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06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3阅读:1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多层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



背景技术:

多层板是家具加工企业常用材料之一,是一种人造板。多层板,又叫三夹板和三合板,层数不同叫法不同。多层板结构强度好,稳定性好;具有材质轻、强度高、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耐冲击和振动、易加工和涂饰、绝缘等优点,多层板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是节约木材的一个主要途径想,然而现有的多层板隔音效果差,并且容易变形,不适用于卧室门板的制造。

因此,发明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上层与下层,所述上层与下层均包括若干个单层板,相邻两个单层板之间设置有隔音层,所述上层与下层之间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内部铺设有若干个横梁与纵梁,所述横梁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纵梁位于凹槽内部设置并且与横梁之间垂直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纵梁分别放入相匹配的横梁的凹槽内部,使用粘结剂和实木粉末的混合物浇筑,将横梁与纵梁进行包覆,形成完整的加固层,加固层的厚度为3.6mm。

s2:选取多块木板作为单层板,每块木板的厚度为1.8mm;

s3:取其中两块单层板分别放置在加固层的顶部与底部,使用封胶涂抹在加固层与单层板之间,使用热压法将两块单层板与加固层进行叠加;

s4:将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进行混合,在混合物中加入石墨粉末进行二次混合,制备得到隔音基料,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与石墨的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20-30份,聚乙烯树脂60-70份,石墨为10-20份;

s5:将混合制备得到的隔音基料均匀的涂抹在单层板表面,形成完整的隔音层,并且使用封胶将隔音层与单层板之间进行粘接,使用热压的方式,使单层板与隔音层之间更加牢固;

s6:将热压完成的多层板四周经过剪切机,将多出的封胶与隔音基料进行切割,制备得到多层板。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横梁的位于加固层的中间位置,所述粘结剂与实木粉末的质量配比为2:1或1:2。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热压时间为1-2min,热压的温度为100-110度,热压压力为10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封胶为拼板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混合时间为30min,混合温度为70-90度,石墨的直径为40目。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隔音层的厚度为0.09mm。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多层板的型号为18厘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多个单层板之间增加隔音层,有效的对多层板制造成的卧室门起到隔音的效果,并且通过多层隔音层,加强隔音的效果,从而防止卧室内部说话被外部听到。

(2)本发明通过在多层板之间增加加固层,并且加固层内部使用横梁与纵梁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改善多层板易变形的特性,使该多层板便于制造卧室门,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横梁与纵梁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2、下层;3、单层板;4、隔音层;5、加固层;6、横梁;7、纵梁;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一:

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上层1与下层2,所述上层1与下层2均包括若干个单层板3,相邻两个单层板3之间设置有隔音层4,所述上层1与下层2之间设置有加固层5,所述加固层5内部铺设有若干个横梁6与纵梁7,所述横梁6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8,所述纵梁7位于凹槽8内部设置并且与横梁6之间垂直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纵梁7分别放入相匹配的横梁6的凹槽8内部,使用粘结剂和实木粉末的混合物浇筑,将横梁6与纵梁7进行包覆,形成完整的加固层5,加固层5的厚度为3.6mm。

s2:选取多块木板作为单层板3,每块木板的厚度为1.8mm;

s3:取其中两块单层板3分别放置在加固层5的顶部与底部,使用封胶涂抹在加固层5与单层板3之间,使用热压法将两块单层板3与加固层5进行叠加;

s4:将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进行混合,在混合物中加入石墨粉末进行二次混合,制备得到隔音基料,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与石墨的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20份,聚乙烯树脂60份,石墨为20份;

s5:将混合制备得到的隔音基料均匀的涂抹在单层板3表面,形成完整的隔音层4,并且使用封胶将隔音层4与单层板3之间进行粘接,使用热压的方式,使单层板3与隔音层4之间更加牢固;

s6:将热压完成的多层板四周经过剪切机,将多出的封胶与隔音基料进行切割,制备得到多层板。

所述步骤s1中横梁6的位于加固层5的中间位置,所述粘结剂与实木粉末的质量配比为2:1或1:2。

所述步骤s3中热压时间为1-2min,热压的温度为100-110度,热压压力为10mpa。

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封胶为拼板胶。

所述步骤s4中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混合时间为30min,混合温度为70-90度,石墨的直径为40目。

所述步骤s5中隔音层4的厚度为0.09mm。

所述步骤s6中多层板的型号为18厘板。

实施例二:

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上层1与下层2,所述上层1与下层2均包括若干个单层板3,相邻两个单层板3之间设置有隔音层4,所述上层1与下层2之间设置有加固层5,所述加固层5内部铺设有若干个横梁6与纵梁7,所述横梁6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8,所述纵梁7位于凹槽8内部设置并且与横梁6之间垂直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纵梁7分别放入相匹配的横梁6的凹槽8内部,使用粘结剂和实木粉末的混合物浇筑,将横梁6与纵梁7进行包覆,形成完整的加固层5,加固层5的厚度为3.6mm。

s2:选取多块木板作为单层板3,每块木板的厚度为1.8mm;

s3:取其中两块单层板3分别放置在加固层5的顶部与底部,使用封胶涂抹在加固层5与单层板3之间,使用热压法将两块单层板3与加固层5进行叠加;

s4:将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进行混合,在混合物中加入石墨粉末进行二次混合,制备得到隔音基料,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与石墨的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30份,聚乙烯树脂65份,石墨为15份;

s5:将混合制备得到的隔音基料均匀的涂抹在单层板3表面,形成完整的隔音层4,并且使用封胶将隔音层4与单层板3之间进行粘接,使用热压的方式,使单层板3与隔音层4之间更加牢固;

s6:将热压完成的多层板四周经过剪切机,将多出的封胶与隔音基料进行切割,制备得到多层板。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横梁6的位于加固层5的中间位置,所述粘结剂与实木粉末的质量配比为2:1或1:2。

所述步骤s3中热压时间为1-2min,热压的温度为100-110度,热压压力为10mpa。

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封胶为拼板胶。

所述步骤s4中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混合时间为30min,混合温度为70-90度,石墨的直径为40目。

所述步骤s5中隔音层4的厚度为0.09mm。

所述步骤s6中多层板的型号为18厘板。

实施例三:

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上层1与下层2,所述上层1与下层2均包括若干个单层板3,相邻两个单层板3之间设置有隔音层4,所述上层1与下层2之间设置有加固层5,所述加固层5内部铺设有若干个横梁6与纵梁7,所述横梁6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凹槽8,所述纵梁7位于凹槽8内部设置并且与横梁6之间垂直设置。

基于上述一种卧室门制造用多层板,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纵梁7分别放入相匹配的横梁6的凹槽8内部,使用粘结剂和实木粉末的混合物浇筑,将横梁6与纵梁7进行包覆,形成完整的加固层5,加固层5的厚度为3.6mm。

s2:选取多块木板作为单层板3,每块木板的厚度为1.8mm;

s3:取其中两块单层板3分别放置在加固层5的顶部与底部,使用封胶涂抹在加固层5与单层板3之间,使用热压法将两块单层板3与加固层5进行叠加;

s4:将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进行混合,在混合物中加入石墨粉末进行二次混合,制备得到隔音基料,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与石墨的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25份,聚乙烯树脂65份,石墨为10份;

s5:将混合制备得到的隔音基料均匀的涂抹在单层板3表面,形成完整的隔音层4,并且使用封胶将隔音层4与单层板3之间进行粘接,使用热压的方式,使单层板3与隔音层4之间更加牢固;

s6:将热压完成的多层板四周经过剪切机,将多出的封胶与隔音基料进行切割,制备得到多层板。

所述步骤s1中横梁6的位于加固层5的中间位置,所述粘结剂与实木粉末的质量配比为2:1或1:2。

所述步骤s3中热压时间为1-2min,热压的温度为100-110度,热压压力为10mpa。

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封胶为拼板胶。

所述步骤s4中环氧树脂粉末与聚乙烯树脂粉末混合时间为30min,混合温度为70-90度,石墨的直径为40目。

所述步骤s5中隔音层4的厚度为0.09mm。

所述步骤s6中多层板的型号为18厘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