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加热强制对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6788发布日期:2019-06-05 22:4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辐射加热强制对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射加热强制对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由于其具有产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所以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内被广泛应用。相应的夹层玻璃生产设备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行业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夹层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装置不能快速均匀地穿透玻璃中间的PVB膜进行快速加热,所以导致生产效率极低,加热效果不佳,时有不良产品产生,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加热强制对流装置,该装置可直接对玻璃中间的PVB膜实现快速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分别设置在输送辊上下方的第一保温箱体及第二保温箱体,所述的第一保温箱体与第二保温箱体对合设置以形成密闭的空间,且第一保温箱体的前板体及后板体上设有供玻璃在输送辊上传送的通道,所述的第一保温箱体内设有第一热循环风机及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所述的第二保温箱体内设有第二热循环风机及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所述的第一热循环风机将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产生的热量吹向玻璃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热循环风机将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产生的热量吹向玻璃的下表面。

所述的第一保温箱体内设有第一风罩,所述的第一热循环风机设置在第一风罩的顶部且与第一保温箱体的上板体相固定,所述第一风罩的底部设有沿输送辊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挡风板,所述的第一挡风板间隔布置多块,相邻两块第一挡风板之间设有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

所述第一挡风板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方管,所述的第一方管垂直于第一挡风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方管设置多根,所述的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与设置在第一方管上的第一卡箍卡合固定。

所述的第一风罩通过连接件与第一保温箱体相固定,所述的第一挡风板与第一风罩焊接成一体。

所述的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沿输送辊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的第二保温箱体内设有第二风罩,所述的第二热循环风机设置在第二风罩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第二保温箱体的左、右板体相固定,所述第二风罩的顶部设有沿输送辊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挡风板,所述的第二挡风板间隔布置多块,相邻两块第二挡风板之间设有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

所述第二挡风板的下方固定有第二方管,所述的第二方管垂直于第二挡风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方管设置多根,所述的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与设置在第二方管上的第二卡箍卡合固定。

所述的第二风罩通过连接件与第二保温箱体相固定,所述的第二挡风板与第二风罩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沿输送辊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的通道为自第一保温箱体前板体及后板体的底部向上开设的方形缺口,所述第一保温箱体后板体上的方形缺口处还设有硅胶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及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的加热产生热量,通过第一热循环风机及第二热循环风机将热量吹风至玻璃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实现热风均匀快速地穿透玻璃,直接对玻璃中间的PVB膜进行快速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辐射加热强制对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输送辊100上下方的第一保温箱体1及第二保温箱体2,第一保温箱体1与第二保温箱体2对合设置以形成密闭的空间,且第一保温箱体1的前板体及后板体上设有供玻璃在输送辊上传送的通道3,具体地说,通道3为自第一保温箱体1前板体及后板体的底部向上开设的方形缺口,也就是第一保温箱体1的前板体及后板体的底部分别形成一个方形缺口用来避让玻璃的传送位置;优选的,第一保温箱体1后板体上的方形缺口处还设有硅胶帘,硅胶帘可以用于防止保温箱体内的热量散出。第一保温箱体1内设有第一热循环风机4及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第二保温箱体2内设有第二热循环风机6及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第一热循环风机4将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产生的热量吹向玻璃的上表面,第二热循环风机6将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产生的热量吹向玻璃的下表面。

具体的,如图4、图5、图6所示,第一保温箱体1内设有第一风罩8,第一热循环风机4设置在第一风罩8的顶部且与第一保温箱体1的上板体相固定,第一风罩8的底部设有沿输送辊100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挡风板9,第一挡风板9间隔布置多块,相邻两块第一挡风板9之间设有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即相邻两块第一挡风板9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风罩8的出风口,同时该出风口处设有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第一热循环风机4将热风从玻璃的上方吹入。也就是第一风罩8的出风口设置在整个罩体的下方,除了出风口外,第一风罩8的其余部位应该为密闭的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挡风板9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方管10,第一方管10垂直于第一挡风板9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方管10设置多根,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与设置在第一方管10上的第一卡箍11卡合固定。第一方管10的作用一是用于固定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二是用于防止第一挡风板的中间板体下垂,起加强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风罩8通过连接件与第一保温箱体1相固定,第一挡风板9与第一风罩8焊接成一体,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5沿输送辊100的长度方向设置。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第二保温箱体2内设有第二风罩12,第二热循环风机6设置在第二风罩1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第二保温箱体2的左、右板体相固定,第二风罩12的顶部设有沿输送辊100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挡风板13,第二挡风板13间隔布置多块,相邻两块第二挡风板13之间设有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即相邻两块第二挡风板1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风罩12的出风口,同时该出风口处设有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第二热循环风机6将热风从玻璃的下方吹入。也就是第二风罩12的出风口设置在整个罩体的上方,除了出风口外,第二风罩12的其余部位应该为密闭的结构。

进一步的,第二挡风板13的下方固定有第二方管14,第二方管14垂直于第二挡风板1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方管14设置多根,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与设置在第二方管14上的第二卡箍15卡合固定。

进一步的,第二风罩12通过连接件与第二保温箱体2相固定,第二挡风板13与第二风罩12焊接为一体,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7沿输送辊100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中波红外加热灯及第二中波红外加热灯加热时产生热量,第一热循环风机及第二热循环风机将热量吹至玻璃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在第一风罩及第二风罩的作用下,热风均匀快速地穿透玻璃,直接对玻璃中间的PVB膜进行快速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中波红外线加热灯能对玻璃进行快速加热,同时可穿透玻璃直接对中间的PVB膜进行快速加热,生产效率高;2)第一热循环风机及第二热循环风机形成第一保温箱体及第二保温箱体内热空气的对流循环,使保温箱体内的温度均匀,对玻璃加热时不破坏表面的金属层,确保产品的质量;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了辐射、对流、传导三大加热功能,可节省电力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