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保暖卫衣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0347发布日期:2020-07-10 16:1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保暖卫衣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风保暖卫衣布。



背景技术:

“卫衣”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纽约,当时是为冷库工作者生产的工装。但由于卫衣舒适温暖的特质逐渐受到运动员的青睐,不久又风靡于青少年群体中。卫衣兼顾时尚性与功能性,融合了舒适与时尚,成为年轻人街头运动的首选。

卫衣布是用于制作卫衣的布料,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保暖性。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卫衣布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暖性,但仍不足以适应冬季的寒冷天气,保暖效果仍不够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保暖效果好的防风保暖卫衣布。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风保暖卫衣布,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包括若干相互粘合的保暖件,所述保暖件包括胶固网罩及设置在胶固网罩内部的蓄热层,所述蓄热层内部均设置有弹性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基布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保暖层,保暖层包括胶固网罩及设置在胶固网罩内部的蓄热层,则通过蓄热层的蓄热调温作用,大大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效果,使得通过面料制成的卫衣可以适应冬季的寒冷天气,从而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其中,由于在蓄热层内部均设置有弹性支撑条,则在将弹性支撑条填入蓄热层内部后,能将蓄热层撑起,从而保证蓄热层的蓬松度,而当面料受到外力揉搓时,外力会作用于蓄热层,则此时弹性支撑条会随之发生弹性形变,而当外力消失时,弹性支撑条会伸展并恢复原形,从而自动将蓄热层复位,使得蓄热层不会因被压瘪变形而丧失保暖效果,而由于设置有胶固网罩,胶固网罩能将蓄热层包裹成整体结构,则能在防止蓄热层结构分散的同时保持蓄热层的透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蓄热层由若干鸭绒纤维及若干棉纤维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蓄热层由若干鸭绒纤维及若干棉纤维组成,鸭绒纤维蓬松度较好,中间保存了大量的空气,从而能防止空气流动导致热量散失,同时,鸭绒纤维本身的导热性很差,从而有效阻止了热传导造成的热量损失,因此使得鸭绒纤维具有极好的保暖性,而棉纤维也具有较好的蓬松度及保暖性,能够填补鸭绒纤维之间的间隙,则将鸭绒纤维和棉纤维配合使用,使得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保证了蓄热层的蓄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支撑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导通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弹性支撑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导通的通孔,通孔的开设进一步提升了弹性支撑条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得弹性支撑条的回弹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支撑条采用pu泡棉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性支撑条采用pu泡棉材料制成,pu泡棉质轻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性,从而保证了弹性支撑条的回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布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若干亚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布层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一纱线由若干亚麻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纱线由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而成,亚麻纤维吸湿效果好,聚丙烯腈纤维强度高且耐冲击性好,从而使面料在具有较好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吸湿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表面层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四纱线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表面层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三纱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第四纱线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涤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而氨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得面料在具有较好韧性和强度的同时还具备极好的弹性和伸缩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表面层背离保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绒毛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表面层背离保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绒毛块,绒毛块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风效果,使得外界冷风不易透入,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布层、保暖层和表面层之间粘合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布层、保暖层和表面层之间粘合在一起,连接较为牢固,使得层与层之间不易发生分离,从而保证了面料结构的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保暖层,保暖层包括胶固网罩及蓄热层,则通过蓄热层的蓄热调温作用,大大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效果,使得通过面料制成的卫衣可以适应冬季的寒冷天气,从而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其中,由于在蓄热层内部均设置有弹性支撑条,使得蓄热层不会因被压瘪变形而丧失保暖效果,而由于设置有胶固网罩,胶固网罩能将蓄热层包裹成整体结构,则能在防止蓄热层结构分散的同时保持蓄热层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布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布层;2、表面层;3、保暖层;4、保暖件;41、胶固网罩;42、蓄热层;5、弹性支撑条;6、通孔;7、第一纱线;8、第二纱线;9、第三纱线;10、第四纱线;11、绒毛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防风保暖卫衣布,包括基布层1和表面层2,基布层1与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保暖层3,需将基布层1、保暖层3和表面层2之间粘合在一起,其中,基布层1需由第一纱线7和第二纱线8经纬编织而成,第一纱线7需由若干亚麻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纱线8需由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而成,表面层2需由第三纱线9和第四纱线10经纬编织而成,第三纱线9需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第四纱线10需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还需在表面层2背离保暖层3的一面上设置若干个绒毛块11,保暖层3包括若干相互粘合的保暖件4,而保暖件4包括胶固网罩41及设置在胶固网罩41内部的蓄热层42,蓄热层42需由若干鸭绒纤维及若干棉纤维组成,还需在蓄热层42内部设置一根弹性支撑条5,弹性支撑条5需采用pu泡棉材料制成,且需在弹性支撑条5上开设若干个相互导通的通孔6。

由于在基布层1与表面层2之间设置有保暖层3,保暖层3包括胶固网罩41及设置在胶固网罩41内部的蓄热层42,且蓄热层42由若干鸭绒纤维及若干棉纤维组成,鸭绒纤维蓬松度较好,中间保存了大量的空气,从而能防止空气流动导致热量散失,同时,鸭绒纤维本身的导热性很差,从而有效阻止了热传导造成的热量损失,因此使得鸭绒纤维具有极好的保暖性,而棉纤维也具有较好的蓬松度及保暖性,能够填补鸭绒纤维之间的间隙,则将鸭绒纤维和棉纤维配合使用,使得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保证了蓄热层42的蓄热效果,则通过蓄热层42的蓄热调温作用,大大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效果,使得通过面料制成的卫衣可以适应冬季的寒冷天气,从而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其中,由于在蓄热层42内部均设置有弹性支撑条5,且弹性支撑条5采用pu泡棉材料制成,pu泡棉质轻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则在将弹性支撑条5填入蓄热层42内部后,能将蓄热层42撑起,从而保证蓄热层42的蓬松度,而当面料受到外力揉搓时,外力会作用于蓄热层42,则此时弹性支撑条5会随之发生弹性形变,而当外力消失时,弹性支撑条5会伸展并恢复原形,从而自动将蓄热层42复位,使得蓄热层42不会因被压瘪变形而丧失保暖效果,且由于在弹性支撑条5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导通的通孔6,通孔6的开设进一步提升了弹性支撑条5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得弹性支撑条5的回弹效果更好,而由于设置有胶固网罩41,胶固网罩41能将蓄热层42包裹成整体结构,则能在防止蓄热层42结构分散的同时保持蓄热层42的透气性。

由于基布层1由第一纱线7和第二纱线8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一纱线7由若干亚麻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纱线8由若干聚丙烯腈纤维加捻而成,亚麻纤维吸湿效果好,聚丙烯腈纤维强度高且耐冲击性好,从而使面料在具有较好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吸湿效果。

由于表面层2由第三纱线9和第四纱线10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三纱线9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第四纱线10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涤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而氨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得面料在具有较好韧性和强度的同时还具备极好的弹性和伸缩性。

由于在表面层2背离保暖层3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绒毛块11,绒毛块11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风效果,使得外界冷风不易透入,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性。

由于基布层1、保暖层3和表面层2之间粘合在一起,连接较为牢固,使得层与层之间不易发生分离,从而保证了面料结构的稳固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