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接式抗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30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接式抗爆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爆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接式抗爆容器。



背景技术:

在交通、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中,有时会使用爆破技术,在民用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抗爆容器,特别是在炸药与雷管同车运输时,通过将雷管装在抗爆容器中的方式,将炸药与雷管隔开,防止雷管的意外爆炸引爆炸药。现有的抗爆容器的盖体与筒体之间一般都采用螺纹连接,当抗爆容器的开口较大时,螺纹连接的结构不易加工,且需要将盖体转动很多圈才能将盖体安装在筒体上或者从筒体上拆卸下来,十分费力。长时间使用后螺纹容易磨损,影响抗爆容器性能。而为了增加抗爆容器的抗爆性能,通常会增加盖体材料的厚度,盖体越重,操作就越困难。

现有技术中有公告号为:cn206974299u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泄压式防爆罐,该防爆罐的盖体上设置第一弧形板,外桶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卡槽,所述卡包括依次固定相连顶部件、侧部件与底部件,所述底部件与外桶的侧壁固定相连,所述顶部件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板相配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弧形板的轮廓上设有若干分别与各第一凹槽相配置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弧形板穿过第二开口后位于卡槽内,所述侧部件上设有能够限制第一弧形板转动的定位块,所述盖体上的卸压孔设在第一弧形板上,通过上述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盖体与外桶之间的卡接,虽然盖体与外桶的安装和拆卸变得更为简便,但是这使外桶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不利于外桶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筒体与盖体之间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的弊端,盖体重量重,操作不便的弊端,提供一种卡接式抗爆容器,该抗爆容器的筒体与筒盖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盖体可以三部分分离,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卡接式抗爆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筒盖以及能套接在筒体与筒盖连接处的卡接套,筒体顶端外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卡齿,筒盖的下方设有顶盖,筒盖、顶盖与卡接套三者分离,筒盖的外沿间隔设置有若干与上述第一卡齿对应的第二卡齿,第一卡齿的数量与第二卡齿的数量相等,筒盖与筒体盖合时,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能通过定位结构上下一一对应,所述卡接套为圆环形结构,卡接套的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卡齿数量相同的卡槽,各卡槽间隔环绕设置,卡接套的内侧面上还开多个与上述卡槽一一对应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的一端与对应卡槽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卡接套的下端面,缺口槽的宽度小于卡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卡齿、第二卡齿都能沿对应缺口槽进入对应卡槽内,并能沿对应卡槽相对运动,卡槽的一端设置挡块,作为卡接套旋转到位的限位端,筒体分为内筒和外筒,内筒固定设置在外筒内腔中,内筒的上端低于外筒的上端,并在两者的开口处形成台阶面,顶盖的外沿设有一圈挂边,盖合时,盖板的下端面贴靠在外筒的上端面上,挂边盖合在内筒的上述台阶面上,筒盖、卡接套和顶盖三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均具有便于操作的着力部,所述的筒盖和筒体之间还设有筒盖与筒体盖合时使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保持在对准状态的定位结构。

上述方案中,筒体与筒盖之间通过设置的卡接套实现固定连接,先将筒体上的第一卡齿与筒盖上对应的第二卡齿一一对齐,再将卡接套上的缺口槽对齐相应的第二卡齿,使第二卡齿、第一卡齿通过缺口槽滑入卡接套的卡槽内,再转动卡接套,使缺口槽与两个卡齿之间错位,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接触到卡槽端部时,即表示旋转到位,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且该连接结构仅在筒体的外侧面与筒盖的外侧面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即可,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挡块与卡接套为一体式结构,两端一直延伸至卡接套的上下两个端面,起到增加卡接套强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筒盖下端面与第二卡齿的下端面齐平,筒体上端面与第一卡齿的上端面齐平。

作为优选,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层叠高度与卡槽的高度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均匀等间距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套上的着力部为固定在卡接套外侧面的转向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定位凸起和限位槽,其中一组定位凸起固定在筒盖上,限位槽设置在筒体上,另一组定位凸起固定在筒体上,限位槽设置在筒盖上,定位凸起和限位槽一一对应配合。

作为优选,顶盖的下端面呈曲面结构,外圈形成较厚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外侧面与内筒内侧面贴合,顶盖采用可型变材料制作而成。比如说橡胶。

作为优选,筒盖的上表面固定有弧形盖头,盖头与筒盖之间形成缓冲腔,盖头上开有连通缓冲腔与外界的第三泄压孔,顶盖的上端面位于上述连接部处开设有多个泄压腔,顶盖的下部开有多条将泄压腔与内筒内腔连通的第一泄压孔,筒盖上开有连通泄压腔和缓冲腔的第二泄压孔。

作为优选,顶盖上的着力部为设置在泄压腔内的提手,筒盖上的着力部为固定设置在盖头上的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端面、筒盖的下端面都设有圆环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筒体与筒盖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该橡胶密封圈同时嵌入筒体的凹槽与筒盖的凹槽内。橡胶密封圈能够提升筒体与筒盖之间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结构,所述橡胶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橡胶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橡胶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

作为优选,当所述筒盖安装在筒体上时,筒盖与筒体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厚度大于凹槽深度的两倍。筒体与筒盖贴合后,橡胶密封圈挤压变型,提高密封效果,橡胶密封圈的反作用力还可以使筒盖上的第二卡齿的上端面能够紧贴在卡槽的上槽壁上,筒体上第一卡齿的下端面紧贴卡槽的下槽壁,防止卡接套松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筒体与筒盖之间贴合,并利用卡接套将筒体和筒盖扣接箍紧,结构牢固,装配操作简单。将传统盖子部分分为筒盖、顶盖和卡接套三个独立的部件,减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卡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接套与筒盖、筒体配合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筒盖的俯视图。

图5是顶盖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上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筒体,2、筒盖,3、卡接套,4、第一卡齿,5、第二卡齿,6、缺口槽,7、卡槽,8、手柄,9、凹槽,10、橡胶密封圈,11、斜口,12、转向杆,13、定位凸起;14、台阶面;15、限位槽;16、顶盖;17、提手;18、挂边;19、内筒;20、连接部;21、外筒;22、第一泄压孔;23、第二泄压孔;24、泄压腔;25、上槽壁;26、下槽壁;27、盖头;28、缓冲腔;29、第三泄压孔;3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卡接式抗爆容器包括筒体1、筒盖2以及能套接在筒体1与筒盖2连接处的卡接套3,筒体1顶端外侧面间隔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卡齿4,筒盖2的外侧面间隔固定连接四个第二卡齿5,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均均匀间隔设置,筒盖2与筒体1盖合时,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一一上下对应。筒盖2下端面与第二卡齿5的下端面齐平,筒体1上端面与第一卡齿4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卡接套3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向杆12。

如图2所示,卡接套3为圆环形结构(图示为倒置状态),卡接套3的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卡齿4数量相同的卡槽7,各卡槽7间隔环绕设置,卡接套3的内侧面上还开多个与上述卡槽7一一对应的缺口槽6,所述缺口槽6的一端与对应卡槽7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卡接套3的下端面,缺口槽6的宽度小于卡槽7的长度,所述卡槽7的一端设置挡块30,作为卡接套3旋转到位的限位端。第一卡齿4、第二卡齿5都能沿对应缺口槽6进入对应卡槽7内,并能沿对应卡槽7相对运动。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的层叠高度与卡槽7的高度相适配。

如图6所示,筒体1分为内筒19和外筒21,内筒19固定设置在外筒21内腔中,内筒19的上端低于外筒21的上端,并在两者的开口处形成台阶面14,筒盖2的下方设有顶盖16,顶盖16的下端面呈曲面结构,顶盖16的外沿设有一圈挂边18,盖合时,筒盖2的下端面贴靠在外筒21的上端面上,挂边18盖合在内筒19的上述台阶面14上。顶盖16的下端面呈曲面结构,外圈形成较厚的连接部20,连接部20的外侧面与内筒19内侧面贴合,顶盖16可采用较软的材质做成(例如橡胶),爆炸发生时,高压气体作用在顶盖16上,利用顶盖16可型变的材质特性和曲面结构,可以使连接部20向内筒19内壁方向型变贴紧,引导高温高压气体和火焰从第一泄压孔22排泄。

筒盖2的上表面固定有弧形盖头27,盖头27与筒盖2之间形成缓冲腔28,盖头27上开有连通缓冲腔28与外界的第三泄压孔29,顶盖16的上端面位于上述连接部20处开设有多个泄压腔24(如图5所示),泄压腔24内设置提手17,顶盖16的下部开有多条将泄压腔24与内筒19内腔连通的第一泄压孔22,筒盖2上开有连通泄压腔24和缓冲腔28的第二泄压孔23,盖头2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手柄8。

爆炸时,爆炸气体冲击作用在顶盖16上,连接部20型变密封,气体先通过第一泄压孔22进入泄压腔24内,再通过第二泄压孔23进入缓冲腔28内,最后从第三泄压29排出。气体穿过第一泄压孔22和第二泄压孔23的过程中,狭长的泄压通道,延长了冲击波超压和火焰的排放时间,减低了冲击波对容器的冲击,提高了容器的抗爆性能,并且起到熄火的作用。缓冲腔28具有缓冲作用,缓解气体的冲击力。

在筒盖2和筒体1的贴合端面上可以设置一些密封结构和定位机构,以保证整体的盖合密封性和装配便捷性。例如,在筒体1上端面、筒盖2的下端面设有圆环形结构的凹槽,两个凹槽上下对应配合,并在之间设置橡胶密封圈10。凹槽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凸字形结构,此时橡胶密封圈10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筒体1与筒盖2贴合后,橡胶密封圈10挤压变型,提高密封效果,橡胶密封圈10的反作用力还可以使筒盖2上的第二卡齿5的上端面能够紧贴在卡槽7的上槽壁25上,筒体1上第一卡齿4的下端面紧贴卡槽7的下槽壁26,防止卡接套3松动。

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起13和限位槽15,定位凸起13和限位槽15一一对应配合。定位凸起13可以设置在筒盖2下端面上或是第二卡齿5的下端面上,与之配合的限位槽15则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面或第一卡齿4的上端面上;反之,设置位置调换一下也可。

筒盖2、卡接套3和顶盖16三者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均具有便于操作的着力部,各部分的重量有限,均能独立操作,降低开盖、合盖时的操作难度。卡接套3上的着力部为固定在卡接套3外侧面的转向杆12。顶盖16上的着力部为设置在泄压腔24内的提手17,筒盖2上的着力部为固定设置在盖头27上的手柄8。

使用时,先将筒盖2盖合在筒体1上,利用定位凸起13和限位槽15的定位,使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一一上下正对贴合。之后,调整卡接套3的位置,至上而下套在筒盖2和筒体1外侧,第二卡齿5和第一卡齿4穿过对应的缺口槽6,并被对应卡槽7的上槽壁25所挡,表示卡接套3下套到位。之后,转动卡接套3,使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相对于卡接套3沿对应卡槽7滑动,第一卡齿4和第二卡齿5顶到卡槽7一端的挡块30处,表示转动到位,之后再利用一些锁具将卡接套3锁住,防止松动或回转即可。

如图4所示,在第一卡齿4旋入端的下部设置斜口11,卡槽7旋入处也设置与之相配的斜口11,斜口11起导向作用。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