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艺锡箔纸无胶成型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1583发布日期:2020-08-25 18:45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艺锡箔纸无胶成型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锡箔纸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艺锡箔纸无胶成型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锡箔纸是早年绍兴特有的一种手工业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锡、铝,是锡铝的合金。其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薄纸片状,可折叠、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制作中,由于其颜色为银白色,焚烧后灰为金黄,采用锡箔纸制作的工艺品,具有光泽度高,颜色艳丽等优点。同时锡箔纸还具有阻燃和防潮的作用,被应用于食品内包装,有了锡箔纸的保护,食品味道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刺激而走味,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受到空气和环境潮湿而变味。

锡箔纸的生产需要在原纸的表面覆上锡纸,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已有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公开,如专利号为zl200610044476.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锡箔纸生产方法及其产品,其公开了锡材料薄膜表面涂胶并粘贴纸张的技术方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0116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锡箔复合纸的复合工艺,其包括一侧粘结有塑料薄膜的锡箔层跟基纸层,锡箔层另一侧与基纸层之间涂布有阻燃布,该阻燃布层孔状,通过粘结剂将锡箔层与基纸层粘结;又如专利号为zl201720576658.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烟盒锡箔纸的上胶复合纸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右侧壁顶部分别安装有原纸进料辊和收料辊,所述上胶台的顶部安装有上胶架,所述上胶架的底部设置有喷嘴,所述上胶台的右侧设置有下复合辊,所述下复合辊的顶部设置有上复合辊。

上述技术方案中,无一例外均采用上胶并使锡纸和基纸粘接在一起的加工方式,因此导致加工设备结构变得复杂,而且采用粘接的方式,无法保证粘接的牢固性,存在加工效率低、锡箔纸厚度较高且不均匀等问题。由于锡纸本身较薄,而且锡纸表面容易与其相邻的锡箔纸发生静电吸附,从而使得多张锡箔纸吸附在一起,现有装置不具有多张分离功能,因此无法完成对原纸和锡纸的输送,当因工艺品要求提高,原纸采用较薄厚度,如宣纸时,现有装置也无法完成加工后成品的收集整理,导致加工效率低,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工艺锡箔纸无胶成型加工生产线,能够机械化完成锡箔纸原料的输送以及收集,同时实现热压直接复合锡箔纸,达到无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工艺锡箔纸无胶成型加工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纸装置、多张分离装置、成型装置以及出料收集装置,所述送纸装置包括上纸输送带、放置槽以及受驱发生旋转的上纸机构,所述上纸输送带呈能够转动的水平设置在送纸机架上,所述上纸机构位于所述上纸输送带前端的下方,所述放置槽用于盛放锡箔纸并呈能够升降的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的下方,上升所述放置槽以使其内锡箔纸逐张与所述上纸机构贴合,旋转所述上纸机构能够将放置槽内锡箔纸逐张送入所述上纸输送带上,所述上纸输送带上设有用于将锡箔纸吸附并跟随其向所述多张分离装置输送的负压机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成型机架上的底辊和上辊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底辊和上辊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底辊和上辊传动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相向转动,所述底辊和上辊的作用面始终接触并留置供锡箔纸通过使其复合在一起的缝隙,旋转所述底辊和上辊能够使两者摩擦进行加热;所述出料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辊和上辊一侧的使锡箔纸移动的导向机构和将锡箔纸叠合在一起的收集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底辊和上辊之间缝隙下方的出风口和上方的导向条,所述出风口向上并倾斜朝向所述收集机构一侧,所述导向条水平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并向收集机构延伸,所述出风口与吹气风机连接能够向上排风,以托起锡箔纸并使其向收集机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多张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架和水平设置在分离机架上且供锡箔纸通过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由转动辊驱动的驱动齿带,所述驱动齿带的上方设有搓纸轮,所述搓纸轮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搓纸轮发生摆动,以使其与驱动齿带之间形成供单张锡箔纸通过的间隙,旋转所述驱动齿带能够带动该张锡箔纸从所述间隙中通过。

作为优选,所述多张分离装置还包括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控制器以及用于设别锡箔纸数量的光电开关组件,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分离机架上并与所述光电开关组件连接,所述光电开关组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驱动齿带及搓纸轮的前方,所述光电开关组件用于识别进入到所述驱动齿带上方的锡箔纸的张数并向控制器发送检测信息;所述控制器向动力机构发送指令,以使所述搓纸轮发送摆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驱动气缸以及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的传动臂,所述驱动气缸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搓纸轮经摆动轴摆动固定在驱动齿带的上方,所述传动臂的端部与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伸缩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能够使所述搓纸轮以摆动轴为中心发生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由导风板与底辊的作用面间隙设置形成,所述导风板与调节组件连接呈摆动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导风板摆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和拨动杆,所述导风板经销轴摆动固定在收集机架上,所述拨动杆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螺接固定在所述拨动杆上方,旋转所述调节螺杆能够使其向拨动杆给进并拨动其发生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机构为由底板和四块侧板合围而成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中具有相邻两块侧板与摆动机构连接呈摆动设置在收集机架上,所述收集槽呈可拆卸的放置在所述收集机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纸输送带前端的上方设有能够摆动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顶端呈弧形并与所述上纸输送带前端形成供锡箔纸通过的间隙,所述导向板的末端向放置槽一侧延伸并靠设在其内锡箔纸上,旋转所述上纸机构能够使锡箔纸沿导向板进入到所述上纸输送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上的若干吸附孔以及位于上纸输送带内的负压箱,所述负压箱用于连接负压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上纸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前端下方的转动轮、与驱动源连接的传动轮以及张紧在所述转动轮和传动轮上的驱动带,所述驱动带用于贴合放置槽内的锡箔纸,旋转所述传动轮能够使所述驱动带带动稀薄纸进入到上纸输送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设置在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架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上纸输送带两侧的导柱、传动链以及与动力电机连接的驱动辊,所述升降架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柱内并与所述传动链连接,旋转所述动力电机能够使升降架沿导柱做升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辊位于底辊的上方,所述底辊呈能够转动的限位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上,所述上辊固定在微调座上,所述微调座与微调组件连接,所述微调座包括顶梁和底座,所述顶梁和底座之间经木块连接,且所述顶梁和底座的两端滑动安装在所述成型机架上,所述上辊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顶端的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限位配合在一起的微调螺杆,所述微调螺杆的螺纹端伸入到所述成型机架内并与所述微调座螺接固定,旋转所述微调螺杆能够驱动所述微调座在成型机架上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送纸装置的放置槽上叠放初步复合在一起的锡箔纸,利用升降设置的结构,使其最顶部的锡箔纸能够由上纸机构将其退出放置槽并进入到上纸输送带内,同时利用负压机构将锡箔纸吸附在上纸输送带上完成纸材的逐张输送,在成型工序中省去现有上胶装置,利用相接触的底辊和上辊转动摩擦后,温度升高,从而将通过两者间缝隙的锡箔纸高温复合在一起,同时利用由出风口吹风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推动稀薄纸移动以完成收集工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上纸工序中,实现了逐张的纸材输送,在成型工序达到无胶加工,省去锡箔纸内的胶层结构,使得锡箔纸的厚度更薄,同时更加均匀,在收集工序中以空气推动的方式,避免手部直接接触,防止其损伤,同时具有冷却效果,使得加工完成的稀薄纸达到快速冷却,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送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张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型装置与出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型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纸装置、2-多张分离装置、3-成型装置、4-出料收集装置、11-上纸输送带、12-放置槽、13-送纸机架、14-导向板、15-吸附孔、16-负压箱、18-转动轮、19-传动轮、110-驱动带、111-升降架、112-导柱、113-传动链、114-动力电机、21-分离机架、22-工作台、23-通槽、24-转动辊、25-驱动齿带、26-搓纸轮、27-间隙、28-控制器、29-驱动气缸、210-传动臂、211-摆动轴、31-成型机架、32-底辊、33-上辊、34-顶梁、35-底座、36-木块、37-微调螺杆、41-收集机架、42-导向条、43-吹气风机、44-导风板、45-调节螺杆、46-拨动杆、47-销轴、48-底板、49-侧板、410-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8,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的送纸装置1、多张分离装置2、成型装置3以及出料收集装置4,送纸装置1用于将叠合在一起且初步复合的锡箔纸(即锡纸和原纸合拢在一起,两者为经静电吸附,该锡纸和原纸并未完全复合,两者间能够发生移动)逐张送入多张分离装置2中,由多张分离装置2将未完全分离的锡箔纸分离呈单张并送至成型装置3中进行加工,初步叠合在一起的锡箔纸在成型装置3内有高温热压在一起,使得锡纸和原纸牢牢结合在一起,最后由出料收集装置4完成对成品的收集。

其中,所述送纸装置1包括上纸输送带11、放置槽12以及受驱发生旋转的上纸机构,所述上纸输送带11呈能够转动的水平设置在送纸机架13上,所述上纸机构位于所述上纸输送带11前端的下方,所述放置槽12用于盛放锡箔纸并呈能够升降的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11的下方,上升所述放置槽12以使其内锡箔纸逐张与所述上纸机构贴合,旋转所述上纸机构能够将放置槽12内锡箔纸逐张送入所述上纸输送带11上,所述上纸输送带11上设有用于将锡箔纸吸附并跟随其向所述多张分离装置输送的负压机构;在放置槽12上叠放初步复合在一起的锡箔纸,利用升降设置的结构,上升放置槽12使其与上纸机构贴合,最顶部的锡箔纸与上纸机构贴合后能够由上纸机构将其退出放置槽12并进入到上纸输送带11内,同时利用负压机构将锡箔纸吸附在上纸输送带11上,当上纸输送带11继续旋转后能够完成纸材的逐张输送,使其逐张进入到多张分离装置2中。

其中,所述成型装置3与多张分离装置2经输送带连接在一起,成型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在成型机架31上的底辊32和上辊3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传动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相向转动,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的作用面始终接触并留置供锡箔纸通过使其复合在一起的缝隙,旋转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能够使两者摩擦进行加热;利用底辊32和上辊33的作用面始终接触的结构,当两者旋转后,使得底辊32和上辊33的作用面摩擦达到温度上升,当其温度为150°至230°后,初步复合在一起的锡箔纸通过两者形成的缝隙,由底辊32和上辊33的作用面对其进行热压,使锡箔纸复合在一起。

所述出料收集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一侧的使锡箔纸移动的导向机构和将锡箔纸叠合在一起的收集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底辊32和上辊33之间缝隙下方的出风口和上方的导向条42,所述出风口向上并倾斜朝向所述收集机构一侧,所述导向条42水平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并向收集机构延伸,所述出风口与吹气风机43连接能够向上排风,以托起锡箔纸并使其向收集机构移动。出风口倾斜设置,利用出风口吹出的风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将锡箔纸吹起,通过在上方设置的导向条42,对锡箔纸进行限位,避免其飘离收集范围,同时利用其向后的作用力将锡箔纸带动前进,向收集机构移动,从而实现收集和整理。

具体的,所述多张分离装置2包括分离机架21和水平设置在分离机架21上且供锡箔纸通过的工作台22,所述工作台22底部开设有通槽23,所述通槽23内设有由转动辊24驱动的驱动齿带25,所述驱动齿带25的上方设有搓纸轮26,所述搓纸轮26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搓纸轮26发生摆动,以使其与驱动齿带25之间形成供单张锡箔纸通过的间隙27,旋转所述驱动齿带25能够带动该张锡箔纸从所述间隙27中通过。锡箔纸由于厚度较薄,由送纸装置1输送后,仍有部分叠合在一起的锡箔纸未能完全分离,当其多于一张时,由动力机构控制搓纸轮26发送摆动,从而将位于上方的锡箔纸压紧,阻止其通过;同时驱动齿25带驱动位于底部的锡箔纸从搓纸轮26与驱动齿带25之间形成的间隙通过,由此实现多张锡箔纸之间的分离。

具体的,所述多张分离装置2还包括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控制器28以及用于设别锡箔纸数量的光电开关组件,所述控制器28设置在分离机架21上并与所述光电开关组件连接,所述光电开关组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22上并位于所述驱动齿带25及搓纸轮26的前方,所述光电开关组件用于识别进入到所述驱动齿带25上方的锡箔纸的张数并向控制器28发送检测信息;所述控制器28向动力机构发送指令,以使所述搓纸轮26发送摆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8连接的驱动气缸29以及与所述驱动气缸29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的传动臂210,所述驱动气缸29端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22的上方,所述搓纸轮26经摆动轴211摆动固定在驱动齿带25的上方,所述传动臂210的端部与所述摆动轴211固定连接,伸缩所述驱动气缸29的活塞杆能够使所述搓纸轮26以摆动轴211为中心发生摆动。光电开关组件利用光电开关(未图示)将输入电流在光投射器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对锡箔纸的数量进行探测。当光线较强时,驱动齿带25为单张锡箔纸,当光线较弱时为多张锡箔纸,并由控制器28向动力机构发送指令,以使所述搓纸轮26发送摆动,完成分离动作。

所述搓纸轮26上具有缺口,所述缺口的端面呈平面状并与所述驱动齿带5的作用面对应,摆动所述搓纸轮26使其圆环状外沿与所述驱动齿带25的作用面对应时,所述搓纸轮26与驱动齿带25之间形成所述供单张锡箔纸通过的间隙。起始时,搓纸轮26上缺口与驱动齿带25的作用面对应,此时光电开关组件检测的锡箔纸数量为单张;当光电开关组件检测的锡箔纸数量为多张时,搓纸轮26发生摆动,此时,其圆环状外沿与所述驱动齿带25的作用面对应,圆环状外沿与驱动齿带25之间形成的间隙仅供单张锡箔纸通过。

具体的,所述出风口由导风板44与底辊32的作用面间隙设置形成,所述导风板44与调节组件连接呈摆动设置,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导风板44摆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45和拨动杆46,所述导风板44经销轴47摆动固定在收集机架41上,所述拨动杆46与所述销轴47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45螺接固定在所述拨动杆46上方,旋转所述调节螺杆45能够使其向拨动杆46给进并拨动其发生摆动。通过导风板44摆动,达到其角度的调节,从而使得其与底辊32的作用面之间的间隙大小发生改变,达到出风量的改变。调节螺杆45限位安装在拨动杆46的上方,当调节螺杆45旋转后,其能够向拨动杆46给进,从而推动拨动杆46,使得导风板44围绕销轴47发生摆动。

具体的,所述收集机构为由底板48和四块侧板49合围而成的收集槽410,所述收集槽410中具有相邻两块侧板49与摆动机构连接呈摆动设置在收集机架41上,所述收集槽410呈可拆卸的放置在所述收集机架41上。收集槽10整体呈扩口设置,其侧板9为倾斜固定,而摆动设置的其中两块侧板49在摆动过程中能够对进入到收集槽410内的锡箔纸进行整理,使其整齐叠合在一起。而摆动机构为偏心轮结构或连杆结构等现有技术,其能够驱动侧板49往复摆动。

具体的,所述上纸输送带11前端的上方设有能够摆动的导向板14,所述导向板14的顶端呈弧形并与所述上纸输送带11前端形成供锡箔纸通过的间隙,所述导向板14的末端向放置槽12一侧延伸并靠设在其内锡箔纸上,旋转所述上纸机构能够使锡箔纸沿导向板14进入到所述上纸输送带11上。利用该导向板14能够为锡箔纸进行导向,当上纸机构作用在最顶部的锡箔纸后,其从放置槽12输出,并导向板14与上纸输送带1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上纸输送带11上。采用摆动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其靠设在锡箔纸的一端,以使其发生面向间隙的折弯,方便输送的进行,同时达到相邻两纸之间的分离。

具体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11上的若干吸附孔15以及位于上纸输送带11内的负压箱16,所述负压箱16用于连接负压风机。其中负压风机未图示,负压箱16形成负压,从而通过吸附孔15能够将锡箔纸吸附在输送带1上,避免其飘离,最后跟随上纸输送带11向前输送。

具体的,所述上纸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纸输送带11前端下方的转动轮18、与驱动源连接的传动轮19以及张紧在所述转动轮18和传动轮19上的驱动带110,所述驱动带110用于贴合放置槽12内的锡箔纸,旋转所述传动轮19能够使所述驱动带110带动稀薄纸进入到上纸输送带11上。驱动带110上分布均匀的齿部,利用该齿部与锡箔纸接触后,能够顺利带动其移动,从而实现从放置槽12输出,并向上纸输送带11输入。

具体的,所述放置槽12设置在升降架111上,所述升降架111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上纸输送带11两侧的导柱112、传动链113以及与动力电机114连接的驱动辊115,所述升降架111滑动安装在所述导柱112内并与所述传动链113连接,旋转所述动力电机114能够使升降架111沿导柱112做升降运动。动力电机114的输出端与传动链113连接,当传动链113转动后将带动升降架111在导柱112上做升降运动,从而实现放置槽12靠近上纸机构。放置槽12由底板、面板以及位于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底板和面板呈锐角设置并朝向所述上纸机构。采用该种结构后,叠放在一起的锡箔纸的底部与底板贴合,侧壁与面板贴合,利用倾斜设置的角度,使得叠放在一起的锡箔纸发生错位,从而达到位于最顶部的锡箔纸顶端靠近导向板14与上纸输送带11之间的间隙,实现顺利输送。

具体的,所述上辊33位于底辊32的上方,所述底辊32呈能够转动的限位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31上,所述上辊33固定在微调座上,所述微调座与微调组件连接,所述微调座包括顶梁34和底座35,所述顶梁34和底座35之间经木块36连接,且所述顶梁34和底座35的两端滑动安装在所述成型机架31上,所述上辊33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35中,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成型机架31顶端的盖板316以及与所述盖板316限位配合在一起的微调螺杆37,所述微调螺杆37的螺纹端伸入到所述成型机架31内并与所述微调座螺接固定,旋转所述微调螺杆37能够驱动所述微调座在成型机架31上升降。利用微调组件控制微调座升降,从而达到对缝隙的调整,以便用于加工不同厚度的锡箔纸,提高加工范围,使得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木块36连接的结构,不但能够转动安装上辊33,而且可以利用木块36较弱的延展性,保证底辊32和上辊33的作用面始终接触并且保留缝隙,以便能够摩擦加热,

同时使锡箔纸通过。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