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电子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4602发布日期:2019-06-14 22:00阅读:1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电子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枪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电子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狙击枪、运动枪扳机系统均采用纯机械结构,但是射手往往希望扳机引力较小,二道火扳机行程极短,但过小的扳机力与二道火行程会引起走火,极大影响枪支安全,故在传统的扳机设计中,扳机引力、二道火扳机行程与安全总是处于矛盾状态。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枪械扳机结构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电磁驱动,使扳机引力与二道火行程可以被调至极小,且不会影响枪支安全的高安全性电子扳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安全性电子扳机,包括握把、枪机和子弹,枪机内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空腔,中部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凸轮保险,凸轮保险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开关;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扳手和电路板主体,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力感应开关和碳钢柱,碳钢柱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本体,且碳钢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不锈钢销,电磁铁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供不锈钢销穿过的通道,不锈钢销的上部穿过通道设置,电磁铁本体的上方通过第一回转轴设置有钩块,钩块为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通过钩块复位簧固定于第二空腔的前壁上;第三空腔设置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第三空腔的前端底部和第二空腔的前端顶部相连通,第三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击针和阻铁,击针的后端通过击针簧固定于第三空腔的后壁上,阻铁的后端连接第二回转轴,其中部底端通过阻铁复位簧固定于第三空腔的底壁上,阻铁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凸起。

优选地,前述握把固定设置于枪机后端的底部,握把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电路开关和电路板主体。

再优选地,前述电路板主体上还设置有电容,电路板主体通过导线连接电路开关。

更优选地,前述凸轮保险处于打开状态时,凸轮保险逆时针旋转90°至与电路开关相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扳手的上部后端通过扳手复位簧固定于第二空腔的后壁上,扳手的下部穿出第二空腔底部设置。

具体地,前述扳手处于扣压状态时,扳手顶部顺时针转动至与力感应开关相接触。

优选地,前述凸起的竖截面为梯形。

再优选地,前述击针设置于子弹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高安全性电子扳机采用电磁驱动,使扳机引力与二道火行程可以被调至极小,且不会影响枪支安全;二道火扳机行程不受阻铁和传动块扣合量影响,扳机引力由传感器决定,可以根据个人手感来选择不同力值的传感器;由于阻铁和传动块贴合量不再影响二道火扳机行程,贴合量可以做得比传统扳机的更大,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电路总开关可起到保险作用,打开时电路工作,关闭时电路断电,扣扳机不击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开关和凸轮保险的工作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1、击针簧,1.2、击针,2、子弹,3.1、阻铁复位簧,3.2、阻铁,4.1、钩块复位簧,4.2、钩块,4.2.1、第一杆体,4.2.2第二杆体,5.0、电路板主体,5.1、电源,5.10、力感应开关,5.2.1、电路开关,5.2.2、凸轮保险,5.5、电容,5.7.1、电磁铁本体,5.7.2、不锈钢销,5.7.3、碳钢柱,6.1、扳手,6.2、扳手复位簧,7、握把,8、第一空腔,9、第二空腔,10、第三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安全性电子扳机,包括握把7、枪机和子弹2,枪机内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空腔8,中部设置有第二空腔9和第三空腔10。

第一空腔8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凸轮保险5.2.2,凸轮保险5.2.2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开关5.2.1,扣动扳机,击发枪支前,需要拨动凸轮保险5.2.2,逆时针绕轴旋转90度后,凸轮保险5.2.2按下电路开关5.2.1,电路通电,可以进行工作。

第二空腔9的内部设置有扳手6.1和电路板主体5.0,电路板主体5.0上设置有力感应开关5.10和碳钢柱5.7.3,扳手6.1的上部后端通过扳手复位簧6.2固定于第二空腔9的后壁上,扳手6.1的下部穿出第二空腔9底部设置。扳手6.1处于扣压状态时,扳手6.1顶部顺时针转动至与力感应开关5.10相接触,扳手6.1受扳手复位簧6.2的推力,初始状态下与力感应开关5.10脱离,扣压扳手6.1后,扳手6.1顺时针转动,扳手6.1扣压至与力感应开关5.10接触时为零界点,此时射手完成一道火扣压,一道火力值为扳手6.1簧压缩后的推力,继续施加扣压扳手6.1的力,扳手6.1产生轻微形变,可视为二道火行程,此处可假设力感应开关5.10的感应力值为200g,则射手再施加200g的力就会触发力感应开关5.10闭合,此时扳机引力为扳手6.1簧压缩后的推力与感应开关的感应力值。

电路板主体5.0上还设置有电容5.5,电路板主体5.0通过导线连接电路开关5.2.1。碳钢柱5.7.3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本体5.7.1,且碳钢柱5.7.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不锈钢销5.7.2,电磁铁本体5.7.1的中部设置有供不锈钢销5.7.2穿过的通道,不锈钢销5.7.2的上部穿过通道设置,电磁铁本体5.7.1的上方通过第一回转轴设置有钩块4.2,钩块4.2为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第一杆体4.2.1通过钩块复位簧4.1固定于第二空腔9的前壁上。电路闭合后,电磁铁本体5.7.1通电产生磁性,碳钢柱5.7.3被向上吸合,不锈钢销5.7.2不被吸合,但在吸合过程中,不锈钢销5.7.2会被碳钢柱5.7.3带动向上顶动钩块4.2。

第三空腔10设置于第二空腔9的上方,且第三空腔10的前端底部和第二空腔9的前端顶部相连通,第三空腔10的内部设置有击针1.2和阻铁3.2,击针1.2设置于子弹2的后方,击针1.2的后端通过击针簧1.1固定于第三空腔10的后壁上,阻铁3.2的后端连接第二回转轴,其中部底端通过阻铁复位簧3.1固定于第三空腔10的底壁上,阻铁3.2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凸起,凸起的竖截面为梯形。

握把7固定设置于枪机后端的底部,握把7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电路开关5.2.1和电路板主体5.0。

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具体说明其工作过程:

枪支挂机后,击针1.2通过凸起挂住在阻铁3.2上,此时击针簧1.1的力远大于阻铁3.2簧的力,阻铁3.2受顺时针旋转的力矩,搭在钩块4.2的第一杆体4.2.1上,因搭的位置在钩块4.2第一回转轴的左侧,则钩块4.2存在逆时针旋转的力矩,在钩块4.2下方有电磁铁本体5.7.1,所以钩块4.2不会无限制转动,转动至与电磁铁本体5.7.1接触后不再旋转。

击发枪支前,需要拨动凸轮保险5.2.2,逆时针绕轴旋转90度后,凸轮保险5.2.2按下电路开关5.2.1,电路通电,电磁铁本体5.7.1通电产生磁性,碳钢柱5.7.3被向上吸合,不锈钢销5.7.2被带动向上顶动钩块4.2的第二杆体4.2.2,钩块4.2受顺时针方向力矩,克服钩块4.2簧力转动,转动过程中,阻铁3.2和钩块4.2第一杆体4.2.1的扣合面脱开,此时阻铁3.2受击针簧1.1传递到击针1.2的顺时针旋转的力矩,继续顺时针旋转,阻铁3.2顺时针旋转后,击针1.2不再挂住在凸起上,击针1.2向前运动撞击子弹2的底火,子弹2发射。

发射完成后,松开扳手6.1,扳手6.1在扳手复位簧6.2的推力下与力感应开关5.10脱开并复位,握把7的内框架接触后完成扳手6.1复位,再一次挂机,挂机动作带动击针1.2向后运动,现有传统的抛壳和上弹机构完成子弹2的抛壳和上膛,此时电磁铁瞬时通电已经结束,碳钢柱5.7.3受自重力下落,带动不锈钢销5.7.2下落,击针1.2受挂机力向左运动,阻铁3.2受阻铁复位簧3.1的力向上弹起,做逆时针转动,钩块4.2的第一杆体4.2.1受钩块4.2复位簧的力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杆体4.2.2与电磁铁本体5.7.1上平面接触。挂机动作完成后,击针1.2在击针簧1.1的作用下向右做一段很小的位移,击针簧1.1通过凸起再次挂住在阻铁3.2上,可进行下一次击发。

本实用新型的高安全性电子扳机采用电磁驱动,使扳机引力与二道火行程可以被调至极小,且不会影响枪支安全;二道火扳机行程不受阻铁3.2和传动块扣合量影响,扳机引力由传感器决定,可以根据个人手感来选择不同力值的传感器;由于阻铁3.2和传动块贴合量不再影响二道火扳机行程,贴合量可以做得比传统扳机的更大,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电路总开关可起到保险作用,打开时电路工作,关闭时电路断电,扣扳机不击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