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刺杀护具及刺杀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2900发布日期:2020-06-23 22:52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智能刺杀护具及刺杀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刺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刺杀护具及刺杀枪。



背景技术:

在部队战术对抗训练中,刺杀训练是锻炼作战人员体质、提高对抗技能、炼就军人血性的重要训练项目。现有的刺杀护具不具备信息检测功能,通常使用木质仿真训练枪进行刺杀训练,通过在枪头上蘸取有色涂料,刺中护具后在护具面板上留下印记,计算刺中次数。该方式准确性极差,如果同一部位多次刺中无法区分次数,更无法检测刺杀力量,影响了训练成绩的判断,降低了训练效果,极大地制约了刺杀训练的开展。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8781436u公开了一种刺杀训练考核系统,包括在刺杀护具上的预设区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冲击物理量的压力信号进行采集,并将压力信号进行放大后发送至单片机的扩展插槽中的模数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模数转换器将压力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将处理成为数字信号的压力数据发送至led屏进行显示,同时串行通信口将压力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通过服务器端整合各个刺杀护具的压力感应数据,pc端通过调取服务器端内的压力感应数据,与pc端内部存储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对比结果进行成绩统计,并将成绩数据通过pc端的显示器进行显示通过护具被刺中后的变形由压力传感器感知来计算刺中力量。但是,一方面由于刺杀护具采用了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需要通过形变才能测出刺杀力量,因此就需要降低护具面板硬度或将护具面板做成可活动形,使其被刺中后有物理形变才可检测,这种设计结构降低了护具强度,使保护性能降低,易损坏;另一方面刺杀枪仍然使用木质仿真枪,不能使用手中武器进行刺杀训练与考核,使训练不能贴近实战,降低了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刺杀护具不能在保证刺杀护具硬度的前提下测量出刺杀力量和刺杀枪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刺杀护具及刺杀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刺杀护具,包括头罩和护具,所述护具包括前护件、侧护件、肩护件、腿护件和连接件,还包括pc端,所述护具上设置有磁性检测电路层;所述前护件和侧护件为硬护件,所述硬护件由硬质塑料板制成,所述磁性检测电路层通过粘贴的方式布置在硬质塑料板内壁;所述肩护件和腿护件为软护件,所述软护件由耐磨皮革制成,所述磁性检测电路层通过缝制的方式布置在耐磨皮革内壁;所述护具上还设置有护具电源、护具微处理器和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头罩为镂空的金属护罩,内有软质缓冲带和磁性检测电路层;连接件为抗拉强度较强的软质布,用于连接护具各部件,使其形成一个贴合人体的整体。前护件和侧护件为被刺中部位的高频区,因此为更好的对人体进行保护,前护件和侧护件采用硬质塑料板;肩护件和腿护件不易被刺中且位于关节处,为方便训练者活动,肩护件和腿护件由耐磨皮革制成。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可为lora自组网通信系统,也可为wifi或zigbb通信系统。磁性检测电路层为磁通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刺杀枪刺中护具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信息送至护具微处理器处理,通过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pc端,pc端可精准的观察被刺中的部位。护具电源为护具微处理器、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和磁通量检测电路提供电源,护具电源为纽扣电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具上安装磁感应电路检测刺杀部分,克服了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刺杀部位需要改变刺杀护具结构,降低护具硬度的缺陷,提高了刺杀护具的强度和耐用性,使护具更具有保护性,使刺杀部位检测更准确、更可靠。

进一步的是,所述护具上还设置有显示电路模块,所述显示电路模块为led阵列。led阵列通过护具电源进行供电,并与护具微处理器连接。led阵列可更加直观的显示护具被刺中的力量,护具被刺中力量越大,led阵列中led灯亮的数量越多。

进一步的是,所述硬护件表面上还设置有凸点。刺杀枪刺中护具时,凸点可起到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硬护件内侧还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刺杀枪刺中护具后,缓冲层具有一定缓冲作用,可降低护具传递给人体的作用力,对训练者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材料为真皮、pu材料或橡胶,缓冲效果好,成本低。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护件为弧形,所述缓冲层为板状结构,所述缓冲层的边缘通过磁性检测电路层与前护件相连,所述缓冲层中部与前护件之间形成有缓冲腔。前护件为弧形,与人体贴合,方便保护人体上半身,是护具的主体;缓冲腔可降低护具传递给人体的作用力,对训练者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刺杀枪,包括管体,管体一端设置有螺母,另一端设置有磁力产生模块,在所述管体内磁力产生模块依次连接有刺杀力量检测模块、刺杀枪微处理器、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和刺杀枪电源。刺杀枪电源为刺杀枪微处理器、刺杀力量检测模块、磁力产生模块和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电能。磁力产生模块为磁力产生电路或永磁体,磁力产生电路由磁感线圈和振荡电路构成,用于产品磁场;刺杀力量检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可为lora自组网通信系统,也可为wifi或zigbb通信系统。刺杀枪刺中护具后,刺杀力量检测模块将信号传输至刺杀枪微处理器,刺杀枪微处理器将信号通过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pc端,pc端可精准的观察被刺中的部位的力量;同时刺杀枪微处理器将刺中的信号发送至护具微处理器,护具微处理器将信号传输至led阵列,刺中力量越大,led阵列中led灯亮的数量越多,方便训练者实时观察。

进一步的是,所述磁力产生模块为磁力产生电路或永磁铁。磁力产生电路由磁感线圈和振荡电路构成,用于产品磁场。

进一步的是,所述磁力产生模块表面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由耐磨塑料制成。对磁力产生模块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刺杀力量检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刺杀护具及头盔上安装磁感应电路检测刺杀部分,克服了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刺杀部位需要改变刺杀护具结构,降低护具硬度的缺陷,提高了刺杀护具的强度和耐用性,使护具更具有保护性,使刺杀部位检测更准确、更可靠。

2、本实用新型在刺杀枪使刺杀次数、力量检测更准确,可用手中武器实现刺杀训练,无需木质刺杀枪,使刺杀训练科学高效、更具实战性。

3、led阵列可更加直观的显示护具被刺中的力量,护具被刺中力量越大,led阵列中led灯亮的数量越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护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护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腿护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刺杀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1、前护件;12、侧护件;13、肩护件;14、腿护件;15、连接件;16、磁感应电路层;17、护具无线通信模块;18、缓冲层;19、led阵列;101、凸点。

2、管体;21、螺帽;22、磁力产生模块;23、刺杀力量检测模块;24、刺杀枪微处理器;25、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221、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刺杀护具,包括头罩(图中未示出)和护具,所述护具包括前护件11、侧护件12、肩护件13、腿护件14和连接件15,还包括pc端,所述护具上设置有磁性检测电路层16;所述前护件11和侧护件12为硬护件,所述硬护件由硬质塑料板制成,所述磁性检测电路层16通过粘贴的方式布置在硬质塑料板内壁;所述肩护件13和腿护件14为软护件,所述软护件由耐磨皮革制成,所述磁性检测电路层16通过缝制的方式布置在耐磨皮革内壁;所述护具上还设置有护具电源、护具微处理器和护具无线通信模块17。所述护具上还设置有显示电路模块,所述显示电路模块为led阵列19。所述硬护件表面上还设置有凸点101。所述硬护件内侧还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18,所述弹性材料为pu材料。所述前护件11为弧形,所述缓冲层18为板状结构,所述缓冲层18的边缘通过磁性检测电路层16与前护件11相连,所述缓冲层18中部与前护件11之间形成有缓冲腔(图中未示出)。

工作原理: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可为lora自组网通信系统。磁性检测电路层为磁通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刺杀枪刺中护具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信息送至护具微处理器处理,通过护具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pc端,pc端可精准的观察被刺中的部位,护具电源为纽扣电源。led阵列可更加直观的显示护具被刺中的力量,护具被刺中力量越大,led阵列中led灯亮的数量越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具上安装磁感应电路检测刺杀部分,克服了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刺杀部位需要改变刺杀护具结构,降低护具硬度的缺陷,提高了刺杀护具的强度和耐用性,使护具更具有保护性,使刺杀部位检测更准确、更可靠。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刺杀枪用于与实施例一的刺杀护具相配合使用,如图4所示,刺杀枪,包括管体2,管体2一端设置有螺母21,另一端设置有磁力产生模块22,在所述管体2内磁力产生模块22依次连接有刺杀力量检测模块23、刺杀枪微处理器24、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25和刺杀枪电源;所述磁力产生模块22为磁力发生电路或永磁铁;所述磁力产生模块22表面设置有保护套221,所述保护套221由耐磨塑料制成;所述刺杀力量检测模块23为压力传感器。

工作原理:磁力产生模块为磁力产生电路或永磁体,磁力产生电路由磁感线圈和振荡电路构成,用于产品磁场;刺杀力量检测模块为压力传感器;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可为lora自组网通信系统。刺杀枪刺中护具后,刺杀力量检测模块将信号传输至刺杀枪微处理器,刺杀枪微处理器将信号通过刺杀枪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pc端,pc端可精准的观察被刺中的部位的力量;同时刺杀枪微处理器将刺中的信号发送至护具微处理器,护具微处理器将信号传输至led阵列,刺中力量越大,led阵列中led灯亮的数量越多,方便训练者实时观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