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寒抗浸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0821发布日期:2019-03-02 03:5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寒抗浸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特别涉及一种防寒抗浸面料。



背景技术:

抗浸服及其应用抗浸服又叫防寒抗浸服,它是一种为保证飞行人员及海上作业人员落水后防止体内热量在短时间内大量散失的个体防护装备,其作用是阻隔水与人皮肤接触,维持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体温,从而延长生存时间,增加获救生还的机会。

现有的抗浸面料的防水效果一般,且一些抗浸面料防水的同时不具备透气性,穿着较为闷热,不舒适,影响使用,而且抗浸面料的防寒保暖效果一般,需要进行改进,抗浸面料不具备抑菌功效,长期使用细菌滋生较多,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寒抗浸面料,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寒抗浸面料,包括表层面料层、防水层和保暖里层,所述防水层位于表层面料层和保暖里层之间,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透气面料,所述防水透气面料位于表层面料层底端,且防水透气面料下表面粘连有纳米防水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保暖里层包括精梳棉,所述精梳棉上表面设有羊毛纤维层,且保暖里层通过羊毛纤维层与防水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面料层采用聚酯纤维纺织而成,且表层面料层下表面与防水透气面料上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与保暖里层之间设有竹纤维层,且防水层通过竹纤维层与保暖里层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水层采用防水透气面料,并在防水透气面料下表面粘连有纳米防水透气膜,可以利用防水透气面料和纳米防水透气膜同时进行防水工作,防水效果好,且不影响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便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暖里层内设有羊毛纤维层和精梳棉,可以利用羊毛纤维层和精梳棉增加面料的防寒保暖性能,同时精梳棉手感较佳,与皮肤直接接触较为柔软,便于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表层面料层采用聚酯纤维,可以使表层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从而增加面料整体的防水性,通过在防水层与保暖里层之间设有竹纤维层,可以增加面料的透气性和抑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寒抗浸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寒抗浸面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层面料层;2、防水层;3、保暖里层;4、精梳棉;5、羊毛纤维层;6、竹纤维层;7纳米防水透气膜;8、防水透气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寒抗浸面料,包括表层面料层1、防水层2和保暖里层3,所述防水层2位于表层面料层1和保暖里层3之间,所述防水层2包括防水透气面料8,所述防水透气面料8位于表层面料层1底端,且防水透气面料8下表面粘连有纳米防水透气膜7。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防水层2采用防水透气面料8,并在防水透气面料8下表面粘连有纳米防水透气膜7,可以利用防水透气面料8和纳米防水透气膜7同时进行防水工作,防水效果好,且不影响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便于使用。

其中,所述保暖里层3包括精梳棉4,所述精梳棉4上表面设有羊毛纤维层5,且保暖里层3通过羊毛纤维层5与防水层2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保暖里层3内设有羊毛纤维层5和精梳棉4,可以利用羊毛纤维层5和精梳棉4增加面料的防寒保暖性能,同时精梳棉4手感较佳,与皮肤直接接触较为柔软,便于使用。

其中,所述表层面料层1采用聚酯纤维纺织而成,且表层面料层1下表面与防水透气面料8上表面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表层面料层1采用聚酯纤维,可以使表层面料1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从而增加面料整体的防水性。

其中,所述防水层2与保暖里层3之间设有竹纤维层6,且防水层2通过竹纤维层6与保暖里层3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防水层2与保暖里层3之间设有竹纤维层6,可以增加面料的透气性和抑菌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寒抗浸面料,工作时,通过将防水层2采用防水透气面料8,并在防水透气面料8下表面粘连有纳米防水透气膜7,可以利用防水透气面料8和纳米防水透气膜7同时进行防水工作,防水效果好,且不影响面料整体的透气性,便于使用,通过在保暖里层3内设有羊毛纤维层5和精梳棉4,可以利用羊毛纤维层5和精梳棉4增加面料的防寒保暖性能,同时精梳棉4手感较佳,与皮肤直接接触较为柔软,便于使用,通过将表层面料层1采用聚酯纤维,可以使表层面料1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从而增加面料整体的防水性,通过在防水层2与保暖里层3之间设有竹纤维层6,可以增加面料的透气性和抑菌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