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0727发布日期:2020-09-23 01:2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特指应用于射击领域的技术,主要技术在于,提供射击过程中,无须反复上箭即可连续射击,既省时又省体力,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发明。



背景技术:

射箭是一种具有极高技巧的运动项目,射箭者在身、心、灵上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下才可以达到最精准的射击,然而射箭的基本步骤为单手持弓,另一手抽箭并将箭架设于弓上,架设完成后双手向上抬举,持弓的手对向所要射击的方向,另一手则扣住箭的尾巴并同时拉动弓弦朝向脸部,再以单眼瞄准目标物另眼紧闭,屏气凝神并瞄准目标物后释放扣住箭尾的手,利用弓弦的弹力将箭朝目标物射出即可完成射击的程序,而每射击出一支箭后,就必须重复最初始的动作持弓、抽箭、架箭、举弓、瞄准拉弓、射击的步骤,这对于射箭的使用者来说无疑的是最基本的流程。

但是,上述的基本流程上,极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精准度,因为每射击出一支箭后,使用者因为重新架箭,所以必须重新瞄准目标物,可是在厉害的使用者也不可能每一次的瞄准都能够跟上一箭为相同,对于使用者来说即刻失去了精准度,此状态如果处于比赛的话就会射出极低的分数,倘若在追捕猎物时即有可能造成猎物的丢失,所以说在射箭上对于不断的重复架箭的动作上容易带给使用者极大的困扰,不单单失去精准度外,更会白白流失体力,长久下射箭的准度就会大幅下降,所以说如何改善上述所产生的问题及缺失,是该领域的相关业者必须致力解决首要目标。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其改善上述射箭上仅能逐支箭的架设才可反复射击,对于使用者来说其丧失了精准度,甚至加速体力上的流逝的缺失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射击过程中可节省时间及体力而达到连续射击的功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安装于手拉弓的一弓臂,并与弓弦结合,其包括:一击发盒,其一端安装于弓臂,而该击发盒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结合部,又该击发盒设有一箭程槽道,该箭程槽道由击发盒安装于弓臂的一端贯穿至结合部,而该弓弦穿过于箭程槽道并沿槽道方向位移;及一箭匣盒,其装设于该击发盒的结合部,该箭匣盒设有一置箭槽道并具有一置箭口及一入箭口,又该置箭槽道与箭程槽道相连通,另设有一压臂枢设于该箭匣盒的一端并邻近于置箭口,而该压臂与箭匣盒之间另设有一弹性体以弹力常态弹抵压臂的一端,又该压臂的另一端则穿入置箭口内并顶抵位于置箭槽道内数个箭体中靠近置箭口的箭体;其中,利用弹性体的弹力推抵压臂,使该压臂能够推移数个箭体于射出后持续进入箭程槽道内,等待下一次弓弦拉动后的射击。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技术界定下,透过压臂及箭匣盒的设置下,能够同时容置多支箭体,每射出一支箭体即可透过压臂的压抵而补充其他箭体移动至箭程槽道内,以便于使用者拉弓弦及释放的连续动作完成后,能够立刻再次拉动弓弦继续击发射箭,如此即可减少架设箭体的时间外,更可以免去反复取箭体的体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用户不需要重新瞄准目标物即可连续射箭,进而维持稳定射击与极佳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射击过程中可节省时间及体力而达到连续射击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击发盒、箭匣盒、压臂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置箭动作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v-v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拉动弓弦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拉动弓弦经过箭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拉动弓弦至箭尾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释放弓弦弹射箭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弹性体设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弹性体设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弓臂10弓弦20

箭体30箭杆301

箭尾302夹角40

击发盒1结合部11

箭程槽道12短板片13

长板片14定位板片15

箭匣盒2置箭槽道21

置箭口22窄径部221

宽径部222容弦缺槽223

入箭口23枢耳块24

主定位槽25副定位槽26

压臂3掣动部31

长臂部32弹性体4

螺丝5枢轴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能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兹搭配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其特征与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一种手拉弓的箭匣连射装置,安装于手拉弓的一弓臂10并与一弓弦20结合,其包括:一击发盒1,其一端安装于弓臂10,而该击发盒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结合部11,又该击发盒1设有一箭程槽道12提供数个箭体30能够逐支朝向目标物射出,且该箭程槽道12顶、底、前、后端皆为开放状,该箭程槽道12由击发盒1安装于弓臂10的一端贯穿至结合部11,而该弓弦20穿过于箭程槽道12并沿槽道方向位移;及一箭匣盒2,其装设于该击发盒1的结合部,该箭匣盒2设有一置箭槽道21并具有一置箭口22及一入箭口23,又该置箭槽道21与箭程槽道12相连通,另设有一压臂3呈l状并以一端枢设于该箭匣盒2的一端且邻近于置箭口22,而该压臂3与箭匣盒2之间另设有一弹性体4,该弹性体4以弹力常态弹抵压臂3枢设于箭匣盒2的一端,又该压臂3的另一端则因为弹性体4的设置而常态穿入置箭口22内,该压臂3穿入置箭口22的一端顶抵位于置箭槽道21内数个箭体30中靠近置箭口22的箭体30;其中,利用弹性体4的弹力推抵压臂3,使该压臂3能够推移数个箭体30于射出后持续进入箭程槽道12内,等待下一次弓弦20拉动后的射击。

根据上述说明,使用者可将击发盒1与箭匣盒2先行组装并予以固定后,以该击发盒1的一端安装于弓臂10并使弓弦20穿设于箭程槽道12,组装完成后进行数个箭体30的安装,使用者先将压臂3穿入置箭槽道21的一端枢摆并离开箭匣盒2的内部,接着将数个支箭体30逐一的从置箭口22置入置箭槽道21内,数个箭体30于置箭槽道21内会层叠排列,又第一支装入的箭体30则会直接落入于箭程槽道12等待击发,完成数个箭体30的安装后,将压臂3枢摆恢复原始状态,此时该压臂3原本穿入置箭槽道21的一端会压抵着数个箭体30中靠近于置箭口22的箭体30,利用弹性体4的弹力弹抵着压臂3,让该压臂3能够持续压着箭体30,又使用者举起弓臂10并拉动弓弦20,将弓弦20沿着置箭槽道21拉动至箭体30的后端完成射击准备,朝向所要射击的方向并确实瞄准目标物后释放拉弦的手,让弓弦20利用弹力弹射箭体30朝向目标物射出进而完成第一发的射击,接着的第二发则重复上述的射击过程,拉动弓弦20沿箭程槽道12移动至箭体30的后方,接着再次释放拉弦的手即可完成第二发的射击,由此可见使用者透过上述的射击步骤下即可不需要放下弓臂10、不须重新架箭即可连续射击,使用者一气呵成的射击可以保持最佳的准确性,而防止射偏的问题发生,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可以减少体力上的消耗外,射击的精准度也不会过于偏,能够保持在最佳的射击准度,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

根据上述的说明下,本发明更进一步的说明其他的技术特征,首先该击发盒1主要系由一短板片13、一长板片14及二定位板片15所构成,该短板片13与长板片14呈间距设置并形成该箭程槽道12,又该长板片14的一端与弓臂10相结合,并以数个螺丝5贯穿长板片14而锁接于弓臂10,而该长板片14锁设于弓臂10的一端与短板片13之间呈长度落差设置,该弓弦20中心位置定义一弦线中心点,而该击发盒1组合于弓臂10且相对该弦线中心点往上和往下5寸,简单来说该长板片14的锁接于弓臂10的一端并不与短板片13齐头对应,又该二定位板片15则以夹设方式锁接于短板片13及长板片14,借此能够防止箭体30于箭程槽道12射出时从槽道内脱离,又透过长板片14、短板片13的设置也可提供使用者自行以diy的方式组装结合,该弓弦20穿过击发盒1的箭程槽道12,又该弓弦20与击发盒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夹角40,该夹角40的角度小于180°,请参阅图2、图3所示。另外,为了让压臂3可以确实的压抵数个箭体30,因此在该箭匣盒2朝向弓臂10的一端进一步设有二枢耳块24为长矩型块体,又该压臂3插设于该二枢耳块24之间,并以一枢轴6贯穿该二枢耳块24及该压臂3,让该压臂3以枢轴6的设置为摆动的轴心点,又该箭匣盒2对应弹性体4的设置凹设一主定位槽25,而该压臂3对应弹性体4的设置则凹设一副定位槽26,该弹性体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避免该压臂3在摆动上造成弹性体4的弹脱,又该压臂3呈l状故进一步包含有一掣动部31及一长臂部32,该掣动部31与该长臂部32之间呈相互垂直,且该掣动部31的长度小于长臂部32的长度,而该长臂部32穿入于置箭口22并以至少一顶压点压抵箭体30,另外该长臂部32压抵箭体30的一端的末端端面呈圆弧凸出,其主要是避免长臂部32具有边角容易刮伤箭体30,进而造成箭体30在射程上的路线偏差,请参阅图4、图5所示。

另外,本发明在弹性体4的设置上其具有三种实施例,其一请参阅图5所示,该弹性体4的设置与长臂部32为同方向并夹设于该掣动部31与箭匣盒2之间;其二请参阅图10所示,该弹性体4的设置与掣动部31为同向并夹设于该掣动部31与箭匣盒2之间,其三则请参阅图11所示,该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呈倾斜相对应,而该弹性体4的两端则以主定位槽25及副定位槽26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掣动部31及箭匣盒2之间,上述三种实施例其主要技术皆在于提供弹性体4可以确实的弹抵压臂3进行枢摆而压抵数个箭体30移动,如期达到连续射击的目的。各箭体30进一步分别包含有一箭杆301及一箭尾302,又各箭尾302主要是平衡箭杆301在射程上的稳定性,因此该置箭口22为了配合箭体30的装设,因此于该置箭口22的口径的设计上进一步区分为一窄径部221及一宽径部222,又该窄径部221的宽度小于宽径部222的宽度,该宽径部222主要是配合各箭体30的箭尾302的型态,其方便各箭体30的箭尾302能够顺畅的装入于置箭槽道21内,所以说各箭体30的安装由箭杆301前端插入置箭口22并朝窄径部221向前移动并向下置入置箭槽道21,而各箭体30的置入以箭尾302对应宽径部222后即可末入于置箭槽道21内以完成组装。

最后,为了让使用者拉动弓弦20射击箭体30上能够确实,因此在该箭匣盒2的置箭槽道21内壁且对应箭程槽道12进一步凹设一容弦缺槽223,且该容弦缺槽223与长板片14之间形成槽空间,该弓弦20沿着箭程槽道12拉动至容弦缺槽223内,且该弓弦20在拉动的过程中因箭杆301前端为尖锥状,故弓弦20可以由侧边滑过箭杆301,此时的数个箭体30会受到弓弦20的位移而朝向压臂3略微推移,直到弓弦20移动至容弦缺槽223后以该压臂3推移数个箭体30移动,当箭体30落入于箭程槽道12后,使用者即可释放拉弓弦20的手而利用弓弦20的弹力弹射位于箭程槽道12内的箭体30,让箭体30沿着箭程槽道12的设置方向朝向目标物射击,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并以图3为辅助说明。综合上述对于本发明的描述说明下,其重要技术在于透过击发盒1、箭匣盒2的组合设置下,让用户不需要反复的架箭即可达到连续的击发射箭,既可维持射击上的稳定外,其精准度也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更可以减少体力上的消耗而长时间进行射击操作,比起现有技术来说,现有技术必须逐支弓箭的反复架设,才可进行弓箭的设计下,记耗时间又耗体力,更重要的是反复的架设会影响使用者在瞄准后的精准度等缺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