变底部支撑座18与支撑块17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调整了贴合块9的底面和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设置止回棘爪和棘齿条23,有效地防止了支撑块17因重力作用而塌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中央处理器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判断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器用于控制主驱动机构2和升降驱动滑块16的开启或关闭。

使用时,首先将待贴合的元件放置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中间,中央处理器对待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高度差进行计算。若高度差为正值,中央处理器对控制器发送降低的相关命令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时,使升降驱动滑块16反向移动,减小内套筒12底端与外套筒13底端的距离,最终使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若高度差为负值,中央处理器对控制器发送提升的相关命令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时,使升降驱动滑块16正向移动,增大内套筒12底端与外套筒13底端的距离,最终使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然后中央处理器向控制器发送移动贴合块9的相关命令,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后,启动主驱动机构2,主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带动主驱动轴7旋转,在主驱动轴7和次驱动轴8作用下,贴合块9沿主驱动轴7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放置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中间的元件进行贴合。避免了人工对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工操作主驱动机构2和升降驱动滑块16,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设置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中央处理器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判断待贴合的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器用于控制主驱动机构2的开启或关闭、螺纹丝杆19的旋转以及止回棘爪与棘齿条23的齿槽之间的距离。

使用时,首先将待贴合的元件放置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中间,中央处理器对待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高度差进行计算。若高度差为正值,中央处理器对控制器发送降低的相关命令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时,使螺纹丝杆19反向旋转,同时,将能与棘齿条23上的齿槽卡合的棘爪与齿槽分离,使每组支撑臂20的上支撑臂24和下支撑臂25的夹角在螺纹丝杆19的带动下逐渐减小,从而减小底部支撑座18与支撑块17之间的距离,最终使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若高度差为负值,中央处理器对控制器发送提升的相关命令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时,使螺纹丝杆19正向旋转,同时,能与棘齿条23上的齿槽卡合的棘爪在棘齿条23伸出侧支撑臂20的过程中,与齿槽卡合,并使每组支撑臂20的上支撑臂24和下支撑臂25的夹角在螺纹丝杆19的带动下逐渐增大,从而增大底部支撑座18与支撑块17之间的距离,最终使贴合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然后中央处理器向控制器发送移动贴合块9的相关命令,控制器在接收到中央处理器传达的命令后,启动主驱动机构2,主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带动主驱动轴7旋转,在主驱动轴7和次驱动轴8作用下,贴合块9沿主驱动轴7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放置于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中间的元件进行贴合。避免了人工对元件的顶面与贴合块9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工操作主驱动机构2和升降驱动滑块16,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一基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基板5,在第二基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基板6,第三基板5连接有次驱动轴8,并使第三基板5和第四基板6均固定于升降机构11上。在贴合块9上开设通孔,次驱动轴8与通孔相适配并与第四基板6连接,且左右两侧的次驱动轴8均与主驱动轴7平行。防止贴合块9出现非沿主驱动轴7长度方向上的位移,便于推动贴合块9,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使贴合块9呈“工”或“丄”型,可减少主驱动机构2推动贴合块9移动所需的作用力,使操作更平稳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